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人与自然

“这森林和植被的作用非常大,森林和植被可以锁住水,当有洪涝的时候,它可以存储水,大大的减低洪涝的影响,当有旱灾的时候,它也可以释放出水来,降低旱灾的影响。”

“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一个调解器,让旱涝的影响变小。”

“这森林和植被一旦遭到了破坏,意味着丧失了这种调解的功能,洪涝的时候,大水肆虐的更加厉害,很容易就决堤,淹没农田。”

“旱灾的时候,因为没有植被和森林,它就会变的更加的严重。”

刘晋继续说起来,说的有点乱。

不过弘治皇帝、刘健几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再结合自己脑海之中的知识去思考这个问题。

“陕西我去过,而且也确实是见过陕西这边下暴雨的情景,正如公子所言,暴雨之下,黄土千沟万壑,泥土全部被冲刷的干干净净。”

刘健是北方河南人,他以前去过陕西,也亲眼目睹过,所以也是开口说道。

“同样的暴雨,在南方地区,它很难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南方地区的森林众多,植被广袤,再大的雨也不会形成什么洪灾,纵然是有洪灾,它的影响也是可以降到最低,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

刘晋听完,点点头,接着继续说道:“这北方历史久,人口多,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建造房屋、建城,历朝历代的战火等等,都对森林和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当然最大的还是历朝历代都鼓励垦荒,开山为田。”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还是中心,一直到唐朝,这里依然还是中心,可是到了现在,关中地区的环境已经完全不行了,它也渐渐的失去了中心地带的优势。”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环境遭到了破坏,人口在不断的往南迁移,迁移向环境更好的地方。”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想了想问道:“这树木不是自然会生长嘛,它应该砍不完的才对。”

“这个问题该如何来说呢,这百年树人、十年树木,这树木和人一样,它都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和时间。”

“一棵合抱之木它成长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可是砍掉它仅仅只需要半个时辰的功夫。”

刘晋想了想说道:“可能你们还没有办法理解,我想想。”

“有了,我们就已经京城所在的地区来说吧,在我朝建立的时候,这京城周围的山林都非常的茂盛,各种各样的参天大树非常的多,在迁都之前,京城四周的群山都是万木茂盛。”

“但是自从迁都到这里之后,京城人口繁多,现在更是有百万人口,这上百万的人口,单单是每天需要用掉的薪柴就非常的庞大,需要烧掉一座座山。”

“到了现在,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京城周围的这些群山之中,高大的树木早就已经被砍伐干净,剩下的这些小树也在以可怕的速度不断锐减,我估计并不需要太久,再过100多年的时间,京城周围将无木可伐。”

刘晋想到了自己来京城时所到看到的一切,这个时代的环境还是很不错的,后世的北京地区虽然努力的种植树木,搞三北防护林之类的,可是依然还当不到现在的环境,所以也拿京城地区周围的事情来说。

“这个确实是这样,我做木炭生意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一直没有说话的钱有财一听,顿时也是开口说道,众人也是看了过去。

“我做这个木炭生意也已经有20多年了,这生意也是从我父亲哪里接过来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父亲经营这家木炭店的时候,进货都可以在燕京附近一代进货,各种上好的木炭都有。”

“但是到了我手上的时候,这燕京地区的优质的木材早就已经砍伐一空,现在好的木炭都需要去山西进货,燕京地区只有杂碎炭可以进货了。”

“这木炭的烧制极为消耗木材,我去进货的时候可是看见,一座座青山被砍伐干净用来烧制木炭。”

“正如刘公子所说,这燕京地区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的,根本就不用百年,我估计再过几十年左右的时间,燕京地区山川内的树木就会全部被砍光。”

钱有财略微有些紧张,想了想说道。

“竟有这样的事情?”

弘治皇帝、谢迁、李东阳、刘健等人一听,一个个也是立刻皱起了眉头,他们天天生活在这里,却是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原先还不太相信刘晋的话,现在钱有财出来作证,这话看来是不会有假了,自己回去再查一查资料,让人去调查一番,也能够知道他们的话到底有没有假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燕京地区尚且如此,整个北方经过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自然也不会幸免。”

“再加上北方地区多平原,这地势开阔,没有森林、植被的覆盖,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农田,洪涝的时候,洪水肆虐更加的严重,旱灾的时候连绵广袤的区域。”

“北方地区的人口又众多,一旦出现灾害,立刻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赈灾或者赈灾不力,立刻就会流民四起,烽火满天。”

“南方地区相比之下就好很多、很多了,南方地区开发晚,森林植被等等破坏并不严重,再加上多山川、湖泊,人口相对也更少,密度更小很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要强,纵然是有什么水涝、旱灾之类的,影响也是有限,自古都很少出问题。”

刘晋看了看其他人,继续说道。

“其实归根结底来说,这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向自然索取了森林、变成了田地,养活了更多的人,自然也会将这一切回馈于我们,最终承受这一切的还是我们人自己。”

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听完,一个个都沉默不语,仔细的思索刘晋刚刚所说的话,今天刘晋所说的这些话,也是他们第一次听到,关于朝代兴亡竟然还有这样的解释。

第2106章,就叫圆明园第1478章,做有为的时代青年第1579章,奴隶商人们的盛宴第11章,唐老虎第1237章,赐予你新生第1577章,埃及风云第967章,扫黑除恶2第635章,弘治十四年第1636章,东方的诗词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买卖第2135章,来自东方的战术第2164章,效仿大明人的办法第857章,编户为伍第475章,新旧装备的思考(还债~)第898章,狮子遇到刺猬第738章,科提王国第1607章,区域性经济第1265章,大明早报的采访第292章,傻鹿第2224章,全球化经济第1751章,朱厚照终于当元帅了第1959章,人人都眼红了第1280章,应该要一视同仁第542章,方法很多第424章,吃香的军户第1702章,新任香港总督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杀第1536章,湖广、江西之争第1663章,流年不顺第1619章,这还是灾荒之年?第137章,这广告绝了第1101章,要转变思路第68章,流水线和计件制第713章,割地赔款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国第690章,抵达淞沪第878章,长见识了第59章,人挪活,树挪死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876章,玩物丧志第528章,这生意太好做了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977章,关于年货第1954章,佛帝第1689章,我们才是专业当官的第188章,一文钱一斤肉第525章,苏禄第550章,劝说第937章,肉食、房子和读书第122章,机会来了第976章,怼上第2035章,小冰河期的威力1第381章,这也太准了吧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汇于大明第784章,大明医学报第1835章,奴隶自由的一天第578章,富足的生活第1416章,还是有人做的很不错第1104章,黄金洲探险家第1925章,京城的繁华与富庶第1545章,取消户籍限制第342章,状元及第第604章,不只是黄金第1591章,让人大失所望第1978章,崭新的楼房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670章,爱上大明第716章,大城条约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852章,翻身的刘癞子第2038章,灾害预警、预防机制第136章,太和门前打广告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620章,大国的自信第353章,不算不知道第2037章,大寒第933章,粮食大丰收的另一面(加餐)第2085章,来自大明的廉价粮食第330章,殷商后裔?第1542章,关于饼的问题第351章,这不可能第971章,欧洲和奥斯曼第49章,其心可诛第414章,魔神第821章,来都来了,自然要多打下点地盘来第1230章,资本制度第1864章,学问不分高低,达者为先第2101章,格物致知王阳明第1128章,往来太慢了第1897章,哭都没有眼泪了第751章,唤醒狼性第161章,观星第1058章,佩服万分第1850章 ,繁荣的蓬莱城第419章,举国欢庆第885章,考成制度第13章,慌的一笔的交易第1680章,要因地、因时制宜第425章,关于军队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