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张家

昌黎县县城一座巨大府邸的门口,一辆四轮马车缓缓的停泊下来。

赵二虎和张虎率先下车,接着门帘掀开,刘晋也是走了出来。

此时的刘晋身披大衣,头戴方巾,一副富贵人家子弟的打扮,再加上原本就长着一副好皮囊,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的俊秀、儒雅,卖相相当不错。

刘晋下了马车,仔细的看了看眼前这个巨大的府门,门面非常大,门槛也非常的高,到人的膝盖处,巨大的铜钉排列的整整齐齐,门口两个方形的狮子门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书香传家的家族。

门前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张府’两个字,两边巨大的门柱上面贴着一副对联,上书书香百味依芸草,下对门第千秋仗后人。

“倒是有点像家训的意思,书香传家~”

刘晋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古代的大家族还是非常注重这些的,特别是有些能够经历千年的大家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家风、家训。

眼前这个张家正是昌黎县内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家族子弟众多且能人辈出,据说有人甚至做官做到了三品大员,是整个昌黎县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了。

朝中有人当官,这张家自然也是非常的兴旺,家族势力不仅仅遍布整个昌黎县,甚至于在永平府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昌黎县绝对是妥妥的地头蛇,整个昌黎县有三成的土地都是他们张家的,在这里要办任何的事情,那都是少不了要和张家打好招呼来。

张家能够雄踞昌黎县不仅仅是靠自己家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更重要的是张家很擅长合纵连横,通过联姻的手段,在整个永平府、昌黎县内营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关系网。

对于永平府或者昌黎县内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张家一向都是非常舍得投资的,刘晋的名声现在在京城传开,慢慢的也是传回了昌黎县。

自然而然也是进入了张家的视野之中,刘晋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张家这边就已经托人向刘晋的母亲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尽管刘晋对此并不感兴趣,不过过完年却还是不得不来张家这里专门拜访一趟,也算是礼尚往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暂时不能得罪了这张家,刘晋还要靠雪盐的生意发家致富。

要是得罪了这个张家,那到时候对方要整一整自己的话,纵然未必就能够拿自己怎么样,但麻烦肯定是少不了的。

刘晋的到来也是早早就已经引起了张府门口两个家丁的注意,赵二虎这边也是早早的就递上了刘晋的拜帖。

很快,刘晋并没有等待太久,张府的大门就大开,一个身穿儒衫、头戴方巾的中年人也是笑呵呵的走了出来。

这中年人长相同样非常的儒雅,隐隐之间透露出一股文人才有的气息,和唐老虎这种散发着暴发富的气息是完全不同的。

“原来是刘公子到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这个人叫张启,是这张家的这一代家主,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不过却是在考到秀才功名之后屡试不第,后来慢慢的也就熄了科举的念头,专门开始负责张家的家事,成了张家的家主。

“见过张先生~”

刘晋笑着微微躬身回道,看来这张家虽然是昌黎县数一数二的家族,但好像并没有大家族的傲娇,对自己竟然如此客气。

在张启的带领下,刘晋来到了张家的客厅,分主次坐好,端上了香茶,刘晋这边也是送上了一套京城这边买回来的文房四宝,这让张启很是高兴。

虽然他仅仅只是一个秀才,并没有考到举人的功名,但是他一向也是以文人自居,喜欢和文人打交道,刘晋的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却是整合他心意。

宾主之间聊的很欢,不过聊着、聊着自然也是难免会聊到刘晋在望月楼上所说的一切,这张启也是非常好奇,所以刘晋也是再次向他大致的讲了一遍。

“没想到我们生活的世界竟然如此之大,在这东海之东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地方,这黄金洲的黄金倒是无所谓,毕竟这黄金不能吃也不能喝的,真正对我们大明有用的还是那三样高产的农作物。”

шωш ◆ttκǎ n ◆¢o “如果这三样农作物能够引种回我们大明的话,我们大明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的事情了。”

听完刘晋的讲述,张启也是捏着自己的小胡须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隐隐也是透露出了忧国忧民、视金钱如粪土的文人情怀。

“张先生忧国忧民之心实在是让人敬佩,只希望今年船队能够顺利抵达黄金洲,将三样高产农作物引种回我们大明。”

尽管不知道这张启是不是真的忧国忧民,尽管关于黄金洲的事情刘晋也是已经讲到想吐了,但依然不得不陪着对方继续聊下去。

没有办法,既然是过来拜访,自然要有始有终,将这个戏给做全了,不能够虎头蛇尾。

张启一边和刘晋聊着,一边也是仔细的观测着这个年轻人。

在张启看来,刘晋非常的稳重,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年轻气盛、自负才华的年轻人,这让他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暗暗点头。

这有才华的年轻人看多了,但是最后真正能够成长为一颗大树的却是不多,张家需要的就是那种参天大树,因为到了张家这样的地步,没有足够大的大树来支撑的话是很容易倒下去的。

现在的张家有点青黄不接的感觉,张家年轻一辈当中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人才,特别是在科举方面,张家这一代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平庸无比,现在连一个中举的人都没有。

这张启也是看着眼里,急在心中。

张家号称书香门第,一直以来也都官宦之家,每一代多多少少有子弟能够考中举人,然后凭借张家在背后的支持,总是能够在官场上混出个样子来。

不说成为朝中大员,至少来说成为地方要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如此才能够保住张家的一切。

这后继无人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其实张家的衰弱在张启这一代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张启身为家主都没有中举,没有办法当官,之所以能够维持现在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靠了张家联姻的那些人。

现在看着眼前的刘晋,不光光有卖相,而且绝对是潜力股,已经有名气,以往也昌黎书院里面有名的才子,今年秋闱中举的概率非常高。

要是今年一举高中,明年再来个金榜题名的话,那这个刘晋就绝对要飞黄腾达了,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听到刘晋来访,也是立刻亲自出来迎接的原因。

眼前这个刘晋,前途无量啊~

第429章,朝野震荡第995章,伦敦条约第1230章,资本制度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第369章,先站稳北方市场第1555章,逛菜市场第933章,粮食大丰收的另一面(加餐)第886章,勤劳的弘治皇帝第1663章,流年不顺第1063章,当场揭穿第799章,西域和乌斯藏第1695章,上位者要学会偷懒第519章,发财了第671章,你们这是自己断了自己的路啊第1051章,建立完善的医学制度第1058章,佩服万分第1333章,我厉害吧?第1695章,上位者要学会偷懒第1783章,鄱阳湖的好山好水第183章,抵达朝鲜仁川第2077章,饥寒肆虐的欧洲1第830章,岂能见死不救?第2080章,疯狂偷渡者第438章,终于回来了第1435章,西非殖民地的争夺第1089章,向大明人学习第1381章,两脚车?第1375章,太子选妃第2180章,金榜题名时,电话都打爆了第1004章,牛痘预防第257章,几百人拖上岸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点第525章,苏禄第1488章,波斯帝国的复仇第1680章,要因地、因时制宜第1280章,应该要一视同仁第1700章,老张,我们一起发财吧第1715章,煤油第2262章 ,捡到宝的宁国第1161章,羡慕嫉妒恨第1591章,让人大失所望第1160章,年终分红第171章,神器水泥第2265章 ,以科技和创新为导向第2234章,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423章,你敢拿吗?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382章,这个两脚车我投了第971章,欧洲和奥斯曼第2179章,新的评分制度第1799章,过年回家2第2175章,这是时代的要求第137章,这广告绝了第968章,打击路霸、路匪第741章,渔翁得利第654章,我们朝鲜大有可为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绿林好汉第1168章,挖运河的难题第67章,超级火爆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848章,两条路线第1885章,大明资本的全球化第433章,屁股决定脑袋第865章,赚钱利器第1308章,你知道大明一年要死多少孩童吗?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2210章,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第2252章 ,产能过剩 经济危机2第124章,西山海事学院第235章,争相办水泥厂第409章,捐赠狂潮(下)第360章,败家子第532章,淞沪第963章,无为而治的时代过去了(加餐)第658章,昆仑奴第1580章,各有算计第1273章,再次来到天津造船厂第1282章,激动的朝鲜和倭国第2134章,低地战争第957章,鼓励生育和坚持移民第703章,象林布政使司第153章,招工了第969章,土匪和海盗第1969章,大招工第1353章,喀山汗国第1220章,征战令第424章,吃香的军户第2003章,依依不舍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买房?第2141章,鲜血凝聚而成的黄金第395章,大明早报第1607章,区域性经济第739章,大明等于大象?第2140章,滚滚的财富流入第573章,真心便宜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1780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369章,先站稳北方市场第1790章,来自天子的关心第2263章 ,工业帝国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