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长史

正德说道:“本来想封你一个爵位,但是功名自在马上取,朕现在封你一个爵位,恐不能服天下人悠悠之口。今日赐尔国姓。愿你再接再厉,将来有封爵的一天。”

江彬,不,朱彬大喜,连连叩首道:“臣谢主隆恩。”

朱彬从此之后,就是国姓,这虽然是好处,也算是殊荣。但是到底比不上爵位。要知道明代爵位是世袭的。只有他封爵之后,他子子孙孙有享受不尽的好处。

朱彬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军功,军功?哪里有军功?”他迫不及待的想打仗了。

正德被老虎一吓,也没有游玩的性子,忽然想起了后宫的美人,正想回去,忽然想起一事,将朱厚煌叫过来。

刚刚老虎要扑过来的时候,是朱厚煌先发现的,也是他立即拉开了正德。

正德觉得自己与朱厚煌有亲近了几分,本来这件事情,正德还有些犹豫。但是现在已经决定下来。

正德问道:“皇弟,你读什么书?”

朱厚煌有些尴尬,不能不说,人的世界观养成很重要的。比如朱厚煌。他不可谓不聪明。但是他实在读不下四书五经。

他不是读不懂,也不是不明白。而是他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了。怎么也看不明白什么叫存天理,灭人欲,什么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越读越烦恼。

他也暗暗庆幸。幸好自己不是重生为一个读书人。他实在不知道在这别扭的思想之中,怎么成为优中之优。还能连中三元。

他结结巴巴说道:“臣弟愚钝,没有正经读过书,不过读过些杂书而已。”

正德也不是什么好学生,不以为意,说道:“你愚钝什么?朕还不知道你吗?从小就是神童,只是皇婶不想你向这方面学而已,这本事无所谓的,但是现在的事情是读书人的世界,这四书五经还是读一读的好。朕安排一个特别会读书的人做雍王长史。有空,就向人家请教一下。”

朱厚煌说道:“是。”

朱厚煌心中不由的想到这个人是什么?

剩下的时间,朱厚煌向正德说了说了练兵的事情,但是正德不知道是没有将朱厚煌练兵之事,放在心上。反正不置可否。

因为出了大虫一事。朝野内外的折子,好像是飞了一般砸进宫中。

正德非常熟练的处理,凡是诸如此类的奏折,全部留中不发。不过,正德见群情激奋,也知道,不能做的太过了。故而老老实实的在豹房待了几天。也不在校场演武,也不出城打猎了,也不玩其他新奇的玩意。

正德收敛这几天,也不让朱厚煌来豹房了,用正德的原话说:“让雍王世子自己去玩吧,朕最近倒霉的很。”

不过,朱厚煌也面临着他生平一大考试。

主考官是杨慎。

杨慎正襟危坐,朱厚煌在下首坐着,杨慎端起茶碗,说道:“世子平时读什么书啊?”

朱厚煌说道:“多读史书。”

杨慎轻轻一笑,说道:“不知道世子,最推崇那个朝代?”

朱厚煌说道:“汉,特别是前汉。前汉明君最多,贤相也最多,让人不由心向往之。”

杨慎问道:“不知道世子最推崇前汉那一位皇帝?”

朱厚煌说道:“汉宣帝。”

杨慎好奇的问道:“哦,为何?”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朱厚煌脱口而出。

无他,这一句话实在太有名了。

一句话概括了汉朝与后面所有的朝代的不同,甚至朱厚煌为什么喜欢的西汉,就是因为如此,因为在他看来,西汉与后来的朝代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西汉每一个皇帝都在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西汉的国策也在一直变化。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后世变个法,都从来没有成功的。

而朱厚煌读汉书,从来都是用这一句话做总纲。

读汉家自有制度,读汉家霸王道杂之。以对照后世纯任德教。

不过,朱厚煌说过这一句话,立即后悔了。

这一句话,在后世网民之中,评价很高。但是在之前,评价并不高,无他,古代大多数时间,都是儒家把持着舆论权,这一句能好吗?

朱厚煌再杨慎,一个儒生面前如此说。能得了好吗?

朱厚煌尴尬的笑了两句,立即转换话题。问道:“杨学士,先前听闻,有佛郎机的使臣来朝,不知然否?”

杨慎当然看得出来朱厚煌的失言,但是他并没有当一回事?

明代学术上的开放,说什么的人都有。就算是当世也有王阳明的心学。正德时期是学术,民风转换的关键节点。

杨慎看到的听到的离经叛道的话,不要太少。

只是杨慎在心中默默的给朱厚煌打了个×。因为他来并不是与朱厚煌闲聊了,如果朱厚煌做为一个士子,与杨慎说话,那说什么都行。但是杨慎是来考察朱厚煌,能否为国之储君。

只这一句话,就让朱厚煌大大失分。

杨慎并不是因为朱厚煌的不喜欢理教。而讨厌他。就杨慎本人来说,他也不是单纯的道德君子。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如果反对理教的话,那是一场绝大的政治风波。

对国家的稳定,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秉承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杨慎都不想将一个不喜欢儒臣的人,放在储君的位置上。

他顺着朱厚煌的话改变话题,说道:“正有此事。佛郎机使臣在广东上岸,前几日来到京师之中,此刻正在四处找门路,想要拜见陛下。”

朱厚煌真正提起了兴趣,说道:“我想见一见佛郎机使臣,杨学士可以安排一二吗?”

杨慎说道:“世子,恕臣直言,世子身份尴尬,私下会见外国使臣,对世子有害无益。”

朱厚煌对这个真得感兴趣。不管人们说中国古代是多么辉煌,但是不得不承认,西方在近代取得的极大进步。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朱厚煌从制度佛郎机使臣来京的那一刻开始,就在处心积虑的想一件事情,他要推动东西方交流。

他想改变这个世界。

有人说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最大的仁政。朱厚煌也是这样认为。

如果可以,他希望科学的种子能在东方发芽,因为中国,古代中国从来不欠缺积累,需要的只是科学的思维。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朱厚煌是这样想。

故而,与佛郎机使臣见面,虽然不知道有个什么结果,但是这件事情本身,是被朱厚煌看做极其重要的事情了。

被杨慎婉拒。朱厚煌并不泄气。他眼睛一转,说道:“杨长史,你知道佛郎机国的来历吗?”

杨慎不由奇怪说道:“佛郎机国,不过是原本满刺加国附近小国而已,最近灭了满刺加国来朝贡而已,不过因为满刺加国是本朝藩属,故而礼部决定晾上佛郎机国几年。让他们知道本朝威严。”

朱厚煌有些无语。

怪不得。

后世有人认为满刺加国被葡萄牙灭掉,是东亚近代史的开端。对明朝面对满刺加国被灭,根本不在乎的态度,表示不能理解。

但是此刻朱厚煌才明白。

原来在明朝士大夫看来,满刺加国被灭,根本是南洋土著之间的狗咬狗,不值得关注。有功夫还不如想想,怎么约束爱玩的正德皇帝,让正德皇帝乖乖的去紫禁城之中当牌坊。

这才是明朝当时最大的问题,而不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佛郎机。

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马六甲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会议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 二十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庆攻防战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内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获的日子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百章 善后第八百三十三章 东雍之战七第九百章 影响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军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华守福宁三第一百二十二章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战事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归来的舰队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四百五十九章来之不易的胜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四百二十章 古晋之变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胜负手第六百二十三章 马六甲城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之战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战尾声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晋府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三百零五章 暹罗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乱之加剧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二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龙之变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第六百八十章 炮轰长崎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云动第五百三十九章 准备出征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麦哲伦的遭遇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战事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雍与大明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后第三百五十五章 云海关下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战事四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第三百七十九章 夺升龙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桥之战终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龙围城战九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龙城破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战六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势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苏禄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战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战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群岛结束战斗第六百零九章 升龙围城战十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视吕宋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第三百七十七章 夺升龙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三百五十七章 云海关下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争功二第十五章 见托梅第十一章 佛郎机第七百四十一章 杨慎入东雍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九百章 影响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