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西山海事学院

热闹非凡的西山,到处都是人,唯有刘晋居住的院子这里显得比较清静一些。

此时,孙新正在拿着一份统计数据向刘晋进行汇报。

“公子,截止目前已经有1500人报名,其中有600人是拥有军户、灶户、匠户户籍的人,还有900人则是普通户籍的。”

孙新将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递给刘晋,这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原始,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比较先进了。

“竟然有怎么多人报名?”

刘晋拿着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他原本以为能够照到900人就差不多了,甚至于可能还会差一些,没想到竟然有1500人报名,这有点超乎他的想象了。

“都是去年来的老人吗?”

“不是,其中还有一些是今年新来的,估计是收到消息之后过来报名的。”

“这部分人数有多少?”

“大概有100多个吧,这后面报名的基本上都是今年新来的。”

“把这部分人踢掉了,我们没有时间再来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内容,必须要用老人才行。”

刘晋想了想花掉了这些人,接着又说道:“剩下的这1400多个,全部集中起来。”

“嗯,在西山东边这边专门划出一块地来,成立一个西山海事学院,他们再加上杜明恩这边带过来的100人就是第一批学员,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不合格的淘汰掉,只留合格的1000人。”

“对他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海洋专项学习、训练,到了四月份的时候他们差不多就应该要出发前往黄金洲了。”

成立西山海事学院也是刘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一个决定。

这前往黄金洲需要专业的船队,更需要专业的水手,没有先进的船只是不可能进行远洋航行的,同样没有专业的水手,也同样无法在大洋、大海之中追寻财富。

在这个时代,明朝因为长期实行海禁的政策,这海洋方面的人才奇缺,不仅仅是造船的人才奇缺,这合格、专业的水手同样非常奇缺。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经验来培养专业的水手,速度非常慢不说,而且很多时候经验并不可靠,甚至于还是错误的经验。

这就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专业性的海事学校来培养专业的海洋人才,通过学校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对海洋洋流、气候、全球地理知识、天文知识、海洋生存知识、远洋船只构造等等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是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刘晋去给这些人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样这些人都已经成年人,尽管经过去年的培训和学习,认识了一些字,但总的来说,可塑性都不算太强。

真正想要培养出合格的海洋人才,需要的是从小就进行培养,现在顶多只能算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

进行一定的培训总比没有任何的培训要强很多,刘晋将后世一些海洋之中的知识传授给这些人,采用后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相信总是能够收到一些成效的,总之什么都不懂就傻乎乎的往海洋上送好很多。

当然成立专业性的海事学校,同样也算是刘晋的一个试验,想要在个时代有所作为,改变炎黄子孙的命运,刘晋需要将这个庞大的帝国慢慢的引向海洋,看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想要做到这一切,刘晋就必须要培养出无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利益,获取利益,从而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海事学院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刘晋还会建起什么纺织学院、建筑学院、工学院等等一系列的学院,将大量的知识传播出去,培养无数的人才。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话语权和知识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这儒家的思想发展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所有的读书人捧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不行,还必须要将如山一般的注解也背诵下来。

发展到了这一步,这几乎已经注定了它只会慢慢的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社会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锢住,任何的创新、改变都会被视为异端,视为奇巧YIN艺。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儒家,这样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一切,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刘晋清楚,现在自己只是小打小闹,又都是和民生有关,所以他们可以不管,可是一旦要是自己触及到了这儒家、这些文人是大夫的利益,自己绝对要死无葬身之地。

想要同这些传统的力量相斗,刘晋就必须要培养起一批强大的新力量出来,所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校是势在必行,因为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它更是传播思想的地方,谁掌握了这个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未来。

海事学院做的好,刘晋就会零零星星的将更重要的专业性学院都建起来,只要更多人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获得了财富,拥有了地位,那么将来站到刘晋身边的人就会更多,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这个帝国引向另外一个不同的发展道路。

● тTk ān● C〇

西山的面积非常大,原先是属于弘治皇帝私人的皇庄,这面积自然不会小,毕竟是皇帝产业,可供使用的土地非常多。

很快,在西山东边这边,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下,一座庞大的学院就慢慢的建成,这学院和传统的书院不同,这里不教四书五经,也不叫诸子百家,是一家专门用来传授专业性海洋知识的学院。

当然了,现在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子,西山海事学院的牌子,也同样没有吸引什么人注意,毕竟仅仅只是给一群即将远航的船员进行培训、训练的地方,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但是这个西山海事学院,它注定了将会是一个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地方,从这里将会走出无数历史名人。

第592章,关于人口问题第1552章,单月税收破亿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来第2122章,就你着歪瓜裂枣的第2142章,战争时期什么生意都特别好做第1955章,楚国巨变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996章,为什么要叫香港?第272章,夫人路线第1793章,小型三轮运输车辆第1650章,大明资本的冲击第1133章,有点凉凉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493章,先打再说第893章,移三族第1402章,凌迟处死第1573章,运河开通,日进万金第1394章,奔驰自行车工厂第2190章,华夏历1751年第2109章,要效仿大明的科举制度第526章,他们又来了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错第1767章,赚钱就够了第484章,什么叫绝望第482章,怕他们不来第1159章,年终报告第37章,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面第420章,论功行赏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334章,本质是官场斗争第2037章,大寒第904章,没羞没躁的好日子第1892章,海陆联合打击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第579章,辽东的重要性第443章,殖民计划第758章,宁王的目标第1498章,教科书式的偷袭第2218章,被冲垮的农业1第1262章,让我想起了一个叫李鸿章的人第1173章,楚王的愤怒第963章,无为而治的时代过去了(加餐)第1531章,招工难第1731章,大明长途汽车商行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017章,开花弹的威力第1612章,这才是大明日报第2248章 ,足够大明帝国吃几百年第241章,招生和离别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属国第1310章,看谁先急第775章,献宝第1452章,愤怒的波斯人第1080章,蒸汽机车的制造进度第1014章,奥斯曼帝国震动第1272章,冬天吃蔬菜水果很难?第667章,封杀晋商第110章,大龄未婚青年第1833章,宝岛琉球第1627章,坚船利炮才是未来的主流第1109章,不翼而飞的消息第1648章,大明读书人的鄙视链第1376章,开疆拓土的意义第1988章,走出大山,看向世界第1425章,纳税光荣第1252章,机械化带来的震撼第1236章,不堪一击第816章,骑兵的较量(上)第748章,南下的朝鲜人和倭人第607章,户部侍郎第931章,来自东欧的奴隶第2069章,青霉素第891章,弘治皇帝的安排第847章,越演越烈第1810章,热卖的摩托车2第457章,太阳城一期第713章,割地赔款第2126章,这大明的东西真不错第127章,必有灾荒第133章,玻璃厂第899章,斩断大明的手第335章,才子云集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张彩第2238章,见弘治皇帝第1151章,叛徒的下场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543章,出使乃蛮部第1407章,官府改革第858章,澳洲草原移民第1151章,叛徒的下场第2149章,年纪大了都还吃香第280章,文人才子的盛会第331章,互相做客第418章,雄鹰陨落(下)第1049章,卖炸药包给鞑靼人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点第2199章,起步艰难的藩国第1686章,最难的还是城市规划第1897章,哭都没有眼泪了第839章,四方云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