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本位概念

说到这里,胤桢及时的打住,他知道康熙一生重视农业和民生,经常微服私访询问物价,怕的就是物价飞涨,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而他之所以抛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后世全世界流行都是金本位,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在就必须灌输金本位的概念。

听到这番话,康熙果然是眉头深皱,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想到,还有嫌银子多的这一天,老十四的分析与预见不是没有道理,白银越来越多,定然造成银贱物贵,这可是钱政的一大弊端,这问题怎么解决?总不能因因噎废食,闭了海关吧?他瞅了胤桢一眼,“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皇阿玛,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行黄金贸易,西洋诸国要来购买我们大清的商品,咱们可以硬性规定,购买商品的货款,其中的两成或者是三成必须用黄金支付,强迫他们以黄金交易,同时,朝廷出面严令黄金流出。二则是将流入的白银花出去,去西洋各国购买我大清需要的商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抑制了白银的贬值,也丰富了国内的商品。

其实,我大清在海外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获得的白银总量或许很多,获得的利润却远远小于小于西洋诸国的平均水平,完全可以说是‘高买低卖’,实际上一直是在做着亏本生意,大清的船队最远也就只是在南洋一带,根本就没直达西洋的远洋船队,这样的贸易,对西方来说是远洋贸易,对我大清来说不过是对外通商而已,完全是有来无往的畸形贸易。

我大清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照理该牢牢的掌控商贸的海洋运输权,但现在,我们却把本属于我们的海洋运输权拱手让给了西洋诸国,虽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可我大清的商品出口全靠西洋诸国运走,商品进口也完全取决于别人运来什么,这种完全被动的贸易方式,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到上海的这半年时间,儿臣是潜心研究海贸、海关,眼下这种完全被动的模式必须打破,儿臣敢担保,一旦形成良性的海贸模式,海关的关税将占到国家岁入的二成甚至是更高。”

二成?康熙心里猛的一跳,去年国家岁入是四千三百万两,二成是多少?八百多万两,而全国的海关包括正税和赢余一起,去年一年也不过一百二十万两,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而胤桢关于大清在海外贸易中的被动和悲哀的看法更狠狠的震怒了他。

一直以来,康熙都为海贸的利润沾沾自喜,却没料想到居然是为西洋做了嫁衣,自己不过只得了点蝇头小利,这让他情何以堪?他不自觉的站起身来,在殿内快步的走动起来。

见康熙满面寒霜,胤桢不由暗暗捏了把汗,不会说的太过了吧,要是康熙在一怒之下,下令关闭所有的海关,那自己可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日后在史书上非的重重的记上一笔不可。

李德全也是噤若寒蝉的侍立在一旁,心里如十五个水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个不停,心里却是暗叹,这十四阿哥真是历练出来了,这才去上海多长时间,说起海贸就一套一套的,更是刺激的万岁爷处于暴怒的边缘,哎,半年才回来一次,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害得老奴也跟着心惊胆颤,下次遇上十四爷来,最好是回避。

康熙走动的时间不长,就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缓缓在胤桢面前坐了下来,“这事先缓缓,等你的远洋贸易船队和舰队造出来再说。推行黄金贸易的事,朕再跟几个大臣议议,你也上个折子来。”

“皇阿玛,儿臣明日就赶回上海去,不过有件事情还需皇阿玛恩准。”胤桢小心翼翼的说道,“海军是在海面战舰上做战,又长年在海上飘泊,一是海上风大雨狂,二是他们在水中训练以及落水的机会也多,这现有的号褂极不适用,儿臣恳请皇阿玛允准海军另外设计军装,也就是战衣。”

康熙暗想,这怕又是仿制西洋海军的了,想想也确有道理,便道,“准奏,跪安吧。”

望着胤桢离去的背影,康熙不由轻叹一声,这老十四肚子里有货啊,这随便一说就扯出一个海关改革,一个钱政,海贸的利弊更是看的比任何一个大臣都透彻,看来,以后得多压榨压榨他一下。

三月二十日一早,胤桢就爬起床,在可是在京城,他不敢懈怠,辰时正,他准时赶到会同馆。

远远望去,会同馆前面一片黑压压的,人数最少都是上千,胤桢吓了一跳,那天来的不只两百余人吗?怎么一下冒出来这么多人?走近后,就见会同馆前面平时里用来做交易的空地上,三、五个一小群,十数个一大群,乱哄哄,闹糟糟的比起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

仔细观察了下,胤桢不由微微放下心来,往往是一个正主儿带有三、四个仆从,众人见胤桢到来,顿时就乱糟糟的涌上来请安见礼,仍然是各叫各的,待的众人都起身后,他才大声吼道,“现在开始点名,点到名字的都给我出列在我身后站好,武格。”

“标下在。”武格大声应到,而后跑出人群在胤桢身后站的标枪一样。

“乌济马哈、拜祜、马喇、噶尔齐、富翰、……。”随着胤桢的点名,一个个宗室子弟都有样学样的跑到胤桢身后跟武格一样站的标直。

一共是二百一十八人,全部到齐,胤桢暗道,这群家伙倒是乖巧,生怕成为自己的立威对象,扫了一眼站的象标枪一样的众人,他颇为感慨,康熙立下规定,所有要封爵的宗室子弟都必须经过考试,不仅文考还要武考弓、骑,不过关者要降爵位。

这考封的规定倒是逼迫所有的宗室子弟都练出了一付好体格,因此就个人素质而言,宗室子弟比起一般人要强的太多,不论是文化、体格、还是军事素质强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只是他们都是精擅弓骑,这海军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马上他就在心里暗暗发狠,不适应也得给老子练适应,老子花了几千万的银子,几年的精力打建出来的远洋舰队可不是用来装门面的,那是要拉出去赚钱的,想到海军来混战功?门都没有。

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82章 仓鼠第293章 地震惹的祸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77章 雇佣军第209章 计谋老四第601章 藩属之议第309章 聚积人心第189章 京报筹备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580章 官缺第524章 豆汁饭第572章 紫竹林第495章 征日(四)第62章 狠师爷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55章 国家名器第182章 朝会(三)第692章 发卖满城第269章 新式禁卫军第596章 平衡第137章 流寇第587章 准备第518章 蹊跷第293章 地震惹的祸第211章 铁杆支持者第293章 地震惹的祸第9章 票号(上)第74章 海军招兵第142章 巨额亏空第394章 黄带子第349章 开禁采金第218章 上海知县第395章 事态升级第196章 隆科多请客第436章 东南亚预案第632章 搅局第200章 机会第11章 火器人才第154章 收曹颥第106章 各方反应(上)第356章 清官之论第233章 扫盲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670章 驿站第87章 拿捏年羹尧第559章 年号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70章 海盗与海商第569章 大旱第299章 追杀老八第223章 鼓动康熙第38章 被人无视了第257章 振聋发聩第494章 征日(三)第582章 仓鼠第256章 回京解忧第88章 废了他后记四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82章 仓鼠第271章 海军部第640章 傲慢的英国佬第693 章 炒房地产第314章 太子的转机第465章 封锁消息第52章 好色贪婪第326章 郁闷的老四第724章 骗小女孩第596章 平衡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113章 抄袭无处不在第91章 工商杂税第126章 又见站笼第95章 军民械斗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处第509章 突破点第472章 十四的手笔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683章 晋和盛第697章 舆论之战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22章 钱多遭人嫉第698章 失控?第340章 唇枪舌箭第68章 泼天大案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517章 残酷真象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93章 大动干戈第176章 劝谏康熙第514章 打了再讲第247章 澎湖之战(二)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692章 发卖满城第129章 刺杀(上)第261章 十四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