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

财政问题是逼迫朱厚煌必须立即出兵元凶。但是如果以为没有财政问题,朱厚煌就要安分守己的当灾难。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王阳明很准确的摸着朱厚煌的脉门。

朱厚煌虽然想要解决东雍的财政危机,但是他也想在中南半岛上留下一个落脚点。朱厚煌选择的这个落脚点,就是海云关附近。

其实就自然环境来说,海云关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而朱厚煌一定要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对安南的警惕之心。

如果翻阅现代的越南地图,与这个时代的越南地图,就会发现一个真相。越南的版图在今后几百年扩张了一半。

海云关的位置,就在越南中部最窄的地方附近。而越南南方很大部分领土,现在还都是占城,真腊,等国的领土。

所以朱厚煌对安南有者深刻的戒备之心。

朱厚煌确定他在整个中南半岛上统治核心,就是湄公河三角洲,现代的胡志明市这一带,因为这是一个产量极高的粮食产区。

只要能将这里开发出来,朱厚煌的任何扩张行动,都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了。

至于这一代怎么入手。朱厚煌早已看真腊不顺眼了,所以在朱厚煌计划之中,一场针对真腊的战争,已经提上日程了。所以朱厚煌想乘着这一次,将安南南下的道路封死。等将对真腊的战争,就能排除安南的影响了。

海云关其他方面不行,但是却是一处战略要地。

“不过,这样一来,攻克海云关的行动之中,如果久攻不可,下面行动就不好办了。”王阳明说道。

计划永远只是计划,任何计划都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完美的计划能不能完美执行,却是一个问题。

“区区安南小国,如果不能攻克,那么孤又怎么纵横天下?”朱厚煌咬着牙,说道:“就这样定了,统治占城王,克日起兵。”

“是。”

因为按照王阳明的计划来,所以进军的时间必须大大提前,否则等莫登庸大胜郑绥,并整合郑绥的实力之后,势力大增。攻克莫登庸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了。

所以出兵的速度越快越好。

“殿下,还有一件事情,殿下此次有陛下的诏书吗?”王阳明问道。

朱厚煌说道:“这--。皇兄早已准我主安南之事,还需什么诏书吗?”

王阳明说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殿下怎么不得陛下诏书,就擅自出兵,如果传到京师,天下之人该如何看殿下?”

朱厚煌对这一点不熟悉,结果露了这一件事情,毕竟出兵之事,千头万绪,不仅仅是占城的事务,还有关注安南国内事务,都需要他去关注,有些疏漏也是在所难免。

“殿下,这一件事情,陆长史已经派人上京了。只是攻克海云关的行动,要挂着占城的名义。只有等南京的消息,才能用出他们自己的名号。”王阳明说道。

“多谢王师。”朱厚煌说道。

王阳明说道:“为殿下查漏补缺,正是臣等之责,不过臣以为殿下身边,应该多几位儒生,这样的疏漏就不该有。”

朱厚煌说道:“孤受教。”朱厚煌身边没有专门的礼臣,固然是朱厚煌有意为之,但是也有整个东雍人手短缺的缘故,但凡有一点才能的人才,就有足够的公务,让他们忙活。朱厚煌才不会重视务虚的事务。

做出决定之后,朱厚煌紧急会晤占城王,与占城王一起督促了出兵行动,占城五万大军,主要是数百头战象。这数百头战象,就占据万余人手。剩下的都是步卒。

朱厚煌干脆让雍军乘船,沿海北上。

他先面对的第一个阻碍,就是新洲,旧城两城。

两座城池相距不远,互为犄角,新洲还是一个临海城市,这一带本来是占城的核心统治区。这一代纳入安南的统治,还没有五十年。而且也不是安南关注的重点地区。故而安南在这一带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

面对占城与大明声势浩大的进攻。根本没有一丝抵抗的意思。龟缩在两座坚城之中,想用以拖待变。

朱厚煌带着士卒从远处下船。在岸上结阵。朱厚煌登高看向两城,不由的长叹道:“不亏为两座雄城啊?”

其实从外表来看在,这两座城池并不好看,这两座城池是常见的夯土建筑。死沉黄色,看上去了无生气。但是从兵法来看,这两座城池布置极妙、彼此相距不远,遥遥相对,急此则彼应,击彼则此应。

是一个双城结构。

这样的结构,非常难攻克。当初的襄阳就是典型的双城结构,一旦樊城失守,则襄阳不能坚守了。

占城在面对安南的进攻,失去海云关之后。就凭借这两座城池坚持了好几十年,等这两城失守之后、占城只好向安南称臣了。

可见这两座城池的重要性。

王阳明就在朱厚煌身后,说道:“殿下,准备怎么攻克这两座坚城?”

朱厚煌反问道:“王师准备从哪里着手?”

王阳明沉吟一会儿说道:“如果是臣,将绕过两城,从海路攻两城之北,使则两座城池成为孤城,然后派人劝降。以臣的了解,自从安南内乱以来,安南就从来没有关注过这里。两城的守臣,早已在两地镇守数十年了,安南朝廷已经将他们给忘记了。臣也不相信他们对现在的安南派兵来救还抱有希望,故而围城,攻心,劝降,。三管其下,定然能成功。”

朱厚煌微微思索一会儿,不得不说。这个办法真的不错。

不要两城守臣占据地利,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劣势与优势一样明显,第一人心不附。当地百姓都占城人,虽然被安南统治了许多年了,但是想要他们全力相助,却还差了不少。

第二就是两城军队少。

相比升龙府一带,这里就是安南的莽荒之地,本来的驻军就不多,他们的任务不过是抵挡占城第一波进攻,然后等后面的援军来便是,故而两城士卒加起来恐怕也不足一万。

内有隐患,外有强敌。又没有援军。这样的局面,派遣一名说客,说不定,就能劝降。

“王师所言不错,但是孤却不能采纳。”朱厚煌却出乎意料的否定了。他说道:“此乃北伐第一战,须立威,不仅仅是立威给安南人看,也是给占城人看的。只有立威之后。下面的事情,才好办。”

王阳明理解这一点,只有立威之后,占城才信服。安南才能惧怕。其实现在朱厚煌之所以占城信服,凭借的就是大明积威。

但是立威就要干脆利落的将两城给打下来。可着城池摆在面前,怎么才能干脆利落的打下来?王阳明一时间想不明白。

朱厚煌嘴角勾起笑容,说道:“今日,就让王师看看,孤准备多年的秘密武器。”朱厚煌声音一高,叫道:“汪直。”

汪直从朱厚煌身后出列道:“末将在。”

“这两座城池,就交给你了。让孤看看你的手段如何?”朱厚煌说道。

汪直以手击胸说道:“臣定然不会让殿下失望,只求殿下派兵掩护,三日之内,必然攻克。如若不然,臣提头来见。”

朱厚煌说道:“三日不行。孤赶时间,明天日落之前,孤要在新洲城中。孤只问你能与不能?”

汪直头上微微见汗,这个时候,他能说什么啊,他唯有咬着牙说道:“臣能。”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托梅的宏愿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响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烟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章 安南终第三百七十章 等后援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战事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八百八十二章 胜负十七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群集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议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响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师学院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仪之死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盗会盟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华守福宁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归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后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战尾声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龙城下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七十四章 胜负手九第二百一十章 铁作与炮场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战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临时和议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陆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决战之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军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学的种子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军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会议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龙会战九第三章 侍卫第六百零一章 升龙围城战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长崎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战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临南昌第一百九十四章 赏功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晋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二十八章 东雍之战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军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桥之战终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盗复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麦哲伦东雍游记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战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气象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决心与准备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八百八十一章 胜负手十六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应对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与追击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战六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四百五十三章 犹如此案第六百零五章 升龙围城战十第四百零二章 善后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响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云海关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吕宋许家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吴太后的命令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东雍之战十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机人的准备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临安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十六章 应州之战之桑干河前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