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改土归流

皇宫阅卷处,朝中三阁老,六部尚书侍郎,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建昌伯和寿宁候四个勋贵代表,同时再加上翰林院十几个翰林,詹事府的十几个暂时,督察院的十几个御史组成了庞大的高逼格阅卷队伍。

甚至于连弘治皇帝都带着太子朱厚照亲自过来参与阅卷,这个阅卷队伍不可谓不高,足以显示弘治皇帝和朝廷对伦才大典的重视。

“刘晋的考卷呢,拿过来给朕看看,这小子也不知道能够想出什么鬼点子。”

弘治皇帝刚刚坐下,直接就点了刘晋的考卷。

他早就想给刘晋来点奖励什么的,刘晋给他和太子做了很多事情,也给大明做了很多事情,按理来说以刘晋的功劳足以封爵了,不过刘晋不是朝廷中人,再加上明朝对爵位控制的非常严格,非军功是很难封爵的,毕竟老朱同志这个人呢确实是刻薄寡思,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好得不行,对文臣武将嘛,吝啬的很,也就成了一个传统。

所以弘治皇帝想着的是给在科举上给刘晋一些奖励,考的不好也要让刘晋排名靠前,不曾想刘晋一直都考的还不错,现在到了最后的殿试环节了,也是终于到了他弘治皇帝发挥的时候了。

很快,有人找出了刘晋的考卷。

“改土归流?”

弘治皇帝拿着刘晋的答卷,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到开头的四个字,顿时就充满了疑惑。

接着仔细的看下去。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形成于唐朝时期的羁縻制度的延续,其本质上是中央政权无力顾忌西南边陲地区而采用的一种对土人头目进行笼络的手段,本质上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土人首领的世袭制度,给予其官职和头衔,以进行间接通知。

在这个土司制度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权、财政、军事、行政权等等都可以自治,对当地土人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当皇帝之外,其它一切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税赋,而往往朝廷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又经常会免除,还时不时有各种赏赐下来。

这种制度在生产力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土司时代为官,世袭罔替,独霸一方,长期下来,土司制度慢慢变的日益腐朽落后,这些土司也都养成了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就跟养不熟的狼一样。

朝廷有恩赐的时候还好说,朝廷一旦恩赐少了,立即就露出牙齿来咬人,甚至于仗着自己手中有兵有人等等,还主动挑起事端,以此来要挟朝廷获得赏赐。

其实这个问题,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惯的惯出来的,就跟后世的洋大爷、港灿之类的一样,你对他越好,给他待遇越好,他就越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一个个横的不行。

他们是不会去想他们是否为这片土地做过任何的贡献,是否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过,只是不知廉耻,目中无人、嚣张跋扈,说到底都是惯的。

只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要搞什么区别对待,该咋样就咋样的话,屁事都没有,根本就不会出那么多的鸟事出来。

这土司也是如此,都是历朝历代惯的,惯出了毛病,惯的这些土司以为朝廷都好欺负,不给恩赐就闹,只要闹了就会有赏赐,这也就成了明朝历任皇帝都非常头痛的事情了。

安抚一下这些土司还能够安分一些,但这是饮鸩止渴,这些土司的胃口越来越大,朝廷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可是不安抚的话,西南地区山地崎岖,山川险峻,崇山峻岭之间,你纵然是有百万大军也拿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这就是形成了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了。

刘晋先是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土司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土司制度的根本所在。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不断的点头,刘晋和一般的朝中官员还真不一样,朝廷之中的官员很少有人能够将土司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本质等等弄清楚。

“不愧是高人子弟,果然见识不凡,直透根本。”

弘治皇帝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接着就是看刘晋给出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刘晋给出的改土归流政策其实也就是照抄清朝时候的改土归流政策,取消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一定任期的流管进行管理。

“改土之法,计擒为上,兵剿为下,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好,说的好啊!”

从头到尾仔细的看完,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绝,刘晋改土归流的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西南地区的土司问题。

听到弘治皇帝话,正在阅卷的众人忍不住一个个都看了过去。

“你们看看吧,刘晋不愧是高人子弟,由此改土归流之法,西南可定,再无忧也。”

弘治皇帝笑着示意大家都看看刘晋的答卷。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更加好奇起来,刘健最先拿过卷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高啊,实在是高,真高人子弟也,此策一出,西南再无忧。”

很快,刘健就看完,顿时也是忍不住捏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赞道。

“透析本质、直指要害、根除祸源,此策甚秒~”

李东阳看完,也是一个劲的点头。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此策实施成功,西南再无忧。”

谢迁看完,同样忍不住赞道。

连三位阁老都大加赞赏,其他人顿时就更加的好奇,弘治皇帝干脆让萧敬念给众人听,众人听完顿时也都纷纷拍案叫绝。

历史上清朝时候的雍正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对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就彻底的解决了西南土司的问题,从那以后,西南地区再也没有出过什么事情。

而且因为改派流官,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

“大家继续阅卷吧,有什么好的答卷都拿过来我朕看看。”

得到了刘晋的改土归流的计策,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心情大好,从此以后可以安稳的睡好觉了,不过很快,他也是开始思索起来,该如何更好的去实行这个改土归流的政策。

“要剥脱了土司的特权和地位,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此策一出,西南必乱,所以事先就应该先从各省调集兵马,以防万一。”

弘治皇帝在思索着改土归流的事情,这边群臣也是继续阅卷,一份份答卷,有的还是能够言之有物,多少说一些恩威并施、剿抚并用之类的,但也有一些完全是书呆子,除了会四书五经,一肚子的八股文之外,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这些阅卷的大臣们有的不断摇头,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则是气愤的将答卷一放。

一百多份答卷,阅卷的都有几十个大臣,所以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就是看几份就够了,当然具体排名肯定是还要好好的去重新再看一遍,但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还是不难。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此法配合刘晋的改土归流之法,西南可安。”

很快,当刘健看到王守仁的答卷时,也是忍不住叫了出来,众人一听,顿时就又来兴趣了,萧敬也是赶紧将答卷拿给弘治皇帝看。

王守仁的计策其实很简单,他是从军事和教育两个方面来平定西南,军事方面,王守仁建议专门从湖南、广西、四川、云贵等地区招募一片山民,训练成军。

山民因为长年累月在深山老林之中生活,自然很熟悉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崇山峻岭、山川险峻的环境,以他们来成军,再辅之以山地作战训练的方法,不需要多少兵力,只需要训练两万这样的山地精兵就足以轻松的剿灭西南叛乱土司,根本就不需要朝廷大费周章,调集太多的兵力。

这个方法也是王守仁仔细研究了西南地区的情况之后想出的方法,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所以用兵要精,而且一定要属性山林,有针对性,如此就能够轻松的剿灭叛乱西南土司。

光是剿灭肯定不够的,所以王守仁又提出了要对西南土司的后代子女等等加强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将西南土司的子女和一部分土族子女集中其中,教他们四书五经、教他们三纲五常,让他们也来参加科举考试等等之类的。

“此法甚秒,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和刘晋的改土归流相辅并用,西南无忧也。”

刚刚还在烦着如何剿灭西南叛乱土司的事情,想着改土归流一旦实施起来,这些土司必定叛乱的弘治皇帝看完,顿时就高兴的叫了出来。

“萧敬,念给大家听听~”

第356章,银票和银元第845章,退股第250章,给我留一套第902章,大明后期保障商行第1728章,石油肯定是大买卖第2080章,疯狂偷渡者第457章,太阳城一期第939章,新时代的挑战第500章,血战到底第439章,热泪盈眶第905章,巴布尔第1219章,比掠夺钱财还要可怕第1512章,内燃机和分解石油第499章,开炮就完事了第339章,会试第1465章,万族欢呼第911章,你们可以往西边去抢嘛第626章,大明藩属国条约第2040章,南洋公主长大了第18章,密谋第1737章,榆林石油第704章,西班牙第350章,王守仁的纺纱厂第792章,草原人口问题第1717章,汽车时代即将来临第218章,成了香馍馍的钱有财第668章,都是来取存银的第2091章,西班牙改革第990章,英国海盗第617章,刘姥姥进大观园第752章,沸腾的大明上下第1571章,造桥其实很简单第781章,新的医学工具第2094章,种粮的都是傻子第1478章,做有为的时代青年第1060章,还是太落后了第2216章,老来得子第1013章,全部坑杀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66章,万木匠第990章,英国海盗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们第1649章,留下达芬奇当老师第1358章,维也纳大战(四)第1159章,年终报告第892章,烂到骨子里的太医院第121章,人手问题第1378章,还差九十七个第1294章,一战定缅甸第2243章 ,大变样的黄土高原第2040章,南洋公主长大了第1778章,来自远方的信第2258章 ,让市场调节一切第1268章,关于留学生第2278章 ,落叶归根第509章,申饬倭国第1115章,利益之争第210章,争论(求订阅)第1088章,去工厂干一段时间第222章,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第561章,辣椒熟了第2152章,电话第1400章,扫黑勿尽,除恶不断第1791章,大明各地的规划第292章,傻鹿第1756章,上帝之鞭第1605章,放飞自我的朱厚照第386章,一定要拼一把第291章,哪里是航海啊第83章,流民成了香馍馍第631章,各产业年底总结(下)第163章,回港第549章,索图的野心第389章,这才是人过的日子第2231章,风靡西班牙的电影第13章,慌的一笔的交易第693章,私人殖民团的构想第1765章,一个时代的落幕第411章,眼睛都红了第1271章,我有弟弟了第1909章,大明不夜城第2067章,人生要有目标,朝廷要有方向2第235章,争相办水泥厂第1891章,还没打就已经怂了第99章,喜滋滋第733章,西洋联合商行的速度第1418章,王守仁的工业论第2030章,砸我们的根,还想我们卖命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620章,大国的自信第299章,乾清宫走水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1781章,修建荆江大堤第2123章,大明天子也太抠门了第626章,大明藩属国条约第1414章,硬杠第912章,又是一个刘晋第738章,科提王国第1660章,滚滚长江东逝水第216章,船不够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