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归来的舰队

虽然在朱厚煌的政策之下,东雍渔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东雍渔业船只的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少府的造船场其他船只还好,对渔船建造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特别是朱厚煌提出的标准化概念之后,渔船的建造更是容易多了。几乎每月都有数量不少的渔船下水,以至于东雍所产的咸鱼已经成为东雍特产之一了。不过,东雍渔船增多,也让东雍的渔船越走越远,虽然没有什么远洋捕鱼,但也在吕宋很多地方建立起村庄,专门以捕鱼为业。

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朱厚煌渐渐有足够的海洋人口。吕宋府的人丁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沿海很多渔民都平跑到东雍,但是在东雍的规划之下,在吕宋安家落户。

郑深遇见渔船,说明他们已经距离南海不远了。

果然不出所料,不过数日功夫。他们就来到了吕宋。在吕宋稍做停留,就前往东雍。很快在星城的朱厚煌就得到了消息。

他大喜过望。

有这一条航道的支撑,东雍就有更充裕的财政自由了。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撑,东雍的建设会更是上一个台阶了。

朱厚煌坐不住了。

他太高看满刺加了。此刻的满刺加正被汪直追的鸡飞狗跳。

如果不是汪直不愿意损失太大,不愿意与满刺加人在山地捉迷藏,满刺加人早就早就被平定了,即便是这样也有大批大批的满刺加人被当做奴隶送到了星城,成为建设星城的主力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果这些人是汉人,朱厚煌必然将他们编户齐民。但是对于这些人,朱厚煌想将他们编户齐民都不可能。

中国人只要给他土地,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并且安分起来,但是这些当地人,即便是给他分田地,他们也不会老老实实的种田的。只能好好用鞭子教训几年,或许能学到一点本事,再编户齐民不迟。

这一段时间,朱厚煌已经觉得自己在这里有些浪费了。

罗轩在朱厚煌的指使之下出使南洋各国,如果没有安南与满刺加两个例子在前面,这南洋各国或许不给朱厚煌多大的面子,但是有这两个前例在,他们都表示出对东雍的服从。所谓大明太远,东雍太近,便是如此。

张翰正在镇守柔佛一带,并且将各部落的青壮全部编入军中,在柔佛一带军屯。

不是张翰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而是不行。张翰请示朱厚煌之后,只能用强迫的手段了。

朱厚煌虽然在主持大局,但是南洋抵挡,朱厚煌觉得,如果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败之前,不过,有一个国家需要朱厚煌注意,那就是亚齐。

亚齐在苏门答腊岛西岸,正在逐渐强大起来,此刻正与比提尔国作战,他们两个激烈的战斗,给东雍带来很多生意,但是也仅此而已。现在看不出多强大,只是亚齐是一个回回教国家。

在佛郎机人没有到东南亚之前,传统的东南亚航道,全部由回回教国家控制的,甚至东南亚这些回回教国家,本身就是阿拉伯人大航海的副产品。所以这个时代,从西方到东方的航道还没有被西方人所垄断,最少阿拉伯商人与西方人的竞争,还在进行着。

从这上面划分,东雍作为佛郎机航线上的重要一环,再加上朱厚煌在古晋对付回回教徒的决绝手段,亚齐对东雍的观感非常不好。

不过,现在的朱厚煌,还没有想过远征亚齐。

所以,隐患只是隐患而已。

不过,有一个问题,朱厚煌需要考虑。

谁能代替朱厚煌坐镇星城。

虽然星城这个都城,还没有建设出来,但是星城在地理位置上,是东雍控制南洋的中心,最为重要不过了。

但朱厚煌手边的,不管是张翰,还是罗轩,都不足以负责这样的方面之权,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王九川,他了解了王九川的政绩之后,立即决定将王九川调到了星城,负责古晋,星城,马六甲三地。

王九川在古晋,对外,修理一个个部落,让他们接受了渤泥灭亡的事实,并从他们手中得到不少的奴隶,然后拼命的开垦荒地,督促粮食生产。不得不说南洋是一个好地方,或许有这样南洋的缺陷,但是总体来说,这里一年三熟的粮食生产,经营好任何一处,对东雍来说,都是一座粮仓。

现在古晋的粮食已经可以供应星城,与马六甲两地了。从征服到出产,不过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才有了朱厚煌这个决定。

朱厚煌将这里交代好了之后,立即回到东雍去。

刚刚来到东雍,朱厚煌马不停蹄的接见了郑路。

“臣郑深拜见殿下。”郑深的脸色黝黑,再也看不见少年人的稚气,反而有一种久经磨炼的坚毅。“好几次,臣都以为再也见不到殿下了。”

朱厚煌连忙将郑路扶起来说道:“郑卿有大功于国,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朱厚煌心中对郑深的看中多了几分。

这个时代的大航海事业,在后世人眼中,是波澜壮阔,是史诗性的,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九死一生的,是有去无回的,特别对带着探险性质的航行,很可能去十个人,八九个都回不来了。朱厚煌虽然没有经过,但是看郑深的样子,就知道他不好过。

之前的郑深虽然是海盗,但是上面有父亲,下面有叔伯,郑深虽然谈不上养尊处优,但是也脸色白净,有一种公子哥的气质,但是现在郑深,反而像是海面上的老渔夫一样,这前后差距,实质是太大了。

郑深说道:“臣此去西方,航行数万里,拜见了西夷国王,红毛国国君,愿意与我国修好,从此双方的船只都可以通过这一条航道来往。臣虽然是第一批,但是第二批,第三批西夷的船只,就要过来,还请殿下早做准备。”

朱厚煌说道:“孤已经知道了,孤已经命令,吕宋开港。从此红毛国的船只,可以直接到的吕宋。”

为什么开港的地方是吕宋,不为什么,后世西班牙人在东方京营的中心,就是吕宋,这并不是没有原因。不过,朱厚煌也不去想为什么,只是将这个结果直接拿出来用便是了。

“殿下英明。”郑深说道。

朱厚煌并不知道其中奥妙。但是郑深知道。

横渡太平洋的时候,有股洋流从南美洲一带,直接到吕宋这边,顺着这一道洋流,可以省很多功夫。

朱厚煌以为是郑深的客气话,也没有多在意,直接的问郑路海上的情形。

郑深将海上一路上的风雨颠簸,还有在西班牙见过的种种事端,以及朱厚煌想要的大量西方书籍,全部带回来了。不过有一个消息更让朱厚煌高兴。

“什么?”朱厚煌问道:“麦先生回来了?”

郑深说道:“正是西夷国王不守信约,麦先生决定投奔殿下。”

朱厚煌心中大喜。

他需要一个大航海时代的行内人,来给提高种种的帮助,麦哲伦明显是其中之一。

朱厚煌的种种决策,就是想要想要大明参与进大航海之中。但是朱厚煌努力这么长时间,其实还是在大明原来的势力范围大转,除却这一次与西班牙通商。中国内部实在欠缺一个航海家,也欠缺一股向往海洋的力量。只好从外面引进人才。

麦哲伦是一个经过历史评价的人才,朱厚煌岂能不高兴。

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慎到来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议二第八十四章 台湾第七百三十八章 东雍新印象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将死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师爷奇遇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后?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托梅的宏愿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扩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厦门湾之战尾声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锅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云海关下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桥之战十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双城战记二第八十四章 台湾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战事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战四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来了第八十七章 土楼第一百零一章 许栋归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临安庆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平矿区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征蛮二第七十四章 平乱【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马六甲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黄士龙第七百九十四章 亚齐的覆灭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七百五十八章 亚齐人在行动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禄情况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温州第六十七章 许栋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五百六十章东雍近况第四百二十七章 麦哲伦顾问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罗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战升龙第一章 元宵宴第七百三十二章 杨慎的行动第一百零八章 吴氏出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负手四第六百零七章 升龙围城战十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后收心第八百零四章 奴隶贸易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师学院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势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矿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晋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九百章 影响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二十三章 张钦第七十三章 银子【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亚齐的兴起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六百八十二章 关门海峡之战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桥之战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群岛之战四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二十六章 对策四第二百八十章 东雍琐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四百二十四章 决策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东雍?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战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后?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华守福宁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四十七章礼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第五百六十四章 东雍近况五第三百九十章 升龙会战四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后?三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