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一章 李恪与始皇帝奏对

“圣躬安!”李恪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书房。

“难得听到卿把聪明才智用在溜须拍马上,朕喜欢。”始皇帝自书简堆中停笔抬头,面带着笑,“走近些,入夜了,这大老远的,朕看不清卿的相貌。”

李恪依言走近,一直近到始皇帝书案跟前,提襟跪坐。

始皇帝把笔搁下,收起正在批阅的奏疏,缓声道:“卿是第一次来阿房偏殿吧?”

“是。臣来咸阳的次数本就不多,移宫阿房以后更是只有上回一次。那次虽说见过陛下几面,但机缘巧合,皆是在北坂奏对,不曾来过阿房。”

“怪不得,卿会觉得偏殿瘆人……”

话音才落,杵在角落里的韩谈扑通跪倒,一言不发只是磕头。

李恪苦笑了一声:“陛下既然愿意让臣见着这些架子,想是不担心臣会心有他念。韩公是好心提点,唯恐臣在陛下面前口没遮拦,说了错话。”

“谈区区阉宦,何德何能叫卿称他为公?”始皇帝冷笑一声,“更别说朕愿意让卿见着真面,他却不该乱嚼舌根,丢了本分。”

韩谈咚一声重重叩在地上,五体伏地,声音恳切:“定海侯,奴是罪有应得,实当不得您的美言!”

“倒是会说个漂亮话。”始皇帝一声失笑,挥了挥手,“下去吧,自领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奴!谢陛下不杀之恩!”

韩谈躬着身倒退膝行,李恪皱着眉,直到屋外廷杖声起,才轻声说:“陛下方才忘了宣罪。”

“嗯?”

“不罪而刑,秦律何存?若臣下效之,在河间学陛下赏罚由心,河间还是大秦的河间么?”

始皇帝怔怔看着李恪,看了半晌,缓缓摇头:“这话在卿心里憋久了吧?”

“是。”

“同样的话,朝廷上下心里都想与朕说,但真正敢在朕面前说,能在朕面前说的,也只剩下你了。”

“陛下……”

“朕今日把话答你,你传出去,叫那些想说又不敢说的三公九卿,郡守将军们都听见。朕即法,法即朕,若有上行下效,便是你李恪,朕亦斩之!”

李恪俯首下拜。

窗外的廷杖和闷哼仍在继续,李恪俯着身,听到始皇帝在头前说:“朕见到你,就想起贞宝。这些日常想起贞宝低眉顺目侍候近前的样子,想着他规劝朕的话,偶尔也想那给朕递玉佩的仙人,比之贞宝、徐巿,究竟何人的道行更高。”

李恪直起身来,不屑说道:“自然是瀛洲君道行高深。区区六国请来的假仙应事之辈,如何能与仙家正传相较!”

“朕也是这么觉得。”始皇帝从案旁取出一个檀木匣子,当着李恪的面打开,又从里面取出两个锦盒,“猜猜看,里头是什么?”

“玉佩,仙丹。”

“你与贞宝一般无趣。”始皇帝把锦盒一个个打开,露出一块白璧玉佩以及那枚本该陪在骊山的方丈仙丹,“朕把丹取出来了,在身边放了许久,一日数观,却到今日也不敢服下。”

“臣尝闻,圣躬安则社稷安。陛下身系大秦社稷,似这种没来由的东西,不服是对的。”

“朕不这么觉得。”始皇帝看着李恪,目光仿佛能洞悉一切,“朕觉得,徐巿求仙药时行将就木,以仙法将丹方丹丸传至混沌,怕是少传了一件东西。”

“何物?”

“服用之法!”

李恪沉默了片刻,正肃说:“既然陛下觉得仙丹有独特的服法,为何不广招天下方士,共议大事?”

“朕信不过他们!”

“那陛下信谁?”

“徐非臣!”

书房的气氛骤然冷了,李恪一言不发,窗外是皮肉之践,窗内则是始皇之言。

“天下仙法,唯在一家,仙家正传有真人两人半人,其中两人用性命为朕求来仙丹,剩下这半人,朕要他!”

“陛下以为非臣在臣处?”

“他在么?”

“在。”

“是否藏身于墨家苍居?”

“是。”

“苍居在何处?”

李恪闭上眼:“陛下,您明知道,臣不会说。”

始皇帝的眼睛眯起来:“以卿之智慧,也相信小小的苍居就足以保下墨家道统?”

李恪干脆摇头:“苍居藏于恒山腹地,方圆不过四五百顷。若墨家有朝一日真有灭顶之祸,区区之地自然守不住墨家道统,墨家消亡是必然的事情。”

“那卿因何不愿告诉朕?”始皇帝前倾过身体,循循善诱道,“朕知道墨家与仙家有故旧之情,卿是墨家的钜子,不方便将仙家正传交托给朕。卿只需告诉朕位置,朕自派人去请,再不济,朕亲自去请!”

“墨家与长生……在陛下心中,这二者孰重?”

李恪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始皇帝愣在当场,他呐呐说:“墨家已然归秦,卿早晚会是大秦的相国,朕求长生,与墨家何干?”

“有关的。”李恪说,“墨家如今八千三百六十九人,其中有七千四百四十二人为大秦效力,无论技力强弱,智高与低,皆是真正的墨者。若陛下非要去苍居,臣拦不住,但臣却敢说,从您踏上苍居的那一刻起,墨家便不再是墨家,正如法家……早已不是当年之法家!”

始皇帝长吸了一口气,摆正身子,重掌威仪:“朕,要听理由。”

李恪拱手一揖。

“陛下可知苍居是何物?”

“何物?”

“苍居者,藏居也。当年子墨子履世,于恒山发现一处奇岛。此岛飘于水上,忽而起,忽而落,无根无定。子墨子以此为奇,便邀了公输子,欧冶家三大铸剑师,以及仙家当时的三位真人,元始、通天、太上,共治于地。苍居集天下伟力,历时三载应允而生,只因其建成后便再不存于世上,这才有苍居之名!”

始皇帝眨巴了一下眼睛:“不存于世上?”

“地自然在世上,然其蜃影万千,忽沉于九幽,忽浮于九天,此等奇岛如何能称存世?”

“墨家伟力当真如斯?”始皇帝不愿信,但隐隐约约又找不出反驳的道理。

李恪叹了一声,说:“陛下命人寻过苍居吧?天下墨者进进出出,想必陛下早已经锁定了大致的入口方位,何以依旧遍寻不见?”

始皇帝顿时词穷。

他沉默半晌,疲惫说道:“卿只需告诉我,为何朕一旦去了苍居,墨家便不再是墨家。”

“陛下其实是知道的。”李恪说,“墨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令国力迅速强大,另一方面又在方方面面打破旧有的秩序。秩序崩则国乱,强国之人瞬息国贼,必为千夫所指,万民所弃。”

“中原地大物博,臣不愿去,咸阳繁华当世,臣不愿留。是臣自贱么?非也,臣将墨家变法之端如插针般插在河间,只因此地既在中原之畔,又不受中原所束。”

“河间让世人获利,世人便有了改变的愿景。河间让大秦获利,大秦便有了调整的契机。臣听闻今岁朝廷多有变法之声,那些旧有的秦律法条日渐改动,为了就是更好地接受河间之利。等中原做好了准备,或十年,或百年,那时,才是墨艺在中原生根,光耀我大秦之时。”

始皇帝皱着眉:“卿的想法朕先前多少猜到了些,可这与苍居有何关联?”

“因为即便身在河间,墨者们也随时抱着被碾碎的觉悟。”

“苍居是墨者心中的依仗。”李恪斩钉截铁说,“臣知道苍居救不了墨家,但臣不能说。陛下知道仙丹得不了长生,陛下亦不能说。有苍居在,世上墨者才敢大肆挥洒才华,才敢殚精竭虑为大秦谋福,因为在他们心中,无论如何都有退养生息之地。”

“可若是苍居曝光了,这片心中的依仗便没有了。墨者们没了依仗,做事便束手束脚,再不敢肆意妄为。”李恪看着始皇帝,“陛下,一个保守的钜子是您要的,可一个保守的墨家,您也要么?”

“不敢求新,不敢求变,只知道屈服于世,泯然众人的墨家,一个这样的墨家,试问大秦……要来何用?”

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二七五章 七星续命加更特告第一七六章 水力体系第四一零章 沧海才是真豪杰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二,捕牢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书第七十九章 又见旧识第三零八章 胡陵见闻第五七九章 仙术与巫术的区别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七八九章 渑池会十二,砥柱第三三七章 又是张良第六八一章 稳守,待攻第四二八章 钟离说彭越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来第三一七章 墨家当兴第五二五章 库不齐的义渠王第七四七章 萧何颍川说张良第二十一章 偰字纹心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六三八章 扶苏的家臣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阙之战第五九六章 三道将令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苏第七五零章 暮气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诏第六四二章 援兵渐近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六五一章 李恪与始皇帝奏对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三六二章 暗谋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线溃败第五十五章 折变增额第二二四章 长平之战第一一七章 大宴宾客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二七零章 夺军杀将第五二四章 乡毒第七二零章 弃卒第二零三章 心如铁石第四八五章 归咸阳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四二九章 与我死来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四三一章 齐墨归心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一四九章 测量之法第七零七章 虽死无怨第五零三章 大道启夏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床么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卺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四五九章 好心办坏事第四十五章 贫贱难离第三三五章 少年营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师第二九一章 三轮车与藏匿处第四八三章 阳周规划,三农一贾第三八九章 剑痴试剑第七六九章 武关十一,墨军,杀第七三二章 死战之一,鄙视链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六三四章 死战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六二七章 斩来使,启战端第四七八章 为吏之道第一二六章 司马军侯第七五八章 秦关百二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卺第二零六章 阴阳神炉第五九七章 韩信单骑赴会第三六四章 湘离大渠第二七零章 夺军杀将第七五二章 香饽饽第十章 脱粒机械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一零二章 言语折磨第七六八章 武关之十,第二战场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七四八章 龟兔赛跑第六十七章 穗儿禁足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一三七章 将相有种第二七五章 七星续命第四二五章 狗官无耻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三零七章 知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