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练箭

转眼十日过去,沈澈所说的马匹一直都没送到,沈澈派去金国打听的人也是一去不返。然而沈、史二人对此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依然醉生梦死,我行我素。

自从在练功房射出第一枝箭后,我就迷上了射箭。在21世纪时我就是个神枪手,而且还是个十足的枪迷,每天不摸枪、拆枪我就浑身不自在。到了这时代后,已经好久没玩枪了,正手痒的时侯,弓箭却让我找回了一点枪的感觉。于是我把以前所有对枪的感情,全都倾诉在弓箭之上。但为了避开和沈、史二人一同练射(自从和他们同射过一次后,我再也不想有第二次了),我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借着朦胧的光线一遍一遍地开弓射箭,大约快到巳时再回去睡觉(沈、史二人大都十点左右起床)。待侯我的家丁、丫环虽觉得我有些奇怪,但都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也就没有向主人报告。再说了,府里没少东西、没失火、没死人,想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啊。而沈、史二人只认为我是个十足的懒虫,每天都要睡到吃中饭的时侯才起床,不过对他们来说,却也大有知已的感觉。

十日的练习已让我的箭法颇有长进。射箭无非就是两个要点:一是有力,二是准。力气我有,整整五年特种训练可没有白费。准确性就比较难些,虽然我枪打得准,但弓箭和枪毕竟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是拉弓瞄准时,由于两手都要持续用力,所以手会情不自禁的颤抖。不过这也好解决,以前打步枪时也有类似的情况——新兵刚端起步枪时,枪口就会情不自禁的上下左右的摆动,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步枪前挂上几块砖,然后每天保持几个小时的端枪姿势。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在弓上挂了几块砖,每天保持几个小时的开弓姿势,效果果然很好,由于有以前的基础,我只练了三天就不再抖动了。只是这样却毁了沈澈几把好弓,沈澈还一直奇怪怎么最近老鼠突然多了。

接下来几天就是一遍一遍的拉弓射箭,这和以前每天打靶差不多,只是箭受重力和风的影响,比子弹要大得多,只需多估计些落差和误差就可以了。这样到了第十天,我已经可以准确地射中七十步开外的靶心了。我也试过射一百步的,但无奈弓的张力太小了,大约只有四十斤左右,我想文人用的弓太慨都是这样的吧,用这样的弓在一百步开外,只能勉强射中靶。有个成语叫什么来着:百步穿杨。意思是一百步的距离可以射中一张染成红色的杨树叶子,这应该不会是真的吧。但又想起神箭门的那位猛男,我又不得不信了,神箭门的那位又何止是百步穿杨,两百步大慨都可以吧。

这些日子我从沈、史二人那了解到——一般的弓箭手只能开二钧(60斤)的弓,只能射到一百五十步左右,而且还是没有准头的,两百步就算射中了也没有杀伤力了,三百步除了听说神箭门的高手能办到外,就只有驽才可以了。靠,神箭门用的是什么弓啊?如果我拥有一把神箭门的弓是不是也能射出那样的效果呢?唉,我的箭术跟他们比起来还是差太多了,想到这里我心中不免有些沮丧。只是我不知道,如果现在有一位神箭门的人在这里的话,看到我十日的练习,就能用一钧多的弓准确地射中七十步的靶心,肯定会吃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注: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四钧为一石。步是唐朝开始用的长度单位,以李世民左右脚各走一步的长度为准,一步约为1.667米。)

镇江都统司酒楼建在高约三丈余的台基上。台基正中辟有拱门,为南北交通必经之道,号称“南北枢机”。此时,我们一行三人正座在酒楼靠窗的位子上,沿窗看着河上往来穿梭的渔船。三人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品着酒楼的名菜“宋嫂鱼羹”。

享受着从窗外透过来的阳光,我舒畅得每个细胞都在打着哈欠。真是跟做梦一样,这个镇江都统司酒楼我是来过的,是在21世纪时来过,它在现代时叫做镇淮楼。在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取震慑淮水的意思,改名为“镇淮楼”。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年轻漂亮的导游小姐,在给我们介绍“镇淮楼”时,那有如天籁般的声音,却想不到我现在却坐在这里喝酒。哈,如果我现在在这里刻下“绍定三年,特种兵郑言在此喝酒。”不知道到了现代后,那些考古专家们会有什么反应。

来到这个时空后,我实在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这十日来每到下午和晚上便是我们三人四处游玩的时侯,直到半夜才回府。沈澈带着我们几乎玩遍了楚州的名胜,而不管走到哪里,总有几十个士兵在前面开路打点一切,身旁总有丫环、家将待侯着,你要做的,只是座在轿子里,把你想要的东西说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现代黄金周旅游时,总总困境:人多,车挤,小偷多,门票贵,还常常被“宰”。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嘛,如果不是我每天早上坚持锻炼,不出一个月我铁定成了一个胖子。

放下手中的银筷,摸摸滚圆的肚皮,我打了个很不雅的饱嗝。“宋嫂鱼羹”果然名不虚传,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我现在依然意犹未尽,无奈肚皮实在装不下。史开山和沈澈在一旁看着我狼吐虎咽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

三人谈笑间,旁边响起了悦耳的琵琶声,却是卖唱的爷爷和孙女,爷爷六十开外,孙女不过十七、八岁。宋国像这样卖唱的到处都是,我们这几天也没少碰到过,只是这次唱的我听了特耳熟,认真听,却是李清照的“人间词画”。当很熟悉的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飘入我耳中时,我心念一动,想到既然宋朝的词到了现代都可以用到歌词上,那么现代的歌词可否用到宋朝呢?现代的歌词我可记得不少啊。于是我便回想了一些现代的歌词,一想之下,才发觉可以用的着实不少。靠,以前怎么就没想到,我真是太聪明了,我以后再也不用怕和史开山他们吟诗了,呵呵,既然这个朝代是那么的崇文耻武,老子就作个文人又有什么关系。我发了,以后再也不用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了,只要时不时的偷窃那么一两首歌词,嘿嘿……

“子恒兄何事如此高兴。”见我笑得那么开心,嘴角旁隐约还有些口水,史开山奇怪地问道。

“哦,没什么,只是听她唱得好听,一时情不自禁而已。”我忙掩饰道。

“哦!只要子恒兄喜欢,尽可将这俩人收入府中,随时待侯着,岂不美哉?”史开山笑道。

“不……不用,不用……”我吓得双手乱摇,史、沈二人的骄横跋扈我算是领教了。

“哈……”见我尴尬的样子,史、沈二人相视大笑。

此时突然有一个声音从楼下传来:“各位大人好雅兴啊!”

这声音来得突然,又极大声,顿时把笑声、琴声、歌声全都压了下去,正唱歌的小MM也被吓了一跳,连歌都忘了唱了,转身惊慌地望着声音的来源。

看着小MM惊慌的样子,我心里不禁暗念了几声“罪过”,这个余玠的娘,没事把余玠的嗓门生得那么大做什么,生孩子的时侯也应该考虑考虑噪音污染的问题嘛。

第35章 女直第53章 钓鱼城之战(21)第32章 洛阳之战(5)第23章 水战第63章 夜观天像第51章 意外第38章 入川第23章 护国公第43章 宋廷第42章 训练第34章 不辞而别第7章 好奇心第2章 协同作战第49章 生死绞杀第44章 钓鱼城之战(12)第3章 临安的乐观第24章 讲学第9章 楚州攻略(2)第17章 霹雳火球第21章 北伐第11章 初试弓箭第27章 消息第48章 攻城第4章 练兵第26章 宫城第54章 蔡州之战(7)第50章 蔡州之战(3)第46章 奴隶兵第8章 神臂弓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23章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第11章 初试弓箭第60章 天雄关第28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狼烟第38章 比试第15章 出城第22章 火攻第8章 定数第20章 淮河之战(4)第28章 柳暗花明第26章 义第33章 车船第37章 洛阳之战(10)第2章 接旨第3章 定计第61章 酋长第22章 弓箭第34章 洛阳之战(7)第34章 钓鱼城之战(2)第58章 成都之战(13)第12章 验弓第42章 士气之战第27章 燕京之战(1)第58章 福祸相倚第19章 前途第41章 钓鱼城之战(9)第58章 成都之战(13)第20章 抛石车第41章 考核第41章 伏击第33章 燕京之战(7)第24章 沉浮桥之战(2)第28章 遇敌第30章 心有灵犀第5章 脱险第19章 前途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6章 奸细第35章 冰释前嫌第29章 为帅之道第10章 兄弟第48章 蔡州之战(1)第60章 天雄关第27章 雨夜剌客第27章 消息第45章 钓鱼城之战(13)第16章 北伐第72章 特使第42章 备战第53章 成都之战(8)第41章 钓鱼城之战(9)第7章 湍滩之战第12章 贪官第53章 奇袭剑门关(1)第28章 鲶鱼效应第56章 军心第33章 丛林追踪(3)第48章 钓鱼城之战(16)第18章 洛阳之战(2)第47章 钓鱼城之战(15)第9章 广武军第24章 阴谋第28章 洛阳之战(1)第13章 完颜守绪第41章 打算法第39章 生死斗第48章 钓鱼城之战(16)第29章 燕京之战(3)