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青年文摘》联合编委会

新中国的历史,其实可以用歌曲来展现。

比如,五十年代上半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下半叶工农学兵商齐唱《社会主义好》。

六十年代上半叶,演唱家郭兰英唱着《我的祖国》,下半叶宇宙中播放着《东方红》,传遍海内外。

整个七十年代,知青们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奔向天南海北。

八十年代上半叶,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人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下半叶春晚上香港爱国歌手张明敏歌唱《我的中国心》。

九十年代上半叶,人人传唱《春天的故事》,齐齐下海,下半叶香港回归,《走向新时代》。

林晓光很喜欢这些歌曲。

当然,他现在最想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十二月马上到了。

十一月,度过立冬,转眼小大雪到来,1978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北平,《青年文摘》十一月刊发行。

整个帝都,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前天晚上北风呼啸,次日早上起来,外面堆积的落雪有两寸深,而鹅毛大雪还在下,随风飘着,像柳絮一样落到人身上。

林晓光突然想唱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1978年的雪来的早,钟文璋却来得蛮迟。

他来清华找人的时候,林晓光正在和读者协会的人商量《青年文摘》的事。

《青年文摘》十月刊,出了《白桦林》一首歌,在北平大学生中引起轰动,《青年文摘》名噪一时。

等到十一月刊,《青年文摘》又一次引起震动。

这一次,《青年文摘》的主打作品,并不是诗歌或者歌曲,而是小说。

林晓光要想抄诗,还真多的是,随便一首,都能让五四文学社那帮人哑口无言,比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再比如,北岛的短诗,《生活》——网。

或者安庆诗人海子的经典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无论哪一首,都足以让文学青年们顶礼膜拜。

但他没有,可能是觉得德不配位,他一个伪文青,真窃据现代诗坛这些著名的诗作,他心里不免愧疚,因为自己实际上没有那种诗歌的天赋和才能。

再就是,诗人都有代表作,把他们代表作抄去,感觉对不起这几个原作者。

顾城上吊,海子卧轨……

这样悲惨的事,他再抄,真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他没抄诗,只是根据几十年听到的知青经历,写了一本属于伤痕文学的短篇小说。

伤痕文学现在是一个文学风口。

比如刘心武老师的《班主任》,就在去年11月份《人民文学》刊登,还有伤痕文学名称由来,卢新华同学的《伤痕》,就在今年八月份,《文汇报》刊发。

刘心武老师74年调任北平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后,一直到77夏天,他才在家偷偷写下《班主任》。

去年9月,《人民文学》编辑部收到《班主任》,随后通过小说组责编初审,而后又通过复审,在终审环节,副主编难以是否过审的决定,最后,主编张光年决定略作修改后直接刊发。

于是,《班主任》在第11期《人民文学》“短篇小说特辑”头条位置发表。

《伤痕》的发表更为曲折。

复旦大学中文系77级文学评论班要出墙报,于是卢新华同学就创作了这篇《伤痕》,作为墙报稿。

随后,《伤痕》引起全校学生观看,许多人边看边流泪,《文汇报》的编辑从复旦大学老师那里听到这事,便要来手稿,详细阅读后准备发表,但是,编辑部内部有不同意见。

两个月时间,在尚海、北平文艺界广泛、反复征求意见时,卢新华同学将《伤痕》寄给《人民文学》,但被退稿,就在这时,《文艺报》总编辑支持发表。

终于,78年8月11出版的《文汇报》以一个版面的篇幅刊发《伤痕》。

《班主任》与《伤痕》就这样与广大读者见面。

前者是揭露青少年所受心理创伤,后者揭示特殊时代下的家庭悲剧。

如果说78年的文艺界有什么绕不过去,那就是《伤痕》。

所以林晓光也创作一篇伤痕文学类的短篇小说。

虽说不能与横空出世的《伤痕》相提并论,但在北平高校大学生圈,却同样造成不小的轰动,影响范围只比《白桦林》略小,但影响深度只强不弱。

当然作者署名的时候,写得是佚名。

他在这方面控制的比较严格,有很多个笔名,打算承认的只有两个,林晓光和长安君,《青年文摘》出了三期,他只认《白桦林》这篇小说和这首歌曲。

其他的一概不认。

《青年文摘》十一月刊发行,《未名湖》十一月刊也发行了,时间还在《青年文摘》之前,不过并没有歌曲之类的,大概是不屑于跟风吧。

现在在准备《青年文摘》十二月刊。

这时,读者协会内部终于统一意见,决定和清华文学社共同发行《青年文摘》。

二十多个学校读者协会的代表,和清华文学社的人,齐聚一堂,在这里商量十二月刊的事。

“我的想法,是成立一个联合编委会,统一编排《青年文摘》。”

林晓光扫视着一个个代表,见有人欲言又止,便说道:“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说。”

来自民大的何永强有不同意见,当下站起来:“这个联合编委会,对各读者协会内部的编委会,具有领导功能还是指导功能,或者是上下级?”

自古权力之争,极为激烈,谁又想看到自己学校的社团,被别的学校领导。

林晓光摇摇头:“没有隶属关系,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你可以视作邦联,各邦是独立的,联合编委会组织吸收一些优秀的人才。”

“那之后的《青年文摘》呢?联合编委会负责?还是各读者协会负责?”北大的代表查建英直指核心。

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林晓光。

林晓光从容不迫,很是淡定:“编辑分开,出版发行也分开,各负责一部分,当然经费也是。”

他没办法了,社团经费就那点,《青年文摘》九月刊印刷五百份,清华文学社用的差不多了,十月刊还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十一月刊各读协凑出来一点,但十二月份,读协也不想掏钱了。

大家都是并列的组织,没有上下隶属关系,凭什么自己社团的经费给别人用?

“怎么说?”北师大的代表郑莹眼前一亮。

“就现有的近十个栏目,这部分是联合编委会负责,且不容修改,各读协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增加一些栏目,体现出各自学校的特色。”

“总之,大家在总体的基础上,再分开各管各的。”

……

第二一八章:你为什么要这么蠢呢第二四四章:我心永恒第三〇七章:江汉行第一五六章:宁采臣和十三姨第二十六章:不是废物傅安庆第三一〇章:分钱第三四六章:郭雪琪第八十九章:四十号人打群架第二〇三章:去基层看看第一三九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七十章:你怎样才肯退出?第三四七章:纪念逝去的青春第二四七章:我对你不感兴趣第六十九章:搞事情!!!第三〇二章:乐不思蜀第八十一章:个体户还是办公司?第三一一章:火车旅行的故事第五十一章:那座城那个人第二八八章:苦中作乐第四十五章:欺人太甚!第五十六章:《青年文摘》联合编委会第五十六章:《青年文摘》联合编委会第二二二章:一代新人换旧人第三二七章:屋邨的百万富翁第一七八章:我对钱不感兴趣第三七五章:林副处第三七一章:赵汉青之死第十二章:天助自助者第三六七章:林多多林少少第一四二章:秦淮食品饮料公司第二八一章:贷款到账第五十八章:双喜临门?第二六二章:花木兰第三三八章:终成婚第六十一章:侨汇券第一六九章:不幸的人第七十章:你怎样才肯退出?第一二七章:逼婚?第五十四章:白桦林第二一一章:多事之秋第九十四章:雾都孤儿第一四六章:深镇行第一七四章:不要迟到第二十一章:开学第一天第一〇六章:交易第一〇〇章:分局政工科科长第三一四章:全国销售网络第二一七章:抗拒从严第五十五章:一条大河波浪宽第一一三章:南窑大队大丰收第九十九章:六万七千多块第三六三章:岭南中学第二三七章:陆佑堂第十章: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十一章:侨汇券第一四二章:秦淮食品饮料公司第一九三章:史密斯夫妇第一七七章:实物抵货款第一八七章:刻意针对第三〇一章:我们结婚吧第三十三章: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第一一二章:放假回家第三七一章:赵汉青之死第三四九章:10%的年化率第二四二章:何耀文第三二一章:淡泊名利的劳拉第三〇〇章:真的不骗你第三七九章:编剧长安君第三二六章:十亿港元第十二章:天助自助者第二六二章:花木兰第三〇四章:火星撞地球第三四五章:上层路线第一四六章:深镇行第一八三章:中间商赚差价第二八五章:真心话大冒险第四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二六一章:你要好好的第一二四章:我想下基层(求首订!!!)第二十七章:香港商报第三七〇章:凤凰新闻第二十九章:江湖唯有英雄志第二九一章:部长到任第一九六章:恭喜发财第三一三章:云台中学第一八二章:地主家也没余粮第一六五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二六二章:花木兰第九章: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十四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一二八章:香江华闰第六十八章:包产到组第三七三章:高瞻远瞩第二八六章:愿赌服输第二章:考得怎么样?第二一〇章:来了就是云台人第三六〇章:三个人与四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