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竹甲,过江

第654章 竹甲,过江

靖康四年,三月十八,大秦摄政王赵柽统帅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征讨诸番夷。

南征不比北伐,南征用不了太多的人马,更无须重骑,只带两万轻骑兵,剩下全部使用步卒便够。

地势关系,步兵在南面要比骑兵好用一些。

尤其广南西路与大理再向南的那些地方,丛林密集,山势复杂,沼泽多雨,气候时变,甲卒更具用途。

这次南征赵柽做的最重要准备就是药物,毕竟南部多毒瘴,多蛇虫,多蚊蚁,自古以来的中原王朝南征几乎都倒在毒病之上,若这方面准备不齐全,那也就几无战胜的可能了。

任你兵强马壮,哪怕是对方数倍,可一旦着了毒病,无法医治,便是什么都白搭,只能坐等败北。

其次在选军的时候,多选南方诸路的从军之人,因为相对耐热,若是燕赵之地的军兵,到那边根本忍受不了炎酷,说不定仗还没打,人就热昏过去了。

再次就是甲胄的选配,无论将领还是兵卒,常规的精钢、镔铁、皮甲、甚至布甲都不行。

这些甲胄不透气,又很厚,不适合那边的气候,而赵柽研究多年的竹片甲这时便派上了用场。

他很早就有使用竹甲的打算,因为竹甲的坚固在战场上不下于铁甲太多,更是比皮甲、布甲结实数倍,虽然灵活度可能要少皮甲布甲一些,但若步卒穿戴,倒是也不耽误什么。

最重要的是竹甲好取材,竹子廉价又易长,成本无限压低的同时,效果还会翻倍,这简直就是军防利器。

但古往今来使用竹子做甲胄的朝代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虽然竹子本身的成本极低,可制作成甲这个过程成本却很高。

其中最重要的抛光和打眼这两个步奏,就将人力成本无限迭积上去了。

竹片不抛光打磨的话,那么毛茬倒刺会很多,哪样都会伤到穿戴之人,战场上动作幅度大了,极容易被自身的甲胄所伤,哪怕只是一根竹刺扎进肉里,在那种情形之下,说不得会直接影响对战的局面,何况这样的竹甲穿着也不舒服。

而这个时代的抛光打磨还只限于人工,而且多为玉石玛瑙一类珍宝,给竹子抛光的其实极少,木头倒是能够抛光,用木贼草,或青砖,或者刨子。

竹子想去毛边倒刺大抵要篾匠用小刀一点点削除,类似木工刨子并不是用来刨竹子的最佳工具,因为竹子的纤维更加坚硬且稀疏,木工刨子切削时容易造成表面不平整,会导致刨出来的竹子毛糙不光滑,这样的竹片串成甲胄防御力则大大降低。

而且由于竹子具有非常强的弹性变形特征,还会损坏木工刨的刀片,可能刨上两根竹子,木工刨子就坏掉了,又因为炼钢技术的原因,竹刨这时根本还没有问世。

而木贼草和青砖也是不适合抛光竹子的。

那么只依靠人工的话,一副竹甲有巴掌大的竹片近百,采伐切割不说,光是抛光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这个人力成本会高得发指。

但和打孔比起来,这抛光反而又不算什么,因为虽然用时旷日持久,总还可以坚持做到,给竹片打眼,却是能叫人最后歇斯底里掉。

一块竹片上至少要打四眼,怎么打?用锐物硬打,是肯定会把竹子打裂的,这个时代正常给竹子打孔的方法是使用灯烛和锥子。

先在竹子需要打孔的位置上,用锥子刻出一圈圆形的痕迹,然后将灯烛点燃,把竹子需要打孔的区域放在烛火上方,持续加热,热至竹子表面冒出气泡,这时拿掉竹子,用锥子刺破气泡,慢慢转磨打孔。

打完孔后,竹孔内部还需抛光,这个倒容易多了,毕竟内部磨戳得差不多,不比外面粗糙,但是却要知道,一副竹甲近百片,每片上最少四个孔,那么这个孔内抛光的工程其实也巨大。

光这钻孔一项,若造甲少了还好说,若是造的甲胄多,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银钱成本,堆在一起,都超过铁甲了。

除了这些,还有竹甲成甲后的防潮防腐防蛀问题,还有损坏后的维修成本,毕竟竹甲这么难造,总不能坏了些就直接丢掉吧,还是要修修继续使用的。

这些再加一起,那么成本更加高昂,所以说虽然竹子取材便宜廉价,但除了材料这一项,其它的比铁甲都贵了,而制造时间比铁甲也更长上几倍不止。

但赵柽早在当年征王庆之后,就定下心思要造竹甲,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那时便想过南征,南征诸蛮夷国,竹子甲是最合适的防御甲胄,没有之二,藤甲也不行,因为藤甲浸油日久,穿上有蓄热效果,在北方或者大理等地使用也还行,再往南则就不成了,藤甲内会仿佛蒸笼一般难过。

第二个原因则就是秦军中的藤甲都是大理制造,当时说得好听,各种苦处难处,但赵柽不信这事段和誉不知道,若是最开始不知,后来大批大批的造出,源源不断运往陇右,这可就不是段思嫣能遮掩下来的了。

而且赶在自家打西夏最关键的时刻坐地起价,也不像段思嫣能做出的事。

不是段和誉这个大理国主,那就是高家!

高家架空段氏多年,还曾篡位,虽然后来还国于段氏,但却还国不还政,依旧牢牢地把握着权利。

段和誉的伯父保定帝段正明,父亲文安帝段正淳,一生都在与高家明争暗斗,可结果却并不尽人意。

因为高家不但是权臣,更是大理后族,历来皇后几乎都姓高与姓杨,杨氏灭后,就全姓高了。

段和誉的皇后姓高,他的母亲段正淳的皇后也姓高,上明帝段寿辉的皇后也出自高家。

而段和誉这个人比较淡泊,伯父与父亲斗争高家没有成功,到他这里就没那么多想法了,本身他也不太愿意做这个皇帝,年轻时候还曾去大宋闯荡过江湖,慕豪侠儿女,若非文安帝段正淳逼着,他根本就都不想回大理了。

而段思嫣又嫁给了高家,所以赵柽估计,后来的藤甲事情,是高家指使也不好说。

那么,造出来的藤甲就全卖给自己了吗?却不一定,毕竟后来的藤甲量大,也不是段思嫣能够掌控了,若是段和誉或者高家直接插手此事,必然会留下一部分,说不得……还会在之前卖给自己的藤甲上留下什么猫腻,有破那些藤甲的办法。

所以,他南征欲取大理,也是不能再使用藤甲了。 这是他用竹甲的两个理由,南征武装步兵,竹甲是真正最好的装备。

这十来年时间,关于竹甲如何防潮防腐防蛀,还有损坏后的维修的问题,他全部思想给解决了。

再后来,抛光与打孔的问题,他也想到办法。

既然人工太费,甚或不能,那就想办法省力,或者是将少许的力量通过某种方式变多变大,来进行这两样工作。

后世的抛光与打孔其实用的都是机器,机器在进行之中不但力量不可抗拒,而且速度极快,砂轮打磨抛光,电钻打孔,这才能高效率完成类似的计件工种。

赵柽最开始也想弄出这类机器出来,但动力是个问题,电不必想,那个真做不到,发电容易传输难,涉及到多个领域协同,本身就一知半解也没有多余时间研究,后来又念到蒸汽,也是麻烦,便同样放弃。

还是要以人力为主,接着想出了曲轴连杆之类,使用杠杆原理,将力量无形之中放大十数倍乃至几十倍。

随后赵柽就弄出了两种机器,一种抛光,一种打孔,人力操作,不但速度提高不知多少,而且每次可不是只能抛光一块竹片,打一个竹孔,竹片怎么也能一起弄五六个,打孔也差不多,这样无形之中再省去了许多人工和时间成本。

一支竹甲军便这样慢慢的成型了。

大军一路南下,各路州纷纷出迎,赵柽没有太过干预地方政事,之前黄觉和李纲严查过一番地方,抓了不少人,现在路州官员都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像以往一般过分。

除了遇到百姓拦军喊冤,赵柽叫人办上一办,便再没有什么查访,这也让地方官员心中松了一口气。

各地基本都是大宋时代的官,赵柽任摄政王之后,没怎么太动地方上的位置,而且这两年他也没有开科举,朝中有些致仕退休的,之前黄觉李纲抓的,便一级一级补上去,最下面则由太学选拔,赐进士出身,填充过去。

赵柽知道这些官员,基本没几个干净的,但眼下不能大动,因为战事持续几年,百姓早就心力憔悴,除掉这些蛀虫看似好事,实则牵一发动全身,朝堂民间都会跟着动荡不安,总不能从上到下杀得一个不剩吧?那可就真乱套了。

总得战事结束,修养生息些年,百姓生活安稳,心中安稳,才好下手,那时候杀绝都无妨,眼前只能威慑着,监视察看着,让他们收敛着,不敢太过肆意妄为,等过后些年倒查便是!

这一路南下,谈不上快慢,过了荆湖北路,便跨入到成都府四路,成都府原本一路,但后来因为面积太过广阔,咸平年间便划为了四路,分别是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潼川府路。

大军走夔州路,然后进入潼川府路,没些时日就来到秦与大理的边界,阳山江边。

宋挥玉斧,建国时太祖皇帝对地图言过,阳山江外非我宋土,自此定下宋与大理的边界。

阳山江就是大渡河,绵延两千多里,眼下大军事实上并不在阳山江正流,而是偏向了沱江这边,毕竟这边好走一些。

入蜀难,入滇也不易,山水太多,还要过河。

但是赵柽此刻却不急迫,先将大军压下,等待对面消息。

大军离开东京出发之前,他曾给大理下过一道旨意,自然是叫其归降大秦,不是番属国,而是彻底归顺,改旗易号,纳入大秦国土。

可旨意早就该到大理城,那边却迟迟没有消息。

这件事情若放在大宋开国之时还容易些,那时大理曾多次想要附属,其实就算直接劝降收过来也并非不能,不过太祖皇帝顾虑重重,总念着南诏反唐之事,最后别说收,连附属都未同意,还是道君皇帝一朝才接受了此事。

如今自不比当初,旷日持久,哪里还有什么归顺中原天朝的心思,否则也不会这么久没有消息了。

赵柽大军压在江边,就是要给对方看看,这是动真格的,不是说说了事。

他这边驻扎较窄的一段水道,方便过江,在这一侧可以看到那边大理的一些村落,此处位置隶属大理会川府,算是稍微平坦好走的一处地方了。

大理一直以来在江边都未派重军把守,便是眼下,也没有什么营地驻扎,军事堡垒,只有些三三两两的地方府兵,在小心翼翼走动,时而低声议论,显然不知江对面的秦军想要干什么。

赵柽给大理下旨劝降的消息并未泄露出来,这倒也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不派兵在江边防御,却有点不可思议了。

赵柽升帐议事,宋江道:“陛下,微臣觉得段和誉此刻该是进退两难境地,打自是知道打不过我大秦天军,徒增损伤,若是直接降了,心中还不情愿,所以才会出现对面这种情况。”

朱武道:“若真如此,此人优柔寡断,可见一斑。”

花荣纳闷道:“既然不甘心,好歹也做个架势出来,就这般仿佛放弃不管,莫非前瞻后顾太多,还是心中怕得罪我大秦?”

吴用摇头皱眉:“臣觉得此刻状况极为古怪,估计大理朝上对陛下旨意分歧,有想降我大秦的,有不想降的,已是乱做一锅粥了。”

李逵道:“那还等甚呢,赶快过去灭了一伙撮鸟。”

一时间帐内说什么都有,赵柽脸色平淡,道:“再等三日,若无消息,过江不迟。”

三日之后,大理那边还是没有任何音信传递,江对面依旧散漫情景,赵柽见状下令整军,随后用一日时间渡过了阳山江……

第193章 郊野赛马第511章 投诚,调兵第468章 清华红玉,凄情箭法第285章 都给我站着第495章 乘胜,来人第500章 决战第155章 好大一只鸟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272章 拒门与战略第624章 阴谋诡计,投其所好第541章 破门,投奔第49章 里若梦,双眸如星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第587章 纵横西疆第273章 贼军刺客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458章 庙小妖风大,池浅魔怪多第623章 来是空言去绝踪,世事不料哪天成第166章 阳谋暂用,火引烧身第151章 杀完颜阿骨打第626章 将计就计,反客为主第377章 分亦合第118章 大郎,该喝药了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563章 一怒拔剑,嫁衣神剑第154章 哪见世事险人心第341章 兵发三路,征剿江南第346章 河畔人家第85章 满江红第234章 选马捡兵第391章 蛛丝马迹第79章 招供第124章 海贼啊海贼第156章 青衫险峰行,射雕打虎谁称雄第536章 溃城第136章 堂上考较第615章 暗流汹涌第259章 北城暗约第230章 八步蝉第157章 生裂虎豹,沥血南行第26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77章 刑部来人第153章 杀人灭口第372章 再无后顾忧第4章 聚拢八方第194章 军情急报第230章 八步蝉第116章 海阔天高,涛生云灭第167章 收场,兵书,蕊珠殿家宴第580章 归城,西海第600章 复号,请愿第301章 捉拿第11章 京城势力第575章 天魔女舞,功艺通天第150章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第542章 故人,好汉第185章 狡诈第395章 归路碧迢迢第474章 换家,斗枪第190章 我,段易长,从不求人!第323章 秘密人人有,不漏是好手第88章 君骑白马,青梅折花第16章 前往龙虎山第626章 将计就计,反客为主第416章 雕飞向南去第482章 师妹,比试第638章 仇人相见第498章 箭箭箭第466章 打得一拳开第188章 大理来人第592章 奇兵用,密谋成第292章 忠心报答赵官家第364章 兵败如山倒第550章 天上星星参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第137章 愿立军令状第142章 小娘的女红第635章 破城,潜藏第523章 禽兽不如第380章 童贯收徒第641章 大仙知第117章 高宠逞威,武松心焦第102章 谋划第418章 十步杀一人第4章 聚拢八方第438章 报仇雪恨第492章 援兵,大水第532章 狼烟起,风云聚,江山北望第660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二)第344章 遮面改名第504章 营中血战第209章 大军征王庆第343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第521章 罪大恶极第301章 捉拿第345章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第476章 大器免成,绝艳枪法第169章 作诗,作诗!第207章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第201章 宋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