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三章 太学之本

bookmark

又是一个端月。

极北雍境银妆素裹,大河两岸万里冰封。

在塞上相府私宅中的一片梅园里,正在进行一场极高规格的叙闲。

叙闲的场地是梅园中一座特别的赏亭,六角型的亭子看似无异,实则却围着硕大的落地玻璃,使寒气难入,庭内如春。

李恪亲手烹着茶,见水开了,舀一些到手边的瓦盆,瓦盆里有几支雕功精美的白玉细瓶,瓶颈封着口,叫人难窥内里全貌。

“北境冬寒,却也有冬寒的好处。塞上梅开花期极长,饮梅茶,吃梅酒,赏梅花,再食些梅酥梅饼,才像是士子文人该过的日子。”

注了半盆子开水,李恪起勺重添满茶盆,又多洒了半把梅瓣,任洁白的梅影铺满水面,这才含笑作请。

“鮒子,秉公,梅酒这会饮暖热正宜。恕小子托大,就不为二位斟酒了,如此大伙叙起闲来也能自在一些。”

他对面二位老者皆笑,口称着不敢,各自从瓦盆里捡出一支玉瓶,起开封口,给自己斟上一盏飘香的淡青色酒液。

称鮒子的老人含笑曰:“趁夏子的茶还未沸,秉公,你我二人先品一盏。”

称秉公的老人举盏失笑:“都言儒学法礼,偏你这学儒的老匹夫,端得自然。”

鮒子朗笑:“老矣,老矣,便是秉公把老朽夸出花来,老朽也不去学道。”

“你便是学,何人能教?”秉公作出一个玩童嘴脸,“鮒子,饮胜!”

“秉公,且饮!”

便是在当下乱哄哄武人当道的时局里,这两个老头也是当之无愧的世之顶梁,家国肱骨。

鲋子是孔鲋,孔子八世孙,当今天下儒学掌教,儒学八脉名义上的共尊。

秉公是唐秉,听闻是尧帝之后,眼下则是在大雍有着巨大政治影响力的道家商山一脉学正,商山四贤之首。

而现在,他们在大雍都有了各自新的身份,院长。

去岁五月,扶苏以雍王的名义许建太学,向天下许诺学城建宫,百家视同,诚邀世之大家赴雍共商。

这道《召贤令》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六七月间,诸多大家领弟子从人齐赴雍地,诸强不能强阻大家北上,便纷纷宣建学宫,一时间有楚宫、齐宫、越宫、韩宫。

葛婴和唐秉站出来,宣布墨道两家只驻雍,不他顾。

至八月,法家最后的老人家,冯去疾之兄毋择弃官逃雍,正式接受扶苏所请,入法学院任教。

三家精华纷纷入雍,儒家代表孟舒又适时传回了李恪的善意,孔鮒决定北上,诸强的学宫计划至此成为泡影。

十二月,学城落成。扶苏依太子东宫的标准,在学宫组建了文、武、卫、侍、勤、驿齐备,总人数越五千的学宫署,各院教授与教辅约八百人亦当时入驻。

各自适应之后,学宫于月中组织了宫中第一场盛事,院长率敖。

这场率敖在仪式感的同时也充满了形式感,因为连李恪都没料到,学宫的第一届教辅居然会达到现在的学术标准……

结果,墨学院院长葛婴,法学院院长冯毋择,道学院院长唐秉,儒学院院长孔鮒,兵学院院长由李信兼任。

唯一产生竞争的是两家杂学院,文学院以名家胜出,理学院则以农家胜出。

完成了这些,学宫构架才算是正式完成。

招生要待二月冰消以后再行开始,但李恪这个祭酒却早早就把行政杂务甩给了憨夫。他需要实现自己对各家的承诺,暨不通过任何方式干扰各学院的招生与教学。

但也不可能彻底甩手……

关于学宫的未来,关于各家学子的发展甚至于百家的前景,很多信息还是需要李恪通过类似私会的方式与各家共商,憨夫替代不了,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去替代。

所以自十二月未,李恪就开始陆续与诸子会面。先见诸墨,又会法兵,之后是连着两场为杂家洗尘的大宴,儒道是最后一场,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场。

茶沸了……

李恪给自己斟一盏茶,端起来轻轻吹着热气,待可以入口了,才笑着说:“小子不擅酒,今以茶代酒,敬二位先学。”

孔鮒与唐秉皆饮胜。

饮罢,孔鮒看着亭外秀美的雪景,不由感叹:“此物是叫玻璃吧?剔透晶莹,可收天地而远寒暑,夺造化也。”

李恪诧异地咦了一声:“若小子记得不错,官舍早几年前就替换了玻璃窗,鮒子当日夜得见才是,何以感慨?”

唐秉哈哈一笑:“我知鮒子何以感慨。官舍之玻璃逊色,一入严冬,寒雾终日,岂能与夏子私物相媲?”

李恪愣了一下:“二位可是在房中煮水了?”

“雍冬严寒,暖道干涩,谁家又不是煮水宜室?”

“二位实在误会玻璃了……”李恪苦笑摇头,“玻璃隔绝内外寒热,本物生凉,而水汽热,水汽附于玻璃则成水珠,水珠细密,隔断视线,非是玻璃隔断视线。”

两个老头听得一愣一愣的,啥水化汽,汽化水……水明明无色,盖到玻璃怎么就变白了?

“二位见过雾,白烟氤氲否?此亦水汽之色也。”

孔鮒不服气道:“依墨子之说,玻璃无异。那何以我等煮水便有障结,墨子煮水,却能无恙?”

“这可是房亭构造的问题。”李恪拿指节磕了磕亭柱,发出一声声沉闷的空响。

“此亭建为观亭,亭小而密。为赏美景,其暖道铜管皆埋于柱间,与玻璃比邻。二位不觉得此亭的柱位略有些密么?若是依常规分柱,其热力不足以通传至整面玻璃,亭中就该起雾了。”

孔鮒似懂非懂:“玻璃加热,便可除雾汽?”

“自然可除。”

“玻璃无异?”

“皆一坊所出,何来异处?”

“何以官舍不用此法?”

李恪耸耸肩:“官舍房阔,总不能在房里戳满柱子,如此出入也不方便。说起来,同式的赏庭学宫中有不少,各院有之,公园亦有之。”

孔鮒挑了挑眉:“当真?”

李恪失笑一声,又敬一盏。

“二位其实大可不以玻璃作伐。我既请建太学,便不会厚此薄彼,更不会像个稚童似的,在细枝末节上苛责诸学。太学一事,只为共进齐勉。”

李恪突然挑开话题,孔鮒和唐秉脸上却无异色。

唐秉沉默了片刻,突然问:“不知夏子心中,百家未来如何?”

“百家者……有争鸣,才有百家。”李恪诚恳地看着二人,“争鸣为百家之源,源止则水竭。我知道,百家成学数百年,皆以邪说视彼此,儒非法,法非道,道非兵争,墨非儒礼,妄以一家之说罢黜百家,使帝王从一志,用一法。”

“这其实是不对的。百家以各自所学论争百年,日益精深,其特性彰显,缺陷亦彰显。就譬如说我墨家,墨家擅工器,可强国本,这个说辞二位没意见吧?”

孔鮒与唐秉唯有点头。

想李恪出世,大雍裂土,墨家在雍境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

广袤的农田上奔跑着硕大的机关,被解放的农人加入到工坊。整个雍境化身为巨大的工厂,雍国的产出正供应着整个华夏的需求。

世人皆视雍境为乐土,诸强皆以雍产为上佳。

正是借重了墨家的势头,大雍明明没有掺和到这场席卷天下的战争当中,却已经日渐显露出天子王气,说墨强国本,这世上谁也反驳不出一个不字。

但李恪肯定不是为了夸耀。

有太学在手,各家各脉皆要仰其鼻息,至少在眼下,他根本就不需要这种没来由的优越和夸耀。

果然,李恪自顾一笑,话锋调转。

“二位知道我受王上信任,若真有意罢黜百家,独尊墨学,王上十有七八会应允。可这对天下好吗?亦或是说,于墨家好么?”

“墨学发展至今日,以墨艺工学为根本,辅之以政、商、哲、兵等学论,教养出的墨者多有技术官僚之特点,刻板、求真、鼓吹工商。”

“似这等墨者,司空则优,司法、司军事尚可,却难以捋平政务。二位皆精于本学,平心而论,儒道可驱墨而独立国否?”

在权威隆重的墨家钜子面前,就算他们心里想说可,真落实到嘴上也只能是不可……

李恪把两手一摊:“废争鸣,罢百家,则墨家缺失成国缺失。墨家为完善自身,唯有分出精业的力气去吸纳百家,久而久之,则儒墨、道墨、法墨并存,虽都顶着墨家的名号,却又与现在何异?世人可还能记得墨家本来的面貌?墨者可还能记得墨家本来的面貌?”

“求全而失之精也,俱亡也。立本而互争鸣也,相兴也。以墨强国,以法明序,以儒教民,以道养君,以兵家平不臣,以百家杂学兴天下,此立太学之根本也,无伯仲也,小子请二位先学……助臂!”

第四二七章 路人脸的三当家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五十一章 出殡进山第二二四章 长平之战第二一七章 无法有天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业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一二一章 务实媚上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八四章 五行灵动术之五,活牲尝药第二零九章 伏日浇灌第四六七章 墨家归秦第五五四章 焚书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画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钜子之争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一四三章 胡思乱想第七六四章 武关之六,死战如约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七四一章 死战之十,王令进兵第七七零章 武关十二,烈士暮年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三六二章 暗谋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谜第五八九章 库不齐霸主之战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二八六章 夏虫语冰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四七九章 人行于道,有犬吠声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访客第四八五章 归咸阳第二十八章 应对得体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七六一章 武关之三,怎么装不是装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二五一章 凉夜惊雷第五十一章 出殡进山第一九零章 视财如命第七八六章 渑池会之九,多疑第三七三章 大秦机关术的天花板第六零九章 玄鸟代龙庭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六十三章 田啬夫囿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四九二章 群英汇聚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访客写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七六三章 武关之五,胜与败的分水岭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一五八章 扶苏音信第三五一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三八四章 狱掾办案,闲人退避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二零七章 金板遗书第一四八章 饮茗雅事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五十章 地龙翻身第七二一章 修罗第四六五章 蜗居的始皇帝第二三二章 开门见山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四十九章 天使将至第六一六章 虽死地而上命之第二三二章 开门见山第七十一章 仪仗雄风第二五五章 酣畅反击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贸战第二九四章 天生炉工第六章 神奇树杈第六四六章 韩奇之死第一七一章 收拢人心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一一六章 旧事过往第二六零章 灾祸临门第八十二章 打虎汉子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三七章 钜子之试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二五三章 四散冲杀第五三零章 请平匪患第四八四章 机关之道,可改天第四零一章 少年营毕业考试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请第七一六章 冯劫献策第三一五章 机关兽蝎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一五三章 群情激奋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四七一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势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战第一二零章 贵贱之别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