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乾隆:朕六十有余,对一个草原来的

四九城,皇城根,向来盛产民间评论家。

主要是吃的饱,闲的慌。

最近的头条议题自然是发生在安徽的黄石矶之战。

裕泰茶馆里,

理藩院当差的正红旗人,那三爷一脸神秘:

“抚远大将军那是何等人物?除了已故的傅大学士,他就是咱旗人的第一战神。近20年的每一次战争,他老人家是一次没落下,打满全场。”

众人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这一败,里头大有文章!”

“哦?”众人伸长了脖子。

就连周围桌子的茶客,也不由自主地凑了过来。

……

那三爷端起茶碗轻轻吹开漂浮在表面的几片茶叶,呲溜一口。

呸,吐掉嘴里的茶叶。

身子往前倾,故意压低了声音:

“这是诈败!”

“啊?”

见众人震惊、好奇的表情,那三爷心里痛快无比。

今日装到了!

于是严肃的咳嗽两声,开始卖弄在理藩院当差时偷听上官讲的那些话。

“抚远大将军已然位极人臣。刚平定白莲,再平定江南,那他这功劳怎么赏?这不是让皇上难堪吗?”

众人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原来抚远大将军这是为了避嫌,故意打败仗。

由于铁杆庄稼,京城旗人的识字率很高。

不会射箭未必被人鄙视,没读过书可是要被耻笑的。功高震主的例子书里还少吗?

合理,很合理!

那三爷得意的往后一靠,翘起二郎腿。

等众人议论了一会,他才继续下场,奠定自己的“旗人评论专家”地位。

“黄石矶之战看似大败,死了几万兵丁,可实际上还是朝廷胜了。”

这一句过分扭曲逻辑。

整个茶馆的人,都直勾勾的瞧向他。

……

高光时刻呀!

今日又装到了!

那三爷嘿嘿一笑,展开折扇,诸葛附体:

“兵部衙门口的朋友偷偷告诉我。死的全是新招募的绿营兵,是汉人!”

茶馆多是旗人,

立马点头,表示认可这个说法。

死了绿营兵不算损兵折将,只能算是损失银子。

有人问道:

“那咱旗人呢?”

“正宗的满洲旗人仅折损了3个。咱大清等于没有损失。而伪吴王却损失了一座城、一员悍将、上千精锐,还有数不清的火药铅弹。”

“诸位都是知兵的,这火铳火炮制造费时费工,可不是地里能种出来的。伪吴王亏惨喽!”

众人欢呼雀跃,直呼痛快。

赢了,又赢了!

抚远大将军英明,皇上圣明!

“听说土尔扈特马队也到了南方?”

那三爷抹了抹光洁锃亮的大脑门,矜持的笑了。

旁边的捧哏,立马就位:

“那爷可是在理藩院当差。可着四九城,谁还能比他更了解外藩事务?”

……

理藩院,掌蒙古事。

蒙部的会盟、户丁、司法、卡伦,教义,都归这个衙门管。蒙古各部汗王入京,食宿出行也是理藩院安排的。

那三爷开口了:

“土尔扈特的渥巴锡大汗不幸英年早逝。这次入京的是其子,10岁的策凌那木扎勒,还有其遗妻哈屯。”

“皇上在圆明园设宴召见母子二人,恩宠有加,土尔扈特岂有不助剿之理?于是三部各出兵2000,助力剿贼。”

有人不解,

追问为何要各自分兵?土尔扈特内部还分彼此吗?

那三爷警惕的躲过了这个敏感话题,他在理藩院待久了,知道哪些是不能碰的滑滑梯。

幸好,有个不着调的茶客及时把话题带偏了。

“听说那哈屯,年轻健美,一身好骑术?”

那三爷点点头,这是实情。

这位茶客来了精神,说道:

“依我看,皇上他老人家就应该纳了哈屯,如此不就多了数万精锐骑兵吗?”

噗,许多人忍俊不禁,喷了茶水。

那三爷捂着额头,半天没缓过来。

不过,他细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还真有可能。

孤儿寡母的入京,痛快的发兵。保不齐就是皇上他老人家龙马精神,发了威!

……

再看众人,个个挤眉弄眼,表情贱兮兮。

这种话题好!

聊其他话题一言不合就吵起来,脸红脖子粗,影响友情。这种话题大家都能参与,而且没有矛盾。

茶馆嘛,素来是藏污纳垢之地,没毛病。

最终,

还是有人小心翼翼的提起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

“诸位听说了吗?前两江总督李侍尧在刑部大狱待着。三法司审了好几场,就没个结果。”

“您是想说,他和伪吴王有些亲戚关系?”

“嘘。”

众人缩缩脑袋,知道不能说太过火。

但越是危险的话题就越有含金量。

京城里头,九成的旗人都知道这个谣言。甭管真假,大家先过个嘴瘾热闹热闹。

以至于紫禁城内的乾隆都听说了这个谣言。

……

这个谣言的源头,是来自江北。

在李郁的授意下,情报署开始向江北渗透活动并传播了数条谣言。这仅是其中一条而已。

但是能够跨越山东、直隶,直接传播到京城,却和情报署无关。乃是前江宁将军崇道的心腹们帮着在京城传播的。

目的是为主子脱困。

逻辑很清晰,

李、崇2人矛盾形同水火,如果把李侍尧冤死了,崇道就自然没事了。

所以谣言才会如此肆虐。

像李、崇这类的封疆,即使在刑部大狱里也是待遇超高的。住的是单间,有家具,有干净被褥,有阳光照射,一日三餐可点菜。

狱卒们点头哈腰,哪儿敢大声说话。

像这种级别的犯人,即使明天送上断头台,今天也要小心伺候着。

原因很简单,

他的子孙还在,门生故吏还在,人死余威在。捏死你个小小狱卒,不费吹灰之力。

……

狱卒端着两份一模一样的饭菜,弯着腰进来了。

“二位大人,请用晚餐。”

“伺候不周到的,还请包涵。”

李、崇二人的单间都没有上锁,一推就出来。

俩人打了个照面,不忘互相攻击一下。

“哼,贰臣之孙,汉奸后人。”

“八旗耻辱。”

年轻的狱卒不敢抬头,生怕被迁怒。夹着尾巴溜出大狱,把最外面一层锁小心的锁上。

同伴问道:

“咋?又挨骂了?”

“今天倒没有。饭菜一模一样,就连那熏鸡都是一样重量。”

前两日,李侍尧的那份鱼略小一圈。

他当场就砸了饭菜,赏了狱卒两耳光。

狱卒还只能讪笑着,打扫干净后换了一份新的。

……同伴稍微年长,叹了一口气,安慰道:

“拿着。”

年轻狱卒袖子一沉,左右环视无人,小声问道:

“这么多?”

“拿着吧,两位大人的家眷送来的。尚书侍郎员外郎主事都拿了,我们跟着喝点汤。放心吧。”

看在沉甸甸的银子份上,瞬间不委屈了。

得,就当是伺候亲爹了。

人生就是这样,思路一转换,豁然开朗!

……

而江南的各县衙门口,都在同时上演一幕“父慈子孝”剧。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面试合格的那些人,在约定的日期早早赶到所属地县衙报名交费。

却看到告示上,入学条件增加了一条:

“3代血亲中,凡有在吴王麾下从军者,优先入学!”

“军爷,这是什么意思?”

一名身穿李家军军服,左侧挂佩剑,右侧悬手铳的队长,面无表情的解答:

“字面意思。”

“报名合格的人太多了,谁不想当文官?哪儿有那么多衙门安置?所以加一条入学门槛,优先挑选对王爷忠诚之人。”

围观的人进退两难。

怀里揣着30两银子,感觉滚烫。

队长站在台阶上望着这群走又不想走,报名又不想报名的人,说道:

“王爷仁德,无需层层科举,低门槛招士。从苏州到杭州,从江宁到徽州,衙门口的椅子八成都空着。如今是靠着一帮旧胥吏撑起秩序。”

“第一届学生只要顺利毕业,立马补缺。越往后,这门槛就越高。”

“到时候,一年300两学费打破头都挤不进来,从军也没用。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

“我,报名从军。”

一个30岁左右的汉子冲到面前,还拉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额头全是汗水。

队长露出了笑容:

“进去吧。”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就好办了,十几对父子跟着往前挤。局面总算打开了。

一下子戳到了江南百姓的软肋——当官!

为了子女入仕,银子可以舍,命也可以舍!

隔壁街茶楼二楼,

站在窗口的宣传署长贾笑真松了一口气,总算不负王爷!

王爷组建第4军团,要求兵源本土化,全部来自江南民间,还要自愿。

这个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捆绑了东山青年文官学校的入学门槛后,就一点都不难了。

有许多人私下劝谏过,觉得此举代价太高。

只要打的下江山,还怕没人来做官?简直比太阳西边出来还可笑。

至于说江南人不愿从军,那就算了。

这片土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换块区域募兵旗一竖,银箱打开,兵员要多少有多少。

………

李家军内部没人理解李郁的真实想法。

他如此大费周折,目的是为了提炼出一块基本盘。

唐朝以来,江苏(北部除外)都是大一统王朝最理想的地盘。

民心顺,土地平、钱粮多、天灾少,商业繁荣。能够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粮食、士子。

任何一个帝王都会牢牢的攥在手里,把“王化”秩序长期的推行下去。

假如把帝王比喻成牧民,各省比喻成圈内的牛。

苏牛,就是圈内最优质奶牛!

没有之一!

为此,牧民不惜任何手段也要让这头牛顺服。

如果沾染了牦牛性子就不好控了,牛圈拦不住,牧民的鞭子更拦不住。

……

而李郁,希望从这片土地再加上杭嘉湖平原的原住民中提纯出一批基本盘。

将来执行他治理帝国的腹中策略。

不出意外的话,第4军团很多人会战死,他们的血就是儿子兄弟们的血税。

流过血的忠诚,才有价值。

和科举出来的那帮人不一样。

至于范族长所提出的,才识学浅,不通儒学,不懂治国等等理由更站不住脚。

世上只有科研领域,需要真正的聪明人,天才。

其他领域设置门槛仅仅是为了筛选。

并不是说,坐上那把椅子后的工作很难。相反,或许很简单。

这就是一个障眼法!

在李郁面前,是不存在的。

故而干纲独断,执意推行。

……

光靠文官学校入学名额绑定,是组建不起一个军团的。

李郁又祭出了第二步:“酒水统购统销”。

明面是控制酒业挣钱,实则是为了兵员。

这一措施比较有争议,在经济大臣范京的支持下强力推动。

“即日起,对所有酒水(包含白酒、黄酒、米酒等)实行统购统销,售价每斤10文以下之散酒不在其列。”

“原私酿酒商可携带自家产品至衙门报道。若品质合格,日后可限量生产,官府统一收购。不得私自售卖。”

“11月起,凡无衙门核准私自酿造售卖酒水者,处以抄没家产之处罚。”

“举报者可获得其3成家产。”

绍兴府,

一位酿酒商听的浑身冰冷,哆嗦着挤出人群。

回到家望着满屋子的酒坛,还有糯米、小麦嚎啕大哭。

“完了,我王家3代人的辛苦,毁于一旦。”

妻子劝道:

“你去衙门口打听看看。他不是说统购统销吗?”

“都是骗人的鬼话。”

……

见丈夫不听劝,内敛坚韧的妻子一咬牙雇了辆驴车带着2坛花雕酒去了县衙。

县衙门口的牌子换了。

里面的老爷服装发型换了,长辫子没了。穿一身有些窄的蓝色两截服装,戴着一顶不伦不类的帽子。

乍一看,像和尚。

再细看,原来是老爷。

她说明来意后,倒是没有被刁难。

老爷唤来了一位掌柜模样的汉子对应此事。

汉子先是打量了一下,然后才问道:

“这是你家自己酿的酒?”

“是啊,我夫家3代酿酒,祖传的手艺,我家的花雕酒用料实在,工艺独特,醇厚绵长,您尝尝?”

男子取来长勺,尝了一口,点头:

“一年酿多少斤?售价几何?”

“3000斤左右。供给酒楼还有二道贩子,一斤25文到35文不等,看年景。”

……

男子点点头,认可了这个叙述。

“酒水统购统销令知道了吧?”

“奴家知道。”

“一年4000斤花雕酒生产配额,县衙按照26文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运输由你家负责,送至东门内的县仓,货到付银。可以接受吗?”

按照江南地区丰年的米价,这户人家酿酒的毛利润大致在4成左右,可带来40两左右的净利润。

“可以可以,太可以了。”

“回去让你当家的过来,签字画押,合同先签一年。”

……

第343章 亲征江西,督战队枪口下的第1派遣军152.第151章 京旗战索伦,苏州满城第一仗第534章 三级教育体系和新文官制度第262章 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第335章 封锁九门,杀!杀!杀!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第452章 不能忘了潮汕人的蛋糕!他们也可以爱吴第125章 世上最赚钱之生意,无非三样第65章 造孽啊第96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438章 最好的战前动员骑主子第550章 靖海侯反戈一击,把事做绝第339章 珠江口炮声隆隆,多米诺骨牌倒塌的第329章 乾隆: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团练绝第7章 临时工小舅子173.第171章 拳头不硬的叫泼皮,拳头硬的叫131.第131章 一人一羊的短暂爱情故事第220章 和两江总督李侍尧的第一次交锋第49章 李氏一型步兵火绳枪第404章 吴国新官制大调整,告别草台班子第83章 帝国的体检报告第546章 帝国的经济逻辑第351章 老胡认识你,大刀不认识你第416章 光算计不够,必须掀一次桌子!207.第205章 人心这东西,在能够取得的情况请假一天,整理思路第363章 乾隆吐露心声,给小嘉庆狠狠上了一第428章 一石米售价6两,错的不是我,错的是大清!第309章 大吴当立,一日三喜第323章 魔幻组合,一起进京给富爷们上点强186.第184章 感谢钦差钱峰,湖北白莲教终于第266章 乾隆:朕也狠狠的装了一回!理解谢第13章 闯大祸了第390章 线膛枪新战术放风筝第59章 灵活,是本教的第一法宝第480章 乾隆欲效旧唐肃宗事第565章 抄作业,学老奴,推辽西第265章 一手闲棋布兰芳,一手妙棋稀释第2军145.第144章 用大清的价值观去看大宋,没毛203.第201章 三连击剧本,无痛江南第118章 大清皇帝对自己人很吝啬,但对于尔164.第163章 若如此,入关时咱旗人先辈们的第20章 蒸汽动力机床128.第128章 黄知府投桃报李,教科书式审案220.第217章 李郁的一颗暗棋,险些堵住江宁第530章 斩妖除魔,法事破麻阳第75章 服从性测试第556章 万物皆可满八旗第362章 逼死永祥,逼走阿桂,逼的乾隆亲自第481章 血税新解,与改流归土第75章 服从性测试请假一天!159.第158章 有序造反,首子落地第459章 老天爷发飙,海外有变168.第166章 滴水滚珠局?李氏骗局?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第350章 江浦告急,吴军先锋过江了!第250章 再进一步,称吴王第48章 本官姓马,名忠义140.第139章 日拱一卒,试探底线第328章 皇家海军可伸出援手,炮击舟山吴军第402章 刑场喊冤,以身入局第526章 泸溪陷落,死前誓言第117章 我爱大清,我坦白,我交代第432章 春季攻势,滚滚南下第280章 乾隆:若保不住这龙椅, 要天下何用第120章 天不生弘历,万古如黑夜。续费吧?第46章 我劝你纳妾第6章 青木堂来了163.第162章 皇上,江南的官儿有大问题!第229章 帝国最强军铁炮对轰,双相梭哈第391章 激战正酣,二五仔现身【为盟主“啊第541章 【必看】帝妃联手,超远程图形通讯系统时速1500里第540章 北方金字塔和吴国蛛网第30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185.第183章 进京!第56章 不好了,大嫂打上门了第262章 乾隆:朕敲打一下你这个老东西,顺153.第152章 乾隆:如此好事,朕何尝不允?第231章 晋商刀头舔血,江宁城内狂揽存款第577章 王朝末日,为了圆谎,社稷竟只能托付于妇人第494章 全乱了,抛弃计划,见招拆招第390章 线膛枪新战术放风筝203.第201章 三连击剧本,无痛江南209.第207章 李郁:我想屠乍浦满城,可又不157.第156章 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第277章 钱峰死了!淮扬官绅弹冠相庆。第14章 投名状216.第213章 咱就关心一件事,剪了辫,能当151.第150章 大清朝,居然也有这样思想超前第346章 放弃科技,打一场原始的冷兵器战争第72章 太湖匪事第477章 武昌破 王杰死 是时候痛击友军了!第85章 蒙鞑子,讲个笑话第455章 一支酷似“清军”的“吴军”,血洗了濠镜澳第369章 舟山群岛的“不速之客”第102章 跑的慢的,都死了140.第139章 日拱一卒,试探底线第285章 暴力不得人心,但可以震慑人心第514章 被陛下刻意放纵的血腥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