第九百零六章 人心思变

流言传播的效果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百姓愿意相信,就像每当朝代更替的时候百姓都会觉得活着太难了,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这个时候他们更愿意接受流言的传播,希望能够改朝换代,有一个明君站出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若是太平盛世那些作乱的反贼未必没想过通过谣言造出声势来,但是老百姓都觉得这日子过得挺红火的,谁也不愿意出什么乱子,从本心上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传播这种谣言,也就导致了谣言根本传播不起来。

很快明朝不是伪明的说法便在市井之中流传了起来,因为现在眼看着大明就要攻破周朝了,若是还念着周朝的好处那不是跟大明作对么,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跟朝廷过不去?

而这个时候凤阁有适当地放出了消息,大明朝的赋税周朝低多了,而且第一年不收赋税。

这一下原本就觉得周朝赋税太重的人立刻就站了出来,什么天下文运都是假的,只有到了自己手的银子才是真的,这个时代为什么读书人有些看不起这些商户便是这个原因,他们心中没有仁义道德,只有能不能赚银子。但是也不能说人家不对,人家辛辛苦苦起早贪黑,要是不占点便宜图个什么?难道非得赔本赚吆喝?谁家里都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不都是为了活着么。

而因为皇权王朝统治的需要,必须要把这些商人压下去,让那些读书人的地位高一些,这样主动权才会在朝廷手里。毕竟这个时代,若是人人平等,大家都回去做生意,到时候用银子买官就成了,朝廷在这些百姓眼里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士农工商是朝廷弄出来的地位,只有那些读圣贤书的士人地位高起来,所有人才会敬畏朝廷,朝廷才好维持统治,若是每个皇帝都是明君自然没事,若是皇帝昏庸无道,也就靠这些积攒的威信压住那些百姓,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有人造反。

而这些商人经商成功之后又要想方设法与当官的攀上关系,最常用的手段便是资助家乡的读书人,等这些读书人成功进入朝堂,他们地位也能提高一些,这就是商人一辈子的最高追求了。

而这个时候最先波动的也是那些商人,周朝可是一刀一枪把江南打下来的,这江南最富庶的商户哪儿能逃得过他们的屠刀,他们还有一个好处,那些大臣很少是江南人,没有人为那些商户说话,这刀子还不是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后来许多江南人不得已入朝为官,这也是其中一个缘由,毕竟再厚实的家底也禁不住这么割下去,家族再大也不能跟朝廷对抗不是。服个软就能活得很好,这乱世之中颜面不值银子,好好活下去才值银子。

也有人上门去质问这些人怎么能做这种事,这些人往往冷笑一声:“与水太冷和头皮发痒相比又如何?”

这两个典故说的是东林党魁钱谦益,传闻当初满清攻破南明,钱谦益与夫人柳如是相约自杀殉国,结果船至江中钱谦益伸手一试水温,便言:“水太冷不能下。”后来满清下了剃发令,江南人人不从,钱谦益一日在家中对家人说头皮发痒,出门不久归来,已经剃成了满清的辫子。

时人作诗嘲讽他说:“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元老,又和黄宗羲这些人是知己好友。魏忠贤之后东林党一家独大,但凡是读书人差不多都是东林党人,人家这么说,这些人又不能攻击自己的前辈,只能黯然而出。

江浙的局势就这么开始暗流涌动,凤阁那边开始敬佩杨有财的眼光,当初皇上刚刚下令拆除孔府的时候,江南骂声一片,凤阁本想逆流而上,但是被挡住了,果然这才过了没多少日子,这些百姓就改了口。

这一下他们才算是明白,控制舆论的从来都不是那些百姓,还是一些大族,这些大族朝中有人,家里也有人做生意,谈论的自然都是利于自己的观点。而他们是市井消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想要改变舆论很容易。

当然这个举动十分危险,一般来说朝廷绝对不会姑息他们,但是现在不同了,朝廷都被大明的军伍给围了,他们还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些当官的估计都在做两手准备,哪儿有功夫理会市井的百姓说些什么。

就这么在不经意间,人心就开始转换,俗话都说人心思变,便是这个道理,百姓团结起来力量很大,但是他们的忘性也很大,要坚持不懈地做些什么绝对没那功夫,谁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维持公平道义这种事有能力的人去做就好了,反正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就忘了当初是怎么随着一起骂大明朝伪明的事情了。

周朝朝堂上的这些人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们只是撤回了山东的军伍,谁知道便被传言说是在山东大败,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市井又开始传言大明朝乃是太祖皇帝正统,孔府的事情是人家的家事,如今的大明首辅就是孔府的嫡系子孙,相对而言,周朝可就不怎么得民心了,赋税又高,当兵的又没规矩,活该被大明灭掉。

吴世璠气得也不罢朝了,在朝堂上破口大骂:“你们出的都是什么馊主意,咱们明明是联合清朝夹攻之势,如今被你们弄得竟然如此被动,眼看着朕就要成亡国之君了,你们看着该怎么办吧!”

胡国柱咳嗽一声:“臣当初便说了,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但是夏大人非要给高将军一个准话,结果成了这种局势,倒也不知道夏大人当初怎么想的。”

他很聪明,若是把朝臣都卷进去,这件事怕是又要不了了之,只攻击夏国相,很容易得手,只要皇上对他的宠信慢慢降低,那么自己就有希望代替他。

夏国相听到这里也不甘示弱:“如今咱们好歹大军齐全,若是真让高大节在山东损兵折将,只怕坊间的传言,就要成了真的了。”

第一百零一章 城门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婚(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喜第二百二十三章 终身大事第八百零六章 先赢后输第五百三十九章 顺应天时人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凤阁第六百零七章 虚伪第三十五章 收拾第八百六十八章 北京攻防战(十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伏象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军至第四百六十九章 怒拔剑第六百七十七章 称帝第八百九十九章 城破第五十七章 首战不利第二百六十九章 初战告捷第八百二十五章 拱手相让第七十章 破门第三十八章 面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爷的私生子第二十章 想法第七十六章 迷茫第一百四十章 媚上第七百九十三章 埋下种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肆无忌惮第一百三十四章 勇士第六百七十一章 还债第三百七十五章 吏治第六百六十三章 家第九十三章 激斗第一百二十三章 玉章第八百六十三章 北京攻防战(十二)第九百零一章 除内患第二百六十八章 盐井卫第四百七十一章 无赖行径第三百二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三十章 老兵未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物穷理第七百三十一章 步步算计第七百五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齐云勇第七十八章 破绽第一百七十四章 仙人指路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婚(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只种地不打仗第三百九十九章 誓身扫北死不归第九十七章 入缅第一百零三章 敌至第四百零二章 佛尼埒的缺陷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义灭亲第六百二十五章 投降免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铁豹子第三百三十章 搜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贪功冒进第七百六十六章 汝州决战(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美人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福禄宴第三百二十五章 刀疤脸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第七百零六章 站队第八百九十四章 感悟第一百七十八章 溃军不如寇第三百八十章 石牛对石鼓第四百四十四章 你以后是不是要做皇帝第六百四十一章 离陕第二百二十六章 怜香惜玉第三百八十七章 投毒第五百八十三章 宽厚第七百一十章 皇商第五十六章 联盟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势第九百零二章 援手第四百二十章 伤势发作第七百三十一章 步步算计第五百六十三章 争执第一百四十三章 攻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偏关第三百章 打脸失败第三百九十八章 纪效新书第一百三十九章 拔根第三百九十五章 陕西来使第六百二十七章 向北第八百四十九章 驱虎吞狼第四十九章 朕要御驾亲征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类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手之间第一百一十二章 潜逃第四百零四章 平凉望陕西第四百八十九章 为官之道第二百二十章 操练军伍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第六百四十四章 江陵第三百四十九章 王叔第八百一十章 追寻第五百四十四章 刺杀第四章 入府第一百六十八章 平乱第七百七十二章 世间已无陈近南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明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