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设枢密使一职

秦良玉抬起了满头银发,听崇祯帝朱由检这么说,她也不好再请罪,但她此时也很疑惑,崇祯帝朱由检宣自己来南京觐见到底是做什么,按理,自己已经年过古稀,再无领兵之能,自己石柱的子弟大半都已在万历以来的无数次征战中殒命,即便零新剩下的一些白杆兵也被崇祯帝朱由检一道谕旨给全部招进了近卫军体系之中,现在更是已有官至都督佥事兼副总兵的。

不过,这也是石柱土司最后的火种了,现在的石柱土司皆是孩童与妇孺,而秦良玉觉得自己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老妇孺,本来武官在大明就不如文官,更何况自己还是个妇孺,在京城似乎也做不了什么事。

“纵观整个大明,大明北方半壁江山沦丧胡人之手,巴蜀之地更是被流贼张献忠盘踞,海外更有外番虎视眈眈,可谓天下形势依旧凶险难料,可如今能坐镇中枢,统筹天下兵马,知兵的老帅已寥寥无几,眼下也就只有请爱卿出山,替朕坐镇中枢,调度天下兵马,辅佐朕军机大事,因而朕有意任爱卿为大元帅府枢密使!”

秦良玉虽说一介女子,但也是知晓兵法的老将,自然知道是枢密使是什么意思,虽说大明之前并无枢密使之职,但眼下陛下已立大元帅府,相当于把五军都督府和指挥权与兵部的调兵权统归于一起,而枢密使就当相当于大元帅府的执掌者,其权力不可谓不大。

“陛下,万万不可,微臣担当不起,且微臣乃一介老妇,恐惹朝臣非议!”

秦良玉自然是大为惊骇,忙要推辞,她自然知道这枢密使的权力已经相当于内阁首辅,甚至不亚于内阁首辅!自己一旦做了这枢密使,就无疑成了天下军权最大的人,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那样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她还是一介妇孺,谁也不能接受一执掌天下兵权的乃一介妇孺。

但朱由检之所以有意让秦良玉做这枢密使,替自己处理大元帅府日常事务,自然是也是因为也就只有秦良玉最合适。

首先就因为秦良玉是妇孺,而且年过古稀的老妇孺,难有什么野心,坐在这个位置不会有什么隐患出现;

关键是,秦良玉的确是现在整个大明天下少有的经验丰富的老将,自己这个皇帝在崇祯十八年还能依据自己是后世人知道历史发展的这个金手指来执掌大元帅府,统筹天下兵马,做到算无遗策;但在崇祯十八年以后,历史已经发书了大的改变,朱由检觉得以自己的本身军事才能不一定能让大明在以后的军事斗争中稳操胜券,因而大元帅府很需要一位能在中枢指挥天下兵马的老帅坐镇,这样才能算是百无一失。

兵部尚书马士英统筹一下后勤与运输还行,阴谋算计官场也更是高手,但在战略上也只能跟着自己的意见走,而李岩则还资历尚浅,且他本身就是灭虏军现在事实上的首领,自己即便再在感性上相信李岩没有反心,但理智上也不愿意将这样的大权交给他,而且群臣肯定也不会答应;

除此之外,周遇吉等人又得在实地统兵,朱由检不可能抽调这些领兵一方的大将回京坐镇,唯一适合的如今就只有秦良玉这个为大明立下大功的老将,而且秦良玉在天下的威望也足够高,即便是张献忠现在占据四川后也不敢去动一个小小的石柱土司。

朱由检不想让文官集团控制军权,只能把调兵和指挥之权都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才成立了大元帅府,自己兼领大元帅府。

但军务也同政务一样,每天若是让朱由检自己处理事务肯定也要忙得半死,因而也的确需要一个枢密使处理日常事务。

这也算是朱由检想让秦良玉出任枢密使的原因,他还想让自己多活几年,不想过劳死。

但偏偏现在秦良玉却要推辞,因而这让朱由检心里很是不爽,但他也知道换作任何一个人只要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也不敢做这权高震主的官。

“正因为爱卿乃一介妇孺,朕才放心将这天下兵马交给你,而且朝臣也才会放心,朕知道爱卿公忠体国,满门忠义,不会抗朕的旨意,这枢密使你就放心的当,即便不为了朕也得为了天下的江山社稷着想,难道爱卿真的甘愿看着朕将大明的天下兵马交到一不知兵的人手里,让大明的儿郎白白在战场上送死吗,不只是你们秦家与马家,整个大明也没多少好儿郎了,不能让他们再白白送了性命。”

朱由检这么一说,秦良玉只得答应下来。

从公而言,她的确不敢抗旨。

从私而言,她自己的兄弟子侄死了太多,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因为昔日文官掌兵不知兵事而胡乱指挥白白牺牲,更何况她自己现在剩余的子侄辈还在近卫军中,她也的确不想让自己失去更多的亲人。

秦良玉做了枢密使执掌大元帅府日常军务的消息很快便被整个朝堂官员所知,而整个朝堂的官员虽然也知道秦良玉是一介妇孺但也的确没多少人提出异议,有一个六科言官倒是上了奏疏,想阻止此事,但直接就被朱由检贬到了贵州当知县。

朱由检现在对大明的军界官员构成很满意,大元帅府即朝廷中枢有秦良玉坐镇,还有李岩主持参谋部,而地方上有周遇吉、刘芳亮、黄得功这样的骁将,年轻一辈中,郑成功、阎应元、顾炎武、夏完淳等已开始崭露头角,即便未来统领清军南征大明的统帅真的是洪承畴,那个在崇祯年间与卢象升齐名的人物,朱由检不相信自己大元帅府里现在的这些人物还不能对付得了他。

秦良玉坐镇大元帅府后,朱由检也轻松了下来,基本上日常军务,他也不再亲自处理,趁着这段时间他得再去一趟军械所和大明工程院以及大明科学院,看看大明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怎么样。

第五十八章 打击大乡绅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准备重新开始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战 一第三十章 对付刘泽清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云集南京城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毕懋康接来第一百八十章 关于崇祯十八年的恩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第二十五章 继续南下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无能,何关陛下之罪!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来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四百八十一章 线膛炮轰炸清军骑兵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布新任内阁首辅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三十七章 处决祖大寿与范永斗等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杀自南洋来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变革政治制度第三百六十一章 烧毁东林书院第二百四十三章 问话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为妻第二百九十章 要让大明成为强大的资本帝国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八十六章 联寇平虏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招抚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则反清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临扬州第二十章 成为皇亲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训练日常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资本与郑氏资本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则反清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复京师!第三百七十四章 钱还够不够用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检问夏完淳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样的帝国治理方式第五百七十三章 占领科尔沁第九十章 小冰河时代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第九十七章 崇祯十七年冬第四百七十五章 刘文秀力促李定国降明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药局的爆炸第七十三章 银元开始发行第四百四十一章 内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军撤退第一百零三章 圣学第三百一十四章 东林后人再结社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计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慑降清汉臣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九章 加征商税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御战 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识仁天皇与幕府将军德川家纲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畴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气和狂妄第二百五十三章 关门拒守,殊死一搏第五百九十三章 关于女子放足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六百七十八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第二百零六章 让清军尝尝大明的火炮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税赋政策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战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枪械制造的现状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说了算第十九章 凌迟叛臣第六百章 国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权术第十七章 骗取保定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晋商的没路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战前夕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汉贼第二百四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军师李岩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第一百四十一章 该收网了第二百零三章 帝临凤阳第六百三十六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国扩张之路第八章 斩杀光时亨与魏藻德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军官生毕业典礼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