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谁听谁的

监门厉大步闯入。

只见他骂骂咧咧进门,挺身抬臀便把李恪挤到边上,要不是里吏妨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李恪几乎要被挤倒。

大概是觉察到自己撞了什么人,监门厉回过身对李恪一笑,凶神恶煞,笑得李恪忍不住打个哆嗦。

接着他极敷衍地朝着里典服拱手算是照应,青也不理在旁站着的里吏妨,蹲下身,自顾自检查起地上的贼人来。

贼人昏了这么久,迷迷糊糊转醒,才扭了几下,就被他不耐烦地一拳呼在脸上,又昏过去了……

一拳,一拳,又一拳,直打了三四拳,他从贼人到器具,再从器具到贼人,终于看过了瘾。

“妨君,此人是在严氏院外抓住的?”沙哑的声音幽幽传出。

里吏妨愣了愣神,朗声回答:“我于人定时分……”

“是在严氏院外抓到的?是也不是?”

李恪清楚看到里吏妨翻起白眼,却依旧干干脆脆回答:“是。”

“这些都是其随身的物件?”

“是。”

“偷盗?”

“还未盘问,不过看来是偷盗无疑。”

“偷盗啊……”监门厉咂了咂嘴,站起身又对里典服拱手,“上典,我今日饮多了酒,这便回去睡了,告辞。”

说完,他也不等里典服回应,扭头噌噌噌就走,当真来也如风,去也如风,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

李恪看得瞠目结舌,甚至有些闹不明白二人之间的从属关系……

被监门厉这么一打岔,原有的问话显然是进行不下去了。

李恪和里吏妨垂首站在堂下,低着头看着口鼻溢血,昏迷在地的贼人,静待里典服把事情原委撰写到简上。

盏茶功夫,简牍写就,里典服哈着气吹干墨迹,抬头对着里吏妨说:“贼人先押在家中地窖,我明日叫邮人午将案情送去乡里,请位求盗过来押解,也省得你过多奔波,耽误了农时。”

里吏妨赶忙抱拳:“唯!”

“夜深了,若无其他事,就都回吧。”

听里典服这话的意思,这件事似乎打算到此为止,定性偷盗,移交上级,就连贼人的身份都不需要调查清楚。

那态度敷衍得让李恪都觉得讶异。

倒不是李恪想要寻根究底,只是结合这两日的事情,里典服和田典余之间怎么看都不像亲密战友,而田典余又和郑家有亲,“郑家匿农”这么大一个把柄送到里典服手上,他居然轻易就放过了。

李恪本以为里典服会细细对他做一番询问,生拉硬拽,也要把这件事和郑家牵上关系,借此打击田典余的威风。李恪连借口都帮他想好了,比如说觊觎烈山镰……

可谁知道监门厉随便打了个岔,里典服居然就彻底不问了,所说所做,好像已经忘了在场还有李恪这个人一样。

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李恪探寻似看了里吏妨一眼,发现里吏妨的眼神一直停留在里典服身上,好像在纠结有什么话该不该说。

“上典,就这样让厉君出去……好吗?”

里典服微微一笑,回答道:“田典睡得迟,无妨。”

李恪的眉头皱了起来。

贼人是郑家的匿农,就算是兴师问罪也该去郑家才是。在苦酒里,郑家的姻亲多了去了,派遣贼人的锅怎么都轮不到田典余来背。

可里典服和里吏妨为什么笃定监门厉会去田典余那儿?

或者说……贼人身上带了什么东西,被自己忽略了?

李恪低下头,重新观察起地上排布的各色事物。

肉脯和半两没什么好说的,剔骨的小刀或许是吃肉用的,又或许是防身用的,火折是夜行照明的东西,麻袋自然是装偷来的东西。

对于一个夜行偷盗的人来说,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并不特别。

李恪又看了一遍。小刀、火折、麻袋……他突然想到了什么,面色大变!

“里典!”

里典服饶有兴致看着他,对他失礼的举动恍若未见:“严氏之子还有何事?”

李恪正了正神,朗声问道:“田典和襄翁之间,到底是谁听谁的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唐突,特别是从一个下位者口中问出来,尤其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不一定能得到答案。里典服如今就沉默着,但哪怕得不到答案,李恪还是要问。

夜行偷盗本就是隐秘的事情,哪里需要带火折来照明!

要是他没有猜错,这贼人翻墙不是为了偷盗,而是为了纵火!

他家篝火夜宴的事情里中肯定有人知道,到时候明火一起,谁也不会联想到有人刻意纵火,只会以为是残留的炭火引发的火灾!

他家都是茅草屋子,火头片刻扩散,家里的人哪里逃得出去!

祝融举火,一夜白地!

李恪越想越心惊,整个背脊都渗出冷汗,如坠冰泉。

再往深处想,那随身的小刀说不定就是用来杀人的!杀人放火,毁尸灭迹!

至于原因,襄翁想要垄断烈山镰,既然得不到李恪的许诺,就杀了他和癃展,想办法把出世的烈山镰都搞到手里,再叫来可靠的木匠仿制,同样不失为一个办法。

李恪本以为秦法会保护他,越是像郑家这般家大业大,越是不敢越雷池半步。

然而他却忽略了,秦法确实严苛,但越是严苛就越需要证据来定罪,里典服就是因为明白这些,才会对这个案子敷衍了事。

事关重大,郑家既然敢派人做这事,就肯定有失手被擒的准备,那偰字纹身无法作为指使的证据,问也不太可能问出幕后的黑手。正是因为这样,里典服才索性不问。

李恪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抬起头,目光灼灼盯着里典服,重又问出自己的问题。

“里典,田典与襄翁,究竟谁人为主!”

被一个少年如此紧逼,里典服的面上看不出丝毫生气。

他带着欣赏的神色打量李恪,许久才慢悠悠说道:“田典出自楼烦大族汜家,襄翁是里中大族郑家的领袖,汜郑两家皆良善之家,只为姻亲,不为统属。”

“是吗?”

“至少据我所知,便是如此。”

李恪还待再问,却被里吏妨抢声打断话头。

里吏妨越步而出,躬身下拜:“上典,夜色已深,您还是早些歇息,我等这便告退。”

“去吧。”里典服端坐在炕席上,淡淡说道。

……

李恪和里吏妨结伴走出里典家。

一路无话。

李恪虽不满里吏妨打断他的问话,但心里其实也知道,再问下去,里典服也不可能说得更多。

平心而论,里典服说得已经够多了。

汜家势大,郑家势近,田典来苦酒里做官,娶郑家的女儿大概是为了寻求地头蛇的支持。

这两家互为依仗,在大方向上或许是一致的,细节上却不存在谁听谁的问题,他们是相互独立的。

如此一来,监门厉为了贼人的事去找田典余的麻烦,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了。

夜深本该人静,今夜的苦酒里却一点也不静。

田典宅院距离里典家不远,眼下灯火通明,隐隐约约传出喧闹,敲砸声、喝骂声、尖叫声,吵吵嚷嚷在夜空下传出老远……

李恪像没听到似的,想着心里的事,径直回到家里。他给严氏还有癃展报了平安,之后便进屋,关门。

田典、郑家,还有这几天发生的一桩接一桩和他有关的事情……

他深吸一口气,取来几枚木简放到面前,正襟跪坐。

“需要理一理头绪,想想事情怎么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再不济也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盘,谁想要我的命!火折子都递到门口了,怎么着……也没有坐以待毙的道理。”

自言自语间,李恪提起笔,在其中一枚简上写下【田典】、【襄翁】和【里典】……

第七三二章 死战之一,鄙视链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二十七章 打草惊蛇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战第一零四章 解图备事第三一二章 是个仗义的汉子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四四九章 热烈庆祝十届一次墨家大集胜利召开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华第一章 人穷志短第四零三章 白日飞升之道第二八九章 白日昼寝第八十一章 没完没了第七四六章 乌骓与霸王第四六四章 筚路蓝缕第六五九章 两封御令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四九二章 群英汇聚第七八五章 渑池会之八,惊起第七二六章 舞台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七一二章 名将与独臣第七十一章 仪仗雄风第七九二章 渑池会十五,法度第四七六章 捡到宝了第五一零章 小人长戚戚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七三七章 死战之六,赵将军彭越第七四一章 死战之十,王令进兵第二十四章 主动出击第一二九章 雹灾真容第六二七章 斩来使,启战端第七四六章 乌骓与霸王第五四四章 华夏重义而轻生第三八五章 战神英布第三四七章 论山地装甲车的诞生第一七五章 三全齐美第五九六章 三道将令第二五九章 楼烦之战第二七一章 合军共谋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二七八章 豪杰末路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一零一章 家具工坊第四六七章 墨家归秦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会打仗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二九二章 大戏开锣第四二九章 与我死来第二二五章 越野马车第三八四章 狱掾办案,闲人退避第三三五章 少年营第二零八章 吕雉之心第二一二章 身在瓮中第三零二章 余彻食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费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八十四章 水车之益第二十九章 有宝天论第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么意思第七七六章 阴谋始动第六八二章 长子当王第二零六章 阴阳神炉第七六九章 武关十一,墨军,杀第四十九章 天使将至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个狼人第二六七章 战局抵胜第四一二章 韩信葬母第六一八章 养婿如儿第五九五章 肇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三五五章 楚墨来客第五三三章 霸下夺志第五九零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四三一章 齐墨归心加更特告第七八七章 渑池会之十,舞剑第五五七章 九原坚冰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来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一,氐日第一八一章 作业平台第三六六章 重制飞蝗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咸第四六五章 蜗居的始皇帝第七一六章 冯劫献策第三四六章 小组作战才是山地战的精髓第二五一章 凉夜惊雷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二九六章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