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 二十

不过在这个时候,王纶已经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了。

就在王纶刚刚组织士卒下了城,正准备向西边去的时候,长江上的大船也靠岸了,一根根长长的木板搭在岸上。因为码头那边燃起的熊熊大火,所以他们只能稍稍偏离了码头。从码头两边靠岸。

一个个士卒浑身甲胄,兵甲齐全,顺着两丈长的木板,踏上了岸。

面向西方列阵,金闪闪的阳光反射在军阵之上,就好像是一批金甲天兵一样。

朱厚煌也在城头上观战。

从这些船只出现在长江之上的时候,朱厚煌就认出来这些船只的来历,废话,都是自己的船,自己能不认识吗。

只是当时朱厚煌心中有些疑虑,暗道:“我吩咐他们没有援兵就不要来这里,如果他现在回东雍调兵的话,时间也太早,莫不是南京那边的援军?”

等船上的甲士下船的时候,朱厚煌知道自己猜对了。

这样的军队并不是江南其他地方可以有的,甚至南京城中可以有的,分明是京营。而整个长江以南,拥有京营驻军的地方,只有南京了,朱厚煌还知道这一支军队的主将是谁,是许泰。

这个一支京营,正是许泰的敢勇营。

朱厚煌见状,不由的哈哈大笑,说道:“有许泰在这里,安庆城无忧了。”

朱厚煌如此欣喜,不仅仅是因为许泰这一支生力军来援,也是因为许泰来增援安庆,也表达了一个信号,大军就要来了。

这才是朱厚煌欣喜的原因。

不要看宁王号称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来说,宁王不过数万精锐而已。而正德南下带来的京营,也不过几万人马而已。好像双发相差不多,但是在朱厚煌的眼中双方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弘治皇帝在时,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京营占役的问题,就是让京营当苦力,修建一些大工程。

说实在的,让士兵适当的参加劳动,也不是不应该。但是弘治皇帝几乎上直接将京营当成了土木工程部队。不仅仅他调用京营士兵,还赏赐给大臣,用京营士兵为大臣建立私宅。

所以弘治年间,大明的武力极度衰弱,也成就了达延汗的崛起。

作为一个好武的皇帝,正德皇帝是绝对不容忍这一点的。所以一上台就加强武备,重整京营。现在正德皇帝率领的京营,可以说是京营之余辉,九边之精锐。是大明京营最后的辉煌。绝不是宁王匆匆训练几年的士卒,就可以比拟的。

不要多,朱厚煌现在只要有一万京营士卒,他都不用打的这么辛苦,他都敢他堂堂正正与宁王一战。

所以朱厚煌比谁都重视,京营即将来援的信号。

许泰所带的这千余士卒,都是骑兵,但是战马都在后面的船只上面,战马上船下船,都不如人便捷。等战马全部下来的时候。王纶的败兵也都跑远了。

许泰索性不等战马,一声令下,千余人大步狂奔,从后面追了上去。

如果他们养精蓄锐,严阵以待,许泰还忌惮三分,但是这些人都已经战斗了一天,人困马乏,士气衰落,更在败退之中,许泰还有什么忌惮。

他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这千余骑兵都京营精锐之中的精锐,否则以许泰的地位,不会将这些人带在身边,对他们还说,虽然没有马匹,有一点不习惯。但并不是不能适应的。

他们就如虎入羊群一般,掀起了腥风血雨。本来在溃退之中王纶,看到这个情况,还想停留整顿兵马,与后面一战。但是转眼他就看见许泰了。

许泰身为伯爵,有了爵位之后,很少上阵杀敌了,连随身的武器,也从一柄雁翎刀改成了一柄文人剑。

就是朱厚煌弃用的文人剑,这样的剑虽然锋利异常,但是太过单薄了一点,一与重兵器相对,只会瞬间崩裂。所以朱厚煌用不了。

但是不同的兵刃在不同人的手中,就有不同的作用。

一柄装饰用的长剑,在许泰的手中,好像是绽放出朵朵莲花一样,不过这些莲花的花瓣尖是红色的,瓣底是白色的。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王纶只看了一岸,就知道自己不是这个人的对手。再看身边的人惊慌失措,连亲兵都跑远了,这才深刻的了解到,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

人都有从众反应,所有人都溃退了。想扭转局面,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力挽狂澜能够形容的。

“砰砰”火枪的轰鸣之声,从城头上响起,朱厚煌才不会放弃这样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朱厚煌纠结了所有弓箭手,火枪手,在城头上向好像羊群一样的人群射击,这些光顾着逃命了。连身边的伙伴都中箭身亡,也顾不得了。

正在全力督促攻城的刘养正此刻汗流浃背。气温并不高,他是心急的。因为安庆城南的浓烟。刘养正断定南门那边一定有进展,所以命令全军大举压上。不惜一切代价,攻城。

不过很多时候战争的伤害都是双向的。他这边在努力攻城,而城头上也在不惜一切代价守城。城墙上下好像是一台锋利的绞肉机。将所有人的性命都绞了进去。

不过一天时间,刘养正已经看见太多太多伤员在他身边被抬下去了。

作为全军的高层,他当然知道宁王军中,对伤员的处理办法,都在放在后军远离人群的地方。由一些征召来的医生治疗,但是治愈率,相当之低下。可以说十之八九都会死伤病营之中。

而且,刘养正更知道,能抬下来的人,都是还治愈希望的人,有更多的伤员,根本就没有抬下来。直接就给一个痛快的。

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宁王军的元气。刘养正甚至感觉,宁王军承受不住再一次如此惨烈的攻城。

所以今天,必须攻下来,否则安庆城就没有希望攻下来了。

刘养正闭上眼睛,再次睁开,露出一对毫无表情的双眼。冷冷的看着战场上的生死挣扎。不再去想要死多少,只留下一个念头,那就是胜利。

不管是多少伤亡惨重的胜利。

可是,他冷如冰晶的神色还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一丝错愕的感觉爬上了他的脸旁,他吃惊的张开了嘴,看着东南方向,东南方向出先一缕烟尘,尘低而卑,是步卒,烟尘杂乱,说明是溃兵。

但是这一股溃兵是说明地方跑出来的。

安庆城池不小,从安庆南门跑到西城墙边,也有好几里远,这是一场漫长的追击战。许泰追着追着发现,在逃生的本能之下,这些人看似疲惫不堪,但是总能从追杀之中逃脱出来。

而一位快追,反而会打乱他手下的呼吸节奏,造成无谓的体力消耗。比较逃跑的人早已不知道将铠甲兵器扔到了什么地方,但是后面追的人,却还全幅武装。自然更累一点。

所以,许泰将追击的速度,微微放慢了一点。

早已没有力气的溃兵们在后面追击速度变慢的同时,也变慢了,两帮人马一前一后。沿着安庆城墙向西边跑去。

同时与他们配跑的还有一批人,就是朱厚煌一行人。

朱厚煌在城墙上与他们平行的位置上追击,身边都是火枪手弓箭手,他们只有能抽出一点空档,就往下面射击。

溃兵之中,有倒霉被射中的,有实在跑不动,落后被杀的,甚至有栽倒在地面上被踩死的,这一路,是实实在在的死亡行军。

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升龙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华守福宁三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雍之战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五十三章 云海关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晋会议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亚伯奎的远征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战升龙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战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十五章 平乱【二】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七十七章 李良钦【二】第一百零一章 许栋归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战略第一百九十章 征蛮九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桥之战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国水师出动第八百七十五章 胜负手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征蛮七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源节流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群集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十章 长史第五百一十八章 脱离北京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争第二百七十四章 贱民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杨廷和之死第七百零六章 矿产问题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二十四章 决策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六百七十一章 对马岛之战一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矿生产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第三百一十章 横渡南洋第十八章 经纬【1】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师学院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十六章 许家第六百零八章 升龙围城战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之乱第二百七十一章 争功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战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五百七十章 蒋氏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运兵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群集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桥之战四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战第六百七十三章 对马岛之战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扫平矿区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杀使者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晋之变四第八百八十五章 胜负手二十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三十章 安庆攻防战五第七百九十五章 亚齐的覆灭五第三百七十章 等后援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战四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四百七十六章 厦门湾之战尾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宁王之乱之安庆第二十三章 张钦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宁王之乱之安庆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群岛之战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零六章 矿产问题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