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该站队了

“陛下,他们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啊~”

“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岂敢不忠于陛下,不忠于大明!”

“是啊,陛下,臣等忠心苍天可见!”

被扣上天大的帽子,高元龙、钱启等人顿时就纷纷跪倒在地,不断的向弘治皇帝表面自己的忠心。

这个帽子,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是不敢接的,一旦接下了这个帽子,那就真的完蛋了。

“忠言逆耳,自古圣贤之君皆是轻徭薄赋,以忠孝治天下,而亡国之君,多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又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所至。”

“我大明国土已经足够庞大,根本就不需要再养着百万大军,四方皆是蛮夷之地,远不如我大明富庶,我大明可不能穷兵黩武啊。”

“自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现今我大明又是大规模的修公路,又是修铁路,动辄花费都是上亿两白银,这些可都是百姓之血汗,长此以往,我大明百姓必将困顿不堪,据时必定烽烟四起。”

“朝廷之税,够用就好,根本就没有必要如此横征暴敛,成立税务衙门,圈养税务捕快来强行收税。”

“臣请陛下取消税务衙门,实行轻徭薄赋之策,于民休养!”

一边向弘治皇帝表面忠心,一边又在哪里不断抨击超级的税收政策,连带着连大明开疆拓土说成是穷兵黩武,大搞基建说成是大兴土木。

核心还是围绕着税收来,要弘治皇帝取消税务衙门,取消现在的税务制度。

“陛下,他们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我大明现在修建公路和铁路,全部都是通过雇佣的方式来修建,无论是修公路还是修铁路,参与修建的工人,每月至少都能够获得五两银子一个月,五两银子,足以轻松的养活八口之家。”

“因此,我大明现在有上百万工人专门依靠修建公路、铁路、港口、堤坝、桥梁等等为职业,收入颇丰。”

“根本就不是古时兴土木一般直接用徭役的形式去征调民力,我大明自弘治十三年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没有再让民众服徭役,而是都采用雇佣的方式来兴建基础设施。”

“其次,我大明大规模的兴建基础设施,这是利国利民之策,道路修通,往来便捷,河堤修筑、河道疏通则是提高了抗洪能力,又便捷了水路往来。”

“港口的修建,便捷了海外往来和贸易,南洋大米、辽东的白面运到京城,价格依然非常的便宜。”

“京津之地,工厂、作坊、商行众多,有百万民工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前来务工,货运往来便捷。”

“铁路日行千里,运载量极大,从江南之地运粮到京津地区,只需两日即可。”

“朝廷整顿军务,强国强民,开疆拓土,南洋、辽东、草原、西域、河中、南云、澳洲、黄金洲等肥沃广袤之地,皆成我华夏之摇篮,可是在他们的眼中却是穷兵黩武,竟然还要裁撤军队,这岂不是自废武功,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大明之广袤疆土岂不是又要便宜了四方豺狼虎豹?”

“陛下,这些人是真正的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是我大明之敌人和叛徒,妄图毁我大明之根基,灭亡我大明。”

听到高元龙、钱启等人的话,刘晋一方的官员顿时就怒了,再次指着他们的鼻子说道,显得极其的愤怒。

这些人简直就是要将大明往死里去整啊。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庞大国土,所依靠的就是有一支强大的百万精锐大军,没有这百万大军,大明怎么可能横扫四方?

你靠嘴巴能够打的了北方的鞑靼还是说能够剿灭东南沿海的倭寇,又或者说是能够扫荡西域、河中,能够从奥斯曼帝国的手中夺取南云省?

这些可都是建立在拥有一直强大军队的基础上,才能够夺取南洋,才能够威压四方蛮夷。

可是到了他们的嘴里面就觉得现在大明的国土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军队,应该裁撤部分军队,减少开支,这样就可以不用征那么多税。

接着又将大搞基建说成是大兴土木。

这大兴土木都是用徭役的形式征调民力,故而自古以来,百姓都非常害怕服徭役,因为不仅仅没有钱,还要自己带粮食、带工具什么的。

但是大明现在的基建是完全不一样的,朝廷负责出钱或者是筹集资金,雇佣专门的建筑商行来做这些事情,招募的工人不仅仅要给工资,而且还要管伙食,甚至于因为建筑行业都是体力活,这公子待遇要比在工厂之中的要高不少。

他们这些人将搞基建和大兴土木扯在一起,混淆是非,同时又完全看不到基建的作用,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又要来骂娘。

要知道即便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但是大运河至今都还在惠及南北,惠及沿岸的百姓,依然是重要的漕运要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说的就是大运河,看到了大运河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现在大明朝进行的大基建,作用比起大运河来只多不少,关键都是真金白银砸下去去搞的,根本就是用徭役来征调民力修建的。

他们混淆是非,胡乱抨击,岂能不让人愤怒!

即便是朝中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大臣都觉得这些人是在胡说八道,忍不住直摇头。

弘治皇帝一直面无表情,冷眼看着下方金銮殿之中的争论,同时也是看看站在最前面的内阁三阁老和六部尚书、侍郎等重臣。

刘健此时正皱着眉头,李东阳沉默不语,谢迁面无表情,至于户部尚书佀钟则是面露愤怒之色。

“刘健,此事,你怎么看呐~”

弘治皇帝等大家都停下来之后,看看刘健问道。

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刘健缓缓的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因南直隶税务衙门被冲击事件而起,臣以为,朝廷彻查此事,让真想大白,如此方可定论。”

刘健其实是在和稀泥,他已经感觉到了朝堂之上的水火之势,所以现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转移下双方之间的矛盾点,将大事化小,尽量不要引起朝野的大震动。

“关于税收和税务衙门一事,你怎么看?”

他的回答,弘治皇帝显然是不会满意的,什么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我弘治皇帝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勤俭节约,可是在他们的口中,我这是亡国之君的样子。

弘治皇帝内心之中其实已经怒火冲天了,只是身为皇帝,早就喜怒不形于色。

“陛下,我大明现今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乃是利国利民之政策,大明上下,上至陛下、太子殿下之产业都依法纳税、按章纳税,这普通士绅、百姓、商户等等更应该如此。”

“因为朝廷所收之税,最终都回馈给了大明的百姓,给百姓修建了公路、铁路、堤坝、水库、桥梁等等。”

“现行的税务衙门,虽然征税之时多有武力征税之举,但这也纯属无奈,如南直隶之商人、富户、士绅者尚多,不明朝廷征税之目的,抗税、漏税、偷税者众多,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是很难征到税银。”

听到弘治皇帝的文化,刘健心中微微喊苦,这是逼自己站队了。

没办法,刘健还是要明智的选择站在弘治皇帝这边,支持现有的税务制度和政策。

尽管他也是传统的文官,从小所学的东西也都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巨变,他也是深深的感觉到了原先的那一套东西或许已经真的不适应现在的大明了,大明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做出改变,而如今的大明正在变的更加繁荣富强。

再实行以前的那些制度,到时候恐怕就真的要天下打乱了。

“嗯~”

“李东阳,你怎么看?”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满意的点点头,看向李东阳。

“陛下,臣以为刘公所言甚是~”

“我大明现今之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然有大量愚昧无知之民,不知陛下和朝廷的难处,不思忠君报国,偷税、漏税、武力抗税,税务衙门之策也实属无奈。”

“臣以为除了要继续坚持现有的政策之外,还应该要加大对税收的作用的宣传,让天下臣民知道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知道税收的本质,其实是为了服务于天下的黎民百姓。”

李东阳想了想回道。

“嗯,说得好~”

弘治皇帝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李东阳还是非常聪明的,关键是他是一个真正有才能的大臣,知道那些对大明是有用,有好处的,那些是不行的。

“谢迁,你怎么看?”

弘治皇帝又看向谢迁问道。

“陛下,刘公和李公所言甚是,税收乃是朝廷根基,是支撑朝廷运转和实行诸多国策的根本,臣以为应该要继续坚持下去。”

谢迁心中无奈的叹口气,他是江南人,一向又是坚决反对开征商税的,但是他还是很清楚眼前的形势,知道自己该站那一边。

第1933章,残酷的科举1第1982章,京城炒房团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1091章,一本万利的买卖第1905章,神奇的电灯第422章,英雄纪念碑和烈士园林第1003章,瘟疫国度第1190章,线路规划第36章,巨大的冲击第1132章,正式开卖第1664章,生活习惯要改第1381章,两脚车?第2273章 ,顺势而为第1701章,以后也可以当狗大户了第2195章,家大业大也架不住儿子多啊第260章,朱厚照捕鲸第72章,以工代赈第2081章,狠辣的大明人第146章,胡商哈西姆第970章,苍蝇老和虎第1475章,屎~~尿~进士第2049章,极端的干旱第750章,驱逐出去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238章,我们也来建港口第897章,全民皆武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2241章 ,清理地上河第1078章,严师才能出高徒第1355章,维也纳大战(一)第57章,人与自然第340章,殿试第2267章 ,严重同化的印第安人第980章,我们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420章,针锋相对第287章,撒钱第2168章,第一条电话线2第1177章,先揍一顿再说第269章,猜字谜第1618章,这速度也太快了第1697章,强劲的内燃机第1800章,火车和客车第806章,天底下可没有后悔药吃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2085章,来自大明的廉价粮食第411章,眼睛都红了第1376章,开疆拓土的意义第1516章,人和狗一样都不能喂得太饱第1274章,蒸汽轮船下水第1911章,儿子的安排第8章,雪盐第293章,鱼溪第2003章,依依不舍第61章,制造蜂窝煤第246章,还没到黄金洲就已经赚了几百万两第2001章,荒芜的山村第747章,奴隶市场第1731章,大明长途汽车商行第847章,越演越烈第1780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424章,吃香的军户第1436章,好地方都让你们占光了第301章,免费建第1679章,断民财路?第1969章,大招工第853章,积极响应移民第367章,继续降价第169章,董小山第2186章,春运时节第2227章,开始掐脖子了第1086章,总有人不想过好日子第764章,最不缺的东西第1943章,西洋联合商行的瓶颈第2238章,见弘治皇帝第433章,屁股决定脑袋第295章,再次启程第1377章,哪里的美人好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220章,争相降价第1887章,大明电气商行第330章,殷商后裔?第1159章,年终报告第553章,刘姥姥进大观园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358章,维也纳大战(四)第841章,旁门左道?第394章,大明第一银行的困局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张彩第961章,当场贬职第792章,草原人口问题第1901章,世界再次认识大明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买卖第1723章,汽车学院第617章,刘姥姥进大观园第1073章,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第265章,万人空巷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1627章,坚船利炮才是未来的主流第1863章,新旧学之争第923章,粮食太多也是愁(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