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彬损失了骑兵,也意识到了王烁并非他想的那样不堪一击,他没有把握战胜王烁。
闯王大军正缺少粮食,他不敢和王烁在漳县打下去,耽误了闯王大军的粮草运输。思虑再三,还是主动撤回了宁远。
鲁文彬把剩余的士卒分成两个方阵,互相掩护,缓缓向宁远退却。
王烁看着顺军有条不紊的撤退,不敢追击。鲁文彬毕竟是大明总兵出身的大将,不比他以往遇到的顺军将领。他怕追击中了埋伏,也收军回县城。
虽然没有全歼顺军,自己也损伤不少,但无论怎样,王烁又一次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且是战胜了敌军巩昌府主将,这让漳县百姓欣喜若狂!
在百姓心中,王烁已经成为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在整个陇中,王烁也成为神话。
他穿白袍,罩白甲,骑雪白的白云踏雪兽,有万夫不当之勇。“古有锦马超,今有白王烁”的留言不胫而走,陇中百姓都在盼望王烁能到他们那里,解放他们,让他们和漳县百姓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
鲁文彬退回宁远之后,思考许久,还是觉得兵力太少,不能保证在和王烁作战的同事,确保粮草运输线的安全。
而目下最要紧的,就是确保粮草运输,保证正在和孙传庭征战的闯王大军有饭吃。
他没有敢过多在宁远停留,而是留下大部兵力守卫宁远,防止王烁乘胜进攻。他自己回陇西去募兵,同时飞书传报镇守天水的威武将军李通,请求他派兵增援,准备再次和王烁一战。
王烁也没有打算攻击宁远县城,断了顺军的粮道。这事听着挺好,可是也会让闯王的大军陷入饥荒,那就真会惹急闯王。闯王很有可能因此而不顾前方的孙传庭,调来大批军队围剿他,那他就等于是自己闲的没事干捅蚂蜂窝玩,找挨蛰了。
他只是选择乘胜攻占宁远周边的广大乡村,沿袭东北民主联军的农村包围城市政策,继续搞他的土改、民主选举和征兵整训,力图快速扩大自己的实力。
到这一年的麦收之后,王烁的兵力已经扩大至两万人,牢牢在宁远和漳县之间站稳了脚跟。
以他目前的力量,还达不到去进攻陇西,和大顺军争夺城市的能力。
宁远和漳县资源有限,又连年灾荒,养活两万正规军已经是极限了。况且,这两个地方都缺乏他制造先进武器所必须具备的资源。搞不好自己名声闹大了,还会招来李自成的大军,那是他此时根本无法对抗的强大力量。
这次击败鲁文彬,他有了更多的缴获,武装起来两万人。新兵里的降卒和招募来的农民,需要整训,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思想教育。
前世时,他看过关于东北民主联军的许多电视剧,知道忆苦思甜和土改,是那支军队制胜的法宝。
鲁文彬短时恢复不了元气,李自成正和孙传庭在河南打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陇中。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他开始了自己的忆苦思甜运动。
他首先把梁敏的宣传机构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教育。
老百姓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那就是自由,不受地主老财的残酷剥削。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跟着他王烁搞土改,搞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选举。
他也吸取前世的一些教训,没有搞血腥革命,把富人和地主不分好坏通通做为敌人消灭,而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制来限制富人的权利和残酷剥削。
再说,富人和地主也不是都是坏人嘛,而且,有许多都是靠勤劳和异于常人的聪明思维富裕起来的,难道这些人也算做坏人,把他们都通通打倒或者消灭?这么做明显不占理,而且违背道德良心嘛。
新土地法的实施,让大多数勤劳肯干的百姓过上了吃饱喝足的日子。当然,那些好吃懒做,试图靠歪门邪道,靠斗争别人不劳而获的人是没有市场的,挨饿受穷纯粹属于活该!
其实,那个时代的百姓要求不高,能够吃穿无忧就相当满意了,那就是他们眼里的好日子。
过上好日子了,怎样能让这好日子继续下去,不被别人抢走?那也是要紧跟王烁将军,保卫王烁将军就是保卫新法制,就是保卫自己的幸福美好的好日子!
他要求梁敏他们,首先要在各村发动群众,让他们开忆苦思甜大会,用现在的日子和过去的日子对比,让他们明白,哪种日子好,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怎样才能保住现在的好日子?
同时,他把培训好的梁敏的一部分人编入部队,一个百人队里一个,称作教习,级别和百户同级,千人队里设教导,以此类推,在部队也开始搞忆苦思甜大会,让士兵明白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
这个方式是经过前世反复试验证明有奇效的。一个月的思想教育运动,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思想觉悟有了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