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华夏民族

在李阳的引导下,教育署那边很快就走上了正轨,三门功课的教材也在编著当中。

原本,李阳是想发明简体字和拼音的,可是想到眼前时间太紧,很难短时间做到,让各地乡亭的老师们都掌握。

试想一下,连各乡亭教学生的老师都没有熟练掌握那些新造出来的简体字和拼音,你叫他们拿着这样的教材又如何去教学生呢?

所以,李阳决定等日后专门成立一个文字改革小组,然后由自己先让这个小组掌握简体字和拼音,最后再由这个文字改革小组,去组织各郡县公办教师进修,再由各郡县进修了的教师,回各自郡县去教给其他老师。

如此一来,简体字和拼音,才能顺利的推广。

而在李阳的授意下,语文教材第一课的内容就是:我是秦国人,我热爱自己的国家,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华夏族是炎黄血脉,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

华夏的文明史最早更是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华夏先民分为许多部落,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轩辕(黄帝)、神农(炎帝)、帝喾(高辛氏)、尧、夏禹。

炎黄子孙在古代可是非常光荣的称呼,很多少数民族中的强者都争先恐后地和炎黄二帝扯上关系,谁要是跑去少数民族说他们不是炎黄子孙,他们绝对会抄家伙不间断地把你打得连你妈都不认识。

其实,上千年来,炎黄之后的观念早就是超越族群的文化观念,因此说大家都是炎黄之后没啥错误,这本来就是很多少数民族奋斗多年的结果。

所以,在李阳看来,完全没必要在大秦细分民族,四夷(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如南方的百越)只要并入了大秦疆域,便是炎黄血脉,华夏族。这也更加的有利于凝聚人心,对后世子孙更是有利。那时华夏就一个民族,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优待福利政策,国人之间不会因为民族而产生矛盾,人人一视平等。

这样一本政治正确的教材,自然能得到皇帝嬴政高度的评价。

可以说,这种教材就是他梦寐以求,用来教化天下百姓的思想。

不仅疆域国家要大一统,思想人心也要大一统,民族更是要大一统。

当然,这样“优秀”的教材,其他的大臣自然也是不敢有反对的声音,谁要是反对,估计下场和当初那几个反对新法变革的大臣一样,直接就会被拉出去给砍了不可。

而就在教材编著的差不多收尾的时候,与此同时,大秦军政这块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是,内史腾告老回乡了,韩信正式掌执京师卫戍中尉一职,周勃为副将。

二是,卫戍长城边关的三十万大军,由王离掌执,成为了拥重兵卫戍边疆的大将。

三是,蒙恬则调回了咸阳,任太尉,掌执军政寺。

太尉一职,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之前此位一直空缺,如今蒙恬终于坐上此位,也算是实至名归。

麒麟殿。

今日是蒙恬回咸阳,担任太尉的第一个早朝。

“蒙恬,边疆可还太平啊?”

嬴政在早朝上议完了政务,转而向蒙恬了解边疆情况。

蒙恬道:“回陛下,有我秦军三十万将士卫戍边疆,无人敢犯!何况,今匈奴冒顿杀父自立,其内部政权不稳,更是不足为惧。”

“嗯,无忧便好啊。”嬴政点点头,心情甚好。

而这时,李阳却眉头微微皱起来了。

因为他听到了一个非常耳熟的名字,冒顿。

冒顿单于,他可是历史上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的雄才,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历史上的他,先是灭东胡,驱月氏,从而解除了两面威胁。

随后,他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今山西东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匈奴居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乃至于成了中原的大患。

甚至汉武帝拼光了汉朝,都没有将其灭掉,以至于几百年来,匈奴与中原的战争就从没停歇过。

一直到隋朝,匈奴才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作为一名穿越者来说,匈奴为祸中原,其恶可不小啊。

特别是五胡乱华,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悲惨历史,差点汉族都灭了。

虽然匈奴、鲜卑、羯、氐、羌,最后或是被灭族,或是融入了汉族,但是如今李阳既然来到了秦朝,自然不愿见到匈奴、东胡等族做大,日后为祸中华?

所以在听到历史上首个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的单于,冒顿这个名字时,李阳敏感的神经就刺痛了一下。

特别是,听到蒙恬轻视匈奴,轻视冒顿的话语,李阳立刻就意识到,如果大秦放任冒顿这样一位雄才统帅稳固统治的话,将来这必是养虎为患。

心中一紧,于是立刻出列道:“启禀陛下,冒顿此人,不可小觑,如果任其稳固统治发展下去,匈奴必成大患!臣认为,不如趁其眼下立足不稳,匈奴内部不平,一举将匈奴灭之。”

此话一落,嬴政和蒙恬,都很诧异地看向了李阳。

蒙恬笑道:“中丞相,你这是……太高看他匈奴了吧?

其实,这也不怪蒙恬和嬴政会如此诧异。

因为自战国时期,匈奴进攻中原的时候,中原就有一员大将李牧,直接就多次杀得匈奴胆颤心惊,灭了他们十多万人,使得匈奴不敢靠近赵国。

在这之后,匈奴就一直是被欺负的对象,先是被秦国、赵国、燕国轮番的教育。特别是,当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蒙恬更是把匈奴直接被逼出河西走廊地区。

也正是如此,所以蒙恬会觉得李阳的话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不过,李阳心里清楚,为什么秦,可以打得匈奴抱头鼠窜,而西汉却屡次大败呢?

其实,原因就是这个冒顿。

在冒顿之前,匈奴的发展很弱,那时的草原,也并不是他们在主宰,草原上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大月氏等强大对手。

可是,就是冒顿这个人改变了这个局面,他直接把东胡给统一了,把大月氏也赶跑了,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加上,他们是骑兵,用后世的话来说,是机动部队,所以那个时候中原就很难再打败他们了。

也就是说,要想不养虎为患,现在就不能给冒顿稳定政权,发展匈奴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李阳正色道:“太尉有所不知,冒顿此人,乃是怀有雄才大略之人,若是小觑了他,日后他必将成为北方之霸主,介时就不是那般容易对付了。”

“哈哈哈!”

哪知,蒙恬却大笑了起来,摇头道:“中丞相此言甚谬啊!”

李阳皱眉道:“太尉此话怎讲?”

蒙恬道:“据我所说,冒顿此人,极其胆小怕事,且了还杀父自立,更不得内部人心,他能不能坐稳单于的位子都犹未可知,北方霸主,呵呵,岂不可笑!”

嬴政也道:“李阳,我大秦有三十万大军镇守北方,你是不是太过担忧了?”

李阳摇了摇头,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为好了。

见李阳没说话,这时,冯去疾便出列笑道:“中丞相,本相很好奇啊,你身在朝中,冒顿此人你都没见过,怎会说他怀有雄才大略,必将成为北方之霸主乎?”

此话一出,众人所有人都纷纷好奇的看向了李阳,就连嬴政都很是好奇。

因为冯去疾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你一直身在咸阳,都没去过匈奴,怎么会知道人家身怀雄才大略?

难道是算出来的?

看到众人诧异的目光,李阳也知道自己落人以柄了,于是只好干脆故弄玄虚,道:“实不相瞒,此皆是本相之预感。”

“预感?”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纷纷笑了起来。

显然,觉得李阳今日真是过于荒唐离谱了。

当下,冯去疾便逮住这个机会道:“预感怎能当真,中丞相凭此妄论军国大事,可是未免有些离谱了!”

果然,皇帝也不太高兴了,一脸不悦的点点头,十分赞同冯去疾这话。

蒙恬笑了笑,安慰道:“中丞相,本人镇守北方多年,对于匈奴,我亦是比你更加了解,有我边关三十万大军在,中丞相尽管放心便是了,就是给他十年时间,也量他们不敢犯我边关一下。”

李阳无奈的摇头苦笑了一下。

不过,嬴政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比较迷信的人。

见到李阳自打听到冒顿这个名字后,便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还说到预感,于是心里难免也多少犯起一些嘀咕了,于是便问道:“李阳,你如此相信自己的预感?”

李阳摇了摇头,他可不敢把话说太满了,因为以前的历史,跟现在的历史已经不太相同了,秦未灭,项羽就死了,刘邦西汉历中上的三个丞相,现在被自己收到了旗下,而且就连韩信都跟着自己了,所以……历史上的匈奴,会不会真的像原本历史中的那种走向,成为草原上的帝国,谁也不清楚。

李阳唯一相信的就是,冒顿此人,绝对是一代雄主,对方的性格和智谋是不可能因自己这个穿越者而变的。

想到这里,李阳便道:“不知为何,听到太尉说匈奴不足为惧,臣便预感不太妙。若是臣没猜错的话,东胡王亦是认为匈奴不足为惧。大秦和东胡都轻视匈奴,这便会给匈奴喘息和发展之机会,介时便会养虎为患。”

听到这句话,嬴政倒是觉得李阳说的颇有几分道理了。

如果人人都轻视匈奴,任其发展,势必会给匈奴壮大的机会。

嬴政转头:“蒙恬,你如何看?”

蒙恬笑道:“臣还是那句话,有我大秦三十万大军镇守边关,匈奴就算给他时间壮大也不敢犯我大秦。而且,中丞相所说的这些,毕竟只是他的预感。”

说到这里,蒙恬轻笑了声,对李阳问道:“中丞相,我敢断言,匈奴若想发展壮大,东胡第一个就会不答应,所以我大秦自不用担忧。”

李阳不由苦笑。

李阳可是记得很清楚,历史上的东胡王,见冒顿即位不久,乘其立足不稳,遣使索要千里马。冒顿为麻痹东胡,不顾群臣反对,将千里马送给东胡王。

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冒顿最喜爱的阏氏(王后),冒顿群臣皆非常忿怒,请求出兵攻东胡,但冒顿仍满足了东胡王的要求。

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再将其放在眼里。冒顿则乘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猝不及防,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

所以,李阳听到蒙恬的话,不以为意的道:“怕就怕那东胡王,也认为冒顿立足不稳,所以视匈奴不足为惧。甚至可能,他还会派使去找冒顿索要财物呢。比如索要千里马,要是东胡王看到冒顿的阏氏漂亮,估计连冒顿的女人都得强要过去。当然,只要冒顿答应了对方的索要,就一定能成功麻痹东胡王,如此,冒顿就有喘息之机了。”

“东胡王向冒顿单于索要千里马?还索要冒顿的阏氏?”

一听这话,蒙恬顿时无语了。

而满朝的文武大臣,此时也是彻底的觉得李阳这是在胡说八道了。

东胡王就算欺负看冒顿立足不稳,轻视匈奴,那也不可能犯浑到去索要冒顿的阏氏吧?阏氏是什么地位,就是匈奴的王后!

就算东胡王犯浑,真的找冒顿要美人,你觉得冒顿会答应?

匈奴那肯定得跟东胡开战打仗不可。

此时,就连嬴政都觉得李阳的话不可信了,于是顿时把他的话全当成了放屁。

当然,要是换成别的臣子敢这么胡说八道,依着嬴政的脾气,估计直接就斩了他。

当下,嬴政便无心再议,直接散了朝……

第三百零五章 少昊城第三十七章 吟诗一首第二十七章 人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溃第三十四章 何谓可持续第二百六十一章 变天第八十九章 做你的春秋大梦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为盟主有腹肌的园长加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谈商业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第二章 献药第一百五十四章 民族融合(为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二百七十八章 徐福的功劳第二十三章 可惜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个冲杀足矣第三百四十一章 凉凉第三十九章 好个锤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阳误国第二百一十一章 郁闷的周勃第二百九十九章 瑟瑟发抖第十六章 公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征夫余第二十七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不单纯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日又一日第二百七十章 新气象第八十七章 这个老头坏的很第一章 寻医令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议第二百三十一章 嬴政的担忧第二百六十七章 过年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董翳第二百六十一章 变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业税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庆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第二百零二章 精锐铁骑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胆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阵第三百三十四章 铲除新政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运河第七十三章 有何玄机第四十九章 不单纯第二百七十八章 徐福的功劳第一百六十三章 你是谁?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议第二百一十二章 惊喜第三十一章 不可持续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二百七十章 新气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华夏民族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才?第一百九十章 落叶?巨石?第三百零八章 秦国重器第二百二十二章 东胡王第六十三章 天现异象第八十七章 这个老头坏的很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线呢?第三百五十章 打赌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才的寂寞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征夫余第一百二十八章 战国水晶杯第二百九十一章 无法无天第一百零六章 以商济民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痴公输册与博学镇国君第九十七章 利国利民利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为盟主有腹肌的园长加更)第六十七章 令人发指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国两制(为月票满一千加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雨收衣服第三百五十八章 董翳第二百零九章 吐血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锅侠第五十章 失望第二十七章 人心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第二百零七章 搞事情第一百零四章 背锅侠第三百四十一章 凉凉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庆第二百六十五章 岁终第二百五十一章 拭目以待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须较真第二百八十四章 试飞废话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嘴巴开过光第二百一十二章 惊喜第七十章 牛屎地里的飞翔 (为QQ阅读推荐票满一万票加更)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欢吹牛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痴公输册与博学镇国君第二百四十五章 荣华富贵,它不香吗?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进行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迹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秦军威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