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千头万绪

吴明与汪直大军入城,不过一两日的功夫,就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北京城。

但是控制住北京城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完整的控制整个大明才是真本事。

“请问杨先生,如果才能平定天下乱事。”朱厚煌问道。

朱厚煌不得不向杨慎请教,很多情况出乎朱厚煌的预料之外了。

按理说,雍军已经占据南北两京,天下人都应该知道谁是胜利者,纷纷投效者有之,但是更多的人都在按兵不动,他们在想什么?

朱厚煌很明白,如果这个情况拖的时间长了,这种局势确定下来,朱厚煌再想统一号令,就必须一省一省打下来,说不定好消耗多长的时间,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陛下,凡是名正言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陛下这两三年之内,所做所为,被有心人过渡解读了,陛下想要挽回局面,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就要看必须舍得不舍得了?”杨慎说道。

朱厚煌问道:“何事?”

“立世子为帝。”杨慎说道。

“立世子为帝?”朱厚煌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杨慎会出这样一个注意,如果不是别人出这个注意。

“陛下。”杨慎立即解释道。他不敢不赶快解释,毕竟在至高的权力之前,兄弟相杀,父子相残的事情,见的少了。

万一朱厚煌觉得他是在离间天家。

“陛下,嘉靖最大的问题,是得位不正,故而陛下当反其道而行之。臣以为当将世子过继给先帝,让世子以先帝之子的名分登基,让天下人无话可说,也可以拉拢一些先帝,乃至于孝宗老臣。再加上陛下的兵锋,则天下大定。”杨慎说道。

朱厚煌一时间没有说话。

至高的权力就在手边,却不能享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折磨。

朱厚煌一时间没有说话。

虽然地方上并不平静,但是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陛下,却不知道,陛下登基之后雍国准备怎么办?”杨慎说道。

朱厚煌听着头大。

雍国是朱厚煌的心血,如果就这样归入大明版图,不是不行,但是朱厚煌总是有一点不甘心,不甘心。

雍国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之处,但是与大明相比,朱厚煌还是喜欢在雍国。

如果雍国成为大明的一个省,那么其中的体制怎么更改?如果将东雍制度改为大名的 制度,朱厚煌是万万不答应的,而将大明制度全部改成东雍制度,这可是一个声势浩大的工程。与这个相比,之前的立世子为帝之类的,不过是权益之一。

朱厚煌说道:“好,孤答应你。先占据名分。”

于是乎朱厚煌紧急将世子从南都叫过来,与张太后商议,以世子为正德之后,继承皇位,登基称帝。

不过,这位皇帝,是的的确确的儿皇帝。大政都由朱厚煌负责。改年号为隆庆。

这本是嘉靖儿子的年号,朱厚煌懒得浪费时间,顺手拿过来用便是了。

一登基,朱厚煌就要处理很多事情。

比如安南的事情。

朱厚煌下诏给郑绥,郑绥觉得事不可为,立即来北京拜见雍王。朱厚煌封郑绥为清化侯,而黎氏小皇帝为安南郡公,分别将他们从安南抽出来,分封到南洋各地去。

朱厚煌下令将安南归为府县。

不过,安南到底是立国百余年,根基深厚。即便是朱厚煌已经将安南的上层,哪至于安南的小皇帝都拉拢过来了,但是安南百姓还是暴动频频。

这个时候。朱厚煌立即命令姚鏌带这广西兵入驻安南,镇压安南的叛乱。

姚鏌对朱厚煌有心结,朱厚煌对姚鏌也信任不到什么地方去,故而朱厚煌准备让姚鏌在安南孤独终老了。

这边一安定下来,朱厚煌就派出援军去支援椰城张翰。

张翰在椰城坚守年余,与淡目国鏖战连连,朱厚煌将张翰升为爪哇总督,并率领四万大军,准备灭淡目国。

淡目国的国力在那里防着,有足够的准备,根本想打败仗都难。

还有在东雍起兵与大明鏖战的时候,日本也早就野心勃勃的对这佐渡岛了。毕竟佐渡金山的传闻,也是穿变天下。,就在朱厚煌兵临城下的时候,倭寇也袭击了佐渡岛,不过因为当时长崎兵力窘境,所以也没有什么援军可以派出去的,故而朱厚煌在安定下来,命令刘老刀联合朝鲜军,进攻大内,最后大内氏自杀了。

当然也有派出援军,派出的援军不是别人,而是张永所部,张永暗中中立,一听说雍军兵临城下,张永立即开始行动,将军中所有嘉靖的人全部斩尽杀绝,

张永所部进入日本,也除却朱厚煌一口心病。当然了日本人也撑不住了,向张永求和了。张永得到朱厚煌的命令,总理日本事务,长期居住在长崎,这职位也算是能养人。算是杨老了。

一场不小规模的战争平息下来。

一时间整个东雍范围,居然没有什么大战。不过有一场规模持久的战争在酝酿。

达延汗虽然去世了,但是达延汗留下的军事体制还在,达延汗为后代留下的足够宝贵的东西,在修养生息近十年之后,蒙古再次按捺不住了。

朱厚煌将俞大猷派出去,以数万雍军为基础,编练边军。

他首先要做的,重开都督府,将都督府改造成与雍国的枢密院相差无几,又开始废除卫所,该为县,不过这些县都是军事县,与东雍那边的府县不错,但是也仅仅是不出错而已。

但是很多事情都无法改变,比如科举。

朱厚煌在科举上面花了很多精力,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是什么进展,不管他是借助他自己的权威,还是借助王阳明的权威,让朱厚煌毫无办法,只能暂时放下来。

朱厚煌的军事改革,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几乎是为大明重建一套军事体系,如果不是隆庆年间大举开海禁,东雍在海上的财政收入,飞快的增长,海外贸易的兴旺,也造成了两点,第一点就是即便不用强制移民,南洋个府县都进入了很多人。那边也逐渐繁华起来。

杨慎在报了仇之后,好像什么欲望都没有了,进入了告老的节奏之中,朱厚煌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听之任之,最后任命他为南洋留守,主持南洋事务。

南洋在杨慎的主持之下,蒸蒸日上。

在隆庆五年。朱厚煌决定对土地下手,朱厚煌先是以流民填充南洋,让南洋在飞速增长的时候,却在中原推行清丈土地,一体纳粮,想对读书人的待遇下手。

总之是一地鸡毛,鸡飞狗跳了。

当然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少府的迁移,少府从东雍搬到了北京,许松开始了自己新的辉煌,特别是在东雍找不到的工匠,在大明宫造之中,应有尽有,可以说大明最高水平的工匠都在宫中,有他们帮助,

少府有了这些人的参加,几乎是如虎添翼啊,朱厚煌很多设想都可以成为了现实。少府的财政收入虽然在朱厚煌是收入的大头之中,逐渐降低,但是在实际数量之上,远远的超过了其他,而且通往西方的航道,更是兴旺之极,甚至郑深已经在南美洲,设立了好几个据点,并规划了几座县城,朱厚煌甚至已经决定将来一定将自己的儿子,一个或者几个分封到南美洲去,成为大明称霸大洋的支点,即便是现在用不到将来也能用的上。不过随即大明贸易的爆发,负面影响力也来。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云海关下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三百二十六章 扩军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后何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对策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对马岛之战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厦门湾之战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内第七百三十二章 杨慎的行动第五十章 封赏第五百三十九章 准备出征第二百九十二章 视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雍与大明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苏禄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东雍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达战场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师爷奇遇记第八百三十四章 东雍之战八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军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来东雍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胜负手二十第四十四章 再胜第七十一章 银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桥之战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二十七章 秋风起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五百六十二章 东雍近况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药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烧泉州第二十五章 历法第六百六十八章 与朝鲜官僚的接触第七百九十三章 亚齐的覆灭三第五十四章 大明将亡于藩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五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战七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龙城破第三百二十五章 吴太后的命令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之乱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陆之间的交锋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东雍?第四百八十七章许松的解决办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桥之战十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龙围城战十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犹豫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战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七百三十八章 东雍新印象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战事一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卫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后收心第七百四十一章 杨慎入东雍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战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养生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赏功第七百三十八章 东雍新印象第五百三十九章 准备出征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将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试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议第五百六十二章 东雍近况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对马岛之战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争贡之争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战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东雍之战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乱之谢氏灭门案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气象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军制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麦哲伦顾问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战升龙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势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阳明的遗产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会议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罗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盗会盟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下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