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君择臣,臣择君

归秦之旅从大殿推至书房,在旁参谋的人数少了,相应的量级却没有下降。

大秦的威仪超过一半都在始皇帝一人身上,而换下沉重、繁复的朝服之后,他身上的威仪非但没有减少,反倒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般,越发地张扬浩荡。

除却始皇帝,还有执政之手,掌行政六寺的左丞相李斯。军方代表,雄据北疆,掌三十万雄兵与六郡民事的匈奴上将军蒙恬。诸王子之长扶苏,军国通勤,国尉李信,就连皇帝最宠信的两位佞臣赵高与周贞宝都在。

佞臣自许为佞臣,这怕也是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况。

李恪正襟,危于座。

“恭贺陛下,有蒙将军执掌天兵,河套西、南尽收于大秦。往后有阴山为凭,咸阳安矣,大秦安矣。”

这是奏对正经的开场白,吹捧功德,君臣和谐,天下安泰。

始皇帝作为科班出身的皇帝自然知道怎么应对,当即笑答:“北伐建功,非朕之喜,天之喜。卢生自海外归,得天言古令,令曰亡秦者胡,若非天谏于朕,朕还下不了出兵的决心。”

这一捧很有水平,自谦而不过度,天给了谏言,国主应对,既体现了恭谨,又体现了仁恕,而明君决断,贤臣胜定,又是国强的体现。

书房中一片其乐融融,哪知李恪却坏了规矩。

他挺直身,高声喝道:“陛下,谬矣!”

“噫?”

“陛下谬矣,匈奴不臣,则陛下伐不臣,此万民之请,国主之义,与天何干!”

始皇帝有些发怔,李恪的诘问并不难应对,可托天喻事大体是一种惯例,正文从来都是藏在天爷后头,李恪却抓着倒霉的天爷不放。大家都是场面人,让老天爷躺赢一下,沾点功勋不好吗?

李斯当即站出来为老天爷鸣不平。

“钜子之言才是谬论,自古王权天之所授,唯有天授,君王得位方正,行政方德。若无天意,这世间岂不要乱套?”

李恪不屑反驳:“没有天意,还有秦律,有民生,有华夏之安危,有黎庶之期盼。丞相,若世间真这般容易就乱套,要你法家何用!”

李斯大怒:“放肆!”

“法家领袖不明法之威仪,您还有脸说放肆!”李恪冷哼一声,甩开李斯,正视着始皇帝,“陛下,夏商周两千余载,您可想过,他们因何而亡?”

始皇帝眉头微皱:“钜子先声夺人,意在劝诫?”

“是!又不是!”李恪深吸一口气,“亲贤臣,远小人,忠国事,弃恬嬉,君王之正也。陛下合有三皇五帝之功业,虽古之圣贤尤不可及,便是佞妄,在陛下身边,亦时有贤臣之姿。”

李恪对着赵高拱了拱手,赵高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李恪是在夸他。

他登时眉开眼笑,才要还礼,李恪又不看他了……

“陛下需忠言在耳,时时提正,此乃明君之义,充耳之用,但,却不是草民想说的。”

始皇帝被李恪的马屁拍得通体舒泰,五官舒展,恰问出声:“那钜子此言,是为说甚?”

“天志!”李恪斩钉截铁道,“墨义有明鬼,天志。我师墨慎子尝作《十义疏注》,言天志者,普天之下,生民之志,明鬼者,冥明之中,人之欲求。所谓鬼、神、天、仙、怪,皆人也,无天也。”

始皇帝不开心了,郑重其事:“仙,是有的。”

这话里的意思,除了能让他长生不死的仙必须有,别的什么鬼神天怪,魑魅魍魉,有没有都无所谓……

李恪险些笑出来,忙作郑重,一脸端庄:“仙或许有,但仙之初亦为人,得长生之道,藏山川之间。此等人不问世事,只为己身,有他们为国策谏言,陛下,您觉得自己当信不当信?或是换个说辞,陛下笃信仙谏,世人观之,觉得陛下是贤?亦或是不贤?”

这下始皇帝当真愣住了。他信仙,求仙,也以一己所求借仙用仙,还自以为得计,却从没想过,那些传说当中的仙,真懂国事么?

李恪朗声言:“言归正传。世有夏商周三朝,传五六十代,历经二千年,其国何亡?”

话题至此终于被李恪完全掌控。

始皇帝顺着李恪的思路思考,下意识问:“天?”

“黎庶愚昧,不识天道。世之有识者惯以天言道法,传得千秋百代之后,这天便不再是道了,它是实。天有意志,授之以君,则君不必贤,天选则正。夏桀不贤,有成汤伐夏桀,成汤立商,非为贤,乃天眷也。后姬发伐纣,亦非贤,天选之。如今待得陛下,天耶,贤耶?”

始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他听出了李恪的言外之意,可他还是问:“君以为朕不贤?”

“帝贤,秦以六世王天下,先王皆贤而陛下为最。”李恪不咸不淡地拍了个马屁,调转话锋,直指正题,“可贤有何用?凡事皆以天言事,陛下虽贤,天下却以为天贤。陛下,天贤否?”

始皇帝不言,沉思。

李恪继续说:“天居于上,无口无舌,陛下能借,他人亦能借?陛下以大秦国事助长天威,待得野心之辈起于荒僻,言天授其伟业,覆暴秦,立新朝,民众当信,还是不当信?当从,还是不当从?”

始皇帝眉头一挑:“借天而反之人,朕当杀之!”

李恪失笑摇头:“六国遗贵横行于山东,豪强绅士优渥于乡里,他们皆有鼓动民意之能,只待大秦有隙,便会借天。陛下明知如此,因何不杀?”

这又是一条禁忌。

自合六国,始皇帝得闲便东巡人世,为的就是弹压那些野心之辈,使天下一心,归于大秦。他不是不知道山东不稳的根源,而是……

“杀……之不尽!”

李恪长笑三声:“既然杀之不尽,陛下为何还要借天言事,徒给他人反秦,作嫁衣裳!”

始皇帝陡然升起一股明悟。

大秦得国凭的是六世奋勇,将士用命,所谓的天命,只是正名。可大秦真的需要这等正名么?尤其是他已经是天下的始皇帝了,如今的大秦,还需要这等正名么?

百姓拥护的是秦律,是秦政,无论有没有天在头顶,该拥护的依旧拥护,该反对的还是反对。

他已经不再需要天来为他彰显威仪了,始皇帝的威仪,远甚于天的威仪!

自此番见得李恪,他第一次起身,对着李恪展袖,深揖。

“非钜子,朕险作茧而自缚。”

李恪坦然受了这一礼,起身,回以深揖:“陛下不以忠言逆耳,明也,草民敬服。”

奏对由此重回到君臣相得的正经节奏,始皇帝认可了李恪,接下来,就该轮到李恪出题。

这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

臣以身家事君王,儒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再后来,甚至有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极端思想,考校君王,在后世来说,属于大逆不道的举动。

但大秦不同。

大秦尚有周之遗风,君择臣,臣亦择君,李恪要领着墨家归秦是一回事,但通过考校决定如何归秦,又以多大的力量归秦,却是他的权利,所有人都对此心知肚明。

互作深揖之后,始皇帝绕出书案,以礼贤之风搀起李恪,引着他,一直来到书案之前。

“钜子啊,朕与你师相交十数载,虽仅两面,却颇得投缘。博浪沙外,你师将你输在朕手,朕便一直等着你来投朕。”

这是告诉李恪,要求别太高,从物权上来说,你是我的……

李恪笑笑,不着痕迹抽手而出,又是一揖:“陛下,我师临终之事,千万叮嘱草民投秦,草民断无违背师命之可能。只有一事,臣不得不腆颜以求陛下。”

来了!

始皇帝斜眼瞥过堂下的重臣们,人人正襟,各个危坐。

这些人里,李斯和李恪有学派之争,蒙恬对李恪有提携之恩,扶苏有佳友之义,李信有血脉之情,始皇帝让他们旁听,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让这帮子人讨价还价。

看到众人都有觉悟,始皇帝暗暗点头,背着手,威仪大张:“钜子且说吧。”

“天牢之中,尚有刺秦之墨卫百三十六人,草民希望……”

李斯冷哼一声:“钜子想陛下将他们全放了?他们犯有刺官大罪,依秦律,皆属盗杀。钜子之请便是陛下允准,我亦不准!”

李恪隐蔽翻了个白眼:“谁说要陛下把他们放了。草民是希望,让他们戴罪立功,以奴隶之身,为诸皇子皇女护卫!”

此话一出,群贤震骇,书房当中乍起一声惊呼。

“你疯了!”

第四七一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五十一章 出殡进山第七三八章 死战之七,可敢与我一战第三八四章 狱掾办案,闲人退避第七九四章 渑池会之终,生机第三四六章 小组作战才是山地战的精髓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六七七章 捡来的武安君第三八七章 寿春尾声第五四一章 与吴侯会猎江东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五二零章 执法处乱象第一一四章 戒严解除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一三五章 巫医之方第五九九章 人总要有点追求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远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三零章 信义季布第七八二章 渑池会之五,次日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床么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说些闲话……第四六二章 觐见第四零九章 项籍说话就是有道理第一七九章 剑名遂愿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四十五章 贫贱难离第六六一章 谒杀第二七三章 暗度陈仓第二三三章 墨帖再现第三三八章 会于寝浦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五十八章 公审大会第六零二章 农牧之治第五六六章 请诸公顺从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七八六章 渑池会之九,多疑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七,长书第七三四章 死战之三,王不孤第六九一章 陈胜王第一一零章 事关机密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书第四二一章 暴秦无道第三八七章 寿春尾声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第一一四章 戒严解除第六六零章 谷道听宣第九十七章 生意伙伴第三零零章 君子八方第三八九章 剑痴试剑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国情在此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八六章 夏虫语冰第一七一章 收拢人心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五四五章 三块飞地第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数第五零零章 冠礼,成人之始!第三二八章 问天之殇第八十七章 农学大师第一二五章 句注军市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五六二章 咸阳乱局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八零五章 公子,请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四零三章 白日飞升之道第六七二章 权臣论第七九四章 渑池会之终,生机第六三一章 被驱逐的人第六七六章 胡亥来晚了第七八四章 渑池会之七,相王第十一章 钜子故事第五三零章 请平匪患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九十一章 大肆采买第七五七章 战,则矣第七六零章 武关之二,平平无奇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二十五章 一觞便倒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四五九章 好心办坏事第六六零章 谷道听宣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八十五章 水车之难第三零三章 陈平分肉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三零一章 七星龙渊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贸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