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农迎商

慕容儁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他本身与杨成风也没有利益联系,所以虽然先前反对奚族就得罪杨成风,但听慕容廆一分析。他也觉得现在不得不对付杨成风。

“族长,对付杨成风,我们应该利用杨尊、扬宇。”慕容儁道:“总之,不管如何,我们慕容家族不能出头对付杨成风,至少不能在明面上对付杨成风。否则就会成为其他家族的攻击借口。”

慕容熙断然道:“这没问题,现在二弟在朝廷权倾朝野,如果我们再带头对付杨成风,恐怕扬权会对我们慕容家族有所防备。这对我们慕容家族非常不利。现在一个杨成威就已经让慕容家族忙的不可开交,如果把扬权的注意力放在我们慕容家族就麻烦了。现在除了对付杨成风,我们的目标还是放在奚族身上,虽然现在风儿在奚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想整个奚族效忠还有一定困难。”

奚族。本称库莫奚,后简称奚,南北朝时自号库莫奚﹐隋简称为奚。库莫奚一词是鲜卑语音译。

奚与契丹同是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为宇文部所控制,是个相对弱小的部落。东晋建元二年﹐鲜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余落﹐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与奚。宇文部被击溃及东部鲜卑主力相继迁离故地后,奚逐渐壮大。契丹也源于东胡之鲜卑,奚与契丹语言相通、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是同族异部的兄弟关系。“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一国也”。

隋朝之际,奚扩散到今并州、幽州北部地区,臣服于匈奴。匈奴瓦解,奚族内附于大秦帝国。大秦帝国在奚族五个部落设五个州,上置饶乐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长担任,赐姓杨。

一百年前是厍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其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强于契丹;奚和契丹并强于东北地区,被帝国并称“两蕃”。此后契丹日强,奚族为其所控制。

近几十年来,随着帝国山海关外的领土被占,奚族已渐渐地脱离帝国,成为大清帝国的附庸。十几万奚族大军成为大清帝国的先锋军。

慕容家族与奚族同出一家,只不过现在一个依附大秦帝国,一个依附大清帝国。这些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慕容家族与奚族暗中常常密切往来。

现在慕容家族想复国,争取奚族的支持是重中之重。奚族一百万人口,十几万骑兵,这样的实力无任放在哪里都不可小瞧。

慕容家族久居幽州,一旦起事,必居幽州而虎视中原,而幽州以北是大清帝国的领土,特别在山海关外的领土被大清帝国占领后,现在的幽州实际上只有半个幽州,面对百万大清铁骑,单靠仅守山海关是不行的。

如果奚族能重新投入慕容家族的怀抱,那么以奚族十几万骑兵可以牵制大清帝国的兵力。所以,早在几十年前,慕容家族就与奚族暗中联系、商量关于奚族进入慕容家族。

慕容风,慕容熙的长孙,今年二十五岁,才貌超群,武艺高强,十岁拜入璇玑真人门下,十八岁出师,进入铁骑营,成为铁骑营的统领,二十三岁离开铁骑营前往关外奚族。

慕容儁道:“族长,对奚族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慕容熙点点头,把话题转到杨成风身上,“以杨尊的性格,一定会想方设法把杨成风调来凉州,如想对付杨成风,洛阳才是最合适的地方,等下我会通知二弟,让其在暗中推波助澜。”

慕容廆想了想道:“这还不够,在杨成风前往洛阳的路上可以做一做手脚。”

………………

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商鞅变法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规定: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其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历朝历代的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

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在历代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重农抑商政策在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地主官僚集团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

为了发展凉州经济,杨成风在凉州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把重农抑商改成重农迎商。

在杨成风看来,商业的发展繁荣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可以提高官府的财政收入。

重农迎商的公布,让凉州的商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加上黑鹰军在此次战役中不畏任何强敌保护属地的英雄气概、以少胜多表现出的惊人战力、令凉州的商人心折不已,两天来已经有十几个商人派代表前来武威,表示愿意接受杨成风的政策。

杨成风以迷人的微笑,彬彬有礼地会见这些商人代表,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并签定相关协定。

在这两天内,杨成风也加班加点,设计出了一座他认为十分宏伟的武威城。

新扩建的武威城呈正方形,每边为五十公里,城墙全用混凝土砌成,内外两道,外墙高十米,内墙高达十八米,每隔十八米设置一个防御塔楼,宽十米的铁制大门夹在两个巨大结实的守望塔之间,城墙周围由累斯顿河引水构成一道宽阔的护城河。

全城规划时引入许多跨时代理念,包括交通、供水、排水、防火、防水、绿化、公共绿地、广场、功能区域划分等等,几乎囊括了所能想到的各个方面。每个步骤均有图纸规范,所用各种标识、记号成为以后建城的范本。

城内分为商业区、住宅区、休闲区、行政区、军事区五大部分。主干道宽三丈,其余均为一丈五,城内街道采用棋盘式设计,中心区是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内方外圆形广场,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活动、发布各种公告。广场正北为郡府所在地,后来改为政务院。以此广场为中心加上构成正方形的八个交通枢纽共同组成了武威内城的交通网。八个交通枢纽各自对应四城十二道城门,其中主城门四道,辅门八道。

武威城设计得井井有条,可容纳一百万人口,最大人口容量两百万,总预算为五百万两白银,预计九个月完工。

徐建明看得脑门出汗,不得不提醒说:“殿下,这种规模的城市相当于其他帝国的国都了,如果按照你的设计,即使有足够的人手,也将花费两年时间和五百万白银才能将城墙和部份公共设施建成啊!另外,这样的话,也将把周围的许多农田和村庄包括进来。”

杨成风沉吟了一下说:“嗯,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也想过这些问题。钱的事好解决,关键在于完成的工期一定要控制在一年以内,这一点就需要靠你的设计和调度了。我设计了一种打夯的器械,可以节省不少劳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搬运、起重、抹灰砌墙等我会想些办法,发明些东西出来。另外,你只要把城墙、护城河、道路、饮水和排水设施建好就行了,市政厅等公共设施都可以等以后再说。记住,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一年内完工。”

“好吧,我尽力而为。”徐建明忧心忡忡地说:“不过,你至少要保证我有二十万以上的劳力可供使用。”

“这个没问题。”

第二天,建设部的规划设计人员开始在武威城周围丈量土地、设立标志,财务人员奔赴各地采购建筑材料和其他物资,召集劳工队伍,建设新的武威城的准备工作拉开了序幕。

同时随着杨成风的求贤令的发布,武威各家客栈的生意一时间极为红火,位于辽王府一侧崇仁坊的几家客栈更是早已挂出客满的牌子。也难怪,且不说华贵舒适,光凭这地理的优势也让它们占尽了风光。崇仁坊西街直对辽王府的大门,与政务院选院相隔不远,不论是考核还是看榜都极为方便。南临东市,更是灯火不绝,热闹非凡,全无气闷苦闭之忧。

武威馆乃是崇仁坊几大客栈里最为知名的一家。纵武威唯一馆,从名字就能看得出主人的骄傲。武威馆也确实名副其实,占地颇大,除了主楼外,另有清幽独院,汤屋食馆,车马棚舍等,可谓一应俱全,实在让人难以挑出不满之处。

武威馆二楼,田英先推开雅间的雕花木棂,向外看了看,回头道:“此间好是好,不过未免太过铺张了,再说,武威别的客栈也不见得差,怎么这里如此之贵?”

他身后的田景奎看着这位淳厚老成的族兄,略显峭拔清瘦的脸上露出一丝玩世的微笑,道:“这地方另有妙处,怕是哥哥不得而知。”

“哦?”田英先确实有些好奇,不禁问道:“说来听听。”

田景奎一笑,道:“出了这崇仁坊,南边就是平康里。这两地相隔一街,那平康里可是秦楼楚馆之所在,住在这里的,岂是全然为了求贤便利。”

田英先连连摇头,叹道:“这种事情,提也不要提……真是世风日下呀。”忽然好似有所领悟,狐疑道:“此间之事景奎为何如此清楚?”

田景奎哈哈一笑,道:“我前几年游学武威,你道每天只是吟诗习字吗?”

田英先摇摇头,他年近三十,持重老成,自然对这个族弟的放荡不羁的作风极不赞同,正色道:“景奎,此非圣人之道!”

田景奎毫不在意,傲然一笑道:“圣人之道大多迂腐。想谢安闲暇携妓东山门,危时谈笑安黎元,何等潇洒恣意,也不妨成就千古功业!”

田英先向来说他不过,此刻虽不赞同,却依旧找不出言语反驳,只得默然不语,不再答话。

田景奎见他略有不快,笑着拉他道:“哥哥生哪门子闷气,不如和兄弟下楼喝酒。”

田英先强他不过,只好相随下楼。

第16章 交州狼烟第36章 骑兵第52章 谢蓉蓉第14章 再见欣雯第11章 胜利第1章 辽王成风第17章 才女第17章 杨权应对第32章 失望第16章 风起云涌第53章 苦战第42章 白热化第34章 战起第18章 高压手段第79章 到达兰州第60章 城下之战第22章 大战序幕第12章 建军第52章 谢蓉蓉第80章 嘉峪关第28章 皇庄(上)第12章 剑拔弩张第21章 胜利第8章 祁连山脉第14章 再见欣雯第66章 霸道第49章 污蔑第58章 疑惑第46章 尚福林第18章 高压手段第63章 李先念第33章 嘉峪关上第五十章第23章 灭族第39章 军政改革第62章 六盘山第6章 擒贼擒王第39章 羌族的烦恼第12章 剑拔弩张第34章 战起第45章 杨成风的目的第9章 整编第17章 无耻背叛第7章 武威第36章 骑兵第31章 血流成河第16章 交州狼烟第34章 战起第11章 狗急跳墙第五十七章第28章 皇庄(上)第7章 金陵秦淮第五十一章第32章 提前筹划第7章 组建黑鹰第7章 武威第50章 论兵第20章 军政改革第27章 王朴的抉择第五十三章第13章 兰州第18章 守军第10章 目标羌族第3章 兄弟第52章 谢蓉蓉第3章 重农迎商第48章 骑兵对决第五十六章第35章 蒙古大败第25章 党项羌第11章 狗急跳墙第10章 笼络商人第63章 李先念第11章 狗急跳墙第44章 白热化(三)第31章 血流成河第22章 大战序幕第15章 反映第26章 愤怒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三章第78章 风花雪月第51章 狄道第24章 神通广大第28章 皇庄(上)第12章 剑拔弩张第28章 阴谋第31章 宁王使者(上)第17章 无耻背叛第1章 辽王成风第76章 杨成威到达第21章 朝廷决定第20章 为民请命第25章 激烈战斗第26章 最后一击第32章 提前筹划第77章 危机第12章 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