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

“改为水师?”朱厚煌重复道。

“正是。”王鹤年说道:“微臣观殿下创立的兵制,实在精妙绝伦,国家无事之时,只需养数万的精锐,有事之事,可以征发百万之众,比起太祖之策,不差分毫。”

朱厚煌明知道王鹤年是在拍马屁,但也觉得很舒服,说道:“哪里的话。孤怎么能比得上太祖啊?不过因先贤遗策而已。”

王鹤年说道:“只是此策用之大陆则可,用之雍国,未免有一点不美之处,东雍地在海中,水师为第一要务,而殿下徒重步卒,岂不是舍本求末?臣所在澎湖深受其害。澎湖所辖七十二岛,多有海寇,少有土贼。海寇在海,则县兵不能击之。故臣请各县因地制宜,设立水陆两师。比如像我们澎湖这里,就不必有多少步卒了。全部为水师才好。”

“殿下,水师与步卒不同,步卒只需数月演练,就可以称为精卒,而水师非经年演练,操帆弄浆之事,即便是经年操练也未必能成啊?”李良钦忍不住说道。

朱厚煌点点头,海军是技术兵种。不是简简单单几个月的操练,就可以的。朱厚煌转过头来,看着王鹤年,想看看王鹤年怎么说。

王鹤年说道:“殿下,臣何偿不知道,熟练的水手并不太好训练,不过殿下现在雍国需要很多熟练水手。殿下现在整个雍国的财政收入全部是依靠南洋贸易。可以说东雍没有其他都能可以,但是没有船队,绝对不可以。臣听闻殿下在大员建造船厂,并且在福建买船,船只好找,水手可就难得了。我估计雍国能上船的水手,几乎都在水师之中,臣在澎湖鼓励渔业,都找不到老手。”

“什么?”这个情况,朱厚煌显然没有掌握到。

朱厚煌对未来的预计,是要独霸整个东南亚海域,成为整个东南亚海域的霸主。最少有数百条战船。民间船只更是要比战船多出几十倍之多。而支撑这么庞大的海上霸业,需要更多的水手。那将是数以万计,十万计的水手。

中国并不是海洋国家,虽然沿海民众有跑海的习俗,但是在几年之内,或者说十几年之内拉出这么多的水手,一想想朱厚煌就有一点头皮发麻。

而且如果所有海上经营都是官营的话。当官府力量衰退的时候,也是海上霸业衰退的时候,必须培养出有足够海洋基因的民众。

一瞬间朱厚煌下了决定,不为战斗力,就当是培养航海人员,也必须答应王鹤年的建议。那么在县兵水师之中,刚刚训练出一批熟练水手,就立即让他们退役了。那么这些县兵水师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仅仅是雍国水师的后备也行。

朱厚煌说道:“王爱卿的建议,孤答应了。回去立即与许统领商议。”

此事议定,朱厚煌发觉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水师的忠心。有此一策,纵然水师高层都是许栋带过来的,朱厚煌也可以安心了。

商议过后,再无其他问题。朱厚煌也去看看了澎湖县兵,澎湖县兵不过千余,训练还算得力。

当然比不得,朱厚煌的亲兵,但是战争厮杀之术,也学的差不得了,只差上阵杀敌了。

朱厚煌说道:“十日之后,澎湖县兵到大员集合。这是军令。”

“是。”

朱厚煌将三地的兵卒看在眼里,知道兵卒可用。现在是准备出兵北港的时候了。

朱厚煌从不将北港的实力看在眼里,这一次不过是想看一下,雍国体制的动员能力而已。

朱厚煌回到大员,这十日之内理顺各种关系。

毕竟是第一次,千头万绪,有很多事情,需要朱厚煌来理顺,比如说县兵的军饷。

按朱厚煌的体制,县兵在本地是服役,有口粮,分配衣甲,但是没有军饷。但是如此出征的话,不给军饷就有一点说不过去了。

但是怎么给,给多少。又是一个问题。

最后朱厚煌与诸位商议之后,定下来,有出征补贴,不过不高,相当于亲军半饷,不过对战功的赏赐丰厚。

原本朱厚煌以为料理这些章程就可以了。真正一上手,才知道出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粮草的押运,还有随行的医官,等等。

之前朱厚煌做战,比如攻打达延汗一战,这些琐事都不需要朱厚煌亲自处理。在东雍打得两仗,也都是在大员附近打仗,根本不是长途跋涉。

也幸好,北港临海,这一次,直接乘船过去便是了。否则千里行军,朱厚煌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他甚至想将戚景通召过来。以备咨询。不管怎么说戚景通也是打过仗的老将,家中也是世袭指挥使出身,也算是将门。

不过朱厚煌最后还是将这个注意打住了,这一次敌人并不强大,朱厚煌全当锻炼自己了。既然决定今后牢牢把持军权,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朱厚煌必须熟悉征战。在雍国军队开创之际亲自参与进去。

就这样匆匆忙忙之间,十日过去了。澎湖县兵到了,连同早已聚集起来的大员县兵以及朱厚煌的亲兵,足有三千余人。

朱厚煌校阅三军,看起来雍王亲军,澎湖县军,大员县军,这三军泾渭分明。

其中装备最好的,训练最好的自然是雍王亲军,有数百人身穿甲胄,还有数百人身穿鸳鸯战袄。其实身穿甲胄的都是肉搏白兵,这些人多持大刀长枪,而身穿鸳鸯战袄的人正是朱厚煌看中的火枪兵。其次是大员县兵,大员县的老底子本就是福州三卫,而且在大员屯垦之时,也是按照军中制度屯垦,军屯还没有解散几天。再加上,在诸侯眼皮底下,自然不敢偷懒。

比澎湖县兵,要强上一头。

至于澎湖县兵,没有大员这样的条件,虽然也训练了几个月,毕竟底子上差了一点。

县兵的装备比朱厚煌的亲兵装备上更差了一点,都是手中一杆长枪。做工远远不如诸侯亲兵精良。县兵之中,也有几十个人身穿甲胄,腰间佩着长刀,这些人都是县兵之中的各级军官,大多都是从亲兵这里转过去的。

雍国除却水师,还有戚氏戚景通部外所有战斗力都在这里了。

不过朱厚煌一想起当初与达延汗争锋的边军雄师,就对眼前的军队打心眼里面看不上。不管是正德的外四家军。还是达延汗的蒙古铁骑,眼前的军队远远不是对手。

不过不管怎么的窝囊废,也是自己的窝囊废。朱厚煌自己暗中安慰自己:“雍军现在还刚刚成立,将来有得是时间,将他训练成百战雄师。”

朱厚煌登上点将台,一身山文甲,金光闪闪,身后的大红披风,如火如荼。与朱厚煌身后高扬红色战旗,交相辉映。

朱厚煌扫视一眼,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朱厚煌。 一时间朱厚煌感受到身上有一种炙热的感觉。

“将士们,东雍沃土,为贼人占据,屡次劫掠商船,而今本王吊民伐罪。有功者赏,有罪则罚,封妻荫子,尽在今朝。”

“封妻荫子,尽在今朝。封妻荫子,尽在今朝。”在将士们一声声呐喊之中,朱厚煌来到东雍之后,第一次大行动开始了。

这也是朱厚煌亲自主持的最大的军事行动,动用了步卒三千,五桅船十艘,三桅船数十艘,对雍国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倾国之战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阳春三月第六十二章 两万两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马六甲第六百二十一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战五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六十一章 吴行之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平矿区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龙围城战十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临南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五十七章 云海关下五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云动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二百四十章 安庆攻防战十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雍纸钞第二百五十九章 万锐之死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军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一百八十七章征蛮六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龙会战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与追击第六百九十章 夜袭第三百章 安南终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桥之战十一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一十八章 脱离北京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战事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郑绥的选择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十六章 先北后南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温州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终结第三百零七章 暹罗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战七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归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洁癖?第六百四十二章 东雍与大明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仪的准备第七百三十九章 东雍新印象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后二第二十五章 历法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双城战记四第七十六章 李良钦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战尾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十九章 离别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太后与莫登庸第一百一十四章 杨廷和的安排第九十五章 大风暴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龙之变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华守福宁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离北京第三章 侍卫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战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云海关下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战第五章 演武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五十九章来之不易的胜利第一百八十九章 征蛮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桥之战十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东雍与大明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六百七十二章 对马岛之战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龙会战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战事二第五百六十一章东雍近况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战余波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转向大员第八百七十六章 胜负手十一第二百八十章 东雍琐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问题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