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

“俞将军,金洲战事,就交给你负责了。”朱厚煌说道。

以朱厚煌的本意,他想出征金洲。

但是被很多人连续劝谏,只好放弃这个心思,毕竟东雍水师主力半残,剩下的只是之前的福船舰队,或许有些战斗力,但是远远比不上东雍型战舰,一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比如佛郎机水师力量大增,朱厚煌很可能就被隔绝在金洲了。

如果俞大猷隔绝在金洲,那是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次出兵,两营雍军,两营安南军,再加上辎重民夫,大约有三万之众,即便是两地隔绝,俞大猷也能在金洲好好的活下来。并且站稳脚跟,等待接应。

但是朱厚煌就不一样。

朱厚煌是一国之主,他要隔绝在外,失去了对南都乃至东雍的消息,很可能有别的失去发生。

政治是最黑暗的。最好永远不要给一些人机会,即便是信任他们。

俞大猷说道:“臣此去定然解旧港之围,并将旧港纳入版图之中。”

朱厚煌对俞大猷的还是比较信任的,俞大猷虽然年纪轻轻的,但已经是朱厚煌麾下的第一战将。对付区区淡目国,或者亚齐国这些蛮夷,应该没有问题的。

不过,他有一点担心,俞大猷能不能处理了这旧港的政事。其中的分寸拿捏,他既要根除施家的影响力,又要将团结当地华人势力,尽快安堵。让旧港为雍国提供力量。

只是朱厚煌夹带里面人才,还是不多啊。

这一次跟着俞大猷过去的,还是阮润臣。不是因为别的,就是阮润臣与俞大猷配合的好。

“呜---”出兵的号角之声响起,在耳边来回的游荡。

俞大猷登上了船只,跟着俞大猷登上船只的还有一个雍军营,一个安南营。

其实这一次出征,并不是全部从马六甲出发的。

因为单单从海程上来看,从南都出发,要比从马六甲出发距离短的多,不过,一来马六甲囤积重兵,而且满刺加大败,国王身死,马六甲不需要再囤积这么多士卒了,所以从这里抽调士卒最好不过了。

二来就是朱厚煌在这里。

而且这一次出征,虽然是以救援旧港为口号,其实上,是东雍涉入金洲事务的开端,所以,不仅仅是要解围金洲那么简单。

俞大猷一路上要在好几个地方,设立简单的营地,并且留下足够的一些士卒镇守。

建立起东雍在金洲的统治网络。

不过,一两日的功夫,大军在沿着穆西河北上。

摩西河两岸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

来到了旧港附近,才看见了平整的土地。

不过,同时也看见了,淡目国的军队。

淡目国将旧港城团团围住,也不是没有防御从海上来的敌军,特别是罗轩还被他们看压在营地之中。

他们要是不防范,就是一个傻瓜了。

“俞将军。”施世安行礼道。

施世安作为向导与大军一起来了。

俞大猷说道:“施公子免礼。”

俞大猷知道,施家如果真得将旧港一带献给雍王,将来施家定然在东雍有一席之地,所以俞大猷也带着几分客气,为了将来结一个善缘。

“施公子,眼前的阵势,恐怕一时间攻上河岸,比较困难,我希望附近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施公子有什么意见吗?”

却见穆西河东岸,无数淡目国的士卒,密密麻麻的守在岸边,一排一排的长矛,好像树林一样,耸立着。

虽然在俞大猷看来,这样的防守并不是太难突破的,但是他却不愿意,就这样进攻。

无他,远道而来,连一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就开战吗?

虽然东雍海上运兵,次数很多,似乎每一个东雍士卒都很适应这样的情况,但是,让他下船之后,立即作战,在俞大猷看来,还是有一点过分了。

俞大猷只是匆匆一看,就判断出两点。

第一,对方火器并不多。第二,连盔甲都很少。

火器很少,很正常,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火器还属于高科技,像大明这样普及火器的国家,在很多人眼中才不正常的。

至于铁甲比较少,却是气候的问题了。

这里的气候炎热之极,有多雨潮湿,铁器很容易生锈。所以铁甲什么都比较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俞大猷觉得这一战胜券在握。不过,他虽然年纪轻,但也是打老仗的人,当然知道,越是胜券在握,越是要注意,小心阴沟里面翻船了。

施世安说道:“俞将军,在西岸有一片土地可以安营扎寨。”

“哦。施公子可算是解除了我的燃眉之急了。”俞大猷说道:“就劳烦公子指引一二了。”

施世安说道:“敢不承命。”

旧港这个地方,很特殊,旧港往北,全部都是沼泽地,而旧港以南,虽然有大片的实地,但又变成了原始森林了。

就危险来说,双方根本就不相上下。

施世安虽然着急,但依旧引领船队在一处河岸下锚,正如施世安所言,这一带是一小块平原,地面结实无比,即便打仗也可以的。

俞大猷当晚就在此处安营扎寨。

安营扎寨之后,不断有消息传来,比如依旧在这里潜伏很长时间的绣衣卫,还有旧港城之中的使者。

“家里面到底怎么样了?”施世安问道。

他脸色平静之极,根本不像在朱厚煌面前,恨不得哭死的样子。

“少爷。”一个大汉说道。这个大汉身上,还有好几处伤势,说道:“家里还好,粮食还够用,只是家里已经有瘟疫发生了,如果时间再长一段,恐怕就控制不住了,希望少爷让东雍赶快发兵。”

瘟疫让很多人谈之色变,施世安也是如此。

旧港这一带本来就是热带,热带本身就有传染病多发地区,更不要在战争之中,爆发瘟疫根本就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比起在外围围城的淡目国一方,数万人憋屈在一座小小的城池之中,瘟疫爆发的几率更高一点。

施世安说道:“这个消息万万不能告诉任何,记住万万不能。”

施世安害怕,害怕瘟疫消息传出去,让俞大猷害怕了,推迟救援。

“是。”大汉说道:“等一会儿,见了俞将军,说什么?”

施世安说道:“什么也不用说。听我的便是来了。”

就在不远之处,俞大猷的帐篷之中。

几个绣衣卫正在向俞大猷汇报情况。

“情况怎么样?淡目国在旧港有多少士卒?”俞大猷问道。

“将军,淡目国在旧港城外总共数座大营。每一个大营大概有一万多一万五千人的规模。”一名绣衣卫说道:“因为前一段时间,水师在穆西河口的击沉淡目国的船只,让淡目国与此地的联系中断。所以淡目国提高了警惕,并建立起好几个仓库。分别囤积军粮。”

“战斗力啊?”俞大猷问道:“你们试过吗?”

“我们曾经伏击过一队士卒,他们战斗力并不高,兵器也不大好,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就是他的战斗意志。他们战斗意志非常高,我们很轻易打败他们,但是几乎上抓不住俘虏,抵挡不住的情况下,他们宁肯自杀。”

“宁可自杀?”俞大猷说道。

俞大猷打仗打多了,他还真没有见过多少,宁可自杀也不投降,即便是东雍最精锐的士卒,到了绝境之中,也未必会宁死不降。

仅仅从这一点上,俞大猷就要对淡目国军队的评价高上好几分。

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征蛮三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战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临安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三十九章 东雍新印象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战事二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亚齐的覆灭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烧泉州第十一章 佛郎机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苏禄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雍之战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乱的平息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第六百章 升龙围城战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临时和议第六百八十章 炮轰长崎第三百五十八章 云海关下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龙会战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华守福宁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雍纸钞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雍之战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麦哲伦的遭遇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龙会战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五百七十章 蒋氏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亚齐人在行动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雍之战八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之乱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乱之加剧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桥之战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训子第七百零九章 后宫琐事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传来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声寒的上位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战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万锐之死第四章 豹房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战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马六甲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雍纸钞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平矿区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长崎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归来第三百八十四章 决战之前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盗会盟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爱我 陆公杀我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矿生产第八百零五章 奴隶法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厦门湾之战四第八百八十章 胜负手十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进马六甲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云动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第二百零九章 过节第八百三十八章 东雍之战十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龙围城战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训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五十五章 杨一清督师第五百三十七章 麦哲伦的遭遇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晋之变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五十章 封赏第八百六十五章 会稽山之战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仪的野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烧赣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矿生产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第五百六十七章 张璁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