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药材和乡试

惠民济医堂由道院开办,县衙提供地方。孔县尊已经找到了县城内的一处荒置老宅,将宅子转让给了无极院。刘致广也已经开始寻找工匠进行修缮,准备将这座老宅作为惠民济医堂的开办地。

这座医堂的建立,等于道院开办的一处平价药房,同时兼做简单的上门问诊。听上去是件好事,但做任何事都没那么简单,其中同样有两个难处。

一个是药材的来源。因为医堂的售药价格很低,在收购药材一项上,肯定不如县中几家大户们开办的药铺,这些大户们随便提一提药材的收购价,就很可能导致惠民济医堂收不到药材。

如果以无极院自己药圃中所产的药材来充抵肯定是不行的,这些药材都拿去惠民济医堂平价出售,用什么来上交给华云馆的敬奉呢?

赵然想了想,道:“我在君山开辟了一片药圃,可以暂时先以那里出产的药材作为惠民济医堂的专供,同时我还要鼓励君山百姓自行开辟药园,同样由惠民济医堂收购。除此之外,我已经和黎州水合庙的兰庙祝达成了协议,他们那里适宜种植药材,君山庙将出资在水合村开辟大型药园,种植出来的药材,由君山庙全部认购。”

刘致广接着提出第二个难题:平价售卖药材的时候,如何防止大户们上门抢购,大户们以平价抢购药材,然后放到自家店铺里高价卖出,惠民济医堂不是白开了么?

赵然原本设想的办法,是按照县里的户籍册,给全县百姓发放医疗证,凭证买药,每人每年限购五百文钱的药材。但是仔细一想,这么做恐怕是行不通的。

全县九万余人,这个工作量得有多大?怎么防止那些不生病的人把医疗证卖给大户?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不得要领,刘致广想了想,干脆道:“莫不如把陈致中叫来,问问他的主意?”

陈致中为人机敏,肚子里鬼主意比较多,赵然听后表示同意,刘致广便让人去唤陈致中。

陈致中听说方丈和监院找他出主意,顿时大喜,屁颠屁颠跑过来在两人面前巴结。

刘致广道:“陈师弟坐,有件事情,还想问问你,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把惠民济医堂的事情说了。

陈致中听罢,就开始苦苦思索,他还真就想出来一个主意。

“方丈、监院,我倒是想了笨办法,不知可不可行。”

赵然点头鼓励,刘致广道:“快说!”

陈致中道:“惠民济医堂的本意,是为了给县中所有百姓提供一个可以看得起病、吃得起药的所在,售药不是目的,给他们治病,这才是目的,对不对?”

“不错!”

“既然如此,那干脆就不售卖药材,从根子上斩断各家大户向惠民济医堂伸过来的手。”

“不卖药?”

“对,咱们不卖药,咱们卖药汤。哪家哪户得了病,就到惠民济医堂来,现场开药,现场熬制,愿意现场喝下去也好,愿意拿罐子把药汤带回去也罢,都随他,总之咱们给的是药汤。别家药圃想来占便宜,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赵然和刘致广眼前都是一亮,这个主意不错。

只听陈致中又道:“唯一麻烦的,就是咱们要多起一些熬药的炉灶,多配一些熬药的师父。”

赵然补充道:“还可以在惠民济医堂中设立一些病床,让病者等待的时候休息。”

三人凑在一起商议,将惠民济医堂的具体实施办法重新厘定了一番,赵然干脆道:“监院师兄事务太过繁忙,这件事情便请陈师兄负责吧,还望师兄多上心一些。”

谈完了全县大政,陈致中兴致勃勃的去接管惠民济医堂的事务了,刘致广则被赵然留了下来。

“县里那个教喻的事,查得怎么样了?”赵然问。

刘致广道:“已经查实了。县学几名生员反映的问题属实。该教喻上任以来,历次月考皆以儒学为重,道经的题目全部被缩到了一个释义题中,而且在计取名次时,道经题基本不予考量。那几名反映问题的生员,都是于道经上研读精深的,因为该教喻的评判,这几次月考都沦为二等、甚至三等。”

县学里的考试是非常重要的,年末时要按照月考、岁考的成绩综合判定,如果沦为二等或者三等,便失去了廪生资格,不仅没有了官府下发的食宿补助,而且不能被推入国子监,甚至参加乡试的机会都排在后面,想拿举人功名十分艰难。

这可不是小事,是关系生员一辈子前途的大事,难怪那几名道经优异的生员要联名举报了。

赵然问:“该教喻是出于什么目的?”

刘致广道:“这位李教喻说,今年出任四川按察副使的,是刑部主事项治元。这位项主事曾经说过,‘道乃修身,儒在修行,成仙在道,治世在儒’。所以李教喻认为,项治元到了四川后,明年主持乡试时,必以儒经为重。”

大明各省的提学道,向由各省按察使兼任,按察使同时也是各省提学官,举办乡试的时候,由按察使以提学官的身份为主考官,召集三司中的饱学之士为同考官,负责乡试的出题和评卷等事务,裁定乡试名次。

但刘致广话里的意思,明年四川的乡试将由这位新上任的按察副使主持,这是什么道理?于是问道:“除南北直隶外,各省乡试,向为本省按察使裁定,何时由副使来主持了?”

刘致广道:“去年冬,兵部侍郎张聪上书天子,称各省乡试由本省三司裁定,易出弊案,建言仿南北直隶的做法,由在京翰林、六科、六部中选派主考,出任各省按察副使,主持各省乡试,乡试之后再回京续任。今上纳谏,交内阁裁夺,从今年开始施行。”

赵然点了点头,乡试主考从京中指派,临时兼任地方按察副使,主持完考试后便回京复职,这的确是个防止本地官员在乡试中动手脚的办法,可是,怎么派来四川的这位主考是这个论调呢?

“先不论今岁乡试如何,只说这位李教喻,无论他是为了押题,还是本身就崇儒偏道,他在县学中主导的学风肯定是错的。你的处理意见是什么?”

“我意,知会县衙,将李教喻开革出县学。不知监院以为如何?”

“可以。另外一个,要让他写悔过书,若是不写,就报知西真武宫、玄元观,请玄元观行文按察司,摘掉他的举人功名!”

又见蛩蛩巨虚(约翰道友)大额打赏,恭喜道友荣升掌门,特授予真人箓职!感谢天明道长、阿喵家的猫、星汉浮槎、书山的男爵、白山路人甲的打赏,拜谢道友们的订阅和投票!

第三十三章 胆色第四十五章 赵丹第五十三章 松州第三十四章 罪责第八十六章 拜年第六十二章 继续听赵庙祝讲故事第三章 后山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师兄出关第四十四章 东方师兄第四十二章 令人晕眩的募资方式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序第四十三章 哲波山盟誓第二十六章 赵庄变故第五十二章 整人的艺术第一百章 老师回山第三十一章 迦蓝寺别院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一百零一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十二章 新农村运动第二十五章 舍利子第九章 五色大师第八十四章 兵团第一百三十一章 议事临近第八十一章 关照第三十六章 答不答应第六十五章 铛铛铛铛第二十八章 关于过去的同道第三十章 独特的行走方式第三十三章 拍品第八十七章 送信(为星汉浮槎盟主加更)第二十九章 价格的联系波动第三十六章 岳腾中的高论第五十六章 仲裁庭第五十九章 大战真酣(为天明道长加更)第二十一章 潘养寿的眼光第八十七章 算错还是算对?第三十一章 大乘菩萨千器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九江第四章 受箓黄冠第二十三章 反省材料第五十六章 仲裁庭第六十七章 儒修功法第六十章 几乎跪了第三十九章 童老第八十四章 兵团第七十六章 是敌是友第三十七章 搜索第一百零六章 越境斗法第三十章 独特的行走方式第一百四十九章 条件第九十九章 弥补第三十六章 中阳山下卢家庄第二十四章 青苗钱第一百零八章 想听故事吗第七十七章 赵方丈的慈悲第三章 由龙安府到松藩卫第八十章 还要等?第三章 要钱要人要地皮第三十五章 得失之间第四十四章 临洮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识第三十六章 住持永善第三章 后山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庙的名义第三十八章 金记米铺第一百二十五章 小挫折第二十五章 封大郎第一百零八章 为曲凤和授箓第一百四十章 调配和分组第三十三章 怖畏佛像第七十章 算计(补欠更)第二十九章 断案和门礼第三十五章 裴行走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五章 破境第五十一章 庆云馆(补更)第一百零五章 灯下黑第三十六章 答不答应第六十章 功德和经书第一章 玉皇阁第二十二章 名字第六十二章 都是名字惹的祸第六十六章 法外豁免权的诱惑第四十九章 天龙院来人第三十七章 受牒的曙光第六章 两个神经病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九十三章 振兴之兆第七十章 对问第四十二章 老朋友第三十八章 金记米铺第三十七章 新的漩涡第四十六章 人驴之幸第二十八章 大悲大喜过山车第四十二章 假道第四十三章 老师的故事第二十七章 暗流汹涌第十六章 解决方案(为小鹿衔枝盟主加更)第五十五章 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