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东雍与大明

嘉靖的圣旨很快就来到了东雍。

朱厚煌面对嘉靖的圣旨,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让下面的人传阅一番,问道:“诸位,北京那位的命令,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殿下,我等何须理会?”郑绥说道。

郑绥是安南人,对大明皇帝本来就不感冒,他选择了对朱厚煌表忠心。

“我东雍自成一统,国势如此强盛,何须看北京脸色行事。以臣之建,殿下何不开国建制。与大明决裂。”

郑绥自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东雍与大明之间万却决裂对东雍未必是好事情,不过,郑绥不管这些,郑绥就是向朱厚煌表示,自己是雍王殿下的死忠。

开国建制,从此不理会中土是非?

朱厚煌当然想。

但是他依旧不能这样做。最少他身边很多人都不希望这样。、

“殿下,东雍财政都是依靠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如果东雍与大明断交,恐怕东雍支持不下去啊?”许松第一个发言。虽然嘉靖已经下达措辞极其严厉的禁海令。但是许松并不以为能真正封禁了大海,除非大明与清廷一样,来一个沿海迁界,片帆不得下海。

但是在大明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禁海令并不是高喊几声,下放几个御史就能做到的。

当然了,如果雍王自绝与大明,又是另一回事了。恐怕双方非交兵不可。

而且人心也是一个问题。

朱厚煌的眼睛扫过下面,很多人的眼睛不自然。

许松说的只是现实问题,而人心问题,比现实问题更重要。虽然朱厚煌官僚之中,南洋一系的比例的大增,但是真正的重臣,却大多是来自大明。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今后休要再提此事。孤是太祖血脉,岂能背弃祖宗之国?”

此言一出,朱厚煌分明感受到,有人松了一口气。

朱厚煌明白,如果朱厚煌选择脱离大明自立建国,下面的人很多人都会处于两难之中。这几年,朱厚煌也明白了一些事情,让人保持忠诚的办法,就是永远不要去考验他。

“殿下,”黄士龙说道:“征伐日本,取日本国王送到大明是下下之策,以臣之见,莫过拖延时间,我们可以加大在日本的存在,如果北京问起,就说正在办,如果北京不问,那就正好。”

言归正题。话题转换到原来的问题之上。朱厚煌听黄士龙说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阳明身上。

王阳明说道:“殿下,此事关键不在日本,而在北京。如今北京那位根基已经牢固了,杨廷和倒台也就在一两年之内,如果不根除北京与东雍之间的纠结,那么东雍将来定然会永无宁日,臣想问,殿下可有靖难之意?”

“天下可有靖难之意?”这一举话问道太石破天惊了。

朱厚煌心中一震,环视一周。

这是东雍重臣集会,该来的都来了,枢密院,长史府,少府的重臣都在,密密麻麻有几十个人,不过有发言资格的不多,其他的人都是旁听记录而已。

“人多口杂,我即便是靖难之心,也不当在这个时候说出口,王师之意---”朱厚煌心中明了几分,怅然一叹,说道:“人心有余,天命无常,孤之前受先帝之重,未尝没有登临之念,只是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如果强自去做,先不说,事有成败,单单大明即将生灵涂炭。孤于心何忍,所以孤在天津就答应杨慎,如果,如能各自相安,孤终身不屡中原,老死海外。子孙后代皆如是也。”

王阳明说道:“殿下有此仁心,就请殿下派出使者,入北京朝贡,与大明修好。殿下毕竟是太祖血脉。如果与朝廷修好,则殿下南下之事,岂不是更顺遂吗?”

“殿下,臣赞成王大人的意见。”戚景通说道。

“臣复议。”俞大猷说道。

“----”一连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官员,纷纷出列都赞成朱厚煌的想法。

“好。”朱厚煌脸上不见喜乐,说道:“既然如此,第一往琉球增兵,去日本一趟,走一个过场,第二派遣使者去京师,向陛下告以孤王之意。”

增兵日本还好说,反正有刘老刀在前线领兵,又不是真打。但是派遣谁去京师出使,却是一个问题了。

第一,这个人要是进士。必须文采风流。否则根本不被重视,第二,这个人必须对朱厚煌忠心耿耿。特别是第二点,是朱厚煌的顾虑所在,怎么说啊?进士这名头,在大明也好使的很,不,这名头在大明比在东雍更好用。不得不说,朱厚煌吏试根本就在否定科举。

虽然进士也被优待,但并不如从循吏受到重用。

朱厚煌很担心一个进士去京师,他们都就不想回来了。让朱厚煌不得不想起了唐寅,如果唐寅还在,这根本不是问题。唐寅虽然不是进士,但是江南才子文采风流,那是一等一的,再加上他不是进士,即便大明想撬墙角,也不大好用。

因为即便嘉靖想,满朝文武也不会愿意重用一个非进士出身,有作弊污点的人。

出使北京的人选选了又选,最后选中了徐爱。

徐爱是进士出身,也是王阳明爱徒,朱厚煌觉得没有对不住徐爱的地方,不到三十岁就是一方重臣,将来王阳明的位置,徐爱绝对有机会坐上一坐,但是在大明绝对没有让徐爱坐上大明首辅的机会,而且大明首辅的权力,未必比得上雍王长史。

朱厚煌信得过徐爱。

但徐爱离开星城,那么该派谁镇守星城啊?

朱厚煌人才短缺问题,从来没有被解决过。朱厚煌最后决定让罗轩暂时坐镇星城。代替徐爱的位置,等徐爱回来。

徐爱就带着东雍的殷切希望,乘船向江南而去,他会在江南转运河,通过运河往北京而去,这一路上就需要一两个月之久。

反正朱厚煌心中存了拖延的意思,也没有必要急着去。

在会议结束之后,朱厚煌与王阳明单独会谈。

朱厚煌说道:“王师,今日忽然问孤有没有靖难之意,是何意?”

王阳明说道:“看来殿下对京师那个位置,依旧念念不忘。”

朱厚煌知道,在王阳明面前,不用隐瞒什么,因为隐瞒,也隐瞒不了什么。论心机,论人心莫测,十个朱厚煌绑起来也不是王阳明的对手,不如坦诚相告。

“不错。”朱厚煌说道:“如果皇兄当初没有将皇位传给我的意思,我就不想了,但是偏偏皇兄一心要将江山社稷传开我。我才能不如嘉靖吗?我德行不如嘉靖吗?看看嘉靖做的事情, 不过登基区区两年,京营就弄成了什么样子,现在大明皇帝手中到底有多少兵权,他不知道吗?”

“当初皇兄完全不理会朝中争夺的底气,他现在有吗?如果不是皇兄当初打残了蒙古,他现在就尝到兵临城下的滋味,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十年,嘉靖就能尝尝,烽火绕京师的滋味了。”

十几年的时间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朱厚煌当大明皇族十几年了,大明皇族的身份给他太多的便利。也让他慢慢习惯了这个身份。看着大明江山,他有一种感觉,这是我家基业。

皇位,他当初想争,却想争不到。不想争的时候,去来到了他头上,偏生有人将他给生生的夺走了。

每每午夜梦回,朱厚煌都悔恨交加。不能自已。此刻全部说了出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议二第七百五十章 决议南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战第四百零四章 回归东雍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满刺加第一百八十七章征蛮六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四百五十九章来之不易的胜利第二章 比剑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升龙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第三百四十章 东雍与大明第九百零七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东雍近况五第六百七十五章 对马岛之战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三百五十四章 云海关下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亚齐的兴起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战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东雍近况五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战八第七百零七章 后宫琐事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运兵二第二百二十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第二十四章 死谏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战三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运兵二第七百五十章 决议南征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十章 先锋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传来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试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师爷奇遇记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锅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陆完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第四百五十章 接战九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七十七章 阳春三月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场列阵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东雍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后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胜负手七第一百零二章 神医薛已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战事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亚伯奎的远征第三十二章 应州之战之达延汗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战事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师学院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温州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来了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来东雍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战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陆完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八十章 再战升龙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晋之变第五十四章 大明将亡于藩王?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十章 长史第二百七十四章 贱民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群集三第十八章 经纬【1】第一百四十七章 训子第八十四章 台湾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十三章 狩猎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后?第三百八十四章 决战之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战升龙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达战场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气象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二十章 经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