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达天听

“徐爱卿忠君爱国教出的儿子,自然非比寻常,听内侍说常常在扬州的宣扬朕的功绩,也好使天下众人知道朕的爱民如子。”

说完眼睛一咪,“徐思夜,你可知罪。”

徐思夜自己银子也使过了,并且将的那内侍哄的开开心心的,为何会出现此等状况,皇帝在上却又不敢直言相问,心中一盘算,此事直言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不如先认了错。

“臣不知,还望陛下宽宥一二。”

徐思夜在心中斟酌了半天,发现只有如此是说,能不引起皇帝的反感,并且能够让自己知道症结在哪,从而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徐大可是你父亲的手下。”皇帝看见徐思夜真不知晓,也不在打哑谜,直接挑明了。

“徐大是草民父亲的属下,然而草民已经很久不见他,也不知他去了哪,哪若是有冒犯天颜的地方,草民求陛下宽恕则个。”

许思夜心中清楚,若是皇帝真要治徐大的罪,也不会来问自己,来问自己,一则是显示自己的宽厚,二来的话就是让自己求情,来表明自己依旧皇帝有效忠之心。

“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草民与下属,希望自己与他们做一个纯臣,又常常说陛下英明不可冒犯,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自己只要跟着陛下的决定去做,万万不会犯错。”徐思夜胆战心惊,回答了这番话又想到在书中人们回答往往先是称赞皇帝如何如何英明,然后说出自己要始终誓死效忠的话来。

“你父亲徐有成是个明白事理的,可是去世的早,倘若有一天你能够科举中榜,还等待着你来辅佐朕。”

徐思夜听见皇帝说出这番话来,心中便想到皇帝已经是默认了自己的说法,并且不再追究徐大之事,而自己的那番话自然也赢得了皇帝的赞誉。

只是皇帝不可能仅仅为了一个徐大便来到徐府,所以,徐思夜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陛下日理万机,草民若有朝一日,能跟随陛下一二也不枉活了这一辈子。”

徐思夜看着眼前的皇帝,又想起自己在网上翻阅到的,说宋理宗不喜欢处理政事,爱好吃喝玩乐,可是这样的人怎会满头白发。

“草民承陛下之旨修建这徐府,并且赐下了两房亲眷让草民能享和睦之感,这已经是莫大的恩惠,草民结草衔环也难以以报陛下的大恩大德。”

徐思夜心中明白皇帝正在兴头上,若是能趁此了解徐家的一些奉旨修建的事,也不免做了睁眼瞎被别人算计。

“朕何时赐给你两房亲眷。”

皇帝不解,看着眼前跪着的徐思夜,自己是下旨修建了徐府,并且赐下了许多银两,可是从未给徐思夜赐过什么小妾通房丫头之类的,不免让他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皇帝一时无话,自然不敢有人多言,众人都只是呆呆的跪着,忽然看见旁边有个内侍走上前去,慢慢的向着皇帝说道。

“是史大人在修建徐府时着意增添了许多,我想这是陛下您的意思并没有多想,便按照史大人所说的去办,从未料到这是大人的意思,还望陛下恕罪。”

修建了这徐府并且将是适龄年龄将要出宫的宫女,配给了徐公子,而这在之前也是已有的定例,那内侍面如土色,抖似筛糠面,见到皇帝发怒怎能不怕。

“史大人奉旨办事,安能有你饶舌的地方,既然你如此的关心着徐府,便长久的留在徐府之中罢”

徐思夜一听这话便知道是史弥远已经成了气候,皇帝暂时是奈何不得,而此次发落内侍,也只不过是小惩大诫,告诉众人虽然是史弥远处理政事的。

而自己仍旧是名义上的皇帝,若是欺凌自己不免遭到杀身之祸,使自己不再得以被轻视,而是史弥远也因此失去了一位在宫中的耳目。

徐思夜看的心中一阵后怕,知晓自己的父亲,同史弥远势成水火,而史弥远的亲信却因自己的缘故被皇帝发落,他们之间的纠葛,这件事怎肯轻易罢休。

林瑜跪在地上,心惊肉跳,自己虽然与徐思夜无夫妻之实,但是皇帝怪罪起来不免诛连到林家众人,而皇帝则是喜怒无常,若有一个不高兴,恐怕便是林家的灭顶之灾。

“朕此番前来,并非仅仅是为了许大的事,而是这扬州地处天下之中,经济商业发达,而朕联蒙抗金,正是缺乏军饷的时候,若能发动扬州商户捐献财物,充做军饷,那么大军挥之北上,自然能收复丢失的烟云十六州。”

皇帝得意洋洋的看着众人,仿佛收复烟云十六州便如同喝水吃饭一样再寻常不过。

徐思夜早已知道了大宋的下场,而对于宋理宗的想法,并没有多少认同感,纵使想直言,却没有言官可以直言犯上的权利,只能三缄其口。

“你是徐有成的独子,徐家三代忠良,若是你有更好的想法,不妨说出来,朕宽宥你无罪。”

宋理宗仿佛窥探到了徐思夜内心的想法一般,望着跪在地上的徐思夜,眼睛一冷,便说出这番话来。

“既然陛下赦免草民无罪,那么草民有一计献给陛下,金与蒙古本就是我们的敌人,三国鼎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达到冥冥之中的平衡,若有人打破这个平衡,比如我们帮金或者蒙古,致使自己元气大伤,唇亡齿寒,若是回过神来,下一个灭亡的,便是大宋啊。”

徐思夜看着眼前的皇帝,心中一横也顾不得什么机会,便直勾勾的说出这番话,“那依你看来,这朕便什么都不做,任由异族的野马践踏我燕云十六州,而我中原百姓则食不饱力不足,”宋理宗说这话时,已经紧紧的捏住了太师椅的扶手。

“草民所言,并非是指陛下什么都不做,而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徐思夜相信,倘若有人对峙,这便是最好的方法。

朝堂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宋理宗留给徐思夜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徐府。

第三十一章 林瑜质问第一百章 水落石出第七十三章 暗中勾结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客第一百二十四章 召集家将第一百三十二章 被为难第八十章 天降灾难第八十四章 分析大局第四十章 林府出殡第四十四章 茶会风波第一百一十九章 众人叫好第二十七章 内讧第四十章 林府出殡第二十章 小孩玩的把戏第一百零二章 整顿第六十七章 林府落败第二十二章 豪言生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被为难第十六章 倔强的林瑜第十六章 倔强的林瑜第五十七章 东窗事发第四十章 林府出殡第二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第四十章 林府出殡第三十七章 联蒙抗金第六十八章 暗中运作第七十三章 暗中勾结第六十一章 林府对峙第十二章 三难徐思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府来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金榜题名第六十九章 林家来人第六十八章 暗中运作第九十一章 暗下决心第六十三章 敲打林府第六十五章 查清亏空第一百二十七章 两岸风光第二十四章 唐潇如和唐婉儿第一百一十九章 众人叫好第一百零九章 制科探讨第六十一章 林府对峙第一百零三章 启程第四十三章 宁静生活第二十七章 内讧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论家用第七十九章 考量皇恩第八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六十八章 暗中运作第三十二章 瓮中捉鳖第二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第八十章 天降灾难第九十三章 启程临安第一百零五章 到达临安第十五章 区区一百两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次会晤第一百三十一章 琼林宴第七十二章 拜访史府第四十章 林府出殡第一百一十三章 竟然是他第三十九章 林耀明身陨第八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四十九章 又入组织第三十七章 联蒙抗金第六十章 揭露真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琼林宴第七十一章 掌管第一百二十九章 抵达汴京第六十一章 林府对峙第四十二章 定计第六十四章 娟儿奉茶第七十章 入主林家第十四章 夫妻之名第十七章 一鸣惊人第八十一章 罪己书第一百四十章 查问众人第九十八章 再起风波第七十八章 再遇危机第四十三章 宁静生活第十七章 一鸣惊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拜访李府第七十八章 再遇危机第一百二十章 中恩科第八十七章 遇刺第五十章 三人争宠第一百二十五章 拜访李府第三十六章 两房女眷第五十七章 东窗事发第一百零六章 故旧雅集第五十九章 堪破天机第九十九章 抽丝剥茧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府来人第三十四章 想分家?第十七章 一鸣惊人第七十六章 受挫第一百四十三章 盘问杏儿第八十七章 遇刺第九十七章 偶遇老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文会第四章 联蒙灭金?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次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