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临近年节,东京城的气氛愈发热烈。
浓厚的商业气氛,外加不宵禁,使得城中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无比热闹。
赵柯这几日在杨沂中的带领下,在城中囫囵顽了一圈。
京师的繁华,迷住了他的眼。
这里是仙境啊!
有许多个瞬间,赵柯生出一种留在中原的想法。
不过一想到远在占城的部族子民,他又强行按下这个想法。
在京师游玩了五日后,赵柯便依依不舍的离去。
京师太大,太繁华,三五日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囫囵逛一圈,但是没法子,他必须要走了,因为各国使节陆续抵京,入住馆驿。
他此行是秘密前来,若是被占城国使节发现,那就麻烦了。
与鸿胪寺官员报备告别后,赵柯率领麾下南下泉州。
十二月二十八。
年节将至,一场大雪为整个开封府蒙上了一层白色。
一大早,韩桢在赵福金的侍候下,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
今日虽不是大朝会,可却是接见各国使节的日子。
一番盛装打扮后,韩桢领着刘昌前往延福宫正殿。
按照赵大定下的规矩,大朝会、接见番邦使节这类大典,都该在大庆殿举办才是。
后来赵佶登基,修建了延福宫,便彻底搬了过去,起居办公大朝会都在延福宫。
韩桢建国称帝后,除了日常在垂拱殿处理政务外,起居与大朝会,也都一样搬迁到了延福宫。
原先的后苑,以及前苑的大庆殿、文德殿、紫宸殿等宫殿,都被弃用,闲置了起来。
赵佶或许不晓得,修建延福宫可能只是为了享乐,但韩桢却很清楚,赵宋原先在修建皇宫时,为了防虫鼠,在地基中填入了大量的水银和铅。
这两种玩意对人体的损害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罢?
即便是以韩桢的体质,住上个十年八年,身子也得出问题。
老赵家宗室稀少,不是没原因的,赵宋历代皇帝,绝嗣的绝嗣,早逝的早逝,膝下儿女早夭率更是高的吓人,十几个儿女,能有两三个长的成年就算不错了。
唯一的异类赵佶,那也是因为早早地搬到了延福宫,歪打正着,这才躲过一劫,否则任凭他战斗力如何强悍,也无法有这般多的子嗣。
若非是因为垂拱殿距离宣德门外的部院公廨近,方便处理政务,韩桢甚至连垂拱殿都想弃用。
他此前也曾问过余伯庄,翻新重修这些宫殿的费用几何,得到结果后,立马绝了重修的心思。
最少四千多万贯,且耗时约三年。
这他娘的也太贵了,还不如继续闲置着。
他打算等明年开春后,把垂拱殿重建就得了。
来到正殿,端坐于龙椅上,韩桢问道:“使节可入宫了?”
刘昌答道:“都已入宫,正在大庆殿候着呢。”
“宣。”
韩桢吩咐一声。
刘昌高声唱喏道:“宣高丽使节觐见!”
不多时,一名身着大红官服的高丽使节迈入殿中。
赵宋尚朱,一海相隔的高丽受到影响,同样以朱色作为官服底色。
不过在款式与细节方面,还是有些许不同。
“朝鲜使节王启拜见上国皇帝陛下!”
一进殿,高丽使节便掸了掸衣袖,行大礼参拜。
礼节一丝不苟,有板有眼,与中原官员几乎无异。
“免礼。”
韩桢一手虚抬。
高丽使节的信息,早在前段时日韩桢便已知晓。
此人乃是高丽王室,当今高丽国王王楷的堂兄。
以往的使节,均由朝中大臣前往,而今却换成了宗室,由此可见高丽对此次出使齐国的重视程度。
“多谢陛下。”
王启站起身,目光微垂,挑不出一丝毛病。
仅从礼仪就能看出,高丽这个国家已经彻底被中原同化。
说雅音,写汉字,习四书五经,甚至连政治架构与国家运行方式,都与中原一般无二。
唐初时,高句丽虽也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可仅限于王室与少数贵族,高句丽毕竟是扶余人建立的国家,国内以扶余人和濊貊人为主体,所以汉化有限,民间百姓会汉话者,寥寥无几,依旧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风俗。
总章元年,宝藏王在平壤降唐,高句丽的王公贵族们被悉数迁往长安,大量居民被迁往内地,高句丽就此灭亡。
自李治灭高句丽后,新罗人建立的高丽,在文化上,则彻底倒向了中原王朝,自上而下的影响,使得民间普通百姓也被汉化。
这期间,高丽也数次出现政权更迭,如今的王氏高丽,便是百余年前,王建通过政变上位而建立。
但不管政权如何更迭,高丽一直以中原属国自居。
也就赵宋太废物,北边有个辽国压着,西边还有个西夏蠢蠢欲动,否则高丽只会更加恭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时期的高丽。
那会儿明朝完成大一统,威震寰宇,那时的高丽是什么态度?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
明朝灭亡后,朝鲜君臣哭的是昏天黑地,比自己娘老子死了还伤心,甚至还有朝鲜将领前往中原,帮忙反清复明……
这是真孝顺啊!
王启面色无比恭敬,情真意切道:“启禀上国陛下,我朝鲜仰慕中华久矣,此前一直是中华藩属,盖因辽蛮逼迫,无奈之下,只得忍痛与中华断交。而今陛下雄才大略,北伐金国大胜传入朝鲜,我国上下无不欢腾,君臣百姓无不喜悦。”
“我王特遣小臣前来上国朝贺,并奉上贺表、国书,愿奉上国陛下为君父,以儿臣侍奉,年年朝贺,岁岁纳贡。”
说着,王启从袖兜中取出贺表与国书,躬身奉上。
刘昌迈步上前,接过贺表国书,交到韩桢手中。
打开国书,只看了一眼,韩桢眼角不由抽了抽。
只见开篇第一句话【大人垂统,震耀四方,异国入朝,梯航万里虽愧频繁之荐,切期山薮之藏】
好家伙,开篇一句大人,差点让他没绷住。
李干顺的国书已经很舔了,好歹也是已臣子自居,这高丽国王倒好,张口就是大人。
翻阅一番后,韩桢嘴角含笑道:“高丽素来为我中国藩属,安分守己,恭谦唯德,朕允了。”
“小臣多谢陛下。”
王启面露喜色,赶忙行礼道谢。
翻看着贺表,韩桢发现高丽国王的贺礼极其丰厚,美人二十名、百斤天外陨铁、金银器皿五箱外加高丽参、皮草等特产十车。
要知道,高丽之地苦寒,商业也不发达,能凑出这些贺礼,着实不易。
韩桢轻笑道:“你王有心了,贺礼朕很喜欢。”
王启躬身道:“陛下喜欢就好。”
韩桢朗声道:“传朕旨意,赐高丽国王玉如意一对,玉璧十双,琉璃器百樽。”
藩属朝贡,作为上国理当回赐。
逢年过节,小弟上门送礼,做大哥的也不能吝啬,否则人家凭甚么真心实意的跟你混?
以往赵宋时期,对藩属的回赐都极为丰厚,毕竟要展现上国气度。
不止是赵宋,北边的辽国也一样,回赐大方的很,西夏两头称臣,每年光是收回赐,都吃的满嘴流油。
韩桢却不想当冤大头,于是没有回赐金银,除了常规的玉器之外,选择了琉璃器。
这玩意就是沙子,随着烧制工艺越发成熟,成本直线降低,如今一樽琉璃器的成本不过几十文,百樽也不过才几贯钱。
琉璃器如今在中原有些烂大街的趋势了,富贵人家几乎人手一个,但在海外却是稀世珍宝。
果然,只见王启面色激动道:“上国陛下厚恩,小臣不胜感激。”
“起来罢。”
韩桢吩咐一句,而后意有所指的问道:“金国这几年,可曾派遣使节前往高丽?”
王启神色一凛,斟酌一番后,正色道:“小臣不敢隐瞒上国陛下,确实有金国使节前来,要我国称臣纳贡,但被我王所拒。金人狼子野心,且蛮夷矣,我朝鲜盖慕华风,谓之小中华,岂会与蛮夷君臣相称?”
金国与高丽渊源颇深。
完颜阿骨打曾言:“自我祖考介在一方,谓契丹为大国,高丽为父母之邦,小心事之。契丹无道,陵轹我疆域,奴隶我人民,屡加无名之师。我不得已拒之,蒙天之获殄灭之。惟王许我和亲结为兄弟,以成世世无穷之女子。”
金国遗民编写的《金史》卷一,也明明白白写着【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
在完颜部统一女真之前,女真一直是高丽的附庸。
对辽国是迫于无奈,但对高丽纳贡,那可是情真意切。
只是随着完颜部统一女真,起兵抗辽后,心态也渐渐产生了变化,十几年前还曾与高丽打过一仗。
虽说高丽打输了,可心里对金国却不服气。
尤其是完颜吴乞买派使节前来,要求高丽纳贡称臣,这在高丽人看来,简直就是耻辱。
曾经依附自己的老小弟,如今得了势,反倒骑在自己头上,让自己低伏做小,这种心理落差,高丽人无法接受。
不过,虽然心里很不爽,但高丽也不敢表露出来,毕竟金国如今势大,灭辽取而代之,不是高丽一个边陲小国能与之抗衡,因此一直虚与委蛇,同时加紧在北面修筑长城,派遣军队驻守。
而金国呢,也不想真灭了高丽,到底是父母之邦,还是有一些感情在的。
所以,两国这几年一直维持着和平。
这其中的弯弯道道,韩桢早就通过马扩以及外交部的官员获知,心里跟明镜似的,眼下发问,不过是在敲打王启。
既然对我大齐纳贡称臣,往后就得安守本分,不能首鼠两端。
王启自然听出了韩桢的话外之音,所以当即表明态度,贬低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