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扩张

关于河间郡的建治方针,李恪与扶苏细细商议了一夜,主要模式是李恪说,扶苏反对,李恪坚持,扶苏妥协,然后下一部分。

两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关键原因在于,扶苏昨夜听到的远不是他们向下交代的那么简单。

再直白些,公布的策案叫结论,而李恪与扶苏谈的,还包括了每个结论求解的过程,以及运行后的发展与变化。

李恪觉得,这是对合伙人最基本的坦诚。

规划中的河间郡在方方面面都渗入了自上而下的工业化思维,这种思维会改变人心。

粮不再贵,畜不再稀,商贸兴盛,资本觉醒。

待真正的河间郡落成以后,机械会广泛取代人畜进行繁复的劳作,从耕耘到采集,从修路到筑城,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人力将被解放!

他们将读书,将经商,将有组织地为无所不在的机械服务,促进机械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思维工业化,这个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会在不知不觉中启动,自上而下的开始。

李恪没有妄改秦律,变革秦法,他瞄准的是大秦的根基,挑战的是农耕的本位。

工业化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既然是自上而下的工业变革,李恪自然要把服务于工业的政府框架藏进河间的一郡一军当中,再将之包装得如同传统的忠正的,正在探寻治牧之法的大秦官制一般。

“军政之构成!”李恪的第二次发言开门见山,直入议题,“分军、政、法、商、学、工、农、牧、出、入,我们一件件讲。”

“河间军四部一府。府为莫府,直属重骑营一率七百人,营主柴武,近卫营一率千人,营主田横,大弩营一率三百人,营主郑泰。”

“四部之下,边戍两部,季布驻狼山,江隅守贺兰,各备两曲万人,直属五百,轻兵二千。其曲编制不变,轻兵专任工事,操机关,直属逐步改装,编成明铠精骑。”

堂下的江隅愣了一下:“将军,那我等的亲卫……”

“柴武!”

听得李恪唤名,柴武一拱手,从帐外招进个着装格外鲜亮的卫士。

那人银盔银甲,红缨白披,闪亮的裙叶长近膝盖,就连及膝的皮靴都镶上了整片的铁片。

满堂文武尽皆失声,江隅结巴着嘴:“这……这就是莫府重甲骑?”

李恪傲气地一背手:“此乃明铠精骑的装束。说吧,要自备器甲的亲卫,还是明铠的精骑?”

这哪里是什么选择题……

江隅忙不迭地点头,喜得连字也说不全乎,那土包子进城的模样,引得李恪一阵鄙视。

明铠精骑,勉强算是冲压机坊投产的第一套制式铠,原本是重骑的试作装,单层皮铠单层铁片,总重四十八斤,有效兼顾了续战与防御二者。

然而李恪还是嫌弃他的防御力,认为其无法肩负起一锤定音的战略功用,不过考虑到其生产简易,这才保留下来,少量配置各部,观察实战效果。

量产重骑最后仍是选择了冲压鳞甲的设计,按着狼山工坊现在每日三副的产量,成军之日,路漫漫兮。

想到这儿,李恪郁闷地甩了甩头。

“每部先配百骑装具,操演战术,剩下的,待重骑营成建,再行装配。”

“嗨!”

李恪挥手让模特退下,继续说:“嬴敖驻白于,为后卫,下设三曲,轻兵二千。除轻兵与上同,三曲之中,甲曲戍关,编制如常,乙曲精骑,编五千,丙曲夷骑,编亦五千。”

乌鹤敖此时并不在堂下,但还是有人提出了疑问,那个人就是冯劫。

他疑惑问:“敢问尊上,军从何来?”

李恪用鼻子哼一口气:“从如今军中择优改编,再有不足,编先空着!”

先空着……

若李恪没有扩军的打算,那他究竟算是私自扩军,还是不算?

冯劫愕然地看了扶苏一眼,扶苏苦笑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果然,李恪很快又说:“治安一部,河间部,分城、所两类,设四曲。其中三县各设一曲,每城配二百城卫,一百治卫,每曲共计千五百人。”

还是冯劫:“城卫、治卫有何区别?”

“城卫领城防,操训、统领更卒,治卫领狱吏事务,主持城中治安。”

“那县尉、狱掾又有何用?”

“县尉主导徭役,征而不掌。狱掾专事刑、狱、普法,不再理揖凶查案。”

冯劫张了张嘴,这才明白李恪打算怎么填满白于部的编缺……

河间部用更卒填充,明为四曲,实仅一曲,那多出来的五千军编配往白于,正好三曲。

他一下子便猜出了李恪接下来的安排。

“百座戍所,每所一伍,为精骑,另备直属五百,亦精骑。”

“以上为河间军之编成,共计常军十一曲四万人,轻兵六千,直属以将、尉亲兵改编,不计军伍。余轻兵万四千人,我另有安置,暂不讨论。”

干脆利落的话音声中,冯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李恪……城会玩。

……

十条议案,一军九政,所以军改之后自然是政改。

政改的第一条在法,核心思维承自直道,关键在于御史、刑狱独立,不再受各级行政长官辖制,同时也通过军改,剥夺了他们捕人的权力。

说白了,御史成了纪检机关,直辖于监御史。刑狱则成了纯粹的司法机关,包含法院、监狱和普法,不再承担警察职能,这些东西黄冲熟络得很,就连其主要班底,也都是直道的熟人。

唯一的设计之外是扶苏。

虽说他是以荷华的身份在河间履职,但李恪既不能真把他当下属,也不能为了他专门设计一个与郡守、将主平起平坐的职位。

李恪只能退而求其次,使其在主管御史的同时兼领军法,这才是河间监军的真正面目,一个兼任军政的复合型重臣。

政改第二条在商,主持人是官市丞吕奔。

除河间原有三亭外,李恪要他在农县再设三座官市,达到全郡六亭,设立里肆、官肆。

同时,扩大三座集商所规模,实行信息同步,且要就近在牧县与官市中设立集商分所,专司收纳、公示招标信息。

李恪第一次确认了集商所的官办服务性质,正式要求雇用商贾子弟在所为侍,一应奖惩皆参考白羽亭故事。

第三条,学。

学室,学堂,学站,三级并行,李恪把学堂和学站称为初学,把学室称为中学。

除此之外,鉴于未来的河间民众将离不开机关,另设专学,对机关修理、维护、操作进行短期培训,主要对象就是各部轻兵、各县里坊以及那些尚未分派的轻兵们。

至于有志于入墨或希望转入工籍的年轻人,墨家还有与学室并行的少年营。

这是一次显而易见的学派扩张。

不同于在胡陵、寿春和楼烦时,墨家的少年营还批着学室的外皮,与法家共享生源。在河间,李恪准备堂而皇之地挂出少年营的招牌,仍享有学室的为吏特权,却不再任用法吏为师。

每个法吏都想反对,但扶苏恰到好处地唱一声唯,却把所有人的话都堵回了嗓子眼。

好吧……河间少民,便是任由墨家传道,所承者又能有几人?

第六一零章 斗祖龙,二伐匈奴第二五五章 酣畅反击第六九八章 群雄第三一三章 最后一题第四七九章 人行于道,有犬吠声第三八九章 剑痴试剑第一一一章 有条不紊第三二八章 问天之殇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么意思第六二七章 斩来使,启战端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闻《无衣》歌第三六四章 湘离大渠第四八四章 机关之道,可改天第四二五章 狗官无耻第六三一章 被驱逐的人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六八九章 扎营大泽乡第四二七章 路人脸的三当家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七,长书第二九五章 祖龙第三五零章 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战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一二七章 热血青年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恶气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四六零章 钜子归秦……为戍卒等七九零章 渑池会十三,木鸢第一六九章 官奴琐事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二九四章 天生炉工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三零六章 学有成,世扬名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五九六章 三道将令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间郡第五三三章 霸下夺志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场第五一七章 造纸术只有看起来美好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欢就好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这么重么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九章 糙汉不糙第五六二章 咸阳乱局第二十四章 主动出击第五十一章 出殡进山第六十六章 破门入户第七四二章 死战十一,夺魄之阵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一七八章 扑朔迷梨第八章 退礼风波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敌第四一七章 江湖儿女(中秋快乐!)第三四七章 论山地装甲车的诞生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七八七章 渑池会之十,舞剑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诏第一六九章 官奴琐事第五八七章 归北地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华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荡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二二七章 车马同轨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败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四六六章 君择臣,臣择君第三四二章 屠睢没见过世面第五九五章 肇第一八七章 卫星产量第二五九章 楼烦之战第六八八章 独裁之辩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第二八三章 鹤鸣九皋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七五二章 香饽饽第七三六章 死战之五,破釜沉舟第七九六章 秦本纪,二世四年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争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五五章 国尉辅臣第一六六章 久远回忆第一一七章 大宴宾客第六八八章 独裁之辩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三四二章 屠睢没见过世面第一八二章 解带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