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第943章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bookmark

第943章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放下奏本,朱慈烺由衷地点了点头,接着又望向黄宗羲,面色好看了些。

“黄宗羲。”

皇帝突然点名,黄宗羲立刻应答:“臣在。”

朱慈烺显出赏识的神态,道:“你分析的很透彻,思路很好,也敢说,不错!”

原本紧张的黄宗羲立马松了一口气,情绪有些激动道:“圣明天纵无过陛下!”

杨廷麟等内阁的诸公们同样面露敬佩的神色,山呼吾皇圣明。

作为皇帝,敢于废除太监制度和皇粮国税,这两种持续两千多年的老规矩,无疑是具备大魄力、大格局的!

朱慈烺从御座上走下,顾自踱步:“农税可以取消,财政部可列出了具体施行的方案?”

农业税取消后百姓不缴公粮了,各地的粮仓怎么办?军粮如何维持供给,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黄宗羲亦是有备而来,他言道:“回禀陛下,臣的建议是,朝廷单独设一个储备粮食的部门,每年丰收时节在各地购买粮食,囤积储备粮,应对重大天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

“这不就是中央储备粮吗?”朱慈烺眉头一挑。

黄宗羲道:“陛下,崇祯十年时,您在凤阳广设粮店,用于军需和应对灾荒,稳定粮食市场,臣是在粮店的基础上想到这点的”

说到粮店,这些都是皇家集团下的产业了,黄宗羲这个时候提这茬,显然是在提醒朱慈烺,应该将皇家那些连锁粮店贡献出来

朱慈烺笑了笑,没有理会他。

开玩笑,皇家集团的连锁粮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粮商,拥有完备的管理体系,怎么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况且,皇家集团此时正在用粮店暗中执行一个任务:粮食战争!

这是一场对日本的经济战争,阻击他们的粮价,意在控制日本的粮食市场,让日本各个藩主大名在内战中损耗的更快,更加依赖大明的扶植。

大明现在强大了,完全有实力靠更加高端的贸易战方式,来不战而屈人之兵,击垮对手,达到战略目的。

шшш ●тt kan ●¢ Ο

现在乱七八糟的小日本国,国内经济孱弱,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朱慈烺只是拿他们练手而已。(日本的剧情下一卷详写)

朱慈烺肃穆道:“储备粮是关系大明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怎可以民用粮店代替?朝廷必须直接掌握,重新布局和建立成规模的储备粮仓库!”

接下来,朱慈烺山寨了后世的中储粮,要求财政部成立一个储备粮总公司,下辖各省分公司,负责每年收购粮食存储,保证储备粮的数量。

财政部还要制定轮换计划,如三年换一茬粮食,陈粮外销,保证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稳定市场粮价。

朱慈烺特别要求,朝廷储备粮的管理务必严格制度、严格责任,确保朝廷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最重要的是,朝廷储备粮不可以随便动用,除非全国或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发生重大天灾和突发事件。

未经皇帝和内阁同意,任何衙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动用朝廷的储备粮!

朱慈烺在黄宗羲的奏本上批了红,道:“朕就说到这里了,具体的方案,内阁回去议一个详细方略出来,交由财政部去办,户部协助。”

杨廷麟和黄宗羲等阁臣几乎同时大声答道:“臣遵旨!”

这道旨意的下达,标志着华夏征收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堪称开天辟地之举,必将载入史册,作为此时的内阁大臣,如何能不激动?

赞扬好圣君是文官们的拿手好戏,此情此景,作为江南才子出身的黄宗羲和冒襄等人,自然也不缺溢美之词,对着朱慈烺一顿猛夸。

然而,朱慈烺没有被他们的赞声冲昏了头脑,他敲着龙案说了一句在场一些人不愿听到的话:“再加一条,田地二百亩以上的地主,仍需缴纳公粮,每亩三十取一,拥有五百亩以上的,每亩二十取一。”

取消农税,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地主阶层,黄宗羲曾作为江南地主的代言人,心里多少有些想法。

不仅是他,所有内阁大臣,大多出身仕宦之家,也算是地主阶层。

只要是个人,哪有不自私的,朱慈烺能理解他们,只要他们能拿出七八分的心思为国为民,他也就知足了。

朱慈烺此举,并非针对内阁大臣们,而是在逼迫地主阶层转型经商。

土地兼并问题,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们有钱了就喜欢买地作为固定资产。

现在大明重商,依靠商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怎么能允许有钱人赖在土地上呢?必须办厂!

瞧着内阁大臣们一脸的懵逼,朱慈烺道:“朝廷会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地主们投资办厂。”

摊丁入亩的政策,虽是大善,给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许多官员的摇钱树,打击了地主老财。

但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摊丁入亩实际上是加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历史上的鞑清名义上陆续在各省实行,然而并没有认真持久地贯彻执行。

历史上“皇粮国税”一直牵动着中国的兴衰,尽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以扩大纳税面,让有地产、有钱财的人多纳税,但由于吏治腐败,负担最终转嫁到农民头上。

即使是屡被提起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也只是短暂的轻徭薄赋,历代封建统治者始终未能跳出农民负担越减越重的“黄宗羲定律”。

“为人者,不施人道,形同禽兽;为王者,不施王道,必遭天谴!”

朱慈烺有感而发

封建社会的定义,并不是有皇帝就是封建社会,朱慈烺还不至于傻到革自己的命。

当然,全国最大的地主就是朱慈烺这个皇帝,他成立皇家集团,旨在第一个转型,拉着宗室勋贵入股皇家集团,也是让他们一起转型。

现在,轮到全国的小地主们转型了。

太监制度,也是封建社会具有标志性的毒瘤,所以朱慈烺二话不说将其废除了。

当然,皇权专制和资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冲突关系,既然不能等着被时代大潮革命,朱慈烺只能自上而下的主动革新。

作为穿越者,他总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而逆行时代大潮,让大明亿兆百姓陷入悲惨的历史轮回。

总而言之,这一系列的革新,道路崎岖,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亚于重新开基立国。

(本章完)

631.第628章 后方609.第607章 化学战1009.第1003章 女皇的心思1193.第1187章 军火生意417.第415章 屈服(为盟主加更)754.第751章 册立皇太子875.第871章 蒸汽机的出现1039.第1033章 朕来考考你876.第872章 世界第一辆火车761.第758章 三大汗国1227.第1221章 太子党急了812.第809章 定王访日谈判475.第473章 烧毁东林书院10.第10章 京城扛把子74.第74章 两位皇后237.第236章 逆天的粮票(加第二更)520.第518章 赐婚99.第99章 惨遭打脸的鞑子595.第593章 代天执法639.第636章 应对之策489.第487章 名医 海商1020.第1014章 击碎!466.第464章 勋贵逼宫(一)291.第289章 立军令状1208.第1202章 钦差大臣815.第812章 太上皇御驾亲征528.第526章 磨刀霍霍向盐商1239.第1233章 天兵天将1156.第1150章 不要怂,就是干!275.第273章 全歼镶红旗261.第259章 准备北上789.第786章 皇帝杀人了!652.第649章 汉家礼仪774.第771章 和平归附1148.第1142章 套路王847.第843章 斩尽杀绝92.第92章 皇明时报776.第773章 传国玉玺现世443.第441章 威慑872.第868章 大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466.第464章 勋贵逼宫(一)1079.第1073章 这娘们是公主?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445.第443章 全民解题的浪潮387.第385章 庆功宴494.第492章 郑家的反应572.第570章 御驾亲征103.第103章 单章感谢!1206.第1200章 出狱1324.第1318章 庙号1175.第1169章 内讧1152.第1146章 平定准噶尔1325.第1319章 驸马回京1319.第1313章 定乾坤395.第393章 坚持查案1230.第1224章 加钱1218.第1212章 好大一个屎盆子1153.第1147章 捷报1121.第1115章 整肃军纪916.第911章 废除太监制度?533.第531章 危机904.第899章 行刑174.第174章 驾临中都666.第663章 微服出宫871.第867章 神棍的绝望683.第680章 清国的惊天计划(上)237.第236章 逆天的粮票(加第二更)610.第608章 清廷的外援817.第814章 堕落的八旗兵174.第174章 驾临中都623.第620章 议和1034.第1028章 尽忠362.第360章 皇太极的决策224.第223章 大明与英国的第一次海上交锋744.第741章 闹出人命812.第809章 定王访日谈判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884.第879章 定王朱慈炯的行动911.第906章 无互动式相亲1239.第1233章 天兵天将1194.第1188章 莫非有人要造反?1323.第1317章 思变847.第843章 斩尽杀绝624.第621章 征东都护府110.第110章 合兵通州990.第985章 炮神780.第777章 币制改革444.第442章 划时代的最后一题803.第800章 明军洗掠九州岛1331.第1325章 异姓王1256.第1250章 巴拿马运河38.第38章 不长眼的光时亨55.第55章 斩尽杀绝109.第109章 破城1236.第1230章 阴狠370.第368章 明军阵中的大清皇帝1184.第1178章 雄关会盟661.第658章 地方革新545.第543章 推翻这一切!130.第130章 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