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厚道

听到胤禩开口就是每个兄弟捐五万,老三胤祉在心里也是大骂无耻,去年太子和老四带头捐钱,一开口也不过是一万二万,这个老八倒好,一开口就是五万,这要认捐,今年岂不得喝西北风?去年‘四大恒’分红也才分了四万,这还要倒贴一万,这可是一年的俸禄,有没有搞错?你们包工程有钱,我们可没有工程包。

太子胤礽心里却是一紧,福建的事,老八是不是嗅出了什么味道?那可是千辛万苦花了无数银子才能有如此局面,岂能让他就这么败坏了?但他的提议却是光面堂皇,该怎么驳斥呢?

老四胤禛心里却一阵苦笑,捐款的口子果然不能乱开,这老八也不是省油的灯,看来,又得破财了,不知道太子会如何应对?总不至于自己抽自己吧?

八党的朝臣们心里可就激动了,八爷这是变着法子帮闽浙总督范时崇,这可真是雪中送炭,这事必须得大力支持,谁没落难的时候,此时不帮范时崇,自个落难的时候可就没人拉自己了,一个个立时就蠢蠢欲动。

其他大臣倒是无所谓,上次,他们踊跃捐钱,康熙都没要,估计这次也是一样,康熙现在手头可不比往日,去年‘四大恒’分红,他就得了一百六十万红利,再说,不还有十四爷那个财主嘛,那可是几千万的身家,随便拔根毛,也比他们腰身粗。

康熙更是大为意外,老八竟然是捐钱力挺闽浙总督范时崇,以此来招揽人心,不错,凭心而论,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而且对朝廷也有利,只是,这钱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太子胤礽急切间也没能想出好办法,他知道现在所有的人都等着他表态,老八三个都捐了,他要不捐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瞟了一眼那几个跃跃欲动的大臣,他心里一动,忙转身奏道:“皇阿玛,八弟忠心为国,实令儿臣汗颜,福建一隅之地,有八弟、九弟、十弟捐助已是足够,北方数省旱情严重,儿臣愿仿效十四弟,出资五万两广购米粮在直隶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还望皇阿玛成全。”

老三、老四一见太子另起炉灶,都是一喜,反正是捐,捐到福建连响声都听不到,白白便宜了老八,还不如自己撑头建粥棚,怎么着也落个好名声,两人立即站了出来,“儿臣也愿开粥棚赈济断炊之民。”

老八见此情形,暗自佩服太子反应快,这一另起炉灶,可是大大分薄了对福建的支持力度,而且,他还说的堂堂正正,没驳斥的理由。

老五、老七、老十二可就傻眼了,原本指望太子他们降降价码的,现在可好,太子虽然是另起炉灶,可也是一口出的五万两,这不要命嘛,老五胤祺迅速的给老七和老十二递了一个征询的眼神,二人一见,急忙猛眨眼睛认可。

老五胤祺松了口气,忙跟着出列,“儿臣愿与七弟、十二弟一同施粥赈济灾民。”

老五胤祺这话一出,不仅康熙,所有人都警惕起来,不是又出了一党吧?

大学士、上书房大臣萧永藻亦是八党中人,佟国维退了后,他自然就成了八党的一杆大旗,见太子胤礽轻轻松松就打乱了八皇子胤禩的计划,心中暗急,一俟众皇子说完,他就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禀皇上,北方各省虽旱,但有十四皇子和朝廷赈济,民心尚安,一矣旱情缓解,便可自力更生,反观福建,虽是一隅之地,但祸乱一起,十室九空,不论安抚还是战后重建,都需大量钱粮,奴才愿出银三千,略表寸心。”

恩,这倒是老成谋国之言,康熙瞅了萧永藻一眼,却仍是默然不语,安坐看戏。

萧永藻这话确实引人深思,战乱重建,可不比灾后重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上书房大臣,大学士张鹏翮紧随其后站了出来,躬身道,“萧大人老成谋国,虑事长远,微臣附议,亦愿出三千两。”

见张鹏翮明确支持自己,老八胤禩不由长松了口气,张鹏翮的支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十四党是偏向他八党的,虽说眼下十四党不过寥寥几人,但胤禩却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

太子胤礽虽然沮丧却不气馁,胤祯这段时间一直在广东,噶礼应该还没机会跟他谈呢,这事不急。

两个上书房大臣意见一致,对朝中大臣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小,一些中立的纷纷表态支持老八胤禩,再加上八党本身人多,立时就形了一股风潮,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待一众大臣消停下来,康熙已是拿定了主意,轻咳了一声,他才不疾不徐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北方各省春旱,不过是疥癞之患,而今国库充裕,也不缺这点银子,让朕欣慰的是诸位臣工为国为民的这番心意,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上次,诸位臣工踊跃捐输,朕婉拒了,这次,朕就允了你们,让天下百官、士绅子民看看我大清的新气象!”

康熙同意了?一众原本是做做姿态的大臣立刻就在心里暗暗叫苦,刚刚口一张,可是捐出了一年的俸禄,一个个心里顿时就一阵肉痛,心里更是大骂老康熙不厚道,越有钱越抠门。

上海。

胤祯乘坐蒙特多号回到上海,便得知造船厂已经建造完工,开始在建造二千料的贸易商船了,他立马就召集所有经验丰富的中外造船匠工,安排他们分头研究买来的战列舰和快速风帆战舰。

忙完了船厂,他又视察火器厂,胡志国一见胤祯前来,立即就满脸喜色的上前汇报,推行了两个月的分工作业已经开始显露出了其优越性,不论是制造速度还是火器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胤祯温言勉励了几句之后又接着说道:“既是有效,就开始大力推广,火器的制造速度确实太慢了。”

一听这话,胡志国连忙诉苦,“恂王爷,这招学徒是容易,可要招熟练工匠可就难了。”

胤祯想都没想就笑道:“遇事要勤思索,这有什么难的?这不是一大批熟练工匠吗?让他们带学徒,每带出一个学徒都给予固定的奖励,三年内,允许他们提取学徒二成的月例。”

这倒是好办法,带出几批徒弟,这些熟练工匠就都成小工头了,他们岂有不愿意的?胡志国一听,喜的连连点头。

第228章 十三惊心第333章 龙生九子第162章 胤禩反击第621章 反应第455章 宴请第286章 轻松的战斗第390章 老八担忧第358章 封赏争议第694章 规划第622章 棘手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339章 再阴老四第393章 大动干戈第292章 大变第130章 刺杀下第256章 回京解忧第389章 旗民生计第246章 澎湖之战(一)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盘第124章 未雨绸缪第215章 海军扩招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229章 马尼拉湾危境第658章 纠结的衍圣公第577章 劝输第326章 郁闷的老四第33章 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501章 征日(十)第540章 举荐将领第578章 蠲免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309章 聚积人心第713章 倭奴第732章 天意难测第653章 寻开心?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0章 各方反应第582章 仓鼠第416章 登龙十二术第314章 太子的转机第402章 康熙的纠结第653章 寻开心?第277章 雇佣军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82章 九门提督第113章 抄袭无处不在第93章 探望十三第366章 泽被天下第431章 唱白脸第622章 棘手第195章 毒师爷第260章 摊丁入亩第578章 蠲免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42章 刺激农业第267章 八党危机第500章 征日(九)第148章 建军港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427章 胤禛私访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676章 诡辩第717 章 女工第345章 十四贼狠第6章 都是精英第136章 不厚道第194章 老四反应第157章 调将不调兵第426章 担心哗变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22章 放贷第107章 各方反应(中)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637章 抢劫运金船第307章 朝阳门第257章 振聋发聩第507章 报喜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249章 抢劫舰队(一)第326章 郁闷的老四第88章 废了他第690章 对回政策第235章 经济危机第638章 又见投降第246章 澎湖之战(一)第367章 欧洲威胁论第462章 回光返照第703章 劳务输出第364章 欧洲搅局?第24撩拨康熙第530章 顺水人情第130章 刺杀下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8章 传教士第355章 陛辞第665章 大清乡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