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回光返照

听闻胤祥提及祸起萧墙,胤祯点了点头,收敛了笑容,道:“十三哥所虑甚是,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确实该未雨绸缪。”说着,他微微停顿,才沉吟着道:“有心有能力争储的也就三哥、四哥、八哥几人,三哥、八哥且不说,四哥喜欢玩阴的,确实要严加防范。”

严防四哥?胤祥微微一怔,才沉吟着道:“四哥的人马应该已经南下,他即便有心,也无人可用。”

“不然。”方苞接过话头道:“远征欧洲的时间定在九月,四爷的人马应该还没有全部南下,再说,四爷这段时间北上南下,身边岂能无人暗中照应?”

“方先生所言甚是。”胤祯接着道:“四哥的‘粘杆处’究竟有多大的实力,我们根本不知道,此事不能大意,皇阿玛若真有不忍言之事,京城必然有场混乱,若被四哥所乘,将引起更大的乱子,届时,怕就真要祸起萧墙了。”

见二人一唱一和,胤祥不由暗笑自己杞人忧天,当下便笑道:“我也不愿意看到祸起萧墙,十四弟看来是胸有成竹,早有策划,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我照办便是。”

“十三哥爽快。”胤祯含笑道:“二件事,一则给四哥带个话,让他安分点,否则,我不介意新帐旧帐一起算,二则,要防备四哥利用鸽信调集人手。”

康熙中风的消息虽然已经传开,却只是限于王公大臣之间,京城百姓仍是毫不知情,万寿庆典仍是照常持续,三十里御街喧闹依旧,往来人群熙熙攘攘,各省戏班不知疲惫的连轴上演着各种地方戏,台下依旧是看客如云,一众百姓看的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即将离开京城的外省耆老、士绅、商人则抓紧时间采买各种特产以回乡馈赠亲朋好友,不少人在临走之际还恋恋不舍的回头眺望,想将这盛世繁华景象永久的印刻在心里。

八阿哥胤禩此时却是分外忙碌,外省耆老离京,要按路途远近赠送银两仪程,这不是笔小开支,为防下面油滑小吏上下其手侵吞馈银,影响万寿庆典的完美,他正在礼部叮嘱负责此事的官员。

堪堪将几名官员打发走,胤禩正准备稍稍歇息一下,却一眼瞥见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两人脚步匆忙的赶了过来,原本他还想调侃几句,见二人神情焦急,他便咽下话头,心里却是疑惑,如今正是万寿节期间,能有什么事情值的二人如此紧张?

一进门,尚不及客套,老十胤誐便道:“八哥,刚刚得到消息,皇阿玛昨晚半夜中风,昏迷不醒,直到现在仍未醒转过来。”

胤禩听的一惊,急忙问道:“消息是否属实?”

“千真万确。”胤禟肯定的说道。

康熙中风,昏迷不醒!这可是天大的变故,康熙若是不醒,将是什么情形?胤禩皱着眉头紧张的思索着,沉吟半晌,他才站起身,沉声道:“此事可大可小,走,去十四弟那里。”

一听去老十四那里,胤禟微觉诧异,迟疑着道:“八哥,不多考虑一下?”

胤禩停住脚步看了两人一眼,才道:“皇阿玛如今情况未明,清醒的可能很大,这个时候,咱们不能自外于老十四,若是皇阿玛真有不测之事,咱们有机会一搏,自然要拼力一搏,但是也不能与老十四翻脸,步军统领衙门和海军可都捏在老十四的手里,与老十四翻脸,不可能有任何机会。

你们能够得到消息,十四弟应该也收到了消息,走,先去十四弟那里,看看十四弟是什么章程?”

“八哥这话有理。”老十点头道:“与十四弟反目对咱们没半点好处,反倒白白便宜了老三、老四他们。”

西官园东头,诚亲王府。

书房,三阿哥胤祉与陈梦雷相对而坐,在天津之变中,胤祉侥幸逃脱一劫,听闻康熙中风,昏迷不醒,他不觉又是心动,立刻召来最为信任的陈梦雷商议。

二人枯坐半晌,陈梦雷才开口道:“三爷,皇上虽然没有正式立储,但是皇上属意十四爷,却是人所周知,十四爷虽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不仅实力强盛,声望之高,亦无人可与之媲美,更为堪虑者,是皇族宗亲、文武大臣对他的支持。

没有十四爷,海外分封、吕宋的奴隶庄园、澳洲移民、远洋贸易皆成泡影,不仅朝廷无法承受,所有的皇族宗亲、文武大臣亦无法接受。

尚若皇上真有不测,在储位空悬的情形下,诸皇子间定然有番龙争虎斗,不出意外,最终胜出者,必是十四爷,此番争斗,三爷若想获益,只能支持十四爷,最不济,也要置身事外。”

胤祉没想到,前思后想了这半晌,陈梦雷竟然冒出这番话来,他不由大感失望,半晌,他才不甘的说道:“老十四的优势,归根结底,便是海军,海军是朝廷的经制之师,谁上位,谁就能够掌控海军,海外分封、澳洲移民之类的,不仍旧可以推行?”

“三爷,理虽如此,但实际却并非如三爷所想的如此简单。”陈梦雷耐心的说道:“海军系十四爷一手创建,所有将领亦是十四爷一手擢拔,这且不说,海军的强大是靠什么维持的?是银子!

年前,十四爷奏请将海军上缴朝廷,为何皇上不乘机将海军收归朝廷?是皇上不想?并非如此,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皇上很清楚,朝廷供养不起庞大的海军。只要海军在十四爷手里一天,就无人能够与却其争锋!三爷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胤祉心里却是颇不以为然,海军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已无须再大规模造战舰,只要能够掌控海军,就能保证南洋、澳洲的稳定开发及移民,海外分封也不在话下,诺大一个朝廷难道还担心无法保证海军的日常开销?

至于海军建设和澳洲移民速度,大可量力而行,大不了速度放慢点而已,影响不了大局,再说了,除了老十四,大清难道就再找不出一个会赚钱的人才出来?

恂亲王府。

老十五、老十六俩兄弟在闻听康熙中风的消息后,也匆匆赶了过来,胤祯温言宽慰了二人一番,正待打发二人回去,便闻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三人到了。

微微沉吟,胤祯便起身迎了出去,八哥三人最后才到,显然是碰头商议过了的,这也难怪,八哥他们虽然靠了过来,但是八爷党却仍未解散,这半年时间来,八爷党虽然人数少了些,但中坚仍在,遇如此大变故,要八哥他们没有想法,未免太不现实,倒是得想法子将八爷党拆散,否则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在二门上迎上八阿哥胤禩三人,自是少不了一番见礼寒暄,一众人都耐住性子绝口不提康熙中风之事,回到书房,分宾主落坐,老九胤禟才道:“听闻皇阿玛昨夜中风、至今仍昏迷不醒,这消息,十四弟可曾听闻?”

胤祯点了点头道:“这消息,我亦才耳闻,已着人前去打探,不知是否属实。”

胤禟看了老十四一眼,也不清楚老十四在京城的消息是否灵通,略微沉吟,他才道:“此消息绝对真实,李光地、温达二人如今已经赶往畅春园。”

胤祯略微沉吟,便道:“八哥对此事如何看?”

见胤祯反问过来,胤禩稍一犹豫,便道:“既然只是通知李光地、温达二人赶往畅春园,我认为皇阿玛的病情并非太严重,否则,该是通知所有上书房大臣前去商议了。”

“八哥看的透彻。”胤祯点头道:“不过,皇阿玛非一般中风,乃是醉酒引发中风,而且随之昏迷,且昏迷时间已经够长,可见一众太医也是束手无策,说句诛心的话,万一皇阿玛有不忍言之事,八哥以为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老十四这是在逼迫他表态!胤禩心里一紧,有些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老九胤禟忙婉转道:“十四弟忧心过甚,皇阿玛身体向来健朗,又有众多太医随侍在侧,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胤祯却是丝毫不让的说道:“眼下众兄弟齐聚京城,万一事有不测,定然人心惶惶,早做筹谋,届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见老十四咄咄逼人,老十胤誐不耐绕圈子,直接便道:“十四弟是什么章程,说出来大家听听。”

胤祯闻言微微一笑,道:“十哥性情阔直,是个爽快人,八哥你们也不用为难。”顿了一顿,他才接着道:“真若出现这种局面,八哥你们放手一博吧。”

放手一博!满屋子人都诧异的盯着胤祯,这是什么意思?试探?还是以退为进,逼迫胤禩表态?就连方苞亦是满脸疑惑的瞅着胤祯,十四爷这又是唱的哪一出?事前怎么也不透露一点风声?

安静了半晌,胤禩才语气异常平稳的缓缓说道:“十四弟可是担心八哥仍放不下”

“八哥且慢。”胤祯伸手打断了他的话头,扫了几人一眼,才道:“如今储位空悬,皇阿玛若真有不测,皇位之争,在所难免。八哥、九哥、十哥身为皇子中的佼佼者,觊觎皇位,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无庸讳言。”

老八三人不由面面相觑,老十四这话可不象是说的反话,他什么意思?真的鼓励咱们放手一博?这对老十四有何好处?或者是说,他是在利用咱们?老十四可不是善男信女,而且行事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他们可不敢一味的往好处想。

方苞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十四爷这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八爷一党可是他费了不少精力才拉拢过来的,怎得现在又将他们往外推?

老十五、老十六俩兄弟也是皱眉头苦苦琢磨胤祯的用意,日后可是要紧跟着这位老大混的,能揣摩透他的心意,日后可是大有好处。

胤祯微微顿了一下,才接着道:“八哥立意争储,至少有十年之久,一直以来皆是屡遭打压,这次有机会,我希望八哥能放手一博,否则,您将抱憾终生,就当是了一桩心愿吧,经过这番拼搏,即便失败了,你们也会心安理得,毕竟努力打拼了。

对于八哥你们,十四一直以来很是敬重,为了遂你们这个心愿,我不介意让三哥、四哥做一次陪衬或者是垫脚石。”

听到这里,方苞不由暗赞一声,妙,这法子妙!若是康熙无恙,十四爷的气度心胸足以让八爷他们仨心折,若是康熙真有不测,让八爷他们出面相争,不仅可以分散注意力,而且登基御极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整合或者是打压八爷一党,更妙的是,经此一博,八爷仨人亦会甘心认输,死心塌地的为臣子。

最后一点,则是十四爷的笼络手段,康熙真有不测,八爷他们铁定会博一博,他如此做,完全避免了与八爷一党再次反目成仇的可能。

胤禩则是震惊于胤祯的自信,老十四话里的意思很清楚,即便是他与老三、老四联手,老十四也有十足的把握击败他们,扪心细思,老十四这话也不算狂妄,如今的八爷党与十四党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层面,几乎所有的皇族宗亲,勋贵大臣都与老十四有着共同的利益,不论是文的还是武的,都没可能争的过老十四。

胤禟也被这番话打击的不轻,他善于敛财,比老八更清楚的了解一众皇族宗亲,勋贵大臣的想法,别看八爷党现在的宗亲不少,真要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倒向老十四,毕竟老十四能够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这一点,八哥根本无法做到。

沉吟半晌,胤禩才苦笑道:“十四弟胸襟宽广,气度宏伟,实令八哥心折。”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正所谓时也,势也,运也,八哥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机会,如今,不争也罢。”

见胤禩明确表态不争,方苞不由微觉遗憾,如此一来,十四爷要解决八爷党,怕是要多费一番手脚了,八爷尚且不争,那三爷、四爷还会,还敢争吗?

胤禩的明确表态,让胤誐松了口气,他是最不愿意八哥与老十四相争的,跟谁都一样,何苦要多一番折腾,而胤禟则有些失落,八哥这次是当着老十四、老十五、老十六的面明确表态,以八哥的性情,再无出尔反尔的可能,可以说是彻底的死心了。

胤祯却是微微一笑道:“八哥何必英雄气短,如果情况允许,该争的还是争一争,适当的争一争,有好处。”

老十四果然是另有目的,他这是想借此机会引蛇出洞?这蛇是谁?老四已经是被打发去了欧洲,那就是针对老三了。还有呢?借此次机会清除异己?难道,他想对自己的八爷党动手了?这不是让我自剪羽翼吗?胤禩登时便觉的背后凉飕飕的,老十四的算盘打的好精。

畅春园,青溪书屋的偏殿。

李光地、温达二人赶到畅春园已是午后,二人先去青溪书屋探视了康熙,康熙仍然是昏迷未醒,稍让二人放心的是康熙的脉象一直很平稳。

转到偏殿后,太医院院使、院判及几位御医分别做了汇报,结论很模糊,既不敢肯定康熙何时会清醒,也不敢说有无危险,只敢保证眼前无性命之忧。

李光地、温达二人亦是老弱不堪,与太医院打交道的时日不短,亦知太医难当,听的这些含糊的汇报,心里都是忧心如焚,他们太了解太医院的风格了,越是说的含糊,则病情越严重,含糊实际上就是没把握没信心的表现。

温达虽是满洲镶黄旗人,却主要是负责纂修国史、政治典训,并充任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编撰的总裁,极少过问政事,平日亦以病为由极少上朝,他也知道请他前来,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用的,况且,如此大事,他也不想涉足其中,因此,入园之后,便三缄其口。

见此情形,李光地唯有当仁不让的挑起着千斤重担,待太医们退下后,他扫了在座的五位领侍卫内大臣一眼,才道:“皇上脉象平稳,暂无大碍,万寿庆典又尚未结束,封锁消息,亦在情理之中,不过,皇上龙体安危,关系天下根本,非是我等寥寥数人所能承担,明日一早,皇上若仍未清醒,必须得通知所有上书房大臣。”

话音刚落,一名小太监满脸惊喜的冲了进来,也顾不上行礼,便急促的说道:“皇上醒了,叫各位大人觐见。”

康熙清醒了!一众大臣立刻就起身整理朝服,而后依次鱼贯而入青溪书屋,来到御榻前,见康熙果然已经睁开了双眼,而且眼神清明,众人立刻不言声的跪了一溜,正待要磕头,一旁的太医却是神情焦急的摆手,并且示意众人上前。

一见这情形,众人心里都是一紧,难不成是回光返照?

第221章 李卫下套第68章 泼天大案第293章 地震惹的祸第96章 过年第440章 鸽信密码第475章 册封皇太子第732章 天意难测第715章 捷报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处第105章 远洋贸易船队第101章 奖罚分明第680章 民富国弱第60章 下马威第194章 老四反应第219章 打狗港第460章 康熙中风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444章 自找麻烦第324章 攻心第454章 纵容蒙古第233章 扫盲第29章 抽丝剥茧第120章 以宽为政第333章 龙生九子第200章 机会第562章 开局第101章 奖罚分明第640章 傲慢的英国佬第455章 宴请第460章 康熙中风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292章 大变第162章 胤禩反击第14章 调教举子第464章 应对第195章 毒师爷第587章 准备第258章 嗜战之主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558章 传位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658章 纠结的衍圣公第511章 工人?后记6第724章 骗小女孩第84章 回京第118章 上尊号第244章 京师反应第577章 劝输第576章 李卫当官第501章 征日(十)第627章 担忧欧洲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422章 家务事第343章 神仙斗法第615章 抚恤第115章 施世骠第593章 祸水西引第712章 变法实质第704章 钱法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75章 下马威第418章 初会邬思道第133章 祈雨第509章 突破点第72章 君心难测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706章 割辫子第569章 大旱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61章 不听话的没肉吃第306章 强悍隆科多第492章 征日(一)第599章 使团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435章 意外收获第384章 请立储君第489章 出征第132章 高产作物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95章 事态升级第301章 各有盘算第676章 诡辩第349章 开禁采金第311章 太子进京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22章 钱多遭人嫉第555章 妇人之仁第269章 新式禁卫军第505章 条约草本第201章 赶考的举子第539章 误猜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61章 驱虎吞狼第64章 失算了第730章 皇见皇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411章 触及皇权?第246章 澎湖之战(一)第496章 征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