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装傻的武夫

?正在安禄山大吃大喝的时候,杨玉环一身羽衣,在音乐的伴奏下,衣带飘飘的进入了场。

杨玉环是真正的舞者,一曲霓裳羽衣舞,顿惊四座,让所有的人都以为是“月仙子下凡尘”。

一曲舞罢,安禄山也吃饱了,躬身行礼道“陛下,贵妃舞姿非凡人所有。臣也会舞蹈,可否为陛下助兴?”

李隆基高兴了,不由得问道“你这么胖,能跳的动么?”

安禄山拍着宽阔的胸膛,豪迈的说道“臣的肚子里是赤胆忠心,不耽误跳舞。”

这一记马屁来去无声,高明之极,堪称润物无声,尽在不言。没有人不喜欢阿谀的,李隆基也不例外,顿时高兴的乱七八糟,说道“奏乐,让爱卿跳舞。”

安禄山立刻走进了场,大跳胡旋舞,随着马靴踩落地面的“踢踏”声,胖大的身躯满场横飞,好似野马在草原撒欢儿,竟然能“疾如风焉”。

李隆基看惯了华丽的舞蹈,这样粗狂的舞蹈还是第一次见。想起了祖先征战的峥嵘岁月,因此高兴了,对杨玉环说道“爱妃,安禄山跳的别有味道,你看如何?”

杨玉环为人机灵,看到李隆基心情超爽,附和着笑着说道“胡人的舞蹈,自然是天生的粗狂,不过看来别有一番情趣。如果能有人调教,看来会更好。”

李隆基抚掌大笑,说道“论跳舞,还有谁人爱妃更好。看来,这个老师非爱妃莫属了。”

安禄山跳着舞也不忘观察周围的情况,听到了李隆基的话,马停止了脚步,眼珠儿一转,立刻跪倒在地,说道“臣的舞蹈学自阿母,今日贵妃教导舞蹈,犹如臣的阿母叮咛嘱托。臣愿拜贵妃为阿母,请陛下成全。”

安禄山都三十多岁了,眼看“奔四”了。这样的年龄,按什么标准都是“大叔”,而杨玉环才只有二十几岁,年龄差了十几岁。她听说安禄山要拜她为母亲,惊讶的嘴都合不了。

李隆基可没觉得这事情搞笑,只觉得好玩,自己是万民之父,自己的老婆自然是万民之母,老百姓多老,也是子民。马开怀大笑,一口应承道“好啊!朕应了!”

安禄山等着这句话,立刻纳头便拜,脑门子实实在在的磕在地,虔诚的说道“阿母在,受儿子一拜。”

杨玉环觉得很好玩,于是笑嘻嘻的接受了这一份大礼。

李隆基大为喜悦,觉得既然是一家人了,那得见见家里人,一声令下,命安禄山晋见皇太子李亨。

安禄山茫然的看着太子,却不肯叩头,左右侍从催他跪下,他拱手肃立,问道“臣是一个胡人蛮子,不懂得朝廷的礼仪规矩,不知道皇太子是什么官?”

太搞笑了,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土包子!李隆基抚掌大笑,几乎笑喷了,说道“皇太子是储备君王,朕死了之后,他可以代替朕治理天下!”

安禄山挠了挠满是灰尘的脑袋,抖落一地头皮,不解的说道“万岁春秋鼎盛,天地垂青,寿诞绵长,好日子都在后面呢,这么早立太子臣很不理解。”

万寿无疆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李隆基也是如此。不过,自从老皇帝李世民吃了最牛外交官王玄策供奉的天竺长生不老药后一命呜呼,他得到了教训,再也不相信人可以不死。然而,随着岁月染白了头发,李隆基更加害怕死亡,只是束手无策而已。安禄山的话挑动了他内心的忧伤,因此,他黯然说道“人必有一死,只是早晚而已。”

太子李亨的年龄早过了而立之年,太子的位置没坐几天,现在天天盼望着早一天接过父亲的班,听到安禄山责备李隆基不该早立太子的话,不由得怒气蓬勃。不过,李隆基在旁边,他可没敢发作。

安禄山马屁拍着,可不耽误观察周围的情况,看到太子李亨皱紧了眉头,知道惹祸了,于是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说道“这是臣的错!臣非常愚昧,从前只知道陛下一个人,不知道更有储备君王。”

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假装万不得已,只好跪下叩头。

太子李亨莫名其妙的被摆了一道,哭笑不得,心里恨极了安禄山,但只有生气的份儿。

在封建王朝,遵循着“潜龙勿用”的准则,这是防止太子专权。此语来自易经,意思说,在一国储君没取得天下之时,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

是因为这个,太子如何敢搭一句茬儿。

虽然太子李亨恨得问候了安禄山的八辈祖宗,然而,李隆基不这么想,他以为安禄山为人率真,没有心计,说的全是真话,因此,对他更加信任。不仅如此,他担心太子李亨对安禄山不感冒,特意叮嘱道“阿儿,此人天真烂漫,做事一心一意,以后要好生看顾。”

李亨心里这个不高兴,但不敢表现出来,恭谨的说道“阿耶,儿谨记!”

唐代皇室儿女,没有称呼皇帝为“父皇”,更不能称为“陛下”,称“万岁”显得生分了,而是随胡俗称之为“阿耶”,或是“耶耶”。现存李世民手书证明了这一点。

而皇帝对子女的称谓更雷人了,一般在家书后署名“耶耶”,有时还署名为“哥哥”。

据说,“哥哥”是游牧民族的舶来语,有兄长的含义,在特定场合代表父亲。

酒宴结束了,众人散去,安禄山告辞,先拜杨贵妃,然后才拜别了李隆基。

李隆基活了大半辈子,当皇帝很久了,还是第一次碰这样的事情,因此感到很怪,更有些愤怒,当即问道“安禄山,你这是何意?”

安禄山故意装傻,说道“俺们胡人先母而后父,自幼是认娘不认爹,母亲是父亲尊贵。”

杨玉环吓了一跳,安禄山这厮太混了,这不是没事儿找抽吗!但她不敢说什么,只能呆立一旁。

谁想到,李隆基根本没有生气,而是很高兴,心里想到,这厮性情耿直,没有心计,朕喜欢!高兴之余,马命人把杨钊和杨、杨等人喊来,让他们和安禄山结成兄弟。

李隆基笑着教训这几个小弟,说道“你们跟着人家学学,做事光明磊落,这才是为人子弟的典范。”

杨钊在旁边一直冷眼看着安禄山,内心恨得直咬牙,听到皇帝呼唤,不敢不答应,但在磕头结拜之后,冷笑着对安禄山说道“恭喜,安都督。”

安禄山早忘了曾经抽了杨钊一鞭子的事欺男霸女的事儿干多了。不过,安禄山现在很牛了,还以为杨钊是客套,因此很冷淡的点了点头。

酒宴散去,李隆基下达诏令,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史思明为平卢兵马使,知平卢军事,也是平卢副使。

不过,李隆基的这道命令,还是引起了朝大臣们的反弹,首先是杨钊,他还没忘记安禄山的侮辱,极力反对提拔安禄山。

杨钊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太子李亨心暗恨安禄山,但他不敢出头,只能命令贴身太监李辅臣,偷偷地委托高力士,寻机在皇帝面前下绊子。

这时,已经致仕在家修养,奉召出来陪皇帝出行的前宰相之一的张九龄也看到了安禄山的虚伪,主张抑制他的势力,不能予以提拔。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进士,后任右拾遗。唐玄宗李隆基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央对军队的控制权。

在安禄山刚刚崭露头角的初期,张九龄已经看出了端倪,曾经对侍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裴光庭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国历史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章之隆,在外历史堪称绝无仅有。

由于张九龄“小必谏,大必诤”,不惜犯雷霆之威,与馋党抗行、刚正不阿。因此,李隆基很惧怕和这个老头见面,能躲躲。所以,张九龄只能让别人转达自己的看法。

裴光庭深以为然,马进宫觐见了李隆基。

如此多的反对声音,李隆基犯难了,只好先放一放,因此,将提拔安禄山的诏令暂时搁置。

第125章 鸿门宴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128章 偷情血案第3节 阿荦山第33节 倒霉的牛羊贩子第318节 吃人的睢阳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147章 目标麦赫万第137章 勒索第28节 力士脱靴第250章 杜环被俘第315节 太原保卫战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61章 蔡家楼第43节 锦官城的流氓帅哥第173章 决死一战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179章 千钧一发第326节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85章 面圣第18节 伏击第245章 谁先掷骰子第292章 边令诚生气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45节 赏金杀手第174章 越过青海湖第160章 社会大哥哥舒翰第177章 京城告御状第73节 不速之客第290章 洛阳陷落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37章 勒索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247章 一战破敌第9节 高将军第281章 送马试探第303节 英雄之死第214章 会晤卡赫塔巴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国参战第204章 谁克扣了军饷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16节 飞来横祸第204章 谁克扣了军饷第140章 攻克连云堡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262章 不请自到的安禄山第172章 杀人立威第66节 兵变第39节 捕俘(1)第7节 相约从军第15节 诡异的羊皮卷第21节 芳心暗许第63节 李代桃僵第5节 卖刀第267章 虢国夫人思春了第251章 战前论史第105章 围魏救赵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118章 马球大赛第82节 雪夜突击第291章 颜氏兄弟的鸿门宴第266章 边令诚夜访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255章 可耻的背叛第43节 锦官城的流氓帅哥第316节 长安争夺战第43节 锦官城的流氓帅哥第72节 血战第225章 河滩之战第5节 卖刀第94节 追兵第212章 同胞的出卖第260章 上元节第210章 汉家奴第324章 没有赢家的北邙山之战第168章 达扎路恭元帅的犹豫第223章 大军进发第181章 一骂服众第92节 莫贺达干的囚徒第242章 战火再一次燃烧第4节 追寻宝刀第69节 死到临头第97节 莫贺达干第187章 青灯古佛奈何天第119章 男女私情第56章 梦断子午谷第51节 入幕之宾第286章 叛军如火第5节 卖刀第76节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第172章 杀人立威第178章 踉铛入狱第211章 鸵鸟比赛第100节 拜火教第314节 火烧叛军第30节 虬髯汉子第191章 柘枝城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275章 诏令即将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