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侧室请封这事儿有没有先例?有

本朝开国皇帝出身就不咋滴,当然,皇后、妃子们也多半出身不高。皇帝的几个弟弟,姬妾里有农家女,小商人的女儿,咳,当然也有出身还要微贱的……这个就不说了,后来有位大名鼎鼎的吴夫人,最后成了亲王侧王妃,她年轻时可是在江南五州艳名远播,实打实的娼家出身,最后都能请封诰命啊。虽然后来这事儿被粉饰再粉饰,硬是给吴夫人找了一个姓江的世家大族当娘家,后来的皇室也越来越讲究规矩礼法。可是寿王心里门儿清啊。这些东西,那都是装面子给外人看的。里头什么情形大家谁不知道啊?

再说,寿王又无权,又无势,只不过安享富贵而已,抬举个女人,料想不会有人和他过不去,淳郡王那里不用多虑,皇帝那里,他们xondi感情也好——这事儿肯定稳当。所以寿王才跟含薰这么提早就打了包票。

最难打通的三个关节:宗正卿,皇帝,皇后,恰恰对寿王来说全不是问题。他要提防的是,别人不和他捣乱,比如一些吃饱撑的没事儿的御史之类。

当然,那是后话。现在寿王不可能给含薰请封的,因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梁氏——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

梁氏这段时日的辛苦和操荣,寿王都是看在眼里的。俗话说,没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梁氏现在绝对有功劳大大的功劳——身为妻子,怀孕生子,这可是替夫家尽最大的义务,也是她最拿得出手的功劳了。

在这种时候,寿王当然不能横生枝节。万一梁氏和孩子有个什么好歹,那寿王找谁哭去?

一眨眼,要过年了。

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自然意义重大。但事实上,和登基大典一样,这个新年并非大肆的热闹铺张。因先帝周年未满,连烟花都没燃放。朝野自然要说好话,纷纷赞颂新帝诚孝,克俭。事实上,寿王很了解自己这位四弟。烟花这种东西,四皇子打小就不喜欢,因为华而不实,放了就没了,还不如弄点实际的,打小寿王就没少干用自己的份例中的笔墨纸砚和四皇子换一些烟花爆竹之类的小玩意儿的事儿。现在四皇子名正言顺的节省了大笔的开销,还博了好名声,寿王已经可以预见,以后这位四弟肯定有大把的,正当的理由来节省各种不必要的开支。

无独有偶,皇后和皇帝是一个脾气,能省的钱一定会省。就拿这次宫中要遣放宫人来说吧,以前宫里不是没遣过人,可是遣来遣去,宫人宦官的数量从太祖立朝时的几百人,百年间暴增到近万人——说到底,遣的不如召的多。比如先帝登基时遣放三百,第二年就又征选了三四千。连现在的何皇后自己,也曾在建平九年的时候被征召进宫呢……

但这次后宫遣放,是实打实的只遣放,不再东门放老人,西门就征选新人。民间有女儿的人家无不暂时松一口气,然后赶紧的给自家女儿寻婆家。皇帝今年不召,明年后年可能也不召,但是先帝周年过了,或是新帝登基三年了,会不会召呢?要知道新帝后宫空虚啊唯有椒房殿一位正宫,一位嫔妃都没有。现在是他爹刚死,他肯定抹不开面子,赶明可就不好说了。

虽然有指望靠家中女孩儿去攀龙附凤的人,但更多的人家送女儿入宫后,音讯全无,死活不知……能在后宫熬出头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女孩子的青春年华和美好生命,都深深埋葬于宫墙之内。

宫中放人的事情已经定下,只等过了年开春了就会分批陆续遣放。现在到处雪封冰冻的,无法行路。

事实上,寿王不知道,节省的开支虽然有好几笔,可是需要支出的费用也不少。许多宫室都需要修缮,这一笔钱足以让四皇子肉疼得食不下咽。

人们都有所体会,有人住的屋子,即使不修也不会坏。可是一旦人去屋空,梁柱门窗墙壁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的破坏朽坏。宫里头人极多,但是闲置破败的宫室更多。比如后宫这些女子许多迁进了掖庭北巷,潮生打发人去看过,那些屋子破得能养蛇虫鼠蚊,荒得能藏鬼狐精怪,唯独要住人,十分为难。

别的皇帝坐上龙椅,多少也要修一修宫室。最起码自己办公的地方,大老婆和得宠的小老婆要住的地方,总得多少增添一二。但是四皇子和皇后商议过,倒是把掖庭北巷给列为优先工程项目。这些地方修起来倒不算费事,不用描梁画栋,实用为上,外头看着是不是规整体面倒不重要,关键框架要结实,起居也要便利。这个中心思想,潮生早交待给了匠作监,匠作监的人一合计,报上来一份儿规划图和一份儿工程预算,潮生根本不用看第二眼就给打回去了——修两排生活居住用房而已,你们以为是修三大殿哪?还是穷了三五十年了,非得捞着这份儿钱才能过这个年?

“不会修就换个会修的来。”

这句话让匠作监的人从上到下不寒而栗,第二次报上来的预算就很靠谱了。房子紧锣密鼓的修缮完毕,匠作监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既不缺人手,也不短材料,过年前到底是完了工,后宫里的那些需要迁居的女人,不管情愿不情愿,包袱是早就打好了,按着名单分派的都挪了过去。也许是该流的泪都流完了,离开的那一日,倒都是很安静。安静的上了车,安静的辞别旧居。品级高的还能带一个宫人,品级低的就只能孤身一个。

潮生站在角楼上,看着宫车一辆又一辆的从脚下经过。

“娘娘,这儿风大,还是早些回去吧。”

潮生点点头,拢了一下斗篷,随口问:“这遗妃迁宫的旧例,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

旁边侍立的一位有年纪的女官答:“回禀娘娘,这是袁太后那时候就定下来的规制,太祖驾崩后,袁太后将当时后宫中的女子都迁进了北巷,还有些送到了方山,包括太祖曾经十分宠爱的胡妃、杨妃……”

袁太后这是假公济私的,收拾昔日情敌啊。

说什么地方挤不够住,给新帝的嫔妃腾地方……这些都不过是借口,袁太后肯定是憋了一肚子的气,lagong活着的时候她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等他一死,袁太后可是狠狠的出了一口鸟气,把那些昔日敢跟她叫板的狐狸精全一骨脑儿的发配到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去,大概还吩咐人要“格外”“精心”照管着。

潮生摇了摇头。

之所以这事一代代沿袭下来,原因不难理解。每一任皇帝死了之后,做主的都是太后。后来者们的身份,和首倡者袁太后都是一样的。心声也肯定都是一样的——狐狸精们,好日子到头了,以后有你们哭的

潮生没这种心态,因为她只是皇后,不是太后。这些女人没抢她的lagong,她没有切肤之痛。出于人道主义,她愿意给她们较好的待遇。但是再多的,她也做不了。

如果四皇子还有个妈,现在后宫里还有个太后,那可以料到,现在发生的一切还会和从前一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唉,潮生很想文艺的叹一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啊。

可是没有办法,都困在这四方宫墙里,争抢着一个男人,女人只能为难女人。

潮生一步一步走下了角楼。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潮生忙得没空感慨——一转眼,真的要过年了。

这还是新帝一家登基后的第一个年。

因为没有大肆铺张,这个年过得倒是素净。

大公主将阿罗也一起带了来。从上次十公主问那话的时候,大公主肯定就觉察了什么,再加上霍家夺爵的事,十公主是肯定要另择夫婿了。对大公主来说,阿罗象亲弟?弟一样,十公主又是她妹妹。要是这事真能成,她也乐见其成。

潮生提前两日,不着痕迹的对十公主透了口风。十公主这两天虽然看着还一如往常,但是熟悉她的人能够发现,十公主大部分时候都心神不宁,光为了配衣裳的首饰,就来回折腾了好几遍了。

连带着潮生也有点紧张起来。

那天也下着雪,倒不大,零星碎雪,象是搓碎的盐粒,簌簌的落在檐尖瓦脊上,殿角的铁马铜铃在北风中悠然的晃荡,发出并不连贯的响声。因为下雪天潮,这声音也不象平时那样脆亮,而是有些呜咽沙哑。

大公主把阿罗也精心打扮了一番——这回阿罗没穿松漠族的衣饰,倒是一身中原男儿打扮——可不是书生装束。锦袍、箭袖,嵌宝的珠冠,脚下是一双青灰的厚底掐金鲨皮靴,显得十分英武。公主们难免都要多看一眼,连潮生都觉得眼前一亮。以前看书上写的那些形容词儿,什么猿背蜂腰,玉树临风,用在他身上都堪称贴切,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一样。

大公主在阿罗背上轻轻推了一把:“还不见过皇后娘娘?”

阿罗认认真真的打量了潮生一眼,末了才抱拳一揖,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

“不用这样客气。”潮生含笑问他:“你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也不见你进宫来,阿永可念叨了你好些回呢。”

阿罗转头向一边,有些不耐烦似的说:“进宫太麻烦。”

这倒也是实话,阿罗最爱的是直来直去,最厌恶这些繁文缛节。

————————————————

这章要叫什么呢?难道叫相亲吗?咳~~

第260章 儿子第299章 势第235章 见面第267 灾第12章 讯问第274 噩耗第92章 点心第132章 迁第191章 挑人第23章 东内第339章 请封第265 亲戚二第101章 远行第257章 明白第44章 出人意料第153章 蹴鞠第36章 酥皮肉第172章 坦诚第290章 打量第304章 返京第53章 谁第50章 玉坠第41章 波澜第337章 儿女第311章 黎明第210章 拜见第31章 模子第216 干旱番外二铁口直断第106章 礼物第28章 适应第117章 红翠第290章 打量第三四七章第148章 甜瓜第260章 儿子第268章 暂离第100章 差事第249章 篮子第205章 鸿雁第241章 早产第195章 内鬼第162章 探病第185章 陆家第253章 改变第161章 烦扰第67章 兴灾乐祸第30章 出路第23章 东内第57章 欢喜第192章 御史第67章 兴灾乐祸第104章 阴雨第136章 惊第23章 东内第22章 挑选第247章 受伤第76章 问话第217章 扣子第164章 初雪第186章 思量第222章 帕子第288章 姐妹第67章 兴灾乐祸第二四八章第99章 喜事第57章 欢喜第268章 暂离第128章 上门第221章 认识第41章 波澜第349章 宜秋 正文完第18章 缝补第96 重逢第257章 明白第281章 旧事第199章 道喜第320章 心上人第28章 适应第17章 新年第176章 灯第181章 药第191章 挑人第298章 败落第320章 心上人第110章 表妹第192章 御史第191章 挑人第232章 说亲第161章 烦扰第97 裂痕第299章 势第312章 换天第258章 孩子第三二二章第39章 晒书第三四八章第7章 进退第36章 酥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