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坏消息

赵然品味着这几句话,注意到赵云翼说的是“道门不会亏待他”,而非“道门和朝廷不会亏待他”,于是斗起胆子道:“是,大都管的好意,我必转达给张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张略的确有些心灰意懒了,前几日我去浔阳渡口雇船,正巧遇到了也在雇船准备返回川省的张略,我和他简单闲话了几句,他的意思,是如今白马山大战已停,眼见着今后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因此想家了。他说离家已经十八年,一直未曾侍奉高堂,也没尽到长兄的责任,想起来很是不孝,想要从军中退出,今后常伴父母。”

“也算得上是个孝子,孝心可嘉。”

“大都管说得是。也是碰巧,那天正好遇到当年和张略同在松藩效力的一个军将,此人是武昌卫左千户,他率领麾下军士前往大胜关换防,走的也是水路。因此,张略很是羡慕这名千户,也希望自己能够调防内地,离家近一些……”

赵云翼打断道:“武昌卫千户?调任大胜关换防?”

赵然点头:“正是,此人名罗洪,原本也在松藩卫所军中,以一手连珠箭称名,白马山大战后调任武昌卫左千户……”

“这罗洪怎么说的?”

“大都管是指?”

“换防大胜关一事。”

赵然想了想,道:“罗洪说,接了兵部调令,从武昌卫抽调三个千户前往大胜关换防,他便是其中之一。张略当时很羡慕,说若是自己能和他一样,离京城那么近就好了,可以经常回家探视双亲。罗洪说,此行也不知是吉是凶,因为如今京城很是喧嚣,局势有些不稳……”

赵云翼沉吟着不说话,手指轻扣几案,过了良久,道:“张略此人如何?你了解么?”

赵然道:“作战勇猛,深得军士信服,只可惜朝中无援……”

赵云翼舒了口气,微微点头,道:“他如今回川没有?”

赵然道:“他还在浔阳镇等我,我们约好一起返回的。”

赵云翼道:“你让他后天……不,明天午后,上简寂观见我。”

赵然忙答应了,笑道:“能拜见大都管,想必张略定是欢喜异常的。”

无意间帮了张略一个大忙,赵然也替他感到高兴,正要开口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却听赵云翼道:“有个事情,致然你怕是要有心里准备。”

赵然心道来了,这是关系到他自己的事情,于是全神贯注倾听。

“前几日,总观方堂符云真、典造院潘云翔联名上了本子,名《馆阁修士不入十方丛林疏》,主要内容就是一条,报请三都议事同意后下发诏令,今后馆阁中的修士不在十方丛林中担任道职,以免打乱了十方丛林的法度和规矩。”

符云真是方堂左方主,潘云翔是典造院左典造,都是正经的简寂观下观八大执事,是与川省玄元观监院李云河同一级别的高道,且位在中枢,更显尊崇一些。这两人联名上本,分量可想而知。

赵然顿时就怔住了,想了片刻,道:“以前不是就有馆阁修士不干涉十方丛林事务的诏令么?怎么会突然上了这么一个本子?”

赵云翼解释道:“馆阁修士不干涉十方丛林事务,其实并无明文诏令,此语出处,其实来自承康子祖师所著《长春刘真人语录新攥》,致然知晓这本经文么?”

赵然道:“这是邵祖师撰写的长春真人语录补本,致然惭愧,我还不曾读过。”

赵云翼笑了笑:“也谈不上惭愧,除了云南那边部分同道,不仅你没读过,咱们道门绝大部分人都没读过,我也没读过。长春真人主张福慧双修,是故承康子祖师问,何时修福?何时修慧?长春真人答:修行如炼丹,有主宾之分,因时而异,顺势而为。譬如乱世,主为修福,由馆阁而入世,以造福世人,治世之中,主为修慧,宜养慧根,馆阁不理俗务,不涉十方丛林。百年以来,此语不知何时传开,渐渐成了我道门的一项默认的规矩。”

“原来如此……既然本无明文诏令,何故又要重说此事?”

“因为你的出现,引起了很多同道的担忧。当有人想把这条规矩捡起来的时候,竟然发现这条规矩本身的来历和立场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以防万一,故此提议将之明文确定下来。”

赵然沉住气道:“可我为方丈,并不曾胡作非为,更没有依仗修为强行压人,自始至终都是依照十方丛林的规矩行事。”

“过去没有修士直接在咱们十方丛林出任道职,这条规矩主要是防止各地馆阁对十方丛林随意指手画脚。现如今出了一个担任县院方丈的修士,这就令许多同道感到不安了。或许你不会胡作非为,但别的修士呢?当然也不是说别的修士就会胡作非为,但布道一事自有其法度,不了解内情者往往做出错误的决定,很容易闹出乱子。”

这个解释赵然没法反驳,除了他自己,他能保证别的修士不乱来么?甚至连他自己在内,需要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动用法术,只不过他动用的时候比较克制而已。

“若当真有修士乱来,自有馆阁约束。”

“那是你的想法,十方丛林的俗道们可不敢这么想。”

“这个本子,除了符方主、潘典造,还有谁赞成?”

“这个本子,草拟之人是景致摩,至于赞成者……从这几日下面的同道反馈来看,八大执事房一致赞同。只不过客堂、寮院、经堂三位正主都不在庐山,还没表态。”

赵然心里顿时有些哇凉:“三都呢?张天师和沈真人呢?”

“三都之中,老郭是赞同的,老盛还没说话,至于我,不瞒致然,我也赞同。再过两天就要提交三都议事商议了,目前张天师和沈真人都在京城,客堂庄知客、寮院周巡照、经堂顾高功也随侍他两位左右,明日就将急件发文去往京城,听取他们五位的意见。”

“不敢请教大都管,他们五人都不在简寂观,三都议事怎么召开?”

“庐山这边三都俱在,张天师和沈真人若是回话同意,便可照常议事——只需取得京城那五位的手书意见便可!”

感谢段幂、书山的男爵、白羽1、毓秀中华的打赏,拜谢道友们的订阅和投票。

第三十八章 金记米铺第四十一章 别院第七十一章 在天上聊天第十九章 名号下的光环第五十四章 酒楼第二十二章 情书和上升之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劫第四章 受箓黄冠第三十二章 依据第五十四章 拔度英魂第二十二章 没那么简单第四章 碉门(为zzz1220盟主加更)第十四章 再访金宅第四十章 贡布山口的闲言碎语第六十一章 不能瞎想第一百零八章 为曲凤和授箓第二十章 孔县尊的疑惑第二十六章 三个狗腿子第四章 正派和反派的角色互串第十五章 再赴乌塘第一百零二章 女修有点多第八章 谁没几个朋友第六十七章 为什么要说又第五十九章 紧急叫停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惊无险的结果第六十四章 东家、和尚与女修第六十一章 不能瞎想第四十八章 密会蒋高功第三十七章 搜索第七十六章 点化水第一百零四章 谈条件完本感言第二十四章 佳人回山第四十九章 风起葫芦隘第三章 重回无极院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怜第六十七章 典型发言第十四章 非为邀名第七十章 算计(补欠更)第九十六章 支撑第一章 夜路和竹篱第二十三章 下山吃酒第四章 修行中的台阶第四十八章 一路向东第一百一十章 总观地震第九十一章 龙虎山来的客人第六十二章 继续听赵庙祝讲故事第二十九章 牵连第五十七章 打就一个字第四十一章 关键人物第九十九章 宗旨第一百零七章 金丹第三十二章 预期与人心第四十七章 刺杀案后十日第六十五章 约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闹剧第四十九章 天龙院来人第三十七章 受牒的曙光第二十七章 新的职司第一百一十三章 旧案第五十五章 至孝(为吃饱撑着2013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君山气象第四十五章 真相(补更)第四十四章 关于某人第五章 主动还钱第十章 好戏正在上演第六章 君山洞天开工第六十三章 阅评第三十四章 枪打出头鸟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人第五十一章 庆云馆(补更)第十一章 帮手第三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十六章 阵盘2.0第五十八章 分组讨论第七十五章 跟踪是门辛苦活第六十五章 曲流亭中第四十三章 哲波山盟誓第二十八章 慷慨激昂第三十六章 董致坤的脑回路第六十六章 再做一个大饼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为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七十一章 肚子问题第七十三章 名单第七十二章 诊治第二十二章 情书和上升之路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痒第四十八章 兵发太华山第七章 一句话改变一辈子第四十九章 办案等于发财(补更)第六十七章 搜谷第二十四章 一二三四五第三十六章 岳腾中的高论第十九章 别在伤口上撒盐第一百零五章 回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场边对论第五十章 三清阁第三十八章 金记米铺第四十九章 回川第九十七章 十二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