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

朱厚煌与郑绥来到东雍。

朱厚煌离开东雍已经有几个月。这几个月的时间,东雍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

与果阿方面的第一次交易顺利完成。

给了东雍上下很大的信心。

这种信心直接作用在东雍的纸钞之上。

东雍的纸钞打着滚向上翻。

让东雍的纸钞直接涨过了原价,甚至有溢价不少。

如此一来,东雍的财政立即变得宽裕起来。

要不是朱厚煌在安南征战,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药材上面的事情,安南瘟疫所消耗大量的药材,几乎超过军械消耗成为了最大开支。

这么大的消耗。让刚刚恢复过来的东雍财政,有陷入紧张之中。要不然以吴行之的意见,在财政稍稍宽裕的时候,就意见想办法将外面的纸钞给收拢过来。

在吴行之看来,这种纸钞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

只是,朱厚煌行事有些急功近利,对纸钞的依赖也就越来越重了。似乎根本没有取消纸钞的一天了。

朱厚煌决定真正将东雍这一切都交付给郑绥。

朱厚煌顺便看一下东雍的情况。

郑绥脸色不变,但是心中却已经翻江倒海。

郑绥作为执掌一方的诸侯。麾下雄兵数万,他想过东雍是一个什么摸样。但是今日一看狠狠的震撼了他。

郑绥在清化的统治,就建立在世家大族联合支持的基础上。

所以郑绥在重大事务上,要与各族达成协议之后,才能去做,否则事情就做不成。所以郑绥对清化与义安两地的控制,并不是多彻底。

他来到东雍,才知道,天朝的制度是如此的。

在他看来东雍从制度上来分,可以分为城市与乡村两体系。

先说乡村,东雍治下所有村落,都是由官方屯田发展起来的。朱厚煌所有的规划,都能完全贯彻。

东雍官方能调动起各村落里面的每一个壮丁,东雍现在的人口聚集地,分别以大员与北港为中心,分别蔓延开来。

东雍的人口加起来,也比不上清化一地的。

但是郑绥发现,东雍的情况如果动员起来,能动用起来的兵力要远远的胜过清化的兵力。清化与义安两地。郑绥拉起六七万大军,已经很吃力了。

但是东雍一地,最少能拉出十万壮丁,而是有训练经验。

从这一点上来看,郑绥就相当的佩服朱厚煌这一点。

但是不仅仅是这一点上,郑绥参观了北港的工坊,占地数十里的铁场。让郑绥目瞪口呆。

整个铁场从简单的民用的铁器,到军用冷兵器,到火统,火炮。乃至于军用的铁件。不管是数量之上,还是质量之上,都不是清化可比的。

郑绥只觉得,这就是天下最大的铁场。

这一点上就是郑绥有些见识浅薄了。

大明民间的产铁数量从来不小,不管是南方的佛山,还有闽铁,北方遵化铁场,都不比东雍的铁场差多少。

唯一有些区别的,是一些理念上的区别。

首先,朱厚煌否定外行人管理内行人,这些铁场直接向他负责的人,都是工匠出身。对技术都是行家里手。

而且朱厚煌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理念。比如重申勒名制度。这倒不是超前理念,不过大明能做到的很少。

还有很流水线制度,以及后续的分工,这些都是朱厚煌以大秦帝国的制度,给工匠提出来。

如此,北港铁场的效率相当之高。

大批量的铁器如同流水一样从铁场出来,在郑绥看来,这就是国力的一部分。

郑绥在离开安南之前,心中感受还有一些不舒服。但是来到东雍之后,才感受到东雍从国力上对清化的全面压制。

他更明白这一切都要交给到他手里,心中就更加兴奋起来,有一种知遇之恩的感动在他的心中浮现出来。

这个时候,朱厚煌也了解东雍的情况,心中微微放下心来。

在王阳明也离开东雍的时候,有一个发挥出比以前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吴行之。

吴行之本来就朱厚煌的元老重臣。最得朱厚煌的信任。而且在嘉靖登基之后的种种动荡之中,朱厚煌无形之中,对忠诚的更加看重。也就加重了吴行之的分量。

以前的吴行之专注于财政方面,但是现在一点点的扩散到了其他方面。

“殿下,从中原来的移民越来越少,这样的趋势,还请殿下注意。”吴行之说道。

“孤会放在心上的。”朱厚煌心中暗暗一叹,暗道:“看来,大明的情况有变。”

随着嘉靖的权位一点点的稳定起来,杨廷和在与嘉靖的交锋之中,慢慢的落于下风,毕竟作为皇帝,在大明首辅的交锋之中,先天占有优势。

朱厚煌明白,等嘉靖将杨廷和彻底弄翻之后,恐怕就是嘉靖开始对付东雍的时候,朱厚煌心中立即有一种紧迫感。

他决定一会见吴凤仪。多了解中原的情况。

“现在,东雍府库之中,有足够的财力在在星城修建城池吗?”朱厚煌问道。

迁都星城,是朱厚煌早就有过的想法。

“殿下,臣已经派人到南方勘探了,只是一时半会处会抽不出来足够的人手。还是等殿下安南事了之后,再说这件事情,以东雍的实力,承受不住一场大战,与南都的建设。”吴行之说道。

朱厚煌对星城寄予厚望。

甚至决定朱厚煌之后在南洋的统治重心所在。

所谓的星城,就是后世的新加坡。

这个位置,四通八达。占据地利,可以随时向四方进攻。但是并不是多利于防守。所以,朱厚煌考虑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未来都城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绝对不能草草的结束。

这样工程消耗的不下于一场战争。

东雍的财力武力人力支撑不了两处巨大的消耗。

朱厚煌叹一口气,说道:“孤心里太急了一点。”

“殿下,安南那边到底会要多长时间?”吴行之问道。“虽然东雍还可以支持安南战事,但是东雍空虚,自从福建沐有威离开之后,新任福建沈总兵对东雍的态度很成问题。”

吴行之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这一点。

东雍水师在安南沿海作威作福。让莫登庸焦头烂额的。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也有人让东雍焦头烂额。

朱厚煌皱起眉头说道:“什么情况?”

吴行之说道:“福建水师在厦门湾一战之中损失惨重,最近刚刚补充了一些,就立即开始折腾一番。开始检查从福建往东雍的所有船只?”

“检查?”朱厚煌反问道:“检查什么?”

“海禁。”吴行之说道。

“海禁。”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真是一个好理由。”

是一个好理由,不得不说从大明的律法之中,所以向东雍的船只都有犯海禁的嫌隙,是那一种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的空间之中。

而这一点正是朱厚煌的死穴。

朱厚煌的东雍就建立在大明到西方之间的贸易之上,即便东雍现在已经与内地府县,没有什么区别了。

足够给朱厚煌一些财政支持了。但是重点还是在由大明出发的船只贸易之上。朱厚煌大量的货源都是在大明。

大明如果真的断绝与东雍之间的往来,东雍的财政立即出现一个大窟窿。

“情况怎样,他查的严吗?”朱厚煌问道。

“这倒不严,毕竟这事情不仅仅是我们一家的事情,还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暂时没有问题。不过今后就不知道了。”吴行之说道。

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归来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战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决策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八百七十章 胜负手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晋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战事八第六百三十章 经年之后第二百一十八章 宁王之乱三第一百七十章 夜袭下第四十七章礼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七第四百三十六章 决裂第三百四十六章 双城战记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与朝鲜官僚的接触第九章 打虎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庆攻防战十九第四百零一章 善后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离开马六甲第八百零三章 奴隶贸易第一百四十章 金铃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养生息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会议第四百七十一章 厦门湾之战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七十三章 银子【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赏功罚过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从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百三十九章 东雍新印象二第六十二章 两万两第四百三十六章 决裂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阳明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云海关下六第八百六十七章 胜负手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赏功罚过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二第三章 侍卫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宁波城下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七百零六章 矿产问题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绝我第一百六十一章 遗书始末第七十五章 平乱【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战升龙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五十九章 离别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乱的平息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厦门湾之战尾声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第七百八十七章 谈判之前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四百二十三章 决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三十四章 应州之战王勋【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对马岛之战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战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商议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响三第四百零二章 善后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七十章 胜负手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东雍之战三第一章 元宵宴第四十四章 再胜第六百三十二章 经年之后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学的种子第八百七十章 胜负手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东雍之战十二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战事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爱我 陆公杀我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慎走马荐陆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铁忠骨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来东雍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