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始皇之议

安静。

安静。

整个大郑宫内内。

所有人都变得无比的安静。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甚至在听到嬴城的言语之后。

更清楚了一点。

嬴城在点燃一把火,却不知道该如何熄灭这把火。

限制皇权。

好家伙。

且不说始皇陛下发怒不发怒。

这是要制定‘四字方针’,然后后面的内容全凭大家臆想是吧。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说话,生怕跟嬴城扯上关系。

而面对嬴城没有任何顾忌的言论。

始皇帝沉思了良久,道:“诸位爱卿谁来说说,这安定万世的四策,如何?”

安静。

还是安静。

即便是李斯和冯去疾,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大有一副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的想法。

“李斯,说说看!”

见没有人发表意见,始皇帝直接点名道。

李斯心里慌了慌,抬头道:“陛下,大律令这四策万世之策,恕臣愚笨,目光不及万世,无法做出任何的意见。”

根本不敢说话,哪怕是他有疑惑,也不想说话。

嬴城胆子大,可以无所顾忌,可他却不敢。

“冯去疾?”

始皇帝见此,又询问向了冯去疾。

冯去疾摇头道:“恕老臣愚笨,不知其解!”

“那这么说,冯爱卿也赞同限制皇权了?”始皇帝又疑惑的问道。

冯去疾心里一慌,震声道:“限制皇权,无稽之谈,自古以来,皇权至上,无有更改,君臣纲常,不可更改。”

“若是这天下无主,岂不又是昔日诸侯乱战之局面。”

说罢。

冯去疾不忘称赞道:“陛下乃千古圣君,为天下之主,臣等自当以陛下马首是瞻。”

听完冯去疾的回话。

始皇帝还是没有反应,又看向了王贲,问道:“王贲,说说看?”

王贲抬头,摇头道:“末将愚钝,不擅长政事,若攻城略地,末将自当谋定而动。”

兵解制他倒是赞同。

可问题是一次性四个究极问题,他,不敢回答。

左右询问。

见一个个都避而不答。

始皇帝眉头一皱,将嬴城长篇大论足有万字的万世四策传了下去,并道:“都看看!”

“今日议事,屏蔽四周,言论自由,诸位皆为朕之肱骨,但说无妨。”

说罢。

始皇帝顿了顿,继续道:“朕先来说说吧!”

“第一个,废都,设陪佑都制!”

“对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此制度的确要优于定都制,其一,之所以要穷四极之地,根本还是朝廷鞭长莫及,无法对遥远的疆域进行有效之约束。”

“其二,经过数百年的沉积,关中之地其实已经形成了勋贵遍地,过度拥挤的局面,甚至于,就连土地也是,四目所极之地,皆有所归属。

但是,只要略走天下,不难发现,其实人口胜多之场面仅关中一地,除了关中,还有很多很多之土地处于荒废之状态。

甚至有大片田地,甚至还无人开垦,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和人口中心位于咸阳,自以咸阳为中心,形成由密至疏之场景。”

“其三,诸如江东乱局,虽然目前已经平定,但保不准项氏一族去而复返继续祸乱江东,蒙武之能力,甚至朝廷派遣治世能才前往,也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深耕,才能彻底令江东安定下来。

但倘若将朝堂军政中心迁至江东之地,不出三年,江东便是下一个关中。”

“其四,地方官员权力过盛而胡作非为,甚至不乏阳奉阴违的情况,朝廷为了真实的了解这些,派遣大量的直属中央的官员巡查四方,而如若朝堂随行,走一地自可安定一地。身处关中对江东的治理鞭长莫及,但身处江东对关中的治理却可得心应手。”

“其五,其实朕自一统天下来,巡视天下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在咸阳的时间,算上这次五次巡视,朕建立了北方防线,安定了燕赵之地,筹建了济北粮仓,组建了千余战船巡视江河湖海,接手数十座铜矿,发现七座大型盐池,斩杀千余贪赃枉法的官员,同时对祸乱地方的勋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并迁徙了六国贵族前来关中,这是为何呢?

朕在巡视中也有所感,派遣巡路使,巡域使等官员,朝廷并不会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这些官员,而这些官员仅仅携带三五人,虽有巡视之权力,却也受各方掣肘,无法彻查巡视,一去三五年,成效却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所携带巡视人员太少,所巡视事物非常之多。”

“但是,朕所行,兵马齐全,更有内侍,各级朝堂官员,罗网等情报调查,所行之处,不用地方官员提供调查,朕自可调查,对各方了如指掌。”

“朕所行,不仅仅是朕一人,而是一张横向的巨型渔网,忠奸朕自可辨认。”

安静。

这下不止众多重臣安静了下来。

即便是嬴城也安静了下来。

都没有想到。

始皇帝竟然赞同陪佑都制。

“但是!”却是此时,始皇帝摇了摇头:“劳师动众!”

“朕所出行,每行一次耗费五十万钟粮草,而这还是朕精简出行之因,若是让整个朝廷一统随行,其中所耗费之重,很难维持。”

“再者,朕虽巡视,但朝堂之上依旧留有总领政事官员,来处理天下大事,虽有请示,但随着朕距离咸阳越远,此政务处理也变得亢长,极为不便。

可倘若陪佑都制,在迁徙之中,天下政务如何处理,这少则一月,多则三月半年。”

“同时,即便是陪佑迁都,要带走什么,全带走,恐怕数十万之人穷极一年也未必能搬走咸阳典库,尤其是国库府,粮库,不可能搬走。”

看的出来。

始皇帝在非常认真的在思考。

而下方的李斯众人见此,也是迅速的传阅嬴城修长的万世四策。

而始皇帝,则是继续道:

“至于兵解制,朕认为是有利于我秦国的,无论在任何时候,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保证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

“兵解制之下,我秦国可以不必再强行征兵而随时统御百万大军,且这极大的减轻了朝廷的开支。”

“但是。”

“这其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极大的延缓了军事反应力,以往军事,若有乱可直接出兵平灭。”

“但是兵解制之下,需要先聚拢兵力再平乱,少则数十日,多则一月才能聚集兵马。”

“若真有大乱,此时间跨度太长了。”

“再者,军事力量并非个人勇武可比,是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需要不断训练将士的默契配合,更需要将士严格执行军令不得违抗。”

“一旦兵解后,这会令将士彼此不再熟悉,令将士产生松懈之心,此后果更为严重。”

顿了顿。

始皇帝继续道:“分氏族,立人祖鼎。”

“分氏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倒是立人祖鼎不错。”

“分氏族的确可以削弱勋贵氏族,减弱各个氏族的力量,包括宗室的力量,但是,宗祠不轻分,那是一个氏族的象征,若频繁的分氏族,也就意味着需要频繁的分宗祠。”

“而更重要的是,氏族最大的核心便是共有财富,其中包括田矿作坊钱等各种由氏族掌握应得的财富,一旦分离,如何分便是最大的问题,若分不均,氏族之内离心离德,彼此相争不断,甚至仇恨至血斗,更不利于秦国。”

“氏族太过庞大朝廷可以打压,但是造成氏族争斗不断,却不是朝廷出面可以调解的。”

“而就目前而言,朝廷现在很乱了,少一些祸事推行律法,更有利于安定!”

说着,始皇帝瞅了默不作声的嬴城一眼,道:“至于说限制皇权,天下初定,皇权不可有任何的动摇,一旦动摇,后果会比你想象的要严重。”

“与其在限制皇权上做文章,不如想想,如何培养一位明德明理统御天下可治国安民的圣明君王,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基础上,让这位嫡长子知进退,懂任用,明忠奸,理国事,安天下,在这方面,哪怕是倾国之力培养,也不为过。”

这算是提笔点睛了。

知道他不表明态度,面对这种事情,下方这些人,不敢轻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即,始皇帝也是点了点头,道:“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即可,既然议治国之策,朕自当吸纳百家之言,不予追究言论。”

“同时,朕从未屏蔽视听,有什么便说什么。”

可以说,这已经说的非常明白的明示了。

要让众多重臣就嬴城所提出的四策不要保留的议论。

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有理有据。

有争议是好事。

“陛下,老臣有议。”见此,李斯也没有了顾忌。

在这里。

他也没办法指使马前卒来先探探路,只能自己上的道:“如陛下所说,都城为一个国家之象征,不可废除。”

“但同样如大律令所言,朝廷集权之下,天下资源全部倾斜向都城而来,距离都城越远,便越穷苦,穷则善变当为真理!”

“因此,老臣认为,废都不可取,但陪都也可行,佑都也没什么不好,不如折中处理,朝廷定期抽调三公九卿府内的能臣前往陪佑都施政,主持地方政务,如同十三司联合巡查组,三公九卿联合巡查组,可直接指挥地方一切军政大事。”

第176章 可怕的局面第127章 第三,有错,便改之第六十六章 古之谋,始皇帝的犹豫和落寞第215章 高,低,贵,贱第六十二章 不眠的咸阳宫第275章 复杂的是人,宣传司之谋第204章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第252章 变化进行式第163章 帝国意志,旷世之战的开始第150章 商税:宗货交易书第247章 有些事从未被改变第二章 拯救老爹之路,任重道远第176章 可怕的局面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127章 第三,有错,便改之第130章 其实,无中生有的事情,并不少第141章 张良的马台里之惑第135章 大戏开场第200章 战略大调整的开始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条规定:谋反罪第284章 西进问答第154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161章 萧何与张良第169章 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第一百零七章 雪落无声中,惊起天下风云第230章 罪不及后?第250章 租用外官署地第一百二十四章 格局打开,拉开帷幕第232章 上雒楚系集团第八十五章 没有竹简笔墨第278章 王贲的抉择,忠与孝第245章 始皇之议第二十二章 天下权势,才刚刚开始而已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荡荡北上去挖煤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愿死后入地狱今天休息一天吧!第264章 蠢货第274章 朝政之诀第200章 战略大调整的开始第147章 焚书,焚书,李斯的狠第二十一章 乱局,早已尽在囊中第136章 皇长孙嬴城代为监国第176章 可怕的局面第一百一十一章 嬴城讲道第153章 梅花世界第217章 西进之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格局打开,拉开帷幕第一十九章 要疯,大家一起疯第145章 宣传大院第九十三章 始皇帝的小心思第280章 身后事,世事难料第二十九章 老谋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六十八章 第一次遭遇刺杀第八十八章 促宣传司工作第130章 其实,无中生有的事情,并不少第142章 因为农民,至始至终都是农民第272章 服了这个始皇帝了第174章 晒太阳的赵高,疯了的李斯第四十三章 维护官府威信,扶苏哀声帮忙第九十七章 大秦的三座灯塔第275章 复杂的是人,宣传司之谋第一十二章 一石激起层浪第195章 牛人在监牢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万世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脚石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时,春耕咯!第七章 初识小儿,始皇帝语录第264章 蠢货第四十二章 逆孙,被迫妥善安置第二十六章 绝地翻盘,论自我攻略的重要性第266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条规定:谋反罪第六十四章 一百零八案例第252章 变化进行式第166章 嬴城最不想动的宗室第四十六章 推动大秦工业前进一千五百年第四章 契机来了,重修亲近之路第一十三章 始皇帝的平静与淡定第六十七章 大秦的工程图第一十七章 计将安处,赢城的疯狂第一百一十一章 嬴城讲道第267章 赏赐之论第七章 初识小儿,始皇帝语录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条规定:谋反罪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个半月后,始皇帝寿诞第253章 半夜惊雷第一百零六章 国策之论今天休息一天吧!第149章 《礼书》大秦的礼书第247章 有些事从未被改变第154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三十八章 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大秦帝国第八十一章 给郭怀义的建议第127章 第三,有错,便改之第193章 冯世杰陈书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亲自教导扶苏第一百一十二章 茅塞顿开的悟道第221章 三官法第235章 暴怒的王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