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雾都孤儿

中国电影史上,1979年具有特殊的意义。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一大重要标志,就是运动中被禁锢的文化产品得到解放,这其中,为了重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大量运动前拍摄的电影纷纷解冻。

根据中央18号文件精神,文化电影局首先对各类影片进行复审。

这年头,广电是分开的,广播有中央广播事业局,由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宣传业务归中宣部领导,电影有文化电影局,由文化部直接领导。

82年,央广局才改为广播电视部,86年,未来的廣电总局的前身,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

今天他们看的片子,就属于解冻的这一批。

比如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故事片《创业》、《海霞》、《红旗谱》等。

还有外国片,苏联电影《母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国电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朝鲜片《卖花姑娘》等。

也有不少片子没有通过,比如《风从东方来》、《哥俩好》、《柳堡的故事》,《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杜鹃山》,《战上海》、《六号门》、《白毛女》,《燎原》、《红孩子》、《风暴》、《阿诗玛》和《清官秘史》。

他们看的这个,是英国片《雾都孤儿》,1968年的片子,由卡罗尔·里德执导。

该片根据查尔斯·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孤儿奥利弗历经学徒生涯后流浪到伦敦,又被迫成为扒手,历尽无数辛酸后终于查明身世,收获幸福的故事。

大概是找不到爱情片,其他的也都是打打杀杀的,时间又太短,所以安洋才挑了这个。

这部片子可不简单,69年第2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男新人五项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两项获奖。

还有同一年的第41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六项获奖,此外还有六项提名。

其他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就不说了。

没有爆米花,林晓光准备买点瓜子,突然想起年广久。

安洋摇摇头:“别吃东西了,好好看电影。”

“行,听你的。”林晓光笑笑。

安洋便很开心。

大概是离开同学们的视线,她胆子变大了,一直抓着他的衣角,半拉半拽,和他一起走进电影院。

这个首都宽银幕电影院,可不一般。

它是原首都影院,1937年,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等筹资修建而成,被称为“新新大戏院”,1950年,周总理亲自定名为“首都电影院”,郭沫若为影院亲自题名,影院曾多次接待过伟人、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电影票可谓供不应求。

安洋能拿到两张票,并不是那样简单容易。

林晓光对此深知肚明,也不知道说啥,随着人潮,两人一起步入放映厅。

37年修建的电影院,到现在有四十多年历史,可顶级配置,今天仍然不显落后。

周围看电影的人不少,男男女女成双结对的也有,没人管这些,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交谈间,便等待电影开始。

“我不知道你喜欢看什么?雾都孤儿,希望你会喜欢。”安洋脸色微红,低声说道。

“我一定喜欢。”林晓光微微一笑。

他还要说话,放映厅内教堂钟声响起,电影开始了,厅内的观众们齐齐一肃,纷纷坐正。

银幕上教堂和“OVERTURE”八个字母亮了很久,出场音乐响了近三分钟,自由女神像出现,接着又回到之前,大教堂再次出现,分镜头手绘画一一展现在观众前,上流社会的奢华,角斗场的决斗,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一排排瘦得皮包骨头的小男孩走出来,端着铁碗,吟唱着。

“我们得到的是粥,每天我们祈祷,他们会改变运费,我们仍然得到相同的粥,没有面包皮,没有面包屑,我们能祈祷,能借,能卖吗?”

一百多个孤儿,像是童子军一样,被严格训导,接受少得可怜,差得要死,没有任何营养的稀饭。

相比之下,富人们大腹便便,吃着优质的食物,仆人们各个身材壮硕。

看到这,观众们不由控诉资本主义的压迫。

安洋有些无奈,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可没办法,其他的都是打打杀杀的。

继续看,奥利弗被巴勃先生卖了,三几尼,等于3.15英镑,这就是一个小孩的价钱。

这一幕,更令观众们愤慨,暗道资本主义的黑暗。

林晓光不由想起后世,就有这么一句话,因为苏联的存在,才使得欧美国家实行福利制度,下层人民不至于活不下去。

继续看电影,除了五光十色的贫民社会和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外,也有不少地方让人忍俊不禁,这本来就是一个音乐剧,人民歌唱的节奏欢快明亮的歌曲,外加画面中人们夸张的动作舞蹈,让人啼笑皆非。

就连安洋,本来心不在焉地看电影,到这时也融入进去,聚精会神看着。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间很长,有中场休息。

他们下课就六点多,再坐公交车拖拖拉拉快一小时才到,电影开始已经八点了,两个半小时看完,差不多十点多,回学校都没有晚班公交。

他俩又没有去招待所开房的想法,安洋家里虽然近,但也不能带他回家睡觉。

于是,中场休息时,他俩就离开了。

看电影又不是安洋的最终目的,所以她没什么好遗憾的,林晓光看过这部片子,也不会有遗憾,倒是人生中第一次和女孩子看电影,没撑到结束,未免有些可惜。

不过,片子是《雾都孤儿》,又不是《泰坦尼克号》,也没多大意思。

回去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

他们乘坐1路公交,到复兴门再转15路,到动物园再换乘32路,时间略有些晚,这会儿车上人很少,两人并肩坐后面,低声说话。

安洋小声说道:“我回去后仔细想了想,决定按你说的做,转专业。”

“我跟我妈说了这事,她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不过政治经济学是我爸给我选的,这事还得他拿主意,我拗不过他。”

林晓光笑笑:“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相信他会理解你的。”

公交在人大公交站牌前停下。

俩人一块下车,步入人大校园,一直走到女生宿舍楼下。

进去前,安洋略一犹豫,忽然转身,盯着他的眼睛,问道:“小光,我妈叫你去我家吃饭,你去不去?”

……

第三七四章:凤凰的小算盘第三二二章:长安国际第二四〇章:平底鞋与高跟鞋第一三五章:老家的变化第五十二章:白桦林第二一三章:杀人放火长安县第七十四章:王受庆故居第一五三章:演员人选第一六五章: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四八章:两千万港元投资第三七二章:见招拆招第三三四章:捷报频传第三七五章:林副处第一三九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一三二章:立项开工第一〇六章:交易第一九八章:丑媳妇见公婆第二三六章:信了你的邪第三二八章:合纵连横第七十二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二章:考得怎么样?第五十三章:故都的秋第二四八章:少女心事第三三一章:胆大包天第三一五章:无朴居士第二五〇章:三分钟第三十二章:青年文学社之青年文摘第二九〇章:一个伟大的名字第一二八章:香江华闰第三十三章: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第三三九章:半年之后第七十七章:买印刷机第六十三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第二五七章:一封家信第四十四章: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第二七六章:人事变动第七章: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第二八四章:港式梭哈第一四九章:酒局和房地产第三三三章:少女情怀总是诗第六十二章:开始搞事情!第九十二章:劳教第一二四章:我想下基层(求首订!!!)第一四三章:万事俱备只差东风第三〇六章:不会说话就别说话第五十一章:那座城那个人第三五〇章:凛冬将至第二三八章:港大学生会第二七七章:一千五百万港元第三二七章:屋邨的百万富翁第三〇四章:火星撞地球第三〇〇章:真的不骗你第二八一章:贷款到账第四十七章:洛阳纸贵第三一五章:无朴居士第一二二章:报道(求首订!!!)第三五一章:好久不见,甚是想念第二三二章:战略入股第二四〇章:平底鞋与高跟鞋第二三〇章:我要结婚了第二〇二章:流水线和代工厂第二二八章:30道题第一三九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第六十一章:侨汇券第四十五章:欺人太甚!第一六八章:圣诞节第二十章:不到长城非好汉第三一六章:勘破虚妄第二〇九章:夜未眠第二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一五八章:广告和促销第八十二章:第一次经理级会议第一三〇章:东方日报第一〇〇章:分局政工科科长第三十四章:期终考试第一七四章:不要迟到第二三八章:港大学生会第一七〇章:丁屋第二九五章:绵绵细雨第十章: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四〇章:平底鞋与高跟鞋第一六六章:中行信贷业务第二四五章:宝丽金唱片公司第二四〇章:平底鞋与高跟鞋第二十四章:你小子不老实第三一一章:火车旅行的故事第九十七章:丈母娘见女婿第三四五章:上层路线第三二一章:淡泊名利的劳拉第二一〇章:来了就是云台人第七章: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第一〇〇章:分局政工科科长第二四九章:相逢一笑泯恩仇第一六一章:三分之一第四章: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三四五章:上层路线第一二二章:报道(求首订!!!)第一五八章:广告和促销第八章:开开心心过大年第三二九章:万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