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给你诚意,你受得住么?

“吁!”

马车在城门缓缓停下,吕公著首先掀开帘布,然后和兄长吕公弼一起,扶着父亲走了下来。

父子三人遥望向繁华的京城,都露出感慨之色。

吕夷简回来了。

曹利用之死,在朝中掀起一阵轩然大波,之前把他贬出去,百官个个嘴角弯弯,心里偷着乐,晚上睡觉说不定都笑醒,结果这位当了十几年枢密使的重臣真的死了,又群情激奋,都说他是被逼杀,大为冤枉,要严惩那位内宦!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人事变动,宰相张知白也致仕了。

《宋史》里面评价,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张知白在其中存在感不高,这位老相公行事一向低调谨慎,只是身体向来不好,如今年老病重,连朝会都有缺勤,早就在走三辞三让的过程,历史上都没走完,直接卒于任上,现在稍微好些,总算退下去了。

两府重臣里面,一位枢密使,一位宰相的空缺,自然会引发人事变动,就在不少官员以为知应天府的晏殊会被调回时,判兖州的吕夷简却被太后调了回来,而官家也十分认同。

于是乎,自请外放一年不到,吕夷简又回到了朝堂中枢!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重回权力殿堂的刺激,车马劳顿没有让这位政治生物感到疲惫,吕夷简走下车来,看起来比两個年轻的儿子都要精神,待得回到吕府,更是立刻入了正堂,吕家的幕僚纷纷上前,将朝堂近来的大小事宜禀明。

吕夷简仔细聆听着,除了那些两府宰执,朝堂要员外,还特别关注一个人。

狄进。

长子吕公绰之前在开封府陈留县当知县,如今也调了回来,就由他负责禀告:“狄直院卸任馆伴使后,中书有意举荐他入御史台!”

吕夷简闻言眼神一动:“御史言官?狄仕林作何反应?”

吕公绰道:“他两度辞让不受,就看第三回了……”

吕夷简淡淡地道:“你认为他是假意不受,以聚声名?”

对于父亲,当然不必掩饰自身疑虑,吕公绰讲出了自己的见解:“御史言官乃仕途捷径,狄直院又是才干之辈,洁身自好,并无错处,为何不受此位?”

在他看来,任御史言官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少进士盼着都盼不到,狄进却上奏推辞,多少有些惺惺作态了,后面肯定会答应下来的。

但吕夷简却摇了摇头:“不!狄仕林不会受此位的!”

吕公绰一怔:“这是为何?”

“寻常御史言官,只需心忧社稷,尽心用命便可,但狄仕林不同,他过于年轻,又服银绯!”

吕夷简道:“试想当你年至不惑,面对着这样一位年轻的官员,指着你的过错斥责时,哪怕他说的对,你会作何感想?”

吕公绰是长子,也快到而立之年了,是能够代入那种场景的,马上意识道:“我会恨上这个人?”

“御史言官,对事不对人,然狄仕林当御史言官,一定会沦为对人不对事,御史言官之路,绝不适合他!”

狄进如此年纪服五品服,佩银鱼袋,朝堂上下多少人眼红,不过他的馆伴使之责办得实在漂亮,将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因此哪怕别人嫉恨,也挑不出毛病来,但御史言官就不同了……

吕夷简轻抚长须:“去查一查,是谁最初提出让狄仕林任御史言官的,这个人不见得怀着好意!”

“是!”

吕公绰点头,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如今四弟吕公孺正在狄家住着,得狄进教导,双方后面在政坛上是敌是友,还很难说。

将来吕家要是对付狄进,这个人就是盟友,要是与狄进结盟,这个人或许就是共同攻击的目标,无论哪种,都该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长子去了,吕夷简又将心思转回两府重臣上,考虑着谁能对自己进位宰相造成威胁,但想着想着,突然目光一动:“辞让不受,此法甚妙!”

……

“听说了么?吕公不受宰相之位,举荐了张相公!”

集贤院中,狄进有些无奈地抬起头,看向王尧臣。

他是真没发现,这位如玉君子,居然也是个八卦的性子。

怪不得说宋人的京师由上至下,都喜欢议论宫闱之事,官家后宫里发生了什么,很快连街头巷尾都会传遍,嘴是真的碎。

王尧臣面孔微红:“两府宰执的变动,仕林难道不关心?”

狄进道:“自是关心的,吕相公此举,定得朝野称颂,士人敬仰!”

此番两府重臣变动,太后有意让吕夷简进相位,结果吕夷简辞让不受,并举荐了张士逊,别人赞叹他真君子,狄进却只佩服他进退自如的政治手段。

换成旁人,刚刚贬官回归中枢,再有这千载难逢进位宰相的机会,哪里还会退让,先迈出这关键一步再言其他,但吕夷简偏偏就能权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

宰相有三位,如今仅存王曾,即便张士逊上位,还有一位空缺,何况张士逊能力远不及吕夷简,只是资历足够,如今这番谦让,第三席自是再无人能与吕夷简相争,还能彻底弥补之前的过错影响,将宰相之位坐得更稳,宰相的权势握得更牢。

这不仅是对政局的判断,更要对自己有着绝对的信心!

“厉害!”

狄进略作感慨,重新将注意力回到手上的文献中。

王尧臣见了也沉下心来,一起帮忙。

原本以为这位只是说说,结果发现,无论是推辞御史之位,还是准备兴修史书,都是来真的。

狄进不需要御史资历,相反御史的经历会对仕途造成阻碍,他是真的坚持不受,至于编修《唐书》,更是真心实意。

这个时期的《唐书》,在后世被称为《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编修的,可以说潦草成篇,许多地方就是直接摘抄,根本不作处理,完全是不合格的史书。

不过五代时天下大乱,没人顾得上这个,到了如今天下太平,有关前唐的历史文献又有了不少新的发现,所以仁宗朝重新编修《唐书》,即后世的《新唐书》,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历史上编修《新唐书》的有一群人,最主要是两位,一是宋祁,也就是三元魁首宋庠的弟弟,另一位就是欧阳修。

宋祁负责修撰列传,前后长达十七年之久,欧阳修负责本纪、志、表,而宋祁的列传先成,欧阳修的本纪、志、表后成,然后再由欧阳修统稿删革为一体。

相较于潦草的《旧唐书》,《新唐书》的优点无疑是很多的,但缺点也有不少,其中一个深为后世诟病的,就是作史者多为文学家,太重个人情绪,以自己的喜好增减内容,扭曲事实。

比如编撰的时期,正好是古文运动大兴的前后,西昆体没落,受够了骈文的欧阳修等人立刻出手,把前唐诏令奏议中的骈文统统改写成散文,这无疑是有损史料价值的;

而欧阳修等人十分喜爱韩愈和柳宗元,把他们的许多文章载入各自的列传中,而这些文章实际上与史事毫不相干,等于在正史里面追星了;

欧阳修又特别厌恶佛教,将孙思邈、玄奘、神秀、慧能等人的事迹统统删掉,唐代佛教历史也不记载……

最为后人熟知的,还有关于武则天的记录,对于女帝,欧阳修等人自是极为不喜的,所以唐朝野史里面的记录多有采纳,反正说坏话的都记上,堪称正史为野史背书,谣言的制造机。

这就是文学家修史的弊端,全凭一己喜恶,当然绝对客观的也不现实,只要编撰者是人,总有主观偏向,就算是司马迁的《史记》,在许多内容上极为克制,亦免不了带有个人情感。

狄进倒也不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鄙视前人,他只是准备去糟存精,将《新唐书》的优点保留下来,再把那些槽点去除。

这是一项大工程,宋祁、欧阳修等一众人断断续续修了二十年,狄进提前拉开这场修书的序幕,所耗费的时间也是要十数年之久。

所幸这件事首先不需要以一己之力完成,可以自己定下基调,再多招文人协助完成,其次也不需要连续做成,反倒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来日若是卷入政治风波,就退回馆阁修《唐书》。

相比起狄进的未雨绸缪,王尧臣的目的就单纯多了,他原本没有关注《唐书》,但这些时日真正了解后,只看得直皱眉头,也坚定地参与进来。

当然他们还不够资格,便又请出了知贡举的刘筠。

刘筠早年参与修撰《图经》及《册府元龟》,被公认为精细敏捷,有了这位翰林学士出面,初步具备了修史的资格,先把前期工作完成。

此时两人面前各自摆放了几摞史料文献,王尧臣还时不时去书架上,寻找自己想要查阅的资料,倒是突然高声道:“仕林,这是你感兴趣的渤海史料!”

狄进闻言起身,就见王尧臣从角落里抽出一本厚厚的书册,掸了掸上面的灰尘,递了过来:“《渤海记》?这可是好书啊!”

此书是唐朝使臣所著,在出使渤海期间,留下笺、启、赋、诗等大量文字,并记载渤海的年号、官制、地理、交通、物产、风俗等情况,后世已亡佚,只能从《新唐书》里面摘录的部分作为参考。

此刻拿到完整版,狄进先是翻开,大致阅览了一遍,心头有了数,然后唤来书吏,让他们开始誊抄。

数日之后,以《渤海记》为主体的第一卷资料成型,狄进将之统稿删革,命名为《密藏源流》,带回了家中,将宝神奴身上剥下的秘卷取出,把上面的渤海文字记录在册子的最后一篇,然后交予姐姐。

狄湘灵接过后,翻了几页就觉得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地合上:“这是?”

“盗首不是对渤海密藏念念不忘,希望能破解宝藏的秘密,作为招安的条件么?”狄进道:“我现在就在修《唐书》的同时,整理这部《密藏源流》,其内就有渤海宝藏的秘密,这是第一册,后面还有!”

狄湘灵明白了:“我将此物交给欧阳春,让他带给盗首?”

狄进微微一笑:“不,总不能什么事都劳烦‘北侠’,让京师中跟无忧洞有往来的牙人带到鬼市,将这份‘诚意’光明正大地交给盗首!”

……

无忧洞内。

石壁上的扭曲影子开始交错,那是一群群人聚集着,窃窃私语着。

“听说了么?盗首要接受朝廷招安了!”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那些牙人藏不住事,都交代了,盗首在寻找一处宝藏,那是渤海亡国后留下的,里面有无穷尽的财宝,谁得了就能荣华富贵,十辈子都享用不尽!”

……

“朝廷为何自己不挖?”

“因为宝藏在辽地啊,如果在宋境,衙门的狗官早就挖出来了!”

“嘿!那就是我们江湖子的机会了!”

……

“怪不得盗首会愿意,有了这等宝藏,谁还愿意躲在这洞里?”

“这等大富贵,岂能错过?”

“盯住!一定要盯住!”

……

“《密藏源流》,此书记录的确实是渤海国情,还有这最后的暗语,似乎真与宝藏有关,那狄进是从何处寻得此书的?难道此人真能破解宝藏之谜?”

相比起外面的纷纷扰扰,盗首隐居的院中依旧清静,只是时不时地传出书卷翻动和自言自语的声音。

而很快,二弟子展仲走入,跪在院中,朝着屋内叩首,眉宇间压抑不住悲伤与惶然:“师父,你难道真要抛下我们,去辽东寻宝么?”

房间内发出诧异的声音:“伱为何有此想法?”

展仲低声道:“外面都在传,师父答应了朝廷的招安之意,不愿留在无忧洞,要北上寻宝了!”

房间内安静下来,片刻后传出盗首的幽幽叹息:“怪不得宝神奴都会栽在此人手里,欧阳春也为北侠之名所累,此人果然非同凡响,区区一本书,就乱了我盗门的人心啊!”

第两百九十七章 专业的领域交给专业的“人才”第两百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谁把谁放在火上烤?(第二更)第八十章 扬名之始(第一更求首订!)第两百五十一章 灭了你的傲气,破了你的底气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这么能打?第三百五十五章 盗首:我怎的不知道摸金校尉这么牛逼?第一百一十八章 佛法做不到的事情我来做(第一更)第两百一十九章 凶手积极地把案子查清楚了第一百二十章 什么叫风轻云淡啊?科举之后,不看榜单!(第三更)第两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赐银鱼袋第四百五十五章 麟州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的声音!第两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四百三十章 恶贯满盈之人,该有此下场!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命大如天(三更)第八十七章 盼着与包拯、公孙策共饮的一天,早日到来(第一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狄相公衣锦还乡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夏使团的真正主事者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元魁首的官场积累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人升上云巅,一人坠入深渊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目标第两百零三章 一切尽在更新里第一百五十二章 为无辜者不再枉死,为世间多一份太平(第二更)第三十章 真相第五十四章 叛徒不妨现在就处置了吧!第七十八章 闹鬼案的最后拼图第八十二章 邻居姓公孙(第三更求订阅!)第一百七十七章 最高明的审讯,往往让犯人觉得优势在我(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给你诚意,你受得住么?第八十三章 并州神探狄仕林(第四更求订阅!)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三更)第五百一十一章 辽帝驾崩第九章 锁定绑匪特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你也是自己人?第两百三十二章 没头脑和不高兴第三百零八章 咸鱼丐首喻平背后的真相第两百九十四章 刚刚恨上,就已倒下第两百八十一章 萧正使,你也不想那件事……第两百一十四章 终究还是狄三元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啊!第四百零四章 侦探小学生出马第四百三十一章 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狄进第四十八章 谁都可以是萱娘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命神石谶言事件》第八十八章 书友见面会(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洗冤第九十七章 《苏无名传》多了两位读者(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杀人!(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解元随身带一根锏,不是很合理吗?(第二更)第两百六十一章 那个男人要回来了!第二十四章 灌汤包贵么?第七十一章 祖传钓鱼绝技第四百二十八章 “神通法”总纲第两百八十二章 死者身份的解释权,在我们这里!第一十四章 书院录取通知书第四百七十五章 比谁投降快第七十二章 这才是推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头名解元,非这位学子莫属!(等待更新)第一百四十五章 书迷赵祯终见解元郎(第一更)第三百七十章 天下至毒第一百三十章 所有人都被骗了?(第二更!)第二十一章 嫌疑人三去其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方卧底齐聚“组织”第两百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人第两百八十七章 凶手与神探的过招第两百六十七章 《真假“金刚会”》(新年快乐!)第两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盗匪第三百零六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第四百零二章 展昭与“陷空”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爷”是谁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块石头引发的邦交冲突第两百三十章 吕家人确实好用,狄三元很满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谒庙献俘!刘娥要穿衮服!第六十六章 查案不忘上进第一百八十三章 谁的人都敢抓!谁的人都要审!(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孙策准备开喷第十章 抓到你了!第六十九章 朱儿的推理第两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赐银鱼袋第四百八十五章 “上师”的谋算第三百九十六章 夏竦:我堂堂宰执怎么就拿捏不了一个小辈呢?第六章 《富家子女连续绑架事件》第八十五章 《苏无名传》与《洗冤集录》(第六更求订阅!)第三十九章 越狱第两百零九章 给咸鱼丐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第三百六十八章 狄正使就是现实版李双鹰啊!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堂上最年轻的经略相公,天章阁侍制两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第五百零二章 这次就不任命顶头上司了,培养执政班底吧!第三百六十三章 双喜临门第两百四十二章 剿匪的大功,我就不客气地笑纳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场大魔王再度降临(第一更)第两百零五章 “三爷”与“六爷”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强势在你的想象之上第三十章 真相第六十一章 暴风雪客栈第三百零八章 咸鱼丐首喻平背后的真相第两百二十六章 和神探同行,你们有福气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给“无漏”一点小小的朝廷效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