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为什么不用煤?

弘治皇帝和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一直足足商量了几个时辰,甚至于连午饭也是一起在乾清宫这里用的。

“这天气确实是冷了很多、很多,听这周经的话,仅仅只是在京城这里就已经冻死了上百人,也不知道这天下到底要有多少人要被冻死。”

商量完了正事,弘治皇帝也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窗外,此时竟然开始下起雪来,想到了早朝的时候户部尚书周经所说的事情,弘治皇帝更是显得忧心忡忡。

“臣无能,无法为陛下分忧,为民解困,实在是惭愧!”

听到弘治皇帝话,刘健很是无奈的说道,他能够感受到弘治皇帝忧国忧民之心,可是面对这自然的力量,他也是没有什么办法。

“朕也一样啊,天命不可违啊!”

弘治皇帝摇摇头说道,面对这自然的力量,纵然是他这个皇帝也觉得无可奈何。

在冬天冻死人,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冻死,只是今年似乎特别多,这才十月,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京城就有上百人被冻死,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要不我们一起到京城各处去看一看?”

弘治皇帝突然提议道。

“臣等自当奉陪。”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自然是连忙答应下来,这跟老大出去微服私访,一起出去搞活动,这样的机会可是很难得的,哪有错过的道理。

……

京城廊东崇南坊的一间木炭商店内,刘晋带着赵二虎正在木炭商店内随意的闲逛着。

“公子,你需要什么木炭?”

店内的小儿见李晋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也是上前热情的问道,这读书人大多数都有钱,而且往往读书写字的时候需要用到木炭取暖。

这天寒地冻的,没有木炭取暖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写字,因为手都会冻僵,连墨水都会被冻的结冰。

“我看你这店里的木炭种类挺齐全的,都跟我说说吧?”

刘晋非常随意的在木炭店内看了看,发现这木炭与木炭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纵然是他这个外行人都能够一眼看出来。

“公子好眼力,本店内的木炭是整个北京城最齐全的,无论是普通的杂碎柴、还是上好的马口柴,又或者是黑炭、白炭、长装炭等等,本店都有,甚至于最顶级的专攻内廷使用的杨木长柴都有。”

店小二对刘晋竖起了大拇指,接着开始噼里啪啦的介绍起自己店里面的各种木炭来。

这木炭因为烧制的原木不同,材质差异很大,也是分成了很多个品种。

“这马口柴本名叫顺柴,因出产于马水口一带的深山之中,所以才称马口柴,这马口柴的特点就是净白无黑点,宫中使用的最多,当然售价也最贵,一担马口柴需要900文。”

“这长装炭质量也是非常不错,是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制而成,气暖耐久,灰白而不爆,一担长装炭需要700文。”

“当然如果公子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的话,这杂碎炭也是很不错的,是我们京师附近北面山林树木制的,非常的耐用,每一担只需要550文。”

店小二非常耐心的给刘晋讲解各自木炭的产地、特点和售价,也是让刘晋大开眼界,原来这小小的木炭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学问。

“这木炭可真不便宜啊~一般人根本就用不起啊!”

听完了介绍,刘晋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句,最便宜的杂碎炭都要550文一担,这马口炭竟然要900文一担,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贵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只大公鸡的价格也不过才15文左右而已,这一担木炭竟然卖到了几百文,这普通人根本就用不起如此昂贵的木炭。

“确实是太贵了~”

一道声音在旁边响起,听起来有点熟悉,刘晋赶紧看过去,赫然那天在望月楼遇到的弘治皇帝,此时他依然一副老爷的打扮,旁边的萧敬则是管家模样打扮,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也是各自换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让人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三个是内阁重臣。

“原来是朱先生~”

刘晋赶紧给弘治皇帝行礼,尽管自己已经知道对方的身份,但是弘治皇帝没有说出来之前,刘晋自然不会点破,更何况,一旦知道对方是皇帝,自己少不了要下跪,这能不跪自然不跪最好了,刘晋还巴不得永远不用下跪呢。

“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刘公子。”

看到刘晋,弘治皇帝的心情也不错,笑着说道。

“这位就是我和你们说过的刘公子,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等等可都是刘公子所说的,你们要是有什么感兴趣的,正好可以当面问他。”

接着弘治皇帝也是向刘健、谢迁、李东阳介绍起刘晋来,三人也都是同时眯着眼睛仔细的打量刘晋,眼神犀利,似乎要将刘晋个彻底看穿一般。

“见过三位先生。”

刘晋虽然还搞不清这三位的来头,不过能够跟着弘治皇帝身边的人,多半也应该朝之重臣,自己还是要礼貌一些好。

“嗯,还不错。”

李东阳捏着自己的小胡子点点头说道,他人长的很帅气,年轻时候妥妥一枚大帅哥,刘晋人长的不差,有一副好皮囊,还是比较合李东阳的胃口。

“听说刘公子来京城是参加秋冬诗会的,怎么不去参加诗会,反倒是来这木炭店里面?”

谢迁看了看刘晋,想了想问道。

“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钱的学子一个个都在对雪吟风咏月,都说这雪下的好,下的正是时候,可是如果他们看到了街边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看到了冻的满脸通红,双手冻裂的劳力时,还会不会有心情去吟诗弄词,反正我是没有心情去参加这样的诗会。”

刘晋叹口气,看了看外面不断飘落的雪花,一副杞人忧天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刘晋不去参加诗会的一个理由,实在是看不惯那些人,更重要的是刘晋是后世穿越过来的,真要去参加什么诗会,指不定就要露馅了,所以还是不去最好。

听到刘晋的回到,弘治皇帝、刘健等人互相对视一下,也都微微有些诧异,没想到刘晋竟然因为这个原因不去参加诗会,这实在是有些意外。

这刘晋竟然和自己几人一样,竟然也注意到了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导致了很多人受冻的事情,还来这木炭店里面了解木炭的行情。

“这木炭价格高昂,可是天气又非常的寒冷,不知道刘公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普通老百姓取暖的问题?”

弘治皇帝想到那天望月楼刘晋滔滔不绝介绍大明之外世界的场景,也是抱着一丝期许的问道。

“其实取暖的问题很好解决,这木炭昂贵,为什么不用煤炭呢?”

刘晋几乎不假思索的就回道。

第265章,万人空巷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万白银第746章,移民的另外一个好处第1873章,石见银山第483章,真来了第1238章,罗闍们的打算第1158章,耍无赖的张懋第1189章,统一标准、朝廷运营、公私结合第1480章,下场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268章,定国公府第1885章,大明资本的全球化第1713章,大平原第1834章,南洋的奴隶市场第1034章,炮轰伊斯坦布尔第436章,深得帝心第588章,沈阳之战(下)第1036章,埃尔津詹协议第135章,玻璃镜子第2022章,以权谋私的政策第1721章,迅速风靡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1561章,京城奴隶市场第687章,读报先生第760章,不好惹的大明人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赈?第1824章,这是好事啊第549章,索图的野心第693章,私人殖民团的构想第480章,拼了第2054章,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544章,先决条件第1885章,大明资本的全球化第983章,大明欺人太甚第1003章,瘟疫国度第89章,授课第1238章,罗闍们的打算第1360章,没有赢家的战争第275章,关于盐的问题第532章,淞沪第951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1495章,他们流氓我们就要更流氓第79章,这狗东西早上竟然喝两碗粥第187章,一本万利第1392章,农人苦,农人累,农人一把辛酸泪第929章,大奴隶商人宁王1第1037章,大明一个人说了不算的(加餐)第2235章,大明皇家园林第1200章,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第725章,终于回来了第766章,丰收的原野第1459章,鄙视链第805章,先惩戒叛徒第1382章,这个两脚车我投了第1046章,克里米亚鞑靼人第219章,有猫腻第2258章 ,让市场调节一切第33章,挖坑第639章,嚣张抗税第2173章,科举改革的提议第467章,富可敌国第1385章,儒生的冲击第993章,洗劫伦敦第416章,大捷,还是大捷第800章,乌斯藏农奴制度第1069章,打击外来传教士(二)第1958章,疯狂敛财的寺庙第420章,论功行赏第943章,财政就是对国家经济的掌控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场第1633章,打仗了,生意就是好做啊第200章,灾荒不可怕第2035章,小冰河期的威力1第1543章,对外扩张的另外一面第1751章,朱厚照终于当元帅了第985章,口径即是正义第2149章,年纪大了都还吃香第363章,价格战第966章,扫黑除恶1第1392章,农人苦,农人累,农人一把辛酸泪第541章,草原人和我们其实是一样的第1700章,老张,我们一起发财吧第2074章,价比黄金,一药难求第1893章,信息快速传递的重要性第917章,完美成功(加餐)第1746章,认清现实来第1931章,真正的豪门联姻2第337章,狂人唐寅第212章,以天津为试点(求订阅)第2083章,粮食控制世界第2010章,荣归故里第1741章,执政之道第2122章,就你着歪瓜裂枣的第98章,发工钱第101章,萌芽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们2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1709章,大明人凭什么过上现在的生活?第567章,淞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