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

晚上,朱佩向范宁说起了她和阿多闲聊之事,“我差不多可以确认,小夫子是在追求阿多,阿多对他也颇有好感,但阿多的心思很难猜透,我估计她自己都不太明白,我觉得夫君说得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时间沉淀一下,不能太过于仓促,但又不能过于冷淡,那会使他们错过一段姻缘。”

朱佩的态度还是很中肯,既没有偏向族弟朱齐,也没有忽视丈夫的意见。

范宁想了想道:“那就再等两年,先给他们订亲,两年后再询问两人的意见,当然,准许他们交往,以书信方式,或许相约去游玩都可以。”

订亲不等于定婚,这实际上是婚礼中的阶段不同,订亲还是初始阶段,双方家庭交换了记载生辰八字的婚书,表示同意议婚,订亲就到此为止,双方如果觉得不合适,还可以退回婚书,订亲其实就是一种达成结亲意向,但没有强制性。

而定婚就不同,定婚已经到了男方送了财礼和定礼,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那婚事就不能悔了,范宁主要觉得妹妹才刚满十七岁,心态和生理都还不够成熟,需要再给妹妹两年时间考虑。

如果两年后,妹妹依旧下定决心要嫁朱齐,那范宁也就不会阻止。

另一方面,这也是给朱齐的一个考验,他如果真喜欢自己妹妹,那么两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应该是可以等待的,如果这段时间,朱齐又移情别的女子,或者他考中进士,被更高的豪门招为女婿,范宁也要给他机会,免得他将来后悔,怪自己妹妹耽误他的前程。

丈夫提出订亲而不是定婚,朱佩也表示同意,两年时间不长不短,正好,而且他们可以通信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交流情感,朱佩也觉得这是比较合理合适的方案。

朱佩又笑道:“夫君,还有件事呢,三阿公问问你,有没有时间指点一下朱齐的学业,距离科举还有两个月,如果好好努力一把,还是有希望的。”

范宁有点尴尬,他是答应过朱元丰,指点一下朱齐的学业,他最初考虑按照科举试题指点一下朱齐。

但历史已经被改变,原本在嘉佑八年四月才去世的赵祯提前四个月去世了,而嘉佑八年的科举题就是赵祯出的,现在赵祯去世,科举题肯定也要变了,是高滔滔出,还是曹太后出,尚不得而知,但肯定和历史的科举题不一样了,让他怎么押题?

范宁想了想便笑道:“这样吧!让倩姐帮个忙,让朱齐和陆敏都拜在她父亲门下,请我的二岳父来指点他们,你觉得如何?”

朱佩白了丈夫一眼,什么叫二岳父,听着别扭,她点点头道:“这样倒也不错,三阿公肯定也高兴,不过还是你去给欧阳前辈说一说,至少这是对他尊重。”

“好吧!明天下午我去一趟。”

..........

正月初六举行新年大朝,所有九品以上的在京官员都必须参加,这也是新皇登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一次正式朝会。

‘咚!咚!’低沉的朝钟敲响,大庆殿广场上的数千名官员移步向大殿内走去。

宋朝的朝会规矩没有明清时那样森严,官员不必排队,只要保持安静,尽快入殿找到自己位子便可,另外大殿内分为职官区和虚官区两部分,虚官区平时都没有人,只有庆典大朝时官员们才会出现。

在职官区按照部门站列,官员位子是固定的,但在虚官区只有品阶,没有官职,大家只要按照品阶站立便可。

除了职官区和虚官区外,另外最前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区域,那就是三品区,所有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在这个区域,约有数十人之多,包括皇族、三公、相国、尚书、大学士、节度使、上将军等等,这里集中了大宋地位最高的权贵和朝官。

范宁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自然也在这个队伍中。

随着上朝乐声响起,少年天子赵顼在十八名侍卫和八名宫女的簇拥下,从侧面进入大殿,端坐在丹陛上的龙椅上,而在他身后两边,各有两个空间,被珠帘遮挡,两宫太后已经入位就坐。

但大家关心的是,两宫太后权力怎么划分,谁为朝政主导,这才是未来数年朝局关键。

经过一个新年,这个格局差不多已经出来了,大臣们当然不知道这中间发生过程,不过有一个细节可以让大臣们明白最终权力分配结果,那就是两宫太后的上朝座位,按照右上左下的习惯,坐在天子右首边的太后应该是主政,左边太后是参政。

所以当两位太后入座后,所有大臣的目光都向右首太后望去,范宁也不例外,不过有珠帘遮挡,而且两宫太后的穿着都一样,很难分辨谁是谁,范宁目光透过珠帘的一刹那,忽然发现珠帘背后的目光也在望着自己,那熟悉的目光顿时让他明白了,高滔滔赢得了主动,成为主政太后。

当然,曹太后是长辈,按照尊卑规矩也应该是由她来主政,那么现在的结果只有一个可能,曹皇后不愿过多参政,主动让出了主政权,她只是作为一种义务来参政。

高滔滔在历史上被誉为女中尧舜,对北宋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的权力欲望比较重,她很可能会在赵顼弱冠之年后才放权,甚至还会在暗中干涉朝政,历史上,她就曾在暗中反对王安石的改革。

新年大朝的仪式多于实质,今天又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大朝,主要议题就是决定年号,出乎范宁的意料,新的年号依旧采用历史上宋英宗的年号,治平。

不过也可以理解,嘉佑八年后本来就要换新的年号,治平应该是仁宗赵祯准备好的年号,所以新帝赵顼采用这个年号也很正常。

在新年大朝后,由两宫太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懿旨,治平元年的省试将推迟一个月,在四月初举行。

其次,海外经略使狄青改任太子太保,左散骑常侍范宁出任海外经略使,同时根据范宁的提名,知政堂任命东宫左庶子李大寿出任泉州市舶司提举,东宫右庶子苏亮改任礼部郎中,知泉州事。

这个任命引起了朝野广泛议论,在新帝登基的关键时刻,范宁却离开朝廷权力中心,远赴海外,这有点自我放逐意义,虽然他的两个心腹皆在泉州任要职,等于掌握了泉州的军政财三大权,但比起范宁离开权力中心的损失,这点收获实在算不上什么。

但也有官员认为,范宁就是因为资历不足才失去了进知政堂的机会,他出任海外经略使,就是为了补足资历不足的短板。

有心腹问及韩琦,范宁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什么,韩琦只说了两个字:伏蛰。

但在欧阳修府中,范宁却给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欧阳修心情很好,他长子欧阳华出任长洲知县已经成为定局,一个很大的心病算是治好了,坎坷多年的长子终于走上了仕途的康庄大道。

出于对范宁的感激,他欣然收下了朱齐和陆敏两个门生,帮助他们提高文章水平,为四月初的省试做好冲刺准备。

“我今天上午听韩相公说,贤婿出任海外经略使是一种蛰伏策略,我有点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范宁微微笑道:“韩相公的解释只是他的理解,未必是我的想法,我给两位太后和天子做了解释,鲲州的设立为大宋带来极大的财政改善,事实上,鲲州只是开始,我希望能给大宋寻找到更多的财富,简而言之也是两个字:开源。”

欧阳修点点头,“当然你就给我说过,你主张变法的核心是把饼做大,在分配新饼之时,更加倾斜于普通老百姓,这样不动权贵的既得利益,还给了他们获得更多利益的希望,所以你的变法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正是如此,像曹家、高家、朱家等等家族,甚至包括张尧佐的家族,都在海外扩张中获得金矿、银矿等大量财富,所以他们极力支持海外扩张,用海外获得的利益来降低国内变法的代价,这就是我这次出任海外经略使根本目的。”

第二百零三章 关扑店第二百零三章 关扑店第六百四十章 惊天骗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杨渡第七百零五章 圆厅议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机回转第一百五十章 做笔大买卖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赌怡情第七十六章 四强赛(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证据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二百三十九章 证券交易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风雨袭来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四百二十三章 韩府策划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鸟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机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终身大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七百六十章 告别大宋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罗国(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无计可施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制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仪式第二百八十七章 当务之急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二百零七章 礼部发难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八十九章 锦州奇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证据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七百四十七章 辽皇北撤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一百七十一章 谁是大东主第七百六十章 告别大宋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堂会审(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灯会(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举报名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轮蒸汽船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来使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连连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三十九章 乡村离婚案(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四百一十章 潼关税吏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学闲职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吗?第二百八十章 一边倒的杀戮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