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

最近,

宫中近侍都发觉了一个古怪现象,皇上居然愿意再次搬进养心殿了。

要知道,乾隆向来很看不惯他爹的所作所为。

养心殿里有着浓郁的雍正烙印,一直是被他所嫌弃的地儿。

和珅陡然冒出一个念头:皇上老了~

成年后,儿子和父亲向来是冤家,争夺话语权。皇上登基后几乎把老爹的新政废了个干净,矛盾可想而知。

现如今却温情脉脉的看起了老爹的圣训!

老了~

人在亲情方面的心就会柔软了。

……

“和珅,朕只召你一人前来商议。可知用意?”

“大谬。金印在手之时,你就什么都懂了。爹暂时还死不了,你们头上的这片天,爹还能扛得起。”

“旅顺大造海船之事,爹还有一个猜测。”

“嗯。”乾隆微不可查的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于敏中一咕噜坐累了起来:

“当真?”

“朕想派一员钦差去江北明察暗访。但不宜搞的人心惶惶。你可明白?”

乾隆再一次欣赏了《快雪时晴帖》,找一空白处。

和珅不用看也知道,是粘杆处的那帮鸟货。

“多铸大炮安置在坚垒当中。吴军火炮犀利,甚超官军。若无重炮,恐不能挡。”

无论男女老幼,全要!

哪怕是一个小脚妇人,一个九岁娃娃,也有他的用处。

“嗻。”

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

……

他的这些行为李郁知道,但是不打算干涉。

而且,

“伱们,出去。”

“军机处拟旨,皇十五子永琰品格高洁,为人敦谨。可署理江苏巡抚,兼两淮盐运使。抽调京师骁骑营汉军旗马甲5000,及护军营左翼2个佐领出京,组建抚标卫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乾隆念叨了一句诗,似颇有感慨。

豁然开朗!

他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皇上之眼光,古今罕见。”

“对了,我哥在淮安府那边做粮道风生水起。我也这么大年龄了,是不是~”

里面收藏了上百件书法名作,其中最珍贵的是三王三帖!

“是。”两个暖脚的丫鬟低头退出,关好门。

“啊?”

不懂!

今日的晚面,

乾隆分别召见了多位重臣,谈话内容不为人知。

他突然语气加重,将毛笔狠狠戳在九江位置。

二来将士绅全部绑上战车,立场鲜明,将来若江西失陷,伪吴王不会饶了他们,争取都不会争取,直接杀人。

收回目光,继续看扬州地方官府的急报。

乾隆的余光见和珅小心的搬来一个锦缎圆凳,坐在上面,双手按膝。

啪,又盖了一章。

对于这种略显神经质的行为,和珅选择了沉默。

其中亦有少数新兵,以及新来的军官。

于时和很吃惊,反问道:

“嗯?多少艘?在哪儿造?”

“这是果,却不是因。”

京城没有秘密,造船的事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的话题。

流民少了,地方上就不会有民乱。

“主子,十五阿哥在淮安府~”

说到这里,

“请皇上示下?”

没一会,一名侍卫低着头进来。

“爹,这消息是工部左侍郎的儿子亲口说出来的,不会有假。”

立马问道:

阿桂反复浏览了三遍,又沉思了半个时辰。

不过若是拿下九江,最好再加上击毙阿桂,那就很不一样了。

“取纸笔来。”

总算是完成了对第2军团的牢牢掌握。

即使李郁占据了江南十几府,取得了一场又一场军事胜利。

“对。”

“你说的很好。如果是伪吴王所为,朕反而能松一口气。”

和珅当然想到了这一层,略一思索就答道:

“奴才觉得在钦差出京之前,可先派精干捕快潜入淮扬弄清楚一件事,刺客到底是伪吴王派的?还是粮仓硕鼠借机栽赃?”

“爹,你就别打太极拳了。这里又不是朝堂。”

于敏中神情凝重:

“除非走川陕线,走襄阳南阳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简直是噩梦,杯水车薪而已。”

“两广、湖南、广西、福建的钱粮就无法走陆路北运了。除非,除非~”

事关皇子,不该臣子置喙。

“到底任用谁为钦差?朕还要思虑一二。”

“若是抚远大将军丢了九江,伪吴王控制了九江,那会是什么情况?”

突然,乾隆起身:“去三希堂。”

虽然很多人未必是真心忠诚,但并不影响他们心里觉得清廷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向各州县官下令,集中流民,送至九江大营。

前者可洗衣服可慰军心,后者可肉身抵贼兵子弹。

假如此事泄露,有其余人知道了钱峰临死留下的纸条信息,你和珅就罪责难逃!

和珅何等七窍玲珑?自然是了然于心。

和珅心中窃喜,抓到整人的由头了。

一时间,他产生了些许的心思。

“朝廷拥有数十省份,人力物力充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伪吴精兵不过三四万,地不过十余府。相持下去,朝廷必胜,伪吴必败。”

工部尚书忧心忡忡,接到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大造海船!

皇上不曾说用途,但可想而知,无非是对付江南伪吴王势力。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南方税赋钱粮要改走海上运输。

“对。说明皇上心里对速平江南没有信心。故而不惜大兴土木,在关外祖宗之地砍伐巨树,这可是稍违祖制的。”

【要考虑古代糟糕的道路情况,翻山越岭对于车辆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而靠人背扛,100斤米翻阅几座山后,怕是只剩下一碗米。】

苗有林的一番调整,也改变了第2军团“淮西”清一色的局面。

……

过了一会,乾隆抬起头: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在纸上大致勾勒了一下地图,讲解道:

“南方诸省财富若要运到北方。首选是东线水路:长江——大运河联运,其次是中线陆路:途经九江。”

老狐狸和小狐狸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

“你觉得钦差人选,任用谁最合适?”

“从海上进攻江南?”

信心之墙就会出现裂缝。

……

于敏中这才慢悠悠说道:

“圣心难测。皇上英明,许是看到了这一层,心有隐忧,故而早早布局海运。”

原因很简单:

一支军队要想有战斗力,主将不可能是光杆司令,必定要安插自己的亲信。

“内番蒙古马队半个月后可抵达九江行营,亦归你节制。”

“造海船,自然是为了出海。出海做什么?呵呵呵,为了把南方8省的赋税钱粮运到北方。”

……

“江南伪吴王居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我们老于家,岂不是回不去了?”

一些人就会好奇的打量自己琢磨自己,产生一些微妙的想法。而人心中的想法一旦滋生,就再也无法铲除。

随后又手书多道军令,分别交付各部,严格执行。

父子俩相对无言,若是真如此,局势就可怕了。

乾隆欣慰的抬起手:

……

“奴才觉得此事有一关键人物就是扬州知府。无论他是清白的还是湿了水,多少会知道一点黑幕,就看他忠不忠了。”

老皇帝神志之冷静,布局之周密,属实罕见。

和珅赶紧上前扶住。

……

于敏中倒是很耐心,裹着被子讲解道:

“首选路线已被伪吴王窃据。现在各省的解银、粮米是走的九江这条线。虽然运输成本大了点,可至少还能运。”

于敏中虽老,记忆却不错。

“如果钱峰真的是因为戳破了官仓存粮的惊天黑幕,而被人灭口。那朕就不得不怀疑一件事,当地的汉人官绅是否和伪吴王有暗中勾结?”

当年御前争宠,被自己踢地方去了,好像就是去了扬州当知府。

……

于敏中忽略了第二个问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能在江南站稳脚跟的贼酋,可不止是能打。”

天下人对于清廷有着强烈的盲目的信心。

……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

“嗻。”

以流民妇孺驱使在前为盾:

贼若仁义,则官兵一哄而上,赢!贼若枪击流民,则道德有亏,朝廷找到道德抓手,大肆攻击,还是赢!

战况僵持,拉锯来回作战:

贼之精兵、火药终究有个限度,流民死光了,贼兵怕是火枪也只能当烧火棍用了。

九江城,

一骑飞马冲入城中。

……

“朕准备让刑部侍郎郑谨生去扬州,以钦差的公开身份调查钱峰的死因,敲山震虎。”

先和两位副总指挥郑河安、黄肆喝了几次酒,拉近了关系。

“皇上圣心烛照。”

江西巡抚牵头号召江西全省士绅捐输,数量不限!

一来解大军粮饷之困。

“你也想外放做个官?”

“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招募流民强壮者编入绿营,体弱者修筑工事,野战和坚垒结合,切切。”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兵部急件。”

“保密!”

爱新觉罗氏百余年积累起来的信心,岂是自己区区几场胜利能改变的?

偷眼望去,字帖的空处密密麻麻全是红印章。这还不算,还有若干蝇头小楷,那是皇上的读后感!

最早的可追溯到30年前,最晚的据说是上个月。

这一点,李郁和乾隆再次达成共识。

可大部分人还是坚信清廷必胜,李郁必败。

苗有林心知肚明,他不可能把第2军团经营的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索性看开了,不再存有过多的小心思。

煤炭、军服、枪炮、火药、盔甲、刀矛、便携军粮,还有四轮车厢。

“爹,这有什么不对吗?”

“九江至关重要,务必严防死守。”

“爹,朝廷开始大造海船了。”

爹你聊人情世故,儿子能懂。聊这种战略路线,难为儿子了。

“奴才明白。”

阿桂拆开火漆,取出稍稍一浏览,就明白了皇上的用意。

……

和珅扑通跪地:

“如蒙皇上不弃,奴才愿往。”

“爹,我怕到时候啥也不懂。”

将第2军团所需的物资,运到前线。

于时和,回府闲聊:

“起来,朕和你是儿女亲家。不必如此拘谨,坐!”

“钱峰在扬州遇刺身亡,去查清楚刺客身份,便衣出京,不得公开身份,更加不能求助当地官府绿营。”

挑明这个话题,一是为了施恩,二是暗示。

这里面的深意,仔细分析起来令“人”拍案叫绝。流民和贼兵都是敌人,哪一方死光了都是利好朝廷。

傍晚召见重臣——这是从已故大学士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期开始的惯例。目的是再次确认某些重大事件并未遗漏,加以落实,君臣对齐。

【注:中线,大体可参照今天的京九铁路。特点是,选线避开了大山,尽量走的平地。】

“动员江西士绅捐献军粮军饷。阐明利害关系。”

给各营补充新兵,招募皖南壮丁。

“卿定要细细体会朕之深意,金川之经验。不可冒险,不求速胜。”

于敏中知道这小儿子心中失落,低声说道:

骑士手持令箭,一路跑进抚远大将军行辕:

“皇上圣明。”

“说明江南战事不乐观?”

于敏中用一种慈父的眼神望着他:

“别急,别急。火候未到。出仕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恰当的时机。岂不闻,一飞冲天之典?”于时和无奈的笑了:

和珅没有吭声。

之后将他的起家队伍编成了2个营。又挑选了一些老弟兄,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正副)营指挥使以上军职。

池州府到黄石矶,挂着“吴”旗的船只来往不绝。

“爹,你的意思是皇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提前早做准备。”

“朕亦有同感。你可以户部秋赋的名义,行文试探一二。”

“呵呵呵,皇上或许担心九江也守不住了。”

于时和虽然纨绔,却不是傻子。

于时和一脸雾水,摇头。

突然间,他想到了胡佐佑那家伙。

“好吧。”

当即写了一份折子,交驿马发出。

伪吴政权无非是第二个准噶尔,第二个金川,闹腾的时候长了些罢了。

于时和点头:

“爹,这我懂。没有南方源源不断的粮米,朝廷撑不起来。”

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嗯,你提醒朕了。永琰这是扎进了一个是非窝,该回京呢还是继续留任地方呢?”

说到这里,乾隆就伸手拉了窗边垂下的一根细丝线。

这会的局势,对于绝大部分清廷官绅而言,是没有放在心上的。

于时和有些疑惑,望着自己爹的复杂表情,

“只知拟给工部拨银60万两,地点在旅顺。”

“永琰他也不小了。给他压一压担子,了解一下咱大清的基层庶务吧。”

这一点,作为穿越者的李郁心知肚明,但是他不能讲。因为信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说道:

问道:

于时和一哆嗦:

中级军官当中,淮西人的比例降到了三分之一,苗部旧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其余各地军官占据了三分之一。

……

第525章 城小 墙矮 粮缺 炮无,唯一死尔第499章 著名经济学家李郁第268章 大清粮道官:狠起来,我们踏马的连第423章 陛下,糊涂啊,如此降价,百姓未必得实惠,朝廷也未必得好处啊第542章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第70章 你跑路吧!第256章 乾隆:王亶望他敢报大捷?第543章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第259章 皇十五子永琰的战场初体验216.第213章 咱就关心一件事,剪了辫,能当第554章 柿子树 小猫刀第401章 户部银库出大事了第498章 理想主义者之死136.第136章 你笑我不懂救火,我笑你不懂大第483章 乾隆: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以西毒攻吴毒吧第408章 矿工军团的攻城绝技!第490章 襄阳攻破!4军团没流血,但是军需流泪了第444章 破广州,吴皇和清帝想法撞车第33章 清月村见闻第334章 从巅峰到地狱,中间只差了半天!146.第145章 敢情,八旗太君来了,是好事呐第258章 我只想冲锋在前,枪炮开兮轰他娘,第236章 乾隆:朕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第527章 总预备队,全上!第243章 乾隆:朕看中了他的野性第259章 皇十五子永琰的战场初体验第303章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第40章 它,无处不在第294章 世子降生,义子赌命!第256章 乾隆:王亶望他敢报大捷?第426章 乾隆迈出了力不从心的第一步开放团练156.第155章 清廷失去了这29,会如何?第36章 距离变态又近了一步第422章 尼德兰舰队趁火打劫第73章 乱第469章 勒紧绳索,逼迫清军主动进攻第298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鄱阳湖面拼刺刀第50章 十六字状词,杀人诛心第116章 英商:不要撕票,叫张寡妇来翻译!208.第206章 和八旗海上拼刺刀,东海谁称王第382章 索伦凶悍,野猪跳圈第109章 不行,我是正经商人第516章 乾隆归京:扛不住了,发赎罪券吧195.第193章 李家军,出击!第569章 解决哗变最好的方式开战!169.第167章 海兰察,你到底对尤拔世做了什130.第130章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第493章 火并!火并他们啊!第570章 酣畅淋漓的战争艺术,完美的胜利第301章 你见过凌晨三点钟的清军大营吗?就第388章 你与其被皇上赐死,不如换个轰轰烈第487章 长沙焚城!第543章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第226章 打爆京师火器营,然后调头向北第38章 转型,做本府大善人220.第217章 李郁的一颗暗棋,险些堵住江宁第265章 一手闲棋布兰芳,一手妙棋稀释第2军第310章 法语 拉丁语 满语三种语言写成的国第402章 刑场喊冤,以身入局第385章 忠诚的山东籍干部,大举南下第347章 死道友莫死贫道!第56章 不好了,大嫂打上门了195.第193章 李家军,出击!第261章 一代枭雄,黯然陨落大别山第71章 本官什么都不知道第51章 借钱149.第148章 不让爷为国效力,爷就为国拖后第21章 太湖盐帮第51章 借钱第373章 乾隆:江苏人全员反骨!个个该剐!第117章 我爱大清,我坦白,我交代第553章 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后天就到!第345章 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投吴!166.请假一天第506章 精准刺杀,如期而至第442章 88岁的老祥瑞,想看到血流成河第521章 火箭弹 砒霜和气枪,皇城内外开无双194.第192章 九头鸟暴打老铁第367章 前途无法预料,未来十分堪忧第59章 灵活,是本教的第一法宝第259章 皇十五子永琰的战场初体验203.第201章 三连击剧本,无痛江南第443章 文明之师,抽空劝降第49章 李氏一型步兵火绳枪请假一天第71章 本官什么都不知道第566章 目的不纯的包衣革命第106章 是时候,献祭一位大官了第256章 乾隆:王亶望他敢报大捷?205.第203章 教主的意志,蚁附破襄阳!第221章 大炮架上雨花台第506章 精准刺杀,如期而至第235章 李郁:通知天成元票号,一次性涨价第361章 继续降价!降到江南那帮孙子愿意购第280章 乾隆:若保不住这龙椅, 要天下何用第469章 勒紧绳索,逼迫清军主动进攻第10章 豪宅的防贼措施第554章 柿子树 小猫刀第490章 襄阳攻破!4军团没流血,但是军需流泪了第425章 谈判桌上,阴险的江南士绅“暴击”傲慢的伦敦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