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楚?”嘉靖对杨廷和更加不满了。
他心中暗道:“天下都是你在管的,现在就给朕说这个,既然是身尸餐素位,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杨廷和说道:“如今,不能说是东雍主使的,恐怕局面不可收拾,也不能说下面的人谎报,报上来的都是江浙一带支撑局面的大臣,会伤重臣之心,此事殿下可以问锦衣卫。”杨廷和此时有几分心灰意冷。暗道:“罢罢罢。既然陛下已经厌了点。我也不强求留在京师了。”
所谓无欲则刚。
杨廷和对权威还有眷恋的时候,他还想修复与嘉靖的关系。但现在死了这一份心,也就没有给嘉靖面子了。
“此事关锦衣卫何事?”嘉靖问道。
杨廷和说道:“栽赃嫁祸,不是锦衣卫的特长吗?”
一时间嘉靖气结。
杨廷和说道:“臣告退。”杨廷和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甩手离开了。
嘉靖火冒三丈,他觉得他对杨廷和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了。
嘉靖将陆炳与张璁叫过来。
张璁立即明白了杨廷和的意思,张璁说道:“陛下,杨大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既然下面报上来的倭寇,自然要按倭寇处理,不过需要加上一罪名,比如离间天家骨肉。”
嘉靖瞬间明白了,就是让日本来背这个黑锅。
嘉靖立即对陆炳说道:“炳哥,你听明白了吗?”
陆炳说道:“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吧。”
陆炳走了之后,嘉靖对张璁说道:“今日杨老匹夫对朕无礼,朕已经忍无可忍了。”
张璁说道:“不知道杨先生做了什么?”
嘉靖将杨廷和的所做所为告诉了张璁。
张璁忽然向嘉靖行了一礼说道:“恭喜陛下。”
嘉靖问道:“何喜之有?”
张璁说道:“杨先生有此作为,证明他有了致仕之心。”张璁对杨廷和的心态很理解,大明文臣都有一点小骄傲,杨廷和对嘉靖的心思揣摩的很透,见嘉靖已经彻底厌烦了自己,也就不想多管了,找个时间上表致仕就行了。他虽然有些贪恋名爵,但也是知道,自己退下来还好,如果让嘉靖逼自己退下来,就不好收拾了。
但是杨廷和对嘉靖很不满意。
如何没有杨廷和,嘉靖哪里来的这个位置,简直居然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也就罢了。毕竟政治上的事情,从来没有道德可讲,但是嘉靖想承位,不承嗣的想法,更让杨廷和打心眼里不满。
嘉靖心中冷笑,但是表面说道:“如果杨某人致仕的话,朕定然令先生接任首辅。”
“臣多谢陛下。”张璁说道。
等张璁走后。
嘉靖将黄锦叫来。问道:“东厂都整顿好吗?”
黄锦说道:“孩儿们都已经料理干净了。”
嘉靖继承皇位之后,陆炳接管锦衣卫,黄锦接管东厂。是嘉靖的左膀右臂。
嘉靖说道:“有一件事情,朕要你去安排。”
“陛下请吩咐。”黄锦说道。
嘉靖说道:“在杨廷和身边安排人手。”、
黄锦说道:“陛下,这件事情,早就在做了,只是收效甚微。”
嘉靖皱起眉头问道:“怎么回事?”
黄锦说道:“陛下,杨廷和用的都是世仆,很少有人能在杨府重要位置扎下根。”
很多文官都是出身大族,他身边带着的仆役,不是世代家生子,就是自己本家兄弟。外人很难插手进去的。
嘉靖说道:“朕不管你怎么安排,朕只想要一个结果,我要杨廷和的死罪。知道吗?”
黄锦大吃一惊,心中震动非常,但是脸上不敢有一丝显露出来,说道:“是。”
嘉靖心中暗道:“杨廷和。你觉得他想退,就能退下的吗?那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嘉靖之所以一定要杨廷和死,就是因为他的不安。杨廷和的拨乱反正,废除了正德时期的种种政策,重现恢复了文臣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士林之中威望卓著。如果没有雍王,嘉靖还敢放杨廷和离开,但是现在特别是杨廷和向嘉靖提醒了雍王的实力之后,嘉靖担心雍王造反的心思更重了。对杨廷和心中也是埋怨非常,觉得当日雍王在北京的时候,就应该将雍王给拿下来,否则又怎么会有今天这么尴尬的局面。
他往深里面一想,又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
因为杨慎与朱厚煌的关系。
嘉靖逼着杨廷和致仕,而杨慎又与雍王有则特殊关系。如果杨廷和明为致仕,却暗地里与雍王有所联系,他岂不是危险了。
嘉靖想起一个人,就是赵普。
赵普是赵匡胤的幕僚,因为贪污被赵匡胤给冷落了,他摇身一变又成为赵匡义登基的功臣。北宋的烛光斧影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
嘉靖觉得他不能放杨廷和离开京师。
相比之下,嘉靖觉得死人才能更好的保守秘密。
杨廷和并不知道嘉靖已经有了杀心,他回到杨府,在大门口下了轿,忽然停了下来,看着杨府的大门。
他京师已经十几年了,日日进出这道大门,却从来没有停留下来仔细看看。今日决定要致仕,反而觉得看得少了。
“父亲。”杨慎从大门之中,迎了出来,说道:“父亲,今日下朝怎么这么早。”
杨廷和说道:“我老了,精力有些不济。就提前回来了。”
内阁之中,忙碌非常。
特别是杨廷和在正德事情,就开始替正德处理地方庶务,无数事情千头万绪,堆在内阁,正德皇帝又很少管军务之外的事情。都需要杨廷和来处理。天黑之前,杨廷和很少回家,有时候宿在内阁也是常事,回来这么早,反而是一件稀罕事。
杨慎一听杨廷和说累了,立即将杨廷和搀扶进了书房,并吩咐下人准备参汤。
杨廷和任他搀扶着,在书房坐定之后,杨廷和说道:“慎儿,为父准备致仕。”
杨慎微微一愣,说道:“父亲决定了。”
杨廷和说道:“当今看不上我这把老骨头,索性,我也不伺候了。只是一想起孝宗皇帝,我心里就不舒服,当今的意思,我岂能不明白,我累得孝宗皇帝绝嗣,不知道九泉之下,如何再见孝宗。”明孝宗就是弘治皇帝。
这是杨廷和的心结所在。
杨廷和对正德关心,是如师如父。他最后用兵变的方式,本意也是在纠正正德的错误。但是对弘治皇帝,杨廷和却是真心的忠心耿耿,弘治皇帝在时,虽然兵备松弛,但是对文臣士大夫是真的好,可以用从谏如流来形容。那时候大明的政治也是毕竟清明的。
最少比正德时期好多了。
杨廷和是就是弘治皇帝选给正德老师。杨廷和对弘治知遇之恩,从来是铭记在心的。
“父亲,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当今想这样做,不是一日两日,孩儿看,父亲离开也好,等父亲离开京师,孩儿也求一任地方官,避开京师这是非之地。”杨慎说道。
杨廷和说道:“你现在求外任容易,将来回来的时候,就不好回来了。”
杨慎说道:“孩子只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不是非要做内阁大臣不可。既然当今不待见杨家的人,孩儿离他远一点,不就好了吗,只是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离开?”
杨廷和说道:“内阁事情千头万绪,先准备的,将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再离开吧。”
杨廷和虽然准备致仕,但也不准备撂摊子,他准备找张璁好好交接一番,也算是尽了最后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