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发枪面世

宋应星的钢铁冶炼局最终制造出了朱由检所提的一套钢铁冶炼设备。

即以煤炭为燃料,坩埚为炉,同时以柳棍搅铁,再利用水动力转动模具转盘,使得铁水直接在模具上冷却成型,再由水力初步击锤,工匠进行打磨修饰。

朱由检将这套设备命名为“大明001号高炉”。

钢铁冶炼局每组一套“大明001号高炉”设备,每个工匠有不同的分工,效率自然比最初的串联式炼铁快得多,而且成品率也提高不少。

每套设备可以随时替换进行各类兵器大型零部件规模化生产,因为只要换一套模具即可。

不过,现在火铳局和火炮局对于燧发枪和野战炮还没确定规制,也就使得钢铁冶炼局还不能根据火铳局和火炮局的生产要求进行燧发枪和野战炮重要部件生产。

但一些实战价值颇大的冷兵器如苗刀、倭刀以及长矛等则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因不用工匠长期进行烧铸捶打,因而这些冷兵器的生产速度尤其得快,锋利程度与韧度明显比之前好得多,因为可以随时通过木棍的燃烧程度确定最佳含炭量。

眼下朱由检的近卫军光是前三个军就已经有三十万人,再加上其他几个近卫军报上来的新兵数目。

朱由检的近卫军一下子就有五十万多的新兵,因而这个规模的军队新兵对武器的需求程度还是很大的。

而现在钢铁冶炼局提高了冶炼钢铁水平和质量后,每一个月便能产出十多万把各类冷兵器。

再加上各地库存的兵器,基本上前期新兵装备冷兵器是足够的,而且到以后完全是供大于求。

汤若望按照朱由检的要求已经开始根据葡兵燧发枪和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以及朱由检的图纸开始绘制出大明真正要用于野战的燧发枪。

对于发射装置,汤若望做了局部改进,整个枪机面呈现弧面,也就是传授中的香蕉构型,药锅加宽和加深,火帘片也明显加宽,火帘摇臂和铁盖都加厚不少,压条板也同样加厚,压条板改为指板式,以更加便于操作。

击锤也充分考虑到枪械在战场的实用性与长效性,将公鸡型的击发装置改为天鹅颈型,使得击发效率更高,操作更为简便,不但如此,也取掉了葡兵燧发枪的一些花哨的装饰,使其更为平民化,而改了枪托,加了刺刀和照门准星。

整个燧发枪加上刺刀总长度达到七尺长,长度已几乎超过成年男性身高。

不过,按照汤若望所确定的这款燧发枪在各方面预计性能已经相当于十八世纪初的欧洲水平,虽然他只是局部变动使得整个装置更适合符合人体力学与防备风雨天气影响以及使用寿命长度。

更何况,按照朱由检的要求,这一款燧发枪是要作为大明的制式武器,即统一每一个零部件包括枪弹的标准,因而超越这个时代还能更前沿些。

当然,这么长的枪对于步兵而言没什么影响,对于骑兵而言明显不利于马上作战。

因而,汤若望还得要继续设计一款骑兵专用的燧发枪才行,不过这种骑兵专用燧发枪得要求枪管不能太长,但枪管太短影响设计精度与气密性。

因而,要想不影响射击精度和气密性,得缩小枪管口径,这得要钢铁冶炼局制造出更好的枪管来。

朱由检在得知汤若望理论上绘制出大明步兵用燧发枪后,便命立即进行研制实验,骑兵专用的燧发枪可先放在一边,对于骑兵用的火器可以暂且用三眼铳,并对三眼铳的点火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或许已足以满足当前时代下的军事需求。

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到崇祯十五年了,战争发生的紧迫性越来越明显,朱由检是不能再等骑兵和步兵专用的燧发枪都制造出来了,他只能先让步兵装备燧发枪。

材料优劣是枪械制造的基础,汤若望与宋应星以及钢铁冶炼局和火铳局几个老道的高级工匠组成了攻关小组,以最新的“大明001号天字高炉”为铸造设备,钢铁冶炼局第一组工匠承担从铁矿冶炼到枪管等较大零部件铸造的过程,而火铳局最新组成的第一组工匠则否则负责将熟铁锻造与焊接成各类零件。

每一个部件都按照汤若望的图纸标定的规格制造,火铳局的第一组每个工匠负责一个零件的制造,而火铳局的第二组则只负责组装,第三组负责试用性能。

高炉里的铁水一出来就流入了塘中,钢铁冶炼局的工匠立即持着柳棍准备搅拌。

“先三根,燃到十有六七处时取出,做好记录!”

宋应星必须确定好大明第一支主力装备用的燧发枪的枪管最佳含炭量,因而在柳棍使用程度上,他就得开始严格记录。

为此,宋应星还让人准备了称量后的铜块、铅块;一旦最佳含炭量的铁制枪管还不能满足燧发枪的效能,他准备尝试利用合金制造出更好的枪管。

而且,在此之前,他都已经开始命人加入一些铜粉等金属成分,知道有些合金已经具备更好的效果。

枪管一冷凝便由工匠开始取出,同时转换模具生产钢锭,然后进行冷却,由火铳局最厉害的工匠立即进行精密零部件加工。同时,一组工匠则进行枪管筛选与修饰,确保枪管口径和长度一致。

汤若望则死死地盯着制造火帘门的工匠:“击发装置乃此枪关键所在,不能有任何马虎,如果过软或者过硬都得指出来,厚度必须满足我的要求,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差错控制在我要求的范围来。”

所有零部件制造完毕后则通过三十度坡度从竹制轨道(竹子表面光滑)落下,然后由最后的工匠进行组装和检查。

如此周而复始,反反复复,过了三天后,汤若望和宋应星两人灰头土脸地看着一把打磨光鲜的木柄燧发枪傻笑着。

“报告,火枪试用完毕,精准射程八十步,最大射程一百二十步!合格!”

底下的工匠作为射击实验后将枪械交还了回来。

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复吴桥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时有问过人家土著意见吗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卫军进逼天津卫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六百零八章 给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七十六章 给我一把刀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五百零一章 无耻士绅之嘴脸第三十章 对付刘泽清第一百五十八章 闯军有意归附大明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学是原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学的种子第四百三十二章 处决造反的文官们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饶命啊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给我打!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发枪面世第三百六十二章 关于选妃的真实目的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时有问过人家土著意见吗第五百三十二章 济尔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宫也在栖霞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贬黜史可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歼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国体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复东番岛 二 又收三艘战船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新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后宫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机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镇的朱皇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声桓突然变卦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寿为满清守辽西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经济更加活跃了起来第三十三章 诛杀刘泽清第七十章 两个太监第六百四十八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第一百八十章 关于崇祯十八年的恩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败退和全军出击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军即将再次南下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导权贵进军机械制造业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战荷兰陆军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军即将再次南下第二百八十章 这下国库有钱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东番岛 一 誓师金门第三百三十四章 马士英挂帅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百二十章 帝国海军掠东洋震津门第六百四十章 明军登陆长崎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百四十章 还有大明皇上吗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三百九十八章 袭扰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铎求饶与孔有德刑场呐喊第六百七十六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临通州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决满洲多罗郡王阿巴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华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与暗下阴谋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决满洲多罗郡王阿巴泰第六百七十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没卖国晋商之临汾亢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与伺机反攻第一百三十六章 强敌众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兰的风帆战舰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迟新任首辅宣布之日第四百零六章 杀死吴三桂与活捉洪承畴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舆论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战 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刘孔昭要和红毛番做生意第四百零三章 抉择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御战 三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一百三十七章 请陛下乾纲独断第二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动第五百零七章 近卫军第二军登陆旅顺第六百五十三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第一百六十八章 决战之日已定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第四百八十一章 线膛炮轰炸清军骑兵第七十八章 预备练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宫墙内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