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脸面

游学之事,目的是一回事,沿途又是一回事。

作为南行赴楚的第一站,霸下穿太原、邯郸、东郡,一路南下,行到砀郡以西,在名城大梁的远郊熄炉补给。

大梁曾有天下文华之称,百年前即为魏之国都,此后连番兴扩,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中原都会的颠峰。

世传大梁鼎盛之时,夜如昼,城无眠,聚民十万,比肩继踵。高墙之内楼阁密布,飞檐层叠遮蔽天空,有小儿长至少年,仍不知秋雁南往,日从东升。

只是这段传说的真假对李恪这个年纪来说已经无从去判。

七年之前,王贲攻魏,掘大河大沟水淹大梁,汹涌的河水冲垮城墙,毁弃楼宇,将大梁的繁华彻底淹没在眼前这片残垣断壁当中。

现在的大梁只是一座小小的,破败的三里之郭,视野尽头尚能见到腐朽的梁木高耸向天,上头早已爬满草藤,一眼望去,与将死的林木无异。

趁着查证验传的当口,慎行指着远处一个单薄的小山包对李恪说:“恪,那处曾是大梁的城墙,高五丈,宽四丈,上万大军不足以塞,魏人号称固若金汤。”

李恪耸了耸肩:“金汤最终却输给黄汤。我猜王贲当时或是在想,没有什么城墙是大河冲不垮的,如果有,那便再掘开大沟!”

慎行被逗得哭笑不得:“此言可莫在大梁城中说。”

李恪奇道:“王贲做得,我却说不得?”

“魏人好脸面……”

“虚妄的脸面罢了。”李恪撇了撇嘴,“老师,我听闻砀郡郡治落户睢阳,大梁旧民却不离故土,莫非就是这脸面之故?”

“城虽破,故土不可离。”

“皆在一郡之地,左右不过数百里,算不得背井离乡吧?”

慎行摇了摇头:“睢阳再好,也没有往昔云烟。”

“还真是脸面……”李恪翻了个白眼,看到蛤蜊收回验传,缴了城税,就让沧海蹲下来,重把慎行扶上背榻,“老师,您还未与我说,我们来这破城作甚?”

“此番你以真名履世,为师有意带你寻访名士,否则锦衣于身,无人知晓,岂不枉费了为师心意?”

李恪兴奋道:“这大梁城中有名士?”

慎行寻了个舒服的坐姿,笑着点头:“张耳,陈馀,此二人儒学精深,贤名当世,有伯牙子期之美誉。不过眼下张耳不在,城中唯有陈馀。”

“儒生?”李恪的脸色古怪之极。

墨家非儒,慎行带他来拜访儒家,不会是想踢人馆子吧?

……

大梁城,成安里,里中有处占据六宅的广阔茅舍,匾挂【乘府】。

慎行令蛤蜊拜门递谒,自己则下了背榻,领着李恪在门旁束手。

不一会儿,递送拜谒的蛤蜊被从人请了出来,半开的大门顺势闭合,从后传出栓门的声音。

李恪觉得这一套好似有些眼熟……

慎行清了清嗓子:“主家可在否?”

屋中无人应答。

慎行等了一会儿,凝声又问:“主家可在否?”

屋中隐隐传来回应:“敢问先生,欲寻何人?”

“陇西慎行,听闻乘公婿贤,特请拜会!”

“竟是墨家钜子亲来?稍待!稍待!”

那应和由远及近,不一会儿,大门便被人从中大开,从内迎出个宽袖儒袍的白面汉子,衣饰端正,发髻不乱,以一对光足踩地,迈着小步趋出门槛。

只见他风雅卓绝地抖搂一下裙摆,有意无意,恰好亮出那对脏兮兮的脚丫,持续足两个呼吸,这才摆平裳服,躬身长揖。

“先前不知钜子亲至,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慎行笑着回以长揖:“老儿无名,何劳贤君倒履。”

“佳宾盈门,鼓乐不及,鄙履碍事,弃之何惜!”

“贤君盛情,实令老儿羞煞!”

“钜子无愧,钜子当得!”

两位影帝就这么你来我往地恭维了半日,李恪强忍着笑,总算等到慎行和那人一同起身。

“敢问钜子同行……”

“此子乃劣徒李恪。恪,还不过来见过贤君?”

李恪不情不愿地迈前半步,学着慎行的样子一记长揖:“雁门学子恪,见过陈……”

“无名之辈,不足以提!”

李恪的招呼被毫无征兆地打断,只好躬身站在那儿,撇了撇嘴,余光偷瞧。

陈馀正在打量李恪,由下至上,又由上至下,其目光在七星龙渊上停留片刻,最终却落在深衣右畔的李家玉牒上。

“佩高洁,承勇烈,武安之血,果不一般!”

陈馀赞叹一声,抬手虚扶将李恪扶起,也不回礼,只是侧身摆手,含笑迎客。

“屋外风大,钜子,屋内请!”

“贤君先请。”

“钜子先请!”

“贤君先请。”

“钜子先请!”

“不若……我等一道?”

“把臂而行,甚善!”

李恪满心疲惫地看着慎行迈步,当先踏入大门,陈馀随后,又几步前趋与慎行把臂。

李恪终于叹了口气,对一脸傻样的蛤蜊和沧海挥了挥手。

沧海一张问号脸靠上来:“方才,可是黑话?”

李恪恨恨瞪了他一眼,轻声说:“你懂甚,这叫虚礼。”

沧海还是不明白,小声嘟囔道:“蛤蜊明明连拜谒都递了,他怎的也不看上一眼?”

李恪不屑一笑:“待会儿记得跟紧我身后,入门厅后四下瞧瞧,若我所料不差,隐蔽处当有一双步履,一处泥塘。”

沧海瞪大眼睛:“你说他……”

李恪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朗声笑道:“进门吧,谒而独行,非礼也。”

众人跨入乘府大门,细致的蛤蜊果然在门厅侧后找到一处小小的湿泥塘,塘边有桶,有井,还有一双干净步履,鞋帮如雪洁白,滚绣簇新。

沧海又准备大呼小叫,被李恪一眼瞪住,三人追上前行的慎行和陈馀,放缓步子,老实跟随。

乘府有六宅,长四而横三,看上去就像个奇怪的T字,而且院落前后不设隔断,随处可见都是木房茅舍。

这些屋舍虽破,院中人气却高,沿着长长的前院一路行至,两侧都是连片的矮房,短短的檐廊下皆是人影,老弱壮汉,一应俱全。

这些人有的习武,有的诵读,怪诞的正练杂耍,风雅的抚琴弈棋。

慎行与陈馀边走边聊,轻声夸赞道:“贤君蓄士,有孟尝之风。”

陈馀自傲一笑,假谦回应:“可惜我无才无德,投奔之人多擅鸡鸣狗盗,莫说甘罗卫鞅之辈,便是毛遂之流,舍中亦难寻一二。”

“明珠弹雀,不如泥丸,细流纳海,累尘成冈。遥想孟尝当年,若是无此辈相帮,又哪儿来合纵六国,擎道惩奸的威风?”

“钜子笑话我!”陈馀哈哈大笑,驻步抬手,“高士且在正厅安坐,我这便令备酒摆宴,我等,不醉不休!”

第五四五章 三块飞地第三十二章 风云突变第七九一章 渑池会十四,墨战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八十五章 水车之难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二五三章 四散冲杀第一零七章 总有意外第四一三章 杂法当道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七七一章 武关之终,无匹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二四章 乡毒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四零一章 少年营毕业考试第五七八章 奇谋百变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六八五章 还军第二三六章 覆灭之局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显学体系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五八七章 归北地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八三章 安阳君历险记第二十四章 主动出击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钱第五十八章 公审大会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二零一章 汉之广兮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五六二章 咸阳乱局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恶气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六九一章 陈胜王第二十一章 偰字纹心第二四六章 归秦之愿第七一一章 请建太学书第三二八章 问天之殇第一零七章 总有意外第八十一章 没完没了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么意思第二十九章 有宝天论第四四一章 螭龙无用论第七四八章 龟兔赛跑第三二四章 目标,楚墨!第七十六章 两世为人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终,玄虚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三一九章 叙离愁第二九三章 博浪沙击锥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一八八章 嫉恶如仇第四十八章 神兽下凡第二零二章 同居时代第四五三章 暗箭难防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六十三章 田啬夫囿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六一三章 白狼营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三九八章 仙境?还是蒸朋?第四一九章 突袭齐王寨第五五九章 张良住在李斯家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四六五章 蜗居的始皇帝第七十章 天使来了第一三零章 奴隶之思第五七八章 奇谋百变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七四八章 龟兔赛跑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个侍女第四零三章 白日飞升之道第一二二章 盖均无贫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三十八章 灾前抢收第七四六章 乌骓与霸王第四三六章 李恪,请诸同门验学第四七一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五八八章 来河间参军,发田发房发老婆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四六章 小组作战才是山地战的精髓第六零一章 河间郡大建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四章 助我做镰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八十七章 农学大师第一七五章 三全齐美第七一六章 冯劫献策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