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晋府二

“这一封奏疏是你们所写的?”朱厚煌拿出汪直上书的附录之一,要就是渤泥王请求内附的文书。

渤泥王肥胖的身子伏在地面上,好像是一个癞蛤蟆趴在一个大水球之上。他努力的将他的头颅按在地面之上,不敢抬头说道:“是。”

朱厚煌有些无语,因为渤泥王根本连看都没有看,就说是。

朱厚煌看渤泥王一副吓破胆的样子,也知道问不出来什么他转眼看向渤泥太子,却见这个太子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不忿。

朱厚煌对手中这一封内附文书,有了几分明了。他不去问这一封文书是怎么写出来的。继续问渤泥王说道:“你既然如此诚心归附大明,孤也不好拂了你的心意。这么说吧,孤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孤现在就送你上船,去京师,陛下自然会好生安置你等。第二就是在孤身边留用,只要有才华,孤不会吝啬高官厚禄。”

渤泥王心中叹息一声,不管他再怎么不舍也不得不接受现实,祖宗基业不在自己手中了,正如朱厚煌所料,渤泥王怎么会想内附啊,只不过是汪直想让渤泥王内附而已。渤泥王全家老小都在汪直的手中,如果他不老老实实的听话,说不得,他全家就要被死于乱军之中了。

当朱厚煌问他出路的时候,他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北京,即便是在北京他只是一个吉祥物,也能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吉祥物。甚至在享受方面,说不定要比他在渤泥的时候享受更好。所以他立即有了决断。

“臣想去北京。”渤泥王说道。

“臣想留下来。”渤泥王话音刚落,渤泥太子就说来了出来。

渤泥太子的心思可要比渤泥王的心思大多了,他才不想到京师混吃等死的。他还想建功立业,他明白他这种身份,即便是有才在大明也不会得到重用,但是在东雍就不大一样了。所以渤泥太子想要留下来。

朱厚煌没有想到他们父子两人还会有意见不同,他无心为他们父子两人调节。朱厚煌见渤泥王那个样子,意见将渤泥王列为无用之人的行列之中,无心与他多费口舌,正要将他们打发出去,就听渤泥太子说道:“殿下臣请命出使各部。”他的声音微微一顿,随即说道:“渤泥国虽然不小,但是臣父子两府所控制的土地不过十一而已,剩下的部落分居各地,历代渤泥王也没有什么办法。殿下新定渤泥,如果没有渤泥王室的人安抚,殿下想要降服,必然迁延时日,臣愿意以渤泥王室的身分为殿下走上一遭,为殿下劝说各部臣服。”

朱厚煌听闻此言,简直是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渤泥太子挠中了朱厚煌的痒处。是的,像渤泥这样的国家,从来不是控制住国君,就算是完事了,恰恰相反,攻克了古晋,才算是刚刚开始。

占据古晋之后的雍军,如果能顺顺利利的接受过渤泥王室的威望。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不能,朱厚煌不得不重新平定诸部,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根本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渤泥太子这一番话立即改变了朱厚煌对他的印象,让朱厚煌将渤泥太子从无用之人,划到有用之人。

“你叫什么名字?”朱厚煌问道。

“臣名罗轩。”渤泥太子说道。

其实南洋各国与占城一样,原来都是印度化,后来又被伊斯兰化,他们的名字没有那么简单,这个名字或许是现取的。

朱厚煌不在意这一点,说道:“罗轩听令。”

“臣在。”罗轩说道。

“孤命你巡查渤泥诸部,令其臣服于孤,不服则报与孤听。”朱厚煌说道。

“臣遵命。”罗轩恭恭敬敬的下拜,就这样他从一个亡国太子,摇身一变成为东雍的官员。

不过朱厚煌也不会这么简简单单就相信他了。他找来吴凤仪。命令锦衣卫派出士卒来保护罗轩。

至于到对是保护,还是监视,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处理了这两个人。朱厚煌又召见一个人,不是别人是王九川。

真腊士子王九川与朱厚煌也算是旧识,在真腊的时候,是真腊华商子弟的领袖,也算是有些本事,再加上在吏试之中出色的表现,所以一进东雍体系之中,就平步青云,先在长史府一阵子,随着陆完去职,王阳明上位,因为王阳明与陆完的作风不一样,陆完是事必亲躬,而王阳明却见事情几乎全部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子,故而长史府很多职位都用来安置王阳明的弟子,王九川就外放东雍新建成一县县令。

在东雍体制之中,做一方主官一定是不狗还忙的工作。还好王九川都做下来了。

朱厚煌这一次吸取了上一次作战的失误,就是没有足管的文官幕僚,等军中杂务处理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故而这一次,就从东雍挑选了一批官员随军。

其实这也是烛火想栽培自己的人的举动。

王阳明与以前的几位长史不一样,带着很多弟子,这么多弟子让朱厚煌不仅有一点危机感。

所以朱厚煌也想在文官体系之中,提拔自己的亲信。而王九川就是朱厚煌想要提拔的人。

朱厚煌说道:“九川。”

“臣在。”王九川恭恭敬敬的说道,他相当知道本分,朱厚煌这样称呼自己是恩德,王九川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份。

朱厚煌说道:“现在情况有变,孤本来想让你随军转运,不想古晋这么容易就拿下来,现在汪直将军暂时驻守古晋城中。请你坐镇古晋城。料理政事。”

王九川说道:“是。”

朱厚煌说道:“你也知道我雍军与佛郎机人之间的情况,如果战事焦灼,那么古晋就是距离前线最近的补给极点,故而九川身上担子很重。”

王九川自然知道,也明白朱厚煌的意思,如果战事不能及时平息的话,那么古晋必须支撑起养一支舰队的粮食蔬菜等常规的补给,毕竟千里迢迢从东雍运输弹药也就罢了,还要运输粮食蔬菜,负担就有一点太重了。

不要小看这个任务,要知道整个东雍舰队数十艘大船,要一两万之多,再加上汪直营,已经张翰所带领的脱产的士卒,有四万五万大军在古晋屯驻,管一个人吃饭,是小菜一碟,但是如果供给数万人伙食,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再者,朱厚煌秉承上战场一定要吃好的的原则,给士兵战时的伙食标准,定得只高不低,所以一古晋区区之地,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朱厚煌并不知道。

王九川说道:“臣明白,臣定当竭尽全力让殿下没有后顾之忧。”

怎么会没有后顾之忧,此刻的朱厚煌前忧,后忧,左忧,右忧全部都有,与佛郎机人的战事就在眼前,朱厚煌却越发忐忑起来了。

朱厚煌说道:“去吧。”

王九川听命下去了,他立即来到了古晋城,在古晋王国旁的一出府邸处开始办公。他首先要了解古晋的情况,他发现古晋的丁口,粮食,等财富并不算多差劲,只是想要支持大军,自然是数量越多越好,也只有越多才能显示出王九川的才能。王九川思量一番立即开始了行动,立即有各式各样的情报在古晋传开,比如说东雍与佛郎机人的矛盾,还有东雍这一次南下的目的,已经倒霉透顶的渤泥国王。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训子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华的突围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十七章 李良钦【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后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夺岛之战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三十章 经年之后第五百三十八章 麦哲伦的遭遇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来使第一百二十章 天钟法的实践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杨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第六百零二章 升龙围城战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慎到来第二百九十三章 视察二第十七章 练兵2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二章 东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战升龙四第八百三十三章 东雍之战七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试第三章 侍卫第四百五十五章 远航的准备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东雍与大明五第八百七十八章 胜负手十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六百二十三章 马六甲城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麦哲伦顾问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战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终结第八百三十五章 东雍之战九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雍之战八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八十章 亚伯奎的意志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一百八十七章征蛮六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第四百五十四章 决心与准备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四百五十章 接战九第八百二十四章 对策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县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厦门湾之战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五十四章 云海关下二第九百章 影响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议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晋之变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脱离北京二第四百零三章 枭雄莫登庸第二百七十三章 争功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后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第五百三十六章 麦哲伦的遭遇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后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乱之加剧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 八百零六章 东雍的政策调整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终结第六十八章 许栋【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下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双城战记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对马岛之战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厦门湾之战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十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晋之变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温州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战淡目国第六百零八章 升龙围城战十三第七百七十章 与淡目国的交涉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桥之战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许栋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