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第534章 特大鼠疫

bookmark

第534章 特大鼠疫

明末的瘟疫接连不断,很多人都清楚所谓的疙瘩瘟是何物,这是一种可怕的瘟疫,在大明多处地方盛行。

崇祯十三年时,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这种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人死十之八九。

崇祯十四年时,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盛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死亡人口的比率相当高,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为之空城。

自去岁七月起,这种疫疾随李自成的军队到处传染,称为“疙瘩病”,时人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

听闻疙瘩病的情况,朱慈烺思索良久,忽然灵光一闪,惊呼出声:“鼠疫!”

这“疙瘩”应该便是对腺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称呼,患者的身体肢节间会突生一个“小瘰”,接着“饮食不进,目眩作热”,还会呕吐出“如西瓜败肉”的东西。

只要一人被感染,全家都会被传染,甚至有的“阖门皆殁”,不分贵贱长幼,全家死绝。

鼠疫最可怕的地方是,死亡在一瞬间发生,根本来不及诊断和治疗!

后世谈之色变的艾滋病、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均属于乙类,而明末的鼠疫属于甲类急性传染病,几乎没有什么潜伏期,致死率非常的高,呼病即亡,一地动辄死亡万人。

朱慈烺清楚,历史上明朝后期鼠疫横行,比较严重的有万历八年、万历十四年、还有明末的几年,造成十室九空,惨不忍睹,甚至京师的九门“日出万棺”。

《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

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从史料记载说明,当时的大瘟疫,势态极其严重,北京城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

到了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的地步。

得知是鼠疫,朱慈烺哪里还敢往上凑,急急带上随行太医准备的口罩等物离开了军营。

回到中都禁垣,朱慈烺立即召集凤阳城中所有将官议事,启动紧急预案。

朱慈烺先是询问了解了一番前线将士的情况,高热呕吐之人是否多?杨御蕃不敢隐瞒,一一回答。

好在安武军中的医疗兵意识到了瘟疫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早在军中对感上瘟疫的士兵进行了隔离。

这种预防瘟疫的措施是中国古代行军中常见的方式,事实证明也很有效,否则一支军队只要有一人感染鼠疫,就会自动全军覆没了。

朱慈烺当即下令,前线的安武军全面筛查,对感染鼠疫的士兵进行强制隔离。

他依旧不放心,又从天雄军调了五千人马作为防疫兵,开赴前线防疫,敢有不听安排违抗命令者,一律格杀勿论!

凤阳府境内的所有《皇明时报》分社全力印刷宣传防御鼠疫之事,同时还登载了吴又可所写的《瘟疫论》。

崇祯十年时,凤阳府设立的环卫部门立时投入了运作,对凤阳府进行了全面的大扫除,大规模消灭老鼠,焚烧深埋。

凤阳府是朱慈烺最早的地盘,无论建设还是组织力度,都是非常不错的,如今皇太子亲临凤阳,又亲自发出告示,日子渐渐变好的百姓们自然积极响应。

一时间,整个凤阳府各大街小巷全部行动了起来,一个个带着口罩的军人或是百姓,清理垃圾并沿街撒着石灰。

二月底,江南各省开始上报,言当地出现了鼠疫患者,朱慈烺急急返回南京,主持大局。

途中,他命人以八百里加急传召各地巡抚,还有吴又可等名医入京,商议防疫诸事。

一回到南京,朱慈烺便召开了朝会,当庭成立环卫部,破格任命吴又可为尚书,主管防疫。

朝会上,经过众人商议后,朱慈烺下达了一系列政令:

一、设立隔离区域,控制瘟疫传播。

朱慈烺下令封锁长江,禁止北方人员南下,同时对靠近长江的各府州县进行封城、封路,各关隘路口以军队防守。

朱慈烺治下的江南数省之地,早已恢复加强了里甲制,在层层的监控下,可以轻易发现患病之人,然后强制措施进行隔离。

明朝不如后世,人口流动有限,一地死绝都扩散不广,鼠疫是从北方传过来的,只要执行得力,做好防护,江南数省应该不会成为重灾区。

然而北方数省,里甲制早已崩坏,多是乡绅自治的局面,若想隐瞒太容易了,这让朱慈烺颇为头疼。

二、全面灭鼠,加强各地卫生管理,不可随便放置垃圾,但凡弃灰于道者,便被处以罚款或杖刑,衣冠不整面容不洁者同样有处罚!

三、消毒处理,预防瘟疫扩散传播,在各地使用醋或者石灰进行处理,凡入城者,其乘车和马具均需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四、针对患者运用草药、针灸等手段积极诊疗。

根据吴又可的研究发现:一般鼠疫潜伏期大概是二到八天,起病急骤,有明显的畏寒、发烧,还有其他毒血症的症状,只要措施得当也能有效控制疫情。

但如果是败血性鼠疫来说,潜伏期的时间更短,一般几个小时就可能病发!

在一系列的操作下,防疫治瘟诸事进行顺利。

然而疫情仍然来势凶猛,远比想象的要厉害,一月时间,各地呈报上来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临近长江的安庆府和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庐州府每天死亡人数高达三百多人,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不止南直隶,浙江、山东、北直隶,感者尤多,或至阖门传染,且传播速度非常迅速!

经过锦衣卫的暗访调查,加上当地衙门反馈的情况来看,导致疫情泛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隔离困难。

军队中尚且好控制,然而寻常地方的生活中,隔离工作非常困难!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也讲究孝道、礼尚往来诸理,家中有长辈患病,作为晚辈自然要早晚守在榻前,日日请安照顾、汤药服侍,在没有医用外科和N95口罩的年代,这样必然被传染了。

同样的,晚辈患病,父母长辈更是伴在左右,不敢离开须臾。

还有亲朋好友之间结婚,或是办理丧事,这种大型聚会的场所,传染更盛,往往全家死绝,甚至全族数百人全都感染殒命!

(本章完)

415.第413章 废黜太子404.第402章 万恶的资本家912.第907章 新的祖制862.第858章 东方殖民者294.第292章 诱敌深入33.第33章 全军演习863.第859章 原住民联军126.第126章 清军北归1337.第1331章 潜龙卫出手615.第613章 随朕杀奴!1228.第1222章 大明铮臣258.第256章 张献忠,请问你舔过那个吗?1124.第1118章 上阵父子兵808.第805章 党争40.第40章 午门廷杖(求收藏)1203.第1197章 三司会审963.第958章 太监封侯458.第456章 商人联合会646.第643章 天武犁庭940.第935章 影帝毕大人854.第850章 当汉奸,要有觉悟1048.第1042章 安南有变213.第212章 贼首末路984.第979章 登陆下关660.第657章 文武分治294.第292章 诱敌深入163.第163章 南下630.第627章 滑铲东北虎1336.第1330章 乱臣贼子318.第316章 铁骑冲阵317.第315章 拿我战甲来!481.第479章 天灾人祸1334.第1328章 太子的决心41.第41章 新营401.第399章 抄家八大晋商5.第5章 东宫卫队655.第652章 边疆政策881.第877章 大明的激烈反应420.第418章 凤阳府951.第946章 联合舰队322.第320章 孙传庭(为堂主一杠杠加更)23.第23章 流民问题1084.第1078章 露馅了110.第110章 合兵通州973.第968章 武皇炮928.第923章 欧洲的小洋马1281.第1275章 向岳父大人学习1095.第1089章 沙俄介入717.第714章 皇帝大婚1117.第1111章 天武帝的劫数344.第342章 收复失地366.第364章 义州变故48.第48章 诛杀成国公1251.第1245章 大东国远胜英吉利717.第714章 皇帝大婚346.第344章 杀鸡儆猴899.第894章 姚启圣248.关于天武军的编制985.第980章 战略意图511.第509章 想要跑路的郑家570.第568章 登基大典217.第216章 震慑1203.第1197章 三司会审455.第453章 给勋贵们登台的机会1153.第1147章 捷报1019.第1013章 赤备军!86.第86章 晋商的反制952.第947章 遭遇战378.第376章 一个头铁的逃跑人士934.第929章 皇差1314.第1308章 军国秘技1302.第1296章 七国联军1139.第1133章 汉王的梦想1245.第1239章 统一天下267.第265章 无奈的卢象升798.第795章 日清联合舰队798.第795章 日清联合舰队1109.第1103章 决战江头城602.第600章 忠臣1275.第1269章 讨逆917.第912章 训斥皇子642.第639章 冲杀391.第389章 进军蒙古327.第325章 大明好奴才(加更)82.第82章 报纸856.第852章 犯我皇明者1130.第1124章 名利双收489.第487章 名医 海商747.第744章 举人闹京城(第五更)881.第877章 大明的激烈反应467.第465章 勋贵逼宫(二)为盟主九幽o加更206.第205章 追击革左五营146.第146章 临时应对147.第147章 出尔反尔309.第307章 突变98.第98章 出征69.第69章 勇卫营的弱点347.第345章 清廷的应对1152.第1146章 平定准噶尔1050.第1044章 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