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

“这样的事情,殿下今后都会遇见,所以殿下,这是你的一场考试。”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头大。

让朱厚煌出兵打仗,他向来没有这么没底,但是现在朱厚煌觉得没底的很。

对于这些文臣,朱厚煌很矛盾。

首先,他要的是人才,不是奴才。

对于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连丝毫主见都没有的人,朱厚煌并不是多看中,他一般对每一个文官都给尊严的对待。

但是却没有想到他们会起来反对他。

让朱厚煌心中很是气恼。

如何能不气恼,但是气恼归气恼,朱厚煌还不能重处,首先,如果这些真的是因为公心言事,朱厚煌进行处罚的话,今后谁还敢上书啊。

第二,人才缺口,从来是东雍的大问题。

朱厚煌从正德年间进行东雍吏试之后,几乎上每年都有一次,没有中断过,招纳的人才从来不少。

而整个长史府更是整个东雍人才的精华所在,甚至是东雍人才的储备库,朱厚煌如果打下某地,立即从长史府调人便是了。

随后处罚过重,朱厚煌没有人替补上。

朱厚煌默默想到。首先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然后再探明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思?

回答雍王府之后,朱厚煌立即得到了喜讯,原来星城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了。

朱厚煌立即决定,用一件大事将这一件事情压下去,那么迁都却是太合适不过了。

朱厚煌立即宣布,即日起开始迁都,要在半年之内,将都城迁到星城,正旦在星城进行朝会。

迁都,并不是一件小事情,宣布迁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正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

首先,那些部门迁过去,那些部门不用迁过去,这都要商议,那些人过去,那些人不用过去,等等。

这些都要吵。

在所有人都在为迁都的事情准备的时候,朱厚煌秘密召集了一个人入大员,这个人就是王九川。

朱厚煌秘密召见王九川,说道:“九川,你知道孤为什么万里迢迢的将你召过来吗?”

王九川说道:“臣不敢揣摩殿下之意。”

说实在王九川都有一点不想走了。

吕宋正在热火朝天的种甘蔗,大量的土人都被掳为奴隶,大片的原始森林变成了甘蔗田,一个个定居点开辟出来,王九川还带着府兵,与南方的回回干了好几架,就是为地方的划分。

王九川觉得,过不了多少时间,吕宋就能当一府来用。

朱厚煌问道:“以你当不当向少府征税?”

少府征税绝不仅仅是征税,很可能是一系列限制措施的开始,许松还没有想明白,因为许松本质上是一个商人,而不是官员。

朱厚煌乘着这一段时间想明白了。

令他想明白的不是别的,就是大明制度,一对照大明制度,这些人的心思,朱厚煌也猜到了几分,比如,少府的盐场也可以设盐运使,少府的铁场,也可以划到工部里来,等等。

长史府有的是部门将少府给分割干净,一点也不剩。

朱厚煌如过任长史府做下去,长史府真干做到这一点。

朱厚煌就用这个问题来试探王九川的倾向。

王九川沉吟了一会儿,其实就冲突来说,王九川所在吕宋是与少府冲突最多的地方之一,首先吕宋种植甘蔗是朱厚煌确定下来的政策。

但是甘蔗不经过少府的作坊榨糖,根本就没有其他用处,所以吕宋大量的甘蔗都进入了少府,然后运到了西方,换了大把大把的钱,是东雍仅次于香料的进项。

但少府大赚,并不以为这吕宋都大赚钱,恰恰相反,吕宋的财力有限的很。

王九川能拿到手中的不过是几个田税而已,更不要吕宋不比东雍,东雍是以朱厚煌的铁腕整顿过,一切从新开始,几乎没有什么隐田,但是吕宋却是有很多权贵的甘蔗园,而且都是朱厚煌特别赏赐功臣给的。

这样一来,王九川很多事情都特别难办。必须财富被少府,与这些勋贵得了,吕宋政府都得到了少了。

对一直种甘蔗的王九川来说,就有一点不公平了。

王九川斟酌一下词语说道:“殿下少府乃东雍支柱,对殿下开辟东雍立下过汗马功劳,只是东雍财政依赖少府却不是长策,因为少府毕竟是殿下的内库,东雍不能离开殿下内库就不能转了,必须内外分明,这才是殿下建制度之道,如今少府势大,压制地方财政,殿下不做长久打算,仅仅看到了少府之财?殿下之英明神武,必然能看到这一点,还请殿下平衡两者。令群臣心安。”

朱厚煌心中点头,他的确有整顿少府的想法,毕竟少府不能将所有买卖都做了,他也不要都做了,一个健康的东雍财政,要比一个少府重要的多,朱厚煌当然该如何取舍。

但是平衡没有问题,谁要想分割少府,朱厚煌必然让他知道,东雍之主的厉害。

朱厚煌口中却说道:“怎么说群臣现在心中不安了,他们心中不安是不是因为这个?”

朱厚煌将一叠奏折推了过去,让王九川看。

王九川翻看了几本顿时额头微微见汗,偷眼看朱厚煌,不知道朱厚煌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些奏折是什么啊?

是弹劾的奏折。

朱厚煌发觉,他没有在东雍设言官体系,但是文官似乎个个觉得自己是言官是的。将些说少府管是贪污的事情,一大把一大把的到处都是。

少府有没有贪污。

一定是有的,朱厚煌不用看就知道,少府之中,如果没有了贪污,那才是奇了怪的事情。毕竟这么大笔的银钱,那如果还干干净净的。朱厚煌觉得要么所有人一起给他做假账,要么这世界上真的出圣人了。

但少府重要性让朱厚煌一直没有动,无他,少府一直支撑东雍财政,一旦因为反贪受到的阻碍,东雍的经济就会出问题。

但是朱厚煌安安静静的待在家里,发现,钱还真是能攒出来的。

朱厚煌现在觉得,即便是少府混乱一阵子,东雍结余也能支持一段时间。所以他决定清查一下。

当然清查的并不只是少府,也少不了长史府。

毕竟少府不干净,长史府就干净了。

东雍缺少监察部门,朱厚煌也是知道,主要之前人少,没有必要,最开始几个月,连个人的饷银都未必能发下去,朱厚煌监督也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现在东雍体系完整,麻雀虽小,五脏具全,是时候开始完善监察机构了。

朱厚煌原本想从吴凤仪的体系之中找一些人,后来放弃了。

一来觉得,情报机关权力太大,并不是一件好事,二来,吴凤仪出自锦衣卫,在文官看来是异类,名声不好。文官们似乎觉得锦衣卫是坏人,锦衣卫抓的人都是好人了。

所以朱厚煌决定不让吴凤仪掺和进去。

那么这个监察机关交给谁啊?

首先,这个人必然要有中立的态度,而且必须要有能力。还有一点有自己能够信任。

这样一来,王九川就被朱厚煌注意到了。

王九川东雍吏试出来的人才,也与朱厚煌有旧。这样来彼此也能信任。

二来,王九川是南洋人,但是不管少府,还是长史府都是大明人士居多。真正的南洋人还都是下僚,没有升上来的。

朱厚煌刚刚也问过了,王九川的意见还算过的去,不会因为反贪而损害了东雍的利益。

朱厚煌决定这个监察御史就是他了。

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十第一百九十章 征蛮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决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准备出征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洁癖?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视戚氏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气象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八百二十五章 对策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商议第七百五十七章 应对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五十八章 东雍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华守福宁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战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桥之战十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晋府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第五百六十七章 张璁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十一第八章 练兵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龙围城战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雍财政危机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声寒的上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绥东征第二十章 经纬【3】第三十章 宣府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五十一章 杂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龙会战十一第四十二章 袭营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雍渔业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雍与大明四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获的日子第四十章 决胜【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惧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晋之变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仪的野望第四百零八章 戚继光出场第四百二十五章 后宫第六百九十章 夜袭第一百四十章 金铃铛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桥之战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姜谋略第一百九十二章 东雍根本策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龙会战三第四百八十章 亚伯奎的意志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四十章 东雍与大明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乱之加剧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战余波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袭完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章 比剑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二第二十四章 死谏第三十七章 应州之战决战之前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华的突围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议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势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龙之变五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十三章 应州之战 王勋【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试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试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第八百八十六章 胜负手完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十八章 经纬【1】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长崎大火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云海关下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